解析4種家庭教養模式,權威型父母VS理想型孩子,要做到精益求精

2020-12-17 騰訊網

文|小興成長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這篇文章送給我的一個朋友

當一個小Baby降生後,父母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家庭教養。父母採用什麼樣的教養風格,將會培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加州大學黛安娜 鮑姆林德教授曾對來自95個家庭的103名學齡兒童經過長達10年的研究結果發現,孩子的發展質量會受到父母教養風格的影響。

黛安娜 鮑姆林德對父母教養行為裡,提出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叫作「要求」,第二個維度叫作「反應性」。「要求」是指父母要給孩子設立適當的標準;「反應性」是指父母對孩子接受和愛的程度,以及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否敏感。

簡單來說,就是父母是否能夠無條件地接納孩子和愛孩子。根據這兩個維度,鮑姆林德教授把所有父母的教養方式分為四類:專制型、溺愛型、忽視型、權威型。

02、在父母這4種教養風格中,也許只用一種方式是我們願意看到的。下面做一個簡單分析

1)專制型父母:按照剛才提到的維度劃分,這類型的父母屬於「高要求和低反應」的父母。簡單來說就是對孩子「標準高、要求高,」強調對孩子的控制和絕對服從。父母會為孩子制定一系列的行為準則,如果孩子違反,便會受到父母嚴厲的懲罰。

比如:孩子們經常會違反規定,要求再多看一會動畫片。專制型父母可能會立刻關掉電視,告訴孩子:咱們說好只看1個小時,現在時間到了。當孩子和父母糾纏時,可能會迎來父母的一頓「教育。」

這類型的父母會認為孩子服從命令是應該的,並不會去考慮孩子背後的需求是什麼。也許孩子的心理要求是,在看10分鐘,就會得到滿足。這方面,父母可以儘量去滿足孩子。這就像我們成年人看電視劇,不喜歡看到精彩的部分時插播廣告一樣。

心理學家發現:長期專制型父母養育的孩子會充滿怨氣、孤僻和多疑。

2)溺愛型父母:這種類型的父母恰巧和專制型正好相反。屬於「低要求、高反應」。他們很少對孩子提要求,經常會認為孩子還小,要由著他來。這些父母相對比較溫和、不專制,甚至對孩子會有一些放縱。

比如: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孩子在吃飯時,一會把碗摔了,一會又爬到桌子上玩。爸爸媽媽不會制止,爺爺奶奶經常追在孩子屁股後面餵飯。當孩子出現不好的或是很嚴重的行為時,媽媽可能只會溫柔地說一句:「寶貝,不可以這樣做。」

其實媽媽這樣教育孩子,你會發現:這些話說給孩子後不會起到一點作用。孩子依然會「我行我素」地做著自己的事。

而且,這種教育模式下的孩子,是最不成熟的。孩子的自控力和探索能力也是最差的。當孩子稍微遇到一些挫折便無法承受,更不會體諒父母的不容易。

3)忽視型父母:這種類型的教育方式最不可取。他們的教育理念是對孩子放任自流,持完全冷漠的態度。既然父母能做到對孩子忽視,也就說明他並不愛孩子,或者完全沒有愛的能力。

我認為這樣的父母先需要擺正自己的育兒理念,再去學習如何去教養孩子。

4)權威型父母:這種類型的父母屬於「高要求、高反應」型。他們會對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也會對孩子的行為做適當的限制。簡單說,這種類型的教育方式既嚴格又寬鬆,最有利於孩子成長。

比如:當你和孩子一起回家時,孩子在途中撿到一塊小石頭。專制型的父母可能會說:把手頭扔了,髒死了。

溺愛型父母可能會完全不限制孩子,讓孩子隨便玩吧。

忽視型父母不在乎孩子撿了什麼。

權威型父母可能會對孩子說:「這個石頭太髒了,回到家時要記得洗手,而且你只能放在院子裡玩。」這種做法既尊重了孩子的需求,又明確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03、雖然鮑姆林德提出「權威型父母」的概念受到各國教育界、心理學的認可。但我們參照這種模型,並不意味著可以教育出理性型的孩子。

有一點我們需要思考,這套理論是站在北美主流的兒童發展角度創立的,是否會適合我們中國環境下成長的孩子。

並且有很多心理學家指出,父母的教育風格與孩子的自信和獨立有一些關係,並沒有因果關係。孩子的成長還受很多社會因素以及孩子自身天性的影響。其中,文化因素也不可忽視。

就像電影《摔跤吧,爸爸》,這部印度電影在中國大獲成功。我們認為這個爸爸用心良苦,是個好爸爸。但它在北美市場票房慘澹。西方人認為這樣的父母過於嚴厲和殘酷。

所以,我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權威型父母」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

