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輕言放棄,即使在起跑線輸了,我們也還有贏的可能

2020-12-25 草根作家魯籲

文/魯籲

無意中看到一個體育視頻,讓人感觸頗深。幾個小孩子在進行輪滑競賽,有個小女孩在起跑的時候意外摔倒,但是她並沒有因為摔倒而放棄,雖然已經落後了其他選手很多,但她還是爬起來繼續參賽,而在邊上看著的媽媽,也沒有因為孩子出現異常狀況而表現出喪氣的樣子,依然正常為孩子助力加油。

前三圈小女孩都處於落後狀態,到了第四圈小女孩開始趕超其他人,到第五圈小女孩遙遙領先,拿下了第一名。

從落後到拿下第一名,小女孩的表現不僅震撼了現場的觀眾,也震撼著後來在屏幕前觀看這個視頻的觀眾,有不少網友留言表示看哭了,那是被小女孩不肯服輸、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所感動的。

因為不輕言放棄,她為自己贏得了人生的第一枚金牌。這枚金牌,它不僅僅是一個獎品,更是一種精神財富!

有一種精神叫體育精神,而體育精神折射出來的,也是你面對人生的態度。事實證明,即使沒有贏在起跑線上,但只要你不放棄拼搏,不輕言認輸,那麼你還是會有贏的可能。

我們的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賽跑,更需要耐力、恆心和積極的心態。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沒有好的家庭背景和條件,沒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相對於一些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我們已經輸在了起跑線。

但是因為輸在了起跑線,我們就不去努力了嗎?就不去奮鬥了嗎?我們就沒有贏的勇氣嗎?

其實每個人的體內,都潛藏著無限的潛力,只要我們積極面對生活、積極面對命運,不會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不會因一時的失敗而輕言放棄,挖掘出我們身上最大的潛力並發揮出來,相信我們也能創造奇蹟!

一個人的毅力、精神和品格的塑造,需要外在因素的輔助,比如家庭父母和學校老師的肯定與鼓勵,如果你有這樣懂得不斷肯定和鼓勵你的父母,以及遇到這樣的老師,那麼你應該感到慶幸,因為在成長的路上你不孤單!

一個人的毅力、精神和品格的塑造,最主要的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因為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不可能一直陪著我們,我們最終都是要自己一個人啟程的,所以能走多遠,能有多大的成就,最終靠的還是我們自己。

因此,我們要有意培養自己的毅力、耐心和恆心,多鼓勵自己,多提示自己,多暗示自己。多鼓勵自己的行為和行動,那麼你就會有持續的動力;多提示自己是有希望的,那麼你就一定會有希望;多暗示自己你會成功的,那麼你遲早會成功。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在成長和成功的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阻礙,會遇到很多挫折,甚至會遇到很多給我們潑冷水的人,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多鼓勵自己,多提示自己,多暗示自己!

我們只有堅定自己的目標和信仰,才能做到持續努力,那麼等你努力到了一定程度,成功自然而來就會向你走來。而在這個過程,你的成長就是你的人生財富,是單純的金錢換不來的。

我自己在寫作初期,由於只有初中學歷,因此很多工友給我潑冷水。那時候我在工廠打工。他們勸我說還是別掙扎了,很多高中生和大學生都沒能在雜誌上發表作品,你一個初中畢業生,希望太渺茫了,還是好好上班吧。

甚至有一個女生看了我的作品後,直接當面打擊我說:「你這輩子都發表不了文章的,更不可能當上作家。」我沒有生她的氣,我也沒有受到打擊,我只回了她一句:「我一定可以,時間終將會證明。」

過了三年後,到2010年秋天,我終於開始陸續在各大雜誌和報紙發表作品,發表的有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文學評論、文學理論、歌詞等等。目前也在大平臺籤約上線了幾本書,算得上是一個草根作家。

我說這個事,並不是炫耀自己有多成功,文學之路很長,我這點成就算不上什麼,我只是證明自己真的可以做到了。所以你念念不忘並為之努力的,就必有迴響的一天。

當年的那個女孩我們早已失去了聯繫,我沒能讓她看到我打破了她的固有認知,沒能當面向她證明自己。但沒有關係,我們為之努力的東西,原本就不是要向別人證明自己,而是要向自己證明自己。

在我還沒能發表作品的時候,我還遇到過一個女孩子,我和她後來成了朋友,友誼維持至今。她高中學歷,當時在一家電腦培訓學校做文員,她也愛好文學,已經在兩三家雜誌發表了作品。難得遇到一個同行,我們聊得很投機,之後我把我寫的一些作品給她看並請她提意見,她的反饋是要我多加努力。

