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段速度滑冰賽場的視頻火了,8歲的小女孩馬子惠獲得400萬人點讚。視頻出自2020-21年度北京市青少年短道速滑聯賽第一站,U8組500米四分之一決賽,8歲的馬子惠在發令槍響後,起跑不慎摔倒,場邊的教練大喊只喊了三個字:「起,快走!」
馬子惠沒有猶豫,爬起來繼續比賽,出發已經和其他3位選手有了四分之一圈的差距。在教練的鼓勵聲中,馬子惠緊緊咬住,一點一點追趕,在第2圈半時成功超過2名選手,進入第三圈後,馬子惠上演彎道超越,躍居第一,並領先到最後,獲得第一名。
看著小女孩場上不斷追趕的身影,加上場邊教練不停地喊著:「加油,惠!」會情不自禁地為孩子的努力表現點讚。輸在起跑線上又如何呢?只要不放棄,只要自身實力強大,一樣可以逆風翻盤,馬子惠在短道速滑賽場上,起跑失誤,都能完成精彩的彎道超越,人的一生這麼很長,家長又為何發愁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呢?
每個孩子的出身不同,起跑線也不相同,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斷地要求孩子學這個,學那個,費勁力氣把孩子送進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最終的結果是家長生活艱辛,壓力巨大,孩子找不到方向,依舊普普通通。
家長為孩子尋求好的教育資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但是,比起這些來,家長真正融入到孩子的教育當中,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孩子的學習習慣,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價值反而更重要。
孩子的擇校、擇師、擇課,與其說為孩子的教育做準備,還不如說是家長之間的互相攀比。曬名校、曬孩子成績是家長的日常,是家長能夠在街坊四鄰,親朋好友中掙面子的工具。有些家長只是為了面子才選擇名校,並不關心孩子是不是喜歡,家長對孩子的未來也沒有一個具體的規劃,只要成績好,考好大學就可以了,家長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孩子將來能不能在社會上取得好的成績,或者,能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家庭環境的影響要遠比學校教育要更大。學校教的是知識,家庭教育教的是做人,給孩子建立強大的自信、樂觀的生活態度,需要家長,選擇走怎樣的道路,最初也是家長左右的。
孩子起跑線不重要,選對賽道才更重要,選對了賽道,孩子才能展現出自己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