04、寫在最後

無論如何,黛安娜 鮑姆林德對父母教養風格的研究,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發:優秀的父母會在孩子自主性和對他們的紀律控制之間尋求一種平衡。

父母可以在孩子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願意和誰交朋友等方面給予他最大的自由;在健康和安全、道德品質方面給予孩子更多的限制和要求。

當父母遇到孩子的問題時,學會分析和溝通。

這樣,在運用「權威型」教育模式下,做到精益求精,就可以成為一名精益的父母。(完)

相關焦點

  • 4種教養方式:權威型、專斷型、放縱型、忽視型,你屬於哪種?
    原生家庭給她烙下「缺愛」的傷痕,她用一生尋求解藥。 這讓我想到了最近看到的關於家庭教養方式的文章,一個人成年後能否幸福,家庭教養模式真的太重要了。 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經過長時間跟蹤研究,根據父母對孩子的管束嚴格程度和管束特點,把父母的教育方式分為4種,分別是權威型、專斷型、放縱型、忽視型。
  • 權威型教養模式的典範-梁啓超
    他們中的許多人後來都成為傑出的人才;「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說的就是梁啓超的子女,那麼為什麼梁啓超的子孫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因為他就是超級奶爸,我們來看看超級奶爸的家庭教育方法:1.善於表達愛:梁啓超在家裡是一個非常親近的人,對待妻子和兒女是非常疼愛和溫和的,家庭氛圍特別和諧;他經常跟孩子說:「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情感的人
  • 有要求的愛,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家長要爭做「權威型父母」
    不同的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不同的家庭對孩子有著不同的教養方式,但是每一種教養方式對孩子都有不同的影響,"權威型"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最恰當,你是哪一種呢?什麼是家庭教養方式?但是我們根據普遍的家庭教養方式整體分成了4大類型:權威型、專制型、忽視型、溺愛型。四種常見的家庭教養方式(一)專制型父母專制型的父母一般是以家長自己的想法強制型的,要求孩子逼迫孩子服從自己。
  • 心理學:「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更好,4個時期養育重點各不同
    黛安娜·鮑姆林德在研究中發現了四種基本元素可構成成功的教養方式,分別是:回應性和非回應性;絕對化要求和非絕對化要求,在此基礎上形成了4種教育方式。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孩子很有可能走上兩種極端,一種是對父母過於依賴,一旦脫離父母就一事無成,另一種則是內心積怨頗深,總有一天會爆發反抗。3、放縱型這類父母對孩子非常的溺愛,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有求必應。他們不會給孩子任何的限制,也從來不會教給孩子什麼規則,完全是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 孩子叛逆難管教?學做「權威型父母」,「愛」和「規矩」同時兼得
    對待孩子,光靠強硬手段也是不行的,軟硬兼施效果才會更好,所以說父母要做"權威型"的,既有權力,也能夠民主,給孩子簡單的自由,讓孩子能夠在"愛"的環境之下去學會掌握規矩。那麼,"權威型父母"到底是怎樣的?應該如何成為權威型的父母呢?孩子叛逆不聽管教?
  • 幸福微語 | 做權威型父母,培養有自控力的孩子
    根據這兩個維度,可以把教養方式分為權威型、專制型、放縱型和忽視型四種。家長眼中的高水平或者是和別的孩子比較而言的高水平,對於您家的孩子來說,則未必是合適的高水平。而不合適的高水平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失去對要做事情的興趣,失去對自己的信心,最終對孩子自控力的培養也不利。從回應和要求這兩個維度出發,黛安娜·鮑姆林德得出了權威型、專制型、溺愛型、忽視型四種教養方式。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學會了狂妄和脆弱。
  • 初中生心理//建議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採用權威型的教養方式
    心理彈性水平高的個體能夠積極的適應環境壓力,影響個體心理彈性的因素包括個體外部的因素,比如來源於家庭中父母的積極的教養方式、較低的家庭壓力、有序的家庭環境;家庭外部因素,包括有效的學習、他人的聯繫等;也可以是個體本身的一些特點,比如自我效能感、良好的智力技能、人際交往的吸引力等。
  • 心理學:「權威型」家長的孩子更有出息,4個時期培養重點各不同
    不同的家庭教育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每個家長最終的目的是一樣的,就是把孩子教育成優秀的人才。孩子的成長不僅和家長的教養方法有關,還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聯。在心理學上,忽略型、專制型、放縱型、權威型這四種教養方式,其中"權威型"家長培養出的孩子會更有出息。
