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起跑線?你可能理解錯了!

2020-12-16 這才是心理學

#教育持久戰#

有個段子是這麼說的,一個家長問,孩子4歲,詞彙量1500夠不夠?另一個家長回答,在美國是夠了,在北京海澱不夠。

我認識的一位媽媽,給孩子報了3門學科的補習班和5個才藝素養班,把孩子放學後和雙休日的時間全部填滿,自己也辭職當起了全職媽媽。她說:和孩子班上的其他同學相比,我這報的班還算少的呢,再不報班就要輸在起跑線了!

其實,不只是在中國,世界人民都處在這種焦慮中。美國有個媽媽,寫了本暢銷書叫《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展示了即使在曼哈頓,再有錢的貴婦也同樣面臨著巨大的育兒焦慮。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已經成為了所有家長的焦慮,可是在我看來,有些家長並不理解什麼是「贏在起跑線」。

跑得早,後勁足嗎?

人生是場長跑,如果所有人的跑步速度都一樣,那跑的早真的是個大優勢。可現實情況是:跑得早能讓你贏起跑線,但是你真的領先不了多久。

心理學家們曾經進行過一項大規模研究,選擇了50個以早教為特色的幼兒園,和50個以玩鬧為主的傳統幼兒園,對這些孩子進行了長期的追蹤研究。

剛開始,早教幼兒園出來的孩子,學習水平更高,這很容易理解,畢竟學的早,這也很符合家長們的期待,可謂是贏了起跑線。

但是到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早教幼兒園出來的孩子就沒有學習優勢了,成績反而低於傳統幼兒園出來的孩子。

類似的研究有很多,現在學術界已經達成共識:早教帶來的優勢會在一到三年內被追上,甚至可能會被反超。

所以,就提高學習成績來說,在最好的情況下,早教沒用;在很多情況下,早教有害。

如果僅僅是沒用也就罷了,早教還損害了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高普尼克是美國加州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家,暢銷書《園丁與木匠》的作者,她認為,兒童在六歲以前,真正的任務不是什麼學習讀書寫字和做數學題,而是玩兒。

玩就是兒童的學習方式,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探索世界,學會分享,學會怎樣跟人相處。

那些從小就進行艱苦卓絕的訓練,後來卻因為抑鬱自殺的悲劇還少嗎?那些學習成績好,卻不會和人相處的人還少嗎?你希望你的孩子跑得早將來卻跑不動了嗎?

正確的做法不是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生怕孩子落後,而是讓孩子健康地發育成長,等到了合適的時候,再去學那些東西。

贏了起跑線,將來換賽道

贏在起跑線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現在贏在起跑線,萬一將來換賽道了呢?人生是場長跑,你哪裡知道現在給孩子培養的技能,將來還會不會有用?你現在給孩子培養的興趣,是他真正的興趣嗎?

前幾年虎媽蔡美兒寫了本《虎媽戰歌》,轟動一時。她給自己的兩個女兒立下各種嚴格的規矩,其中一條就是必須練好鋼琴和小提琴。兩個女兒從小嚴格練琴,表現得確實很好,但是二女兒Lulu 在13歲這一年,進行了反抗,再也不練琴了——因為小提琴是媽媽給她選的,不是她自己選的。

這不是個例,很多家長幫孩子選了興趣班,但是當孩子成年了就再也沒碰過。

抱著培養技能的心態就更不可行了。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大學選了熱門的金融專業,結果還沒畢業風頭就過去了;聽說程式設計師是個好職業,花了錢,報了班,還沒學精通,就快過氣了。

老一輩的人,喜歡說「一招鮮,吃遍天」。但在這個時代,提前讓孩子學個什麼技能,將來靠它領先其他人,註定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面對這個迅速變化的時代,你應該做的是培養孩子底層的能力,那些無論是在哪個時代都能吃香的能力。這些能力或者是性格優勢、或者是思維能力、或者是學習能力,拘泥於某個興趣、某個學科、某個技能,便是落了下乘。

贏在起跑線的重點是「贏」

你一定見過有些孩子,從小一路優秀,進入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學,總是班級前幾名。

除了羨慕他們的聰明,我們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些什麼呢?答案是:「贏」帶來的心理優勢。

到底有什麼優勢呢?我們先來看一個實驗。

老鼠社會是有等級差異的,地位低的老鼠面對地位高的老鼠很慫,不敢和他們搶食物、配偶。

浙江大學的胡海嵐教授則幫助這些老鼠實現了逆襲。她用雷射刺激了地位低的老鼠的大腦,然後這隻老鼠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擊敗了地位高的老鼠。

更重要的是,當這隻地位低的老鼠在藉助外力的幫助下,六次成功逼退了比自己地位高的老鼠以後,這隻地位低的老鼠就再也不怕其他老鼠了。也就是說,即使不再用雷射刺激老鼠,它也敢於向地位高的老鼠發起挑戰。

