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人生是場長跑,起跑線上輸了又何妨?

2020-12-13 人民網

原標題:人生是場長跑,起跑線上輸了又何妨?

  最近一則孩子5歲學英語被問「怎麼這麼晚?」的新聞引發輿論譁然。事情起因於兩位幼兒園孩子媽媽的聊天,一位媽媽本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另一位媽媽的一番話卻刺痛了她:「別的孩子都提前學,就你孩子不學,將來上學跟不上,她能快樂嗎?家長這樣對孩子負責嗎?」這讓她改變主意,決定給孩子報個外教班,沒成想培訓班老師得知孩子5歲後反問:「怎麼這麼晚才來,別的孩子都學兩年了。」

  可見很多孩子很小就被送到培訓班開始「備跑」了,而多年來,一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點燃了多少家長的「雄心壯志」。人生的競賽,自胎教開始就啟動了,從嬰兒時期的早教班到幼兒園多重培訓,從小學全面補課到中學的強化訓練,最後進入高考白熱化衝刺。孩子成人前,幾乎全被「競賽」的價值觀引導,當他獨立面對社會時,很可能下意識去遵循賽場規則,那麼人生目標會不會只剩下「贏」了呢?

  人生不只是賽場,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通過考試成長,都需要通過PK掉對手才能獲得所謂成功,即使輸在起跑線上也無妨。若把幸福看作人生目標,那麼考學路上一路廝殺後的「成功」未必就更接近真正的幸福。現實中,高分低能者、抑鬱困頓的高學歷者並不鮮見,而不少成績一般踏實肯幹的人卻往往能活得通透舒心。

  在孩子需要釋放天性,通過盡情玩耍來認知世界的階段,卻將他們過早置於起跑線上,接受超越生長階段的教育,無異於「拔苗助長」。如果每個孩子都按一種成長模式打造,對孩子多以考試成績來評價,那麼其與工廠流水線產品有多少差別呢?同質化的成長經歷反而可能是一場夢魘。看看那些將分數當命根的學子,還有那些想盡辦法讓孩子進入精英學校的家長,他們都熱衷於將人生賽場化,卻未必能真正感知幸福、收穫快樂。

  換句話說,順應孩子天性,讓他們快樂生活,培養孩子愛的能力、健全達觀的性格與健康的體魄,或許才是更重要的。即使起跑線上輸了也無傷大雅,沒準反而更能歷練孩子的成長韌性,健全孩子的人格,豐富孩子的人生。人生不只是賽場,孩子無需常勝,輸在起跑線又何妨。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

