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的有「起跑線」嗎?如果有,你相信孩子能贏在起跑線嗎?

2020-12-16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起跑線」尤其是「贏在起跑線」一直都是很多人比較排斥的東西,今天晚上,不語就來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此時此刻的不語認為人生是有起跑線的,因為你可以把任何事情都當成起跑線,比如自自己以上的所有長輩們的財富、權勢、知識等等都當成起跑線。也可以把自自己出生之後所接受到的醫、食、住、用、行方方面面的規格、等級作為起跑線。也可把自身的身體素質、天賦、外貌等等作為起跑線、還可以把從小接受到的各種教育作為起跑線……

但是不語認為,即便是有這個起跑線,但是這都不重要,既然不重要,就更談不上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了。

有人不信?

沒關係,我來說幾個例子,以此證明沒有起跑線:

1、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那些富貴人家養出來的孩子從小就嬌生慣養、好吃懶做,學習上儘管有更多資源,但是哪有怎樣?他自己不學再好的名師也帶不起來。不但如此,從小就奢侈、揮霍甚至還會沾染諸多不良習氣!即便是未來「子承父業」最終也難逃敗家結局。

2、那些早早開始接受各種教育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是那種拔苗助長、透支孩子學習力的。這種孩子不過就是逼迫出來的方仲永,他們沒有時間玩耍、沒有時間看書,都是不停地遊走於各種學習班、輔導班,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哪還有快樂童年?這樣的孩子越往後也沒有競爭力,終究都會被其他學生反超。

3、那些從小就上各種名校的學生,他們的所有能力都是老師們灌輸出來的,越是名校越是應試,而應試教育最是害人!填鴨式教育、超前教育、拔高教育,終將讓這些孩子成為刷題機器、背題機器,他們都是被動學習,都是給父母、老師學的, 縱然最後考入了重點學校也沒有後勁更進一步考上更好地大學。

……

……

……

嘣~

……

……

……

是誰?

都不說不能在喝了,怎麼又開了一瓶?

既然開了就別浪費了,來!都滿上!喝完這瓶我還能繼續編!

呃~

唉!人就是這麼奇怪,很多時候我們去說一件事情好與壞或者對與錯的時候,其實很多人都有很強的「逆反」心理——你越是試圖證明自己是對的,那麼有些人就非要告訴你這是錯的,你越是試圖證明這是好的,就總會有人給你舉出來點反例以證明你說的不對……

這個世界上極少有非此即彼的事情,所以當我們去說明一件事情成立的時候或者是說明它存在的時候,就會有人提出不同的反對意見——儘管很多人其實自己也不在乎結果,而只是因為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但是客觀上不語認為還是或多或少有一些「心虛」的情緒存在。即,不想承認這樣的現實……

就比如我上面的講的3個「理由」。

每一個理由中的幾乎每一句話都或多或少會出現在此類問題中各種評論中,有不少人以此來證明各種「不可能」、「不會」等等。

但是當我們把這些內容都集中到一起的列舉出來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會覺得只有喝醉了的人才能夠把這些「理由」交織在一起?反而讓人更加難以接受。

而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把上面的3個理由中的描述都反過來,或者再補充學名一些具體的細節問題,那麼這個時候還會有人覺得不合理嗎?

那「起跑線」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呢?