胡教授總結到,先前六次勝利經驗,重塑了小鼠的大腦結構。原來地位低的老鼠不再像以前一樣,消極後退;相反,它有成功的信心,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同樣,那些從小一路贏的孩子就擁有這種成功的信念,他們成功的次數遠比六次更多。他們對自己有更高的期待,他們相信自己能行。

還有一項研究發現,那些實力很強,申請哈佛但是被拒絕的人,也拿到了和哈佛畢業生同樣的工資。而那些實力很強,不敢申請名校的人,工資則不如哈佛畢業生。這項研究同樣證明了野心的重要性。

這些才是贏在起跑線的真正意義:讓孩子在學習中,體驗到一種勝利的感覺,培養一種我能贏的野心。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劉嘉認為:成功=對偉大的渴望+用勝利來澆灌對偉大的渴望就是培養孩子的野心,用勝利來澆灌就是讓孩子體驗贏的感覺。

所以,贏在起跑線,不是讓孩子參加早教軍備競賽,報各種輔導班;而是讓孩子從小體驗「贏」的感覺。

這種「贏」的感覺,不一定非得是成績好、表現好,而是把事情做成的感覺。也可以是一些小事比如:靠著自己的動手能力給寵物做了個家;幫爸爸媽媽做了盤菜;在班級裡給大家表演個節目;哪怕和小夥伴們玩遊戲,假裝自己是孫悟空都有用……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讓你的孩子從小體驗「贏」的感覺,比什麼輔導班都有效!

我是子安,心理學研究生,每日分享學習乾貨。關注我,一起看透複雜人性,破解心理難題!