相關焦點

  • 輸在起跑線上又何妨,人生是馬拉松長跑,真正的教育是贏在終點
    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等這些改變歷史的科學家,如果以學校成績來看,他們都是家長眼中不會讀書的人,我們都以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卻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參天樹木其實也是慢慢長成的,何必次次堅持贏在第一,暫時輸在起跑線上又何妨。
  • 黃磊: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是場馬拉松
    孩子一天天長大了,看著身邊家長的帶著孩子認字,學英語,上各種補習班,玲玲媽媽感到非常焦慮。玲玲上小學後,發現好多同學多才多藝,成績好分數高,自己孩子總是差一截。都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如果自己不做點什麼,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的差距不就越來越大了嗎?終於,玲玲家在多年的母慈子孝後開始了雞飛狗跳的陪讀生活。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你真的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在中國家長群體中很盛行的說法,由此也引發了街頭巷尾各種學前班、興趣班、神童課、小天才培訓等等的大行其道。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鄰居張姐在她的女兒兩歲時,就給孩子報了舞蹈班,三歲給孩子報鋼琴班,現在孩子6歲了,開始報了英語班,張姐經常說這樣的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女孩子從小多學一些才藝,將來對她的人生會有幫助。
  • 德國的教育:輸在起跑線上,沒關係
    馬拉松,靠的是長期的耐力,不是靠起跑線上的衝刺。咱們很多家長都說一句話,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定要讓孩子們有更高的起步平臺,所以從小就逼著孩子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培訓班,也不問問自己孩子喜不喜歡!反正就讓他們去學畫畫,學鋼琴,學書法,學各種各樣的東西。
  • 父母課堂——鄭淵潔:請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01近年在教育領域對家長誤導最嚴重的一句話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些家長由於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通過各種培訓班給孩子超前大滿灌與其年齡不同步的知識,揠苗助長。倘若將人生形容為一場競賽,「起跑線」的比喻是恰當的。但是,「輸在起跑線」上只適合短程競賽,例如百米賽。
  • 婚姻是場長跑,可以輸在起跑線上,但請別死在跑道上!
    贏在起跑線上,但是父母都忘了婚姻是一場長跑,太過激進往往會容易在婚姻的跑道上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可以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別死在跑道上!其實,婚姻裡最大的威脅並不是大風大浪,恰恰是風平浪靜。當激情退卻,有多少人能在充滿煙火氣的生活裡,接納彼此最真實的模樣?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卻輸掉了整個人生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無數家長的豪言壯語,也成了緩解家長焦慮的有效法寶,於是,孩子奔走在英語、奧數等各種補習班、大小考試之中。早上5點起來,晚上11點才睡覺,周末時間安排滿滿,就連暑假假期也是疲於奔命遊走於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之中。
  • 白巖松:贏在起跑線上的是短跑,而人生是長跑
    那女人坐在公交車上不走,估計是想賴著空調。我想她們做生意的也不容易,大熱天的還要出來送飯。「昨天你打牌打到幾點」,女人輕聲問道。「沒打多久,半夜3點多就回家了」,男人邊吃邊看著自己對面這個女人。「孩子快上學了,你拿點錢給他買個書包還有其他學習用品吧」,女人開始嚴肅起來。
  • 哈佛教授:人生是場長跑,但「起跑」真的也很重要
    前陣子《極限挑戰》在上海崇明中學做了個「起跑線」的特別節目,節目中黃磊說:「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啊,一定不是場百米賽,一定是場馬拉松,是長跑,這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是在起跑線上贏的。」
  • 對孩子來說,「不輸在起跑線上」真的那麼重要嗎?
    可是人平均壽命接近八十歲,如果一定要把人生比成一場競賽,那麼它是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跑,起跑線上的早一步遲一步對馬拉松的結果毫無影響,反倒如果不做好準備活動,在還沒做好熱身的時候就猛地投入比賽,會導致抽筋、摔跤、心力衰竭等等情況的發生,使人不得不中途退出比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周期,講話有的早有的晚,有的走路早,有的走路晚,理解能力、學習能力每個孩子也都不盡相同。
  • 長頸鹿美語石家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前提是什麼?
    和以往不同的是,在暑期,我會更多地聽到關於「起跑線」的話題。「那麼小就來試聽啊?」「哎呀,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嘛。」「人生是長跑啊。」「長跑也得搶位子啊。」我從廁所回來一看,我的位子果然被搶掉了。我認同「人生是一場長跑」,但我也認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如果有條件也有能力,讓孩子多學幾個單詞,多讀幾本書,絕對不是一件壞事。什麼是快樂教育?——別扯什麼輕鬆啊,沒作業啊,學習成績不好,就一定不快樂。
  • 別再被起跑線「騙」了,撒貝寧:我們的人生是場馬拉松
    對於我們這些農村娃而言,每天能吃上辣條就是一種幸福,至於學習?早教是每天遊樂場裡玩,幼教是只要不出事就行,小學一個班只有兩個老師,中學一個學校可能只有六七個班,一個班只有二十多名學生。十年、二十年過去,農村孩子大多從事那些大眾化的工作,技術類的如修車、修機器,繁重類的如工地的工人,重複類的如進廠。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不知道什麼人,什麼時候,提出了一條並沒有什麼理論依據的觀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自從有了這條線,多少家長奔波這、焦慮著;多少孩子負重前行,挑起了與年齡不相符的重擔。可這條起跑線到底在哪裡,誰也不知道。
  •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許我們都理解錯了
    但同時培訓熱更多體現了家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可問題是,很多家長只關注了起跑線而忘了終點線。一個人起步早起步快,起步的時候接受的培訓多並不意味著他在漫長的人生長跑中,就能持續走在前面,並在人生的終點線上獲得很高的成就。
  • 走出對「起跑線」的偏執認知
    在前不久舉行的2020—2021年度北京市青少年短道速滑聯賽中,她在起跑線上摔倒後爬起來繼續完成比賽,並成功反超。這段只有1分12秒的視頻被教練傳到網上,不到一天時間就贏得400多萬網友點讚。作為一名運動選手,剛起跑就失利,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大概會失去繼續比賽的信心和勇氣了吧。
  • 贏在起跑線上的項羽怎麼輸了?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們焦慮重重,有的把不滿周歲的嬰兒就送去上課,有的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一周參加五六個培訓班。人生的起跑線在哪裡?贏在起跑線上就能做人生的贏家嗎?項羽和劉邦的故事告訴我們,起跑線上的輸贏不能決定一生的成就。
  • 不要輸在人生起跑線上,玉田人你說什麼是起跑線?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曾被許多家長視為「至理名言。」然而節目的最後一個環節卻刷新了人們對它的認知。這幾個人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社會人士,但他們的父母給的優勢卻寥寥無幾,即使他們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一開始就落後於很多人,也依然成長為了現在的模樣。
  • 白巖松:這不是一個短跑的時代,而是一個長跑的時代
    不可否認,在世界上任何國家,主持人都是名利場中的一分子,但名利場也是一個絞肉機。當你深處一臺絞肉機裡,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長跑狀態,留下的痕跡也不會太多。選擇長跑還是短跑,這是一個問題。長跑可能寂寞,可能要堅守。短跑反而經常在局部的時間裡,顯得很成功。這時,長跑者的心會不會亂?
  • 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多年來被這樣的話誤導著。
    起跑線,什麼是起跑線?一般是指運動員的起跑的位置,起跑線包括賽道。往往只有在短跑和百米衝刺時才顯得重要。但是人生是一次短跑和百米衝刺?顯然是不對的。人一出生就給你定了起跑線和賽道,因為這跟你的父母和所處的環境以及你的父母所受的教育,和對世界的認知,在大多時候就決定了你以後要跑的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