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起跑線」真的那麼重要嗎

2020-12-13 學文悅人心理

「不能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很多家長將這句話奉為真理,覺得人生的開端必須是領先的,人生才能是成功的。歷史上有不少人都年少成名,例如:孔融(4歲讓梨,懂得謙虛之禮);司馬光(7歲砸缸救人);甘羅(12歲官拜宰相);周瑜(13歲官拜水軍都督)等。但這些人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僅僅只是少數,傷仲永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是熟悉的,「人生的起跑線」並不是最重要的。很多的家長在孩子五六歲的時候,經常會碰到鄰居問孩子的年齡,是不是應該上學了?我國規定的入學年齡是6到7歲之間,生日的分界點是9月1日。有不少人為了孩子早入學一年而修改戶口本,沒有關係修改戶口本的,甚至提前進行剖腹產。似乎孩子早上一年學,對考學、就業都是優勢,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可是這是真的嗎?

「笨鳥先飛」是指做事慢或是能力不足的人要先開始做事,才能在結束的時候不落後他人。孩子提前一年上學貌似是「先飛」了,但實際上,孩子五歲和六歲的差異是很大的,男孩子差異要比女孩子的差異更大。主要的原因在於生理的發育上,家長可以通過修改戶口本或者剖腹產的辦法改變孩子的入學年齡,但沒有辦法加速孩子的生理髮育。

現代科學指出,新生兒的差異是按天計算的,而學齡期的孩子年齡相差一個季度,認知、表達和理解方面能看出明顯的差異。

一位小學資深教師告訴我,相同年級的學生中,成績好的學生中,年齡偏大的會相對多一些,年齡小的孩子中,聰明的有,特別聰明的也有,但成績並不是很高,學習也會比較吃力。這是因為,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當他展現的成績越好越容易被表揚,他進而會表現越優秀,反之,則會表現得越來越差。簡單來說就是學習好的就會一直學習好,學習差的就會越來越差,「學渣」不會成為「學霸」。

由於認知力、理解力上的差距,再加上小孩子更難自律,孩子的學習自信心容易崩塌。

5歲的孩子在班級中和年齡大的孩子競爭,在孩子心中,這並不是動力,而是壓力,自信心可能會逐漸喪失,甚至自卑。

曾經看過一項統計數據,美國大部分的運動員的生日集中在1月和2月。說起原因。可能有點不公平,因為每年選拔的時間是固定的,年齡範圍是只有1年的,那麼相差者將近1歲的年齡差,身體的發育必然是不一樣的,年齡大的身體素質自然好一些。同樣,大腦的發育也是不同的,相差近一年的發育時間,腦力自然是有差距的。

聰明並不代表學習成績高。

超前教育,本身不是孩子需要的,是家長強制給的,代表著家長為人父母的焦慮。5歲的孩子大部分肯定是喜歡玩的,而且他也是坐不住的。

孩子看似無所事事,但實際上是在做他喜歡做的事情,大腦會活躍的接收信息,整合信息,而創造力會在這個過程中產生。

興趣是做好的老師,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養料,做指引的明燈,而不是刀刻斧鑿的工匠;孩子只有在適合的土壤中,想像力和認知力甚至表達力才能繁茂的生長。

超前教育,帶給孩子的不一定是贏在起跑線,亦可能是絆倒在途中。

跑得快不如跑的遠,孩子的發展不在所謂的「起跑線」上,起跑領先再多,發展不好也會泯然眾人矣。

萬物皆有時,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長軌跡,而最好的養育不過就是尊重孩子自然的發展時間。