相關焦點

  • 暑假補課就是不能輸在起跑線,別把起跑線理解錯了,暑假也就白過
    我們家長喜歡在暑假給孩子報班學習,理由是:別人都報,你不報,開學就你輸了,想贏在起跑線,就得去補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成為了家長們為孩子教育投資的最好理由。可是什麼是起跑線呢?孩子的學習環境,接受的教育資源,甚至是提前學的知識?我們對起跑線的不同理解,其實都是為孩子傾盡所有的投入。
  • 「贏在起跑線」是假的?你要真信了,你孩子就要為今天的愚蠢買單
    這肯定算是執行了「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B顯然在學習上會有更多的成就感,而孩子A相對的會有更多的挫敗感。這是一個客觀現實,你無法否認。畢竟相對來說,在剛開始階段孩子B比要孩子A更成功,學習更好,更受老師歡迎。這會形成一個正循環,產生一個馬太效應,好的越來越好,差的越來越差。當然我們不否認一個問題,有的孩子A可能開竅晚,可以後來居上。
  • 還在迷信贏在起跑線?真正的三條起跑線,爸媽做到了幾條
    其實,贏在起跑線這句話,每個爸爸媽媽都耳熟能詳了。孩子世界的競爭實在是激烈,如果不提前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那就更不可能在以後讓孩子上名校,到了社會上也不一定可以找到好工作。但是,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就一定可以贏早終點嗎?
  • 孩子上好的幼兒園就是贏在起跑線?你的無知,可能已經讓孩子輸了
    導讀:孩子上好的幼兒園就是贏在起跑線?你的無知,可能已經讓孩子輸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上好的幼兒園就是贏在起跑線?你的無知,可能已經讓孩子輸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人生真的有「起跑線」嗎?如果有,你相信孩子能贏在起跑線嗎?
    「起跑線」尤其是「贏在起跑線」一直都是很多人比較排斥的東西,今天晚上,不語就來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此時此刻的不語認為人生是有起跑線的,因為你可以把任何事情都當成起跑線,比如自自己以上的所有長輩們的財富、權勢、知識等等都當成起跑線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紀錄片《沒有起跑線》告訴你香港的教育有多拼
    因為一直放養大娃,沒為他做什麼準備,結果兒子養到1歲半,要去面試幼兒園學前班了,Irene才驚覺兒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在二胎的時候,Irene就決定讓肚子裡的寶寶贏在子宮裡。因為某些出了名競爭激烈的學校,一年只收10個寶寶,還只能是一月生的。為什麼?
  • 發力過猛的教育並不一定能贏在起跑線,也可能半途翻了車
    她同事告訴她,造成今天這種後果是大兒子小時候沒"贏在起跑線"造成該的。如果要想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就一定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從學前班開始就要做好計劃,注重智力培養,除了大量的閱讀之外,還要學習數學、圍棋和樂高開發智力,孩子一旦在哪個方面落後了,以後很難彌補,因為大家都在拼命學,所以從小一定不能放鬆。
  • 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怎麼理解這個「起跑線」的?
    許多家長可能會想著不管怎麼樣先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於是把他們理解的「起跑線」給孩子們拉起。各種國際早教班、培訓班、興趣班都給報起,拉著孩子們跑。可是,家長們知道孩子真正的「起跑線」是什麼?在哪裡嗎?我相信很多家長會說是找個好的幼兒園,擁有十八般技能特長,給孩子積累更多的財富等等,這也都沒有錯。但是,真正給孩子起跑線的是家庭給的那條線。
  • 關於「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90%的家長都理解錯了!
    這句話最早的出處已不可考,但影響力最大的,當數世紀之初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韋鈺院士所提的「中國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從小浸泡在各種課外班裡,就是贏在起跑線了嗎?孩子從小掌握八門語言,就是贏在起跑線了嗎?
  • 只要不輕言放棄,即使在起跑線輸了,我們也還有贏的可能
    有一種精神叫體育精神,而體育精神折射出來的,也是你面對人生的態度。事實證明,即使沒有贏在起跑線上,但只要你不放棄拼搏,不輕言認輸,那麼你還是會有贏的可能。我們的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賽跑,更需要耐力、恆心和積極的心態。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可贏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他笑笑說,那倒沒有,只是有些老師資格比較老,而且往年教出的孩子的成績也還不錯,所以家長們就想讓他們的孩子去這些老師的班上,這些家長的本意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後他又笑著補充了一句耐人尋味的一句話,有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 易經:「贏在起跑線上」,才是最高效的人生!
    易經文章配圖人生就像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贏在起跑線上的人」未必是人生的大贏家,但也大多是人生贏家。易經文章配圖從一生的角度來看,孩童時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念就是最好的「贏在起跑線上」。小孩子難免會淘氣犯錯,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知道自己犯了錯。所以,闡述教育的《蒙》卦在初六爻這個初始階段,就要求家長要去校正孩童們的錯誤,哪怕是動手修理幾下,也一定要讓小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錯了?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他以後犯同樣的錯誤,才能讓他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穩妥。
  • 為什麼你的語文成績難提高?老師坦言:光積累不夠,要贏在起跑線
    作為語文老師,我想說,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光靠積累是不夠的,想在小升初的時候語文成績一鳴驚人,要先反思是否贏在起跑線上了。什麼是贏在起跑線上呢?不少家長說,我們學齡前階段就去上了幼小銜接班,5歲就能認識1000多個字,6歲能背誦唐詩上百首,這還不夠贏在起跑線上嗎?
  • 《單詞突擊·贏》—讓你的英語不僅贏在起跑線上!
    原標題:《單詞突擊·贏》—讓你的英語不僅贏在起跑線上!聲音是語言的靈魂,文字是語言的標本。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英語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勢的語言。
  • 論教育——我們要不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每個家庭卯足全力,都要贏在起跑線上。你家孩子英語詞彙量3000個,那我家的孩子英語詞彙量就要5000個。如此以往,折騰得家長累,孩子更累,反倒是讓外面的教育機構賺了一波。那麼就引出了今天的話題,我們的幼兒教育到底是要贏在起跑線上還是要做好長跑的準備在當前順其自然的發展。
  • 學生贏在了起跑線,可是輸在了終點,好的規劃不如教學生如何去做
    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學生能夠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將來有一個好的前程,而讓學生有一個好的前程的關鍵不是你如何去規劃,不是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而是讓學生贏在終點。讓學生贏在起跑線真的重要嗎?其實讓學生贏在起跑線上也是一個重要的事情,而這個贏在起跑線上不是說去上各種的補習班或者是讓學生上很多的興趣班。
  • 贏在起跑線
    贏在起跑線 2017-02-27 13:14 作者:袁越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7年第9期
  • 程躍PK王人平 "贏在起跑線"理論最激烈辯論
    如果你也一直困惑於讓孩子「要不要贏在起跑線」,可以認真地閱讀此文,相信會有收穫!嚴格地說,起跑線是在家庭中,與教育機構的關係並不大,即使一周去二次親子中心,其影響的比重也是微不足道的。其次,你認為強調早期教育重要性,就是強調抽象知識的重要性,這是你強加給起跑線理念的說法。「起跑線」強調成長的關鍵期、發展的可塑期、人生的敏感期。強調這些正是想強調人生成長存在規律!
  •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這點很關鍵
    每天都在為如何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而焦慮。沒出生比胎教,出生後比早教,早教後比學校,大家你追我趕,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是你知道嗎?要想寶寶贏在起跑線上,首先要關注的就是營養!讓寶寶贏在「營養」起跑線DHA ARA 牛磺酸 葉黃素 膽鹼 益生元 核苷酸...一個都不能少!
  •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許我們都理解錯了
    但同時培訓熱更多體現了家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可問題是,很多家長只關注了起跑線而忘了終點線。父母在要求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時,是不是應該更多的考慮作為父母本身也應該贏在起跑線上?所謂父母贏在起跑線上指的是父母樹立正確的觀念,能夠陪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