後來等我也在雜誌上發表了不少作品後,她才告訴我說,其實當時她是不看好我的,她在心裡對我的作品的評價是:「這都寫的什麼呀?」但為了不打擊我的熱情,就沒有說實話。

後來她放棄寫作了,因為能發表的太少,失去了動力。看到我如今的成績,再談及當年,她挺有感慨,她說想不到我們的文學之路來了個大對調,挺羨慕你能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但我現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所以說,只要我們自己不輕言放棄,即使我們輸在起跑線,但只要我們有毅力、有恆心,我們還是有趕超別人的可能。

人們常說成功是獨木橋,就看誰能擠得過去。其實這個獨木橋不應該理解為橋窄,更應該理解為孤獨之橋,成長和成功的路上都是孤獨相伴的,就看誰能挺得住孤獨,熬得過黑夜,最終迎來黎明。

馬雲曾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死在了明天晚上,沒機會看到後天。」

所以成功這座獨木橋很窄嗎?並不窄,因為跟你一同起跑的人,後來慢慢的都放棄了,就只剩下那些有毅力和恆心跑到最後的人了,就看你是要做中途放棄的人,還是要做個堅持跑到最後的人。

作者簡介:魯籲,農村出身,初中學歷,自學成才,在全國近百家雜誌報刊發表作品,原《微文學》副主編,現為掌閱籤約作者。多面手的草根作家、編劇、詞曲創作者、自媒體人,文風多變,關照現實。籤約上線代表作有《願我們終會與幸福相見》《蒼茫人世》《意外愛上你》等。關注我,每天出一篇好文及視頻。