相關焦點

  • 對孩子來說,「不輸在起跑線上」真的那麼重要嗎?
    可是人平均壽命接近八十歲,如果一定要把人生比成一場競賽,那麼它是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跑,起跑線上的早一步遲一步對馬拉松的結果毫無影響,反倒如果不做好準備活動,在還沒做好熱身的時候就猛地投入比賽,會導致抽筋、摔跤、心力衰竭等等情況的發生,使人不得不中途退出比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周期,講話有的早有的晚,有的走路早,有的走路晚,理解能力、學習能力每個孩子也都不盡相同。
  • 人生真的有「起跑線」嗎?如果有,你相信孩子能贏在起跑線嗎?
    「起跑線」尤其是「贏在起跑線」一直都是很多人比較排斥的東西,今天晚上,不語就來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此時此刻的不語認為人生是有起跑線的,因為你可以把任何事情都當成起跑線,比如自自己以上的所有長輩們的財富、權勢、知識等等都當成起跑線
  • 孩子的起跑線真的那麼重要嗎?愛的陪伴才能決定孩子的高度
    他們帶女兒去找升學顧問,顧問拿出了密集的課程清單後,夫妻倆瞪大眼睛,孩子有時間吃飯睡覺嗎?校長鄙視地看著他們:「你們來得太晚了,很多父母在懷孕初期就來了,你們的孩子在很多方面落後,趕緊把缺的課補上!」02隻是,有了「非常高的起點」,人生接下來就一路坦途,一片錦繡了嗎?李雙江的兒子李天一,起步的相當早。他4歲選入申奧形象大使,在才藝方面4歲學鋼琴,8歲學書法,10歲加入國家冰球隊,14歲就讀人大附中並留學美國。
  • 摔了一跤還能奪冠的8歲女孩:人生的起跑線沒有那麼重要
    她讓我們知道,起點好不好不是那麼重要,即使在起點摔倒了,只要目標堅定,只要努力到底,堅持不放棄,都有機會出現奇蹟。在我們的人生中,也是一樣,即使摔倒了,也依然要迅速爬起來,堅定往前衝。把她的故事套用在娃的教育上,或許大家會有更深的感悟。
  • 起跑線有多重要?贏在起跑線能否贏得人生?《見識》來告訴你答案
    正因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如今的家長們,會給孩子報許許多多的輔導班。起跑線對孩子的將來起決定作用嗎?在吳軍博士的《見識》一書中,講述了起跑線的問題。現在,讓我們帶著問題,去書中尋找答案!也就是說起跑線,有的是在第1層,有的是在第100層。記得之前有一檔綜藝節目,請來一群高三學生。大家都知道,他們即將面對的是人生一次大的選擇:高考。在這節目中,他們被安排在同一起跑線上,由一些嘉賓提出一些條件,根據條件,他們開始從起跑線上起步。就像我們玩過的飛行棋一樣,根據骰子擲出的數字,來前進。
  • 育兒教育目的,讓世界因你而美麗,贏在起跑線真的重要嗎?
    導語:人生不是競賽,「讓孩子羸在起跑線上」這句頗具蠱惑性的話,受到不少有識媽媽的懷疑,起跑線上的輸贏只在短跑比賽中意義重大,對馬拉松式的長跑比賽就無所謂了。人生,顯然不是一場百米短跑。不過,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麼?
  • 別再被起跑線「騙」了,撒貝寧:我們的人生是場馬拉松
    所以,你真的認為「我們」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嗎?「我們」是輸在了「投胎」上!事實就是如此,我們沒辦法選擇自己的「投胎」,沒辦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家人,更沒辦法選擇自己的人生起點。沒錯,按那種想法來看,站在起跑線之前,我們就已經輸了。但是,我們真的就這樣輸了嗎?真的會就這樣一直輸下去嗎?當然不是!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錯,人生沒有起跑線,任何時候都是起跑線
    這讓我想到了印度電影《起跑線》,影片中女主人米塔,為了讓女兒皮雅接受更好的教育,想盡辦法讓孩子進入頂尖的私立學校。米塔以為買了高檔社區的房子就可以進入上流社會,最後卻發現還是不被上流社會接納。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就是引導我們思考:起跑線究竟是什麼?學區房?重點學校?各種興趣班?高分?這些看似是起跑線的標配,真的會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人生的贏家嗎?
  • 為什麼要努力讀書嗎?因為人生的起跑線不同
    為什麼要努力讀書嗎?一百個人,可能會有一百個不同的答案,但今天我想要說的是,為什麼要努力讀書?因為人生的起跑線不同,當你處於一條落後於他人的起跑線上時,你就必須通過努力讀書,才能有機會去超越領先你的人。說一個我朋友做過的班級實驗活動吧:有一次,我朋友他們學校,做了一個很有趣的班級賽跑活動。
  • 你只會抨擊這6題「人生起跑線」,可你真的讀懂他背後的含義了嗎
    前天,我們金程財學院寫了關於某綜藝「人生起跑線」的話題。正如同大多數人的觀點一樣,有六分之五都是用錢堆起來的起跑線真的是人生的起跑線嗎?起跑線的優勢就是將近百分之八十五的金錢加上不足百分之二十五的讚賞嗎?