有!這個真的有……

相關焦點

  • 學區房,真的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嗎?
    重溫2015年熱播劇《虎媽貓爸》時,我又陷入沉思......劇中虎媽為了能讓女兒上第一小學,花光家裡所有積蓄,東拼西湊,並賣掉寬敞的自住房,搬入了破舊不堪但是房價竟需要9萬元一平米的學區房!虎媽認為學區房是孩子能上重點小學的唯一途徑,但是為此全家人都過上了拮据的生活。最後得知入住學區房要滿一年孩子才能上該重點學校,虎媽更是決定讓適齡的女兒推遲一年上學。這樣做真的就會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嗎?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你真的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在中國家長群體中很盛行的說法,由此也引發了街頭巷尾各種學前班、興趣班、神童課、小天才培訓等等的大行其道。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可贏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他笑笑說,那倒沒有,只是有些老師資格比較老,而且往年教出的孩子的成績也還不錯,所以家長們就想讓他們的孩子去這些老師的班上,這些家長的本意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後他又笑著補充了一句耐人尋味的一句話,有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紀錄片《沒有起跑線》告訴你香港的教育有多拼
    TVB的紀錄片《沒有起跑線》相信有部分家長也都看過了,畢竟涉及到了孩子的教育問題,看完之後感覺最深刻的就是,孩子也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以前的孩子是無拘無束成長,現在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怕輸在了起跑線上。興趣班,階級教育,這些詞語,家長們是不是很熟悉呢?
  • 「不要絕對相信起跑線」,傅首爾的育兒觀你同意嗎
    徐媽媽給孩子的壓力很大,她說凱凱一個假期做了270份考卷,7本大題,50頁大題,還說是孩子自己要這樣做的,孩子非常有成就感。嘉賓傅首爾驚呼:「你瘋了嗎?是你自己有成就感吧?」凱凱媽認為要想讓孩子將來不輸給別人,就必須贏在起跑線,別人叫你「小徐」和「徐總」是兩個概念。
  • 你還相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教育口號嗎?
    曾有一部全面梳理中國教育現狀,關注方興未艾的教育改革的 6 集電視紀錄片,名叫《教育能改變嗎?》,第一集的主題就是「起跑線上」,其中提到這樣一句話:「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最惡毒、最蠱惑人心的口號。」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一位副司長在 2011 年初的一次新聞通氣會上就曾說:「在我看來人生是長跑,起步早晚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發展。」
  • 極限挑戰:到底如何贏在人生的「起跑線」?
    可現實就是這樣殘酷,相信也戳中了很多父母內心的焦慮了吧。很多所謂的教育專家總是高高在上地指出:人生哪有什麼起跑線,一個快樂的童年才是最重要的!可起跑線真的不存在嗎?我想,並不是。在節目的跑步比賽中,有20個孩子拿到獎勵,這其中基本全是男孩,只有一個女孩子,而她恰好是在六級連環拷問中,站在最前排的唯一一個……我想,如果讓這些孩子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女孩子是很難跑贏大部分男生的,而父母提供的先天以及後天的優質資源,便是孩子們的起點。而這種起跑線,與孩子的努力無關,它只與父母的努力有關。
  • 「人生起跑線」真的那麼重要嗎
    「不能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很多家長將這句話奉為真理,覺得人生的開端必須是領先的,人生才能是成功的。歷史上有不少人都年少成名,例如:孔融(4歲讓梨,懂得謙虛之禮);司馬光(7歲砸缸救人);甘羅(12歲官拜宰相);周瑜(13歲官拜水軍都督)等。但這些人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僅僅只是少數,傷仲永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是熟悉的,「人生的起跑線」並不是最重要的。很多的家長在孩子五六歲的時候,經常會碰到鄰居問孩子的年齡,是不是應該上學了?
  • 贏在起跑線?你可能理解錯了!
    美國有個媽媽,寫了本暢銷書叫《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展示了即使在曼哈頓,再有錢的貴婦也同樣面臨著巨大的育兒焦慮。「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已經成為了所有家長的焦慮,可是在我看來,有些家長並不理解什麼是「贏在起跑線」。跑得早,後勁足嗎?
  • 黃磊: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是場馬拉松
    都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如果自己不做點什麼,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的差距不就越來越大了嗎?終於,玲玲家在多年的母慈子孝後開始了雞飛狗跳的陪讀生活。玲玲媽開始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興趣班,課外班,一三五語、數、英,二四六寫字、畫畫、遊泳……但是不論大家多努力,一個50人的班,永遠有第一名和第五十名。
  • 起跑線有多重要?贏在起跑線能否贏得人生?《見識》來告訴你答案