相關焦點

  • 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終點
    「我們不想一開始就把自己所有的體力、精力耗掉,不想急著衝刺,我們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終點。」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在教育上的花費也越來越高,「花樣」也越來越多,學區房也應運而生,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有甚者,有人花費巨資購買一間不能住人的倉庫當學區房,就是為了孩子能夠上更好的學校。
  • 《起跑線》電影賞析:贏在起點不算贏,輸在終點可是真正輸
    整部影片,以「為子女擇校」這樣一個極小的角度為切口,用輕鬆風趣的幽默方式,層層深入反映了當下印度社會種種社會現狀,呈現印度不公平的等級制度!教育能改變命運,為了給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父親拉吉吃盡了苦頭,他所追求的,僅僅是為了給女兒一個高起點的名校平臺。為此他不但要拼硬實力,還要兼顧軟實力。
  • #信陽#孩子起跑線的「輸」和「贏」
    現代家庭的教育方式,孩子只能贏,絕不能輸!常聽到家長說「一定要讓我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咱倆孩子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所以,無論衣著或飲食還有學習,都得趕到別的孩子前面才安心。其實,起跑線無關孩子的輸和贏。只有把握好孩子年齡段的發展目標,對孩子進行各方面的正確引導,即使孩子在起跑線上沒有贏,以後的人生發展也不會輸!
  • 輸在起跑線不可怕,要贏在終點才精彩
    每個人都不想輸在起點,每個人都想一路順風,每個人都想一輩子風風光光,但現實,回到現實才會發現,很多人明顯輸在起跑線。你輸在起跑線了嗎?也許很多人習慣性得過且過,習慣性放棄對眼前拼搏就可以擁有的生活。誰都不想卑微地活著,誰都不想沒有錢,誰都不想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回。誰都不想過窮苦的日子,誰都想過著富足的生活,過神仙般的生活。但現實該搬磚還要搬磚,該996還要996,該背靠黃土還要背靠黃土。
  • 輸在起跑線上又何妨,人生是馬拉松長跑,真正的教育是贏在終點
    「天生我材必有用」,卻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參天樹木其實也是慢慢長成的,何必次次堅持贏在第一,暫時輸在起跑線上又何妨。教育孩子有愛,分數給不了;我們都喜歡有責任感、有擔當的人,這些責任感、有擔當,分數也給不了;還有很多好品質、好習慣等分數也給不了。同樣,分數也不是圓夢的方法。曹雪芹寫出了《紅樓夢》,吳承恩寫出了《西遊記》,李時珍寫出了《本草綱目》,他們都是落第考生,卻讓後人永遠地記住了他們。這些都證明了分數有時只是個數字,並不能完全決定你的人生。
  • 「不輸在起跑線」有違邏輯和常識
    人是什麼從時候站在這條起跑線上的?是從出生還是上小學的那一天?既然是「不輸在起跑線」,那說明站在這條起跑線上的肯定不是一個人。如果只有一個人,就不存在輸贏。怎麼會有很多人齊刷刷地站在這條起跑線上?他們有沒有高矮胖瘦之分?有沒有年齡上的大小之別?事實上也不可能沒有,如果有,那說明從一開始就已經有人輸在了起跑線上了。
  • 中國不輸在起跑線,美國贏在終點線
    「陽光下,快跑的未必能贏。」------ 《聖經 所羅門書》「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在中國鋪天蓋地的到處可見,也引領了很多相應而生的商業,如早教,如營養品等。鄰居家的牛牛離本城市最好的初中就差了四分,為了不讓牛牛輸在起跑線上,他爸爸動用了所有人脈,才讓他擠進了這所中學。另外一條街上的甜甜已經換了四種鈣片了。甜甜媽媽想讓甜甜學習舞蹈,贏在起跑線上,一歲就開始給她補鈣,這樣可以比同齡人早點開始學習舞蹈。
  • 「尖子班家長就沒有擺攤的」: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如何跑贏人生
    沒錯,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也能跑贏人生,只是需要父母去引導,如多鼓勵孩子、支持關心孩子等,這些對孩子都是很重要的幫助。孩子的起跑線,跟父母關係很大這一句話並沒有打擊人的意思,只是指出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父母的陪伴和參與。家長要明白,孩子的起跑線跟我們關係很大,甚至可以說是我們決定的。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現在有些家長,從小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綜合理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這個「起跑線」到底在哪裡?它的本質又是什麼?有些家長也會為了這個「起跑線」而焦慮! 家裡有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難免不對「起跑線」這個詞感到敏感。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你真的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在中國家長群體中很盛行的說法,由此也引發了街頭巷尾各種學前班、興趣班、神童課、小天才培訓等等的大行其道。
  • 孩子上好的幼兒園就是贏在起跑線?你的無知,可能已經讓孩子輸了
    導讀:孩子上好的幼兒園就是贏在起跑線?你的無知,可能已經讓孩子輸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上好的幼兒園就是贏在起跑線?你的無知,可能已經讓孩子輸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輸在起跑線上,如何才能贏在終點
    比賽是一個過程,輸在起跑線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輸,可怕的是驕傲自滿。還沒跑到終點,就自動放棄了。槍聲響起的時候,每個人的反應是不一樣,衝出起點的時間必然不一樣。但是人生是一場持久戰,是一場非常漫長的馬拉松,就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的擔憂。
  • 這樣的早教,雖然贏在起跑線,卻可能輸在了終點站
    每個人都會擁有一個童年的生活,但是每個人的童年過得都不一樣,這對未來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不少孩子的童年是數數、背小九九、背唐詩、甚至背元素周期表等等,這樣的早教,看似贏在了起跑線上,卻輸在了終點站,因為剝奪了孩子感性素質的發展機會,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書呆子,適可而止。
  • 不怕輸在起跑線,就怕停滯不前
    總是有家長說:「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也有人說:「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是不是起跑線就決定了終點?贏在起跑線,就能一直贏了嗎?莫言從一個十二歲輟學的孩子,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可以說是「輸在起跑線,贏在終點」的勵志典範。雖然輸在了起跑線,只要堅持前行,最終會到達終點。堅持繼續奔跑,才是到達終點的必要條件。
  • 翟天臨事件,贏在起跑線卻輸在了終點?
    被踢爆「學術不端」事件前,這是一個典型的贏在「起跑線」上的人。可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腳?一朝敗露,就成了輸在「終點線」上的人。子曰「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他們終有一日會從贏了「起跑線」變成輸在「終點線」。
  • 贏在起跑線?你可能理解錯了!
    她說:和孩子班上的其他同學相比,我這報的班還算少的呢,再不報班就要輸在起跑線了!其實,不只是在中國,世界人民都處在這種焦慮中。美國有個媽媽,寫了本暢銷書叫《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展示了即使在曼哈頓,再有錢的貴婦也同樣面臨著巨大的育兒焦慮。
  • 輸在起跑線,贏在終點線?
    Osports 供圖  帶著一個負場打附加賽、輸在起跑線上的山東全運男籃,在逆境中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繼首個比賽日逆轉山西隊之後,昨日在與北京隊的生死之戰中,山東隊又以79:73力克對手,拿下兩連勝,目前附加賽戰績為2勝1負,雖然還尚未掌握出線主動權,但希望也越來越大了。
  • 父母不顧孩子想法、盲目報補習班,就算贏在起跑線,也會輸在終點
    近年來,孩子教育題材的電視劇數不勝數,一句「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現如今廣大父母的真實寫照。眾多家長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就將孩子從小送去不同的興趣班、補習班,我們擁有更多的技能,有更多的機會去選擇。
  • 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何以輸在了終點線上?
    我國現有人口14億,僅有2人獲過諾貝爾獎,其中還有一人是文學獲,這與我們這個人口大國和發展水平是極不相稱的。諾貝爾獎物理、化學、生理(醫學)等獎項的評選標準雖然複雜,但其核心卻是簡單,那就是創新性、對人類的貢獻性和領先性。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上的輸贏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敗
    我們大部分父母漸漸的有了類似這樣的口頭禪是:你這孩子,怎麼就那麼不聽話呢?總感覺自家孩子差於人家孩子很多。所以很多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但是家長必須得注意這幾點,才能決定孩子的競爭力。要正確的樹立「起跑線」的觀念很多所謂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因為過早地透支了自己和家長,反而不一定能一直走在別人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