  • 心理學:「權威型」家長的孩子更有出息,4個時期培養重點各不同
    不同的家庭教育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每個家長最終的目的是一樣的,就是把孩子教育成優秀的人才。孩子的成長不僅和家長的教養方法有關,還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聯。在心理學上,忽略型、專制型、放縱型、權威型這四種教養方式,其中"權威型"家長培養出的孩子會更有出息。
  • 錯誤的父母教養方式之一:溺愛型
    現今的中國由於獨生子女的政策,溺愛型的父母越來越多。無論家境富裕或貧困,都用溺愛的方式來教養孩子。 在近代的家庭教養理論中,影響最大的要數鮑姆林德(Diana Baumrind)的父母教養方式理論。
  • 我家孩子咋會這樣?--事實是:你的教養模式出現了問題(一)
    嚴格型(權威型)溺愛型缺乏滿足嚴厲型(專制型)專制型從這個表格我們可以看出高規矩和高滿足的權威型是理想的家庭教養模式。那麼,這四種教養模式都有哪些特點,又會培養出怎樣的孩子呢?我們該怎樣改變呢?我們分兩篇給大家做具體分析。第一種教養模式:專制型專制型父母的特點是高度規矩,缺乏滿足。這類父母要求孩子非常嚴格。
  • 專斷型的教養方式有多可怕?別讓孩子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專斷型的教養方式是指父母要求孩子絕對服從,並且對孩子施加嚴格的控制。專斷型父母試圖用一系列行為準則塑造控制並評估孩子的行為和態度,這種行為準則通常是有更高的權威定製的,神聖不可侵犯的絕對標準在這種教養方式下,父母將遵從看成是一種美德,並在兒童的行為和信念與他們理解的正確行為發生衝突時,喜歡用懲罰性強迫性的手段來限制孩子的自我意志。
  • 孩子性格問題源於父母教養方式
    其教養方式也有著相應的表現,可將父母的教養方式劃分為三個基本類型:絕對權威型、寬鬆放任型和民主權威型。(一)專制型父母及其絕對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專制型的父母把孩子作為附庸,對孩子的行為過多地幹預。要求孩子絕對遵循父母所訂的規則,不鼓勵孩子提問、探索、冒險及主動做事。較少對孩子表現溫情,並嚴格執行對孩子的處罰。
  • 在家庭中有四種家長,兩個方法,教你成為理想的權威型家長
    在家庭中有四種家長,第一種是縱容型家長,就是對孩子聽之任之,什麼都依著孩子。第二種家長,我們稱之為忽略型家長,那麼這樣的家長看似對孩子是一种放養狀態,但是孩子們在這樣的家庭裡生活,他們感受到的往往不是自由,而是冷漠。
  • 常見的家庭教養方式分類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關於家庭教養方式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考察的是能夠區分各個類型的特點及影響。但是大家容易混淆不一樣的分類,所以,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兩種常見的分類。一、一般研究者把家庭的教養方式分成三類,權威型、放縱型、民主型。
  • -家庭教養方式的不同
    《囧媽》這部電影反映了母子之間的一種真實的相處模式,那就是——控制。《囧媽》中有一句經典臺詞:「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可惜我明白的太晚,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那家庭的教養方式對一個人的成長到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 淺談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下面,我就我所觀察到的幾種不同的家庭教養方式,不同教養方式下孩子的性格特質以及我們對待不同教養方式如何揚長避短該注意哪些問題,逐一談一談個人觀點,和大家交流一下看法。
  • 人情商高更易獲取成功,父母用好這5種教養方式,教出高情商孩子
    把這兩個維度兩兩組合,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四種教養方式。他們分別是:專斷型父母;忽略型父母;放縱型父母;權威型父母。在這裡先忽略前三種類型父母的分析,我們把重點放在對第四種類型父母的分析上,因為做權威型父母是我們教出高情商孩子的一個先決條件。
  • 孚科思家長課堂|識別父母教養類型,促進良好親子關係!
    美國心理學家Baumarind,通過研究100多個家庭,發現不同父母教養方式的主要差別在愛和規矩這兩個維度,可以分為4種類型。專制型父母權威型父母溺愛型父母忽視型父母上周結束的家長課堂就是圍繞這4種家長類型展開的。
  • 家長應學會做權威型父母
    面對這個中國傳統家庭常見的教育問題,心悅如海心理諮詢創始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宋涵靜醫生指出,家長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其次儘量做權威型的父母,在與孩子相處時找到正確懲罰孩子的方式。 不體罰還能教育好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