    正因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如今的家長們,會給孩子報許許多多的輔導班。起跑線對孩子的將來起決定作用嗎?在吳軍博士的《見識》一書中,講述了起跑線的問題。現在,讓我們帶著問題,去書中尋找答案!也就是說起跑線,有的是在第1層,有的是在第100層。記得之前有一檔綜藝節目,請來一群高三學生。大家都知道,他們即將面對的是人生一次大的選擇:高考。在這節目中,他們被安排在同一起跑線上,由一些嘉賓提出一些條件,根據條件,他們開始從起跑線上起步。就像我們玩過的飛行棋一樣,根據骰子擲出的數字,來前進。
  • 早教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起跑線,有必要嗎?
    相信大家對於「讓孩子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這句話非常的熟悉,在以前,很多人非常地推崇這句話,認為有道理,現在已經不是70後、80後「天生天養」的時代。有能力、有條件的家庭會為孩子創造最優越的學習環境,為孩子的後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 贏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讓孩子不堪重負的一句話,應該嗎
    如今的中國小孩,如果沒有報個一兩個興趣補習班簡直就是不正常。而每個補習班的口號,無非都是那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些做法真的對嗎。孩子剛會說話,家長就會就開始帶孩子學習認字、聽英語、背九九乘法表,很多家長的思想就是,一定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想方設法的讓孩子在每一天多學知識。
  • 人生有沒有起跑線
    生活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這所謂的「起跑線」,多少父母操碎了心,換學區房,請老師補課,似乎是用金錢把孩子堆在一個高的平臺,成就所謂贏的人生。家庭條件是人生的起跑線嗎?可是現實中看,貧苦出生的孩子就沒辦法逆襲改變人生嗎,也不見得,我們熟知的電商大佬劉強東他就是最好的證明。沒有誰註定貧窮,只有時光的刻度拉長才能看誰最後笑傲人生。人生有沒有起跑線。人這一生最公平的事情就莫過於生死,生死面前人人平等。好的家境可能會給你瀟灑自在的生活,給你提升眼界的平臺,但未必會有正確的價值觀,可能會接觸到社會中更多的醜陋面。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錯,人生沒有起跑線,任何時候都是起跑線
    這讓我想到了印度電影《起跑線》,影片中女主人米塔,為了讓女兒皮雅接受更好的教育,想盡辦法讓孩子進入頂尖的私立學校。米塔以為買了高檔社區的房子就可以進入上流社會,最後卻發現還是不被上流社會接納。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就是引導我們思考:起跑線究竟是什麼?學區房?重點學校?各種興趣班?高分?這些看似是起跑線的標配,真的會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人生的贏家嗎?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難道是真正的教育學家提倡嗎?我想聽到這個口號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家長去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的時候,聽到教育機構這樣說的吧。 鄰居張姐在她的女兒兩歲時,就給孩子報了舞蹈班,三歲給孩子報鋼琴班,現在孩子6歲了,開始報了英語班,張姐經常說這樣的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女孩子從小多學一些才藝,將來對她的人生會有幫助。
  • 贏在起跑線?父母的教養,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相信大家都曾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那樣的父母,他們的素質有高有低,高者令人欽佩,低者令人不齒,而如果注意觀察的話,往往會發現這樣的對應關係:素質高的父母,身邊帶著的孩子往往也很有教養,讓人心生喜歡;而那些沒素質、缺教養的父母,往往帶著的都是熊孩子,令人心生厭惡。
  • 起跑線在哪?怎麼讓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
    無數人叫你要讓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但有沒有人細細想過,什麼是起跑線,起跑線在哪裡?萬貫家財還是書香門第又或者是智商超群?今天,我以我這麼多年的切身感受,告訴大家,關於育兒,找對起跑線遠比盲目跟風好太多!
  • 你在孩子的起跑線上贏了嗎?
    可這樣的真的會為孩子贏在起跑線嗎?並非如此!我們忽視了最豐富的資源寶庫—父母的語言!父母的語言才是最早最有效的起跑線!如果我們在嬰幼兒期,不管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給他一些數字,空間,科學方面的詞彙,那麼他這一方面的能力就會得到發展,而不會被無情的淘汰!不必接受刻意高深的訓練,父母單純的數學詞彙輸入就有提高孩子數學能力的魔力。3-成長型思維的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智力能通過各種挑戰得到提高。
  • 「不輸在起跑線」有違邏輯和常識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常常聽到這麼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為了實現這句話,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和孩子起早貪黑、含辛茹苦,找家教、上補習班,生怕成了輸在起跑線上的失敗者。人生真的有這條起跑線嗎?如果有,它劃在了哪裡?如果是文學上的形象比喻,存在這條肉眼看不見的線也未嘗不可,可真的當作運動場上那條實實在在的起跑線就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