  • 學區房,真的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嗎?
    這樣做真的就會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嗎?每年的6月,入學劃片調整總會牽動著一波又一波家長的心弦。家長們都想給自己的孩子爭取到最好的教育資源,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是在爭取最好的教育資源的同時,也要綜合考慮家庭教育及孩子自身的狀況,因為最好的教育資源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優質的教育資源固然重要,但是,相比較而言「書房」或許更為重要。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你真的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在中國家長群體中很盛行的說法,由此也引發了街頭巷尾各種學前班、興趣班、神童課、小天才培訓等等的大行其道。
  • 影評:電影《人生起跑線》,教育不等於高學歷,重視興趣更重要
    導語:今天跟大家聊的一部電影名字是是《人生起跑線》,關於孩子上學的電影題材。一切的辛苦,一切的付出,為了上名校,這真的就是做人唯一的價值嗎?教育不是剝奪興趣愛好劇中批判的有錢人的思維邏輯,醜陋的利益輸送,甚至把教育當成是商業模式來經營,赤裸裸的吐槽印度教育觀念。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難道是真正的教育學家提倡嗎?我想聽到這個口號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家長去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的時候,聽到教育機構這樣說的吧。 鄰居張姐在她的女兒兩歲時,就給孩子報了舞蹈班,三歲給孩子報鋼琴班,現在孩子6歲了,開始報了英語班,張姐經常說這樣的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女孩子從小多學一些才藝,將來對她的人生會有幫助。
  • 極限挑戰:到底如何贏在人生的「起跑線」?
    這六個問題,不亞於6個人生拷問,讓原本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孩子們,被三三兩兩地拉開了不小的差距,待到提問結束後,仍然停留在原地的同學臉上的表情要麼落寞,要麼帶著尷尬的微笑。原本我以為節目組會設計一個小反轉,比如改變終點方向之類的操作,來傳達「人生並沒有真正的起跑線」這種政治正確的觀點。
  • 高考真的那麼重要嗎?
    雖然,現在改革的方向是打破「一考定終身」,但是大多數人依然把高考視作人生轉折的重要依據。但是高考真的能決定人的一生嗎?或許對於特定時代中的一部分人確實是這樣的,在我媽那個時代,「考上的」寥寥無幾,但是一旦「考上了」,便是一路飛黃騰達,人生像坐上了快速列車。而「沒考上的」就只能繼續待在農村,人生的軌跡會完全不同。但是對於所有人都是如此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且不說如今錄取率節節攀升,考上了大學並不意味光明的未來;沒考上的,也絕對不能說明人生就無望了。
  • 孩子的學習成績真的很重要嗎?
    今天在頭條上看了一段父親對女兒的訓話視頻,女兒估計也就是十來歲左右,因為我是頭條新手還不知道怎樣添加視頻所以只能書面的敘述一下視頻的內容,原因是因為女兒學習方面不夠努力導致成績不理想而引起的,引用父親的一段話:「女兒你的人生的控制權爸爸非常認真負責地問一句,你想要你的人生控制權嗎?
  • 高考分數線只是人生的「起跑線」
    不可否認,高考很重要,它是對考生高中三年來寒窗苦讀的評價,對於很多考生來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但它不是決定考生命運的唯一因素。人生並不會因為一時的「線」把你的人生劃定,對於人的一生而言,類似的「線」還有很多,並非一條,因為人生所面臨的選擇是多樣化的,絕非否定你其他多種選擇的可能性。這一考再重要,也定不了終身,並不是跨過了高考的門檻,便獲得了「成功」派對的入場券。
  • 工人日報:人生是場長跑,起跑線上輸了又何妨?
    原標題:人生是場長跑,起跑線上輸了又何妨?   最近一則孩子5歲學英語被問「怎麼這麼晚?」的新聞引發輿論譁然。事情起因於兩位幼兒園孩子媽媽的聊天,一位媽媽本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另一位媽媽的一番話卻刺痛了她:「別的孩子都提前學,就你孩子不學,將來上學跟不上,她能快樂嗎?
  • 第一次真的那麼重要嗎?聽聽女人的真心話
    所以這種思想或多或少的影響了現代女性,她們認為第一次就像一種人生的轉折點,不可輕易交給他人。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有些女人認為第一次不過是自己的一種經歷,不用刻意保留。下面我們就一起聽聽女人的真心話,看看第一次真的那麼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