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人生是場長跑,但「起跑」真的也很重要

2020-12-13 東西兒童教育

原創: 逃媽 東西兒童教育

逃媽

坐標美國達拉斯

分享原汁原味的美式教育理念和實踐資源,著有育兒暢銷書《聰明的媽媽教方法》。

終於回到國內開啟暑假模式。

周末和親戚們吃飯,表妹家的小侄兒5歲多,正是上串下跳一刻不得安靜的狀態,閒聊間發現表妹兩口子都很「佛系」,侄兒一直處於「放養」狀態,隱約感覺不合時宜,還是忍不住呈上幾條建議:

「漸漸要開始教他認字了啊」,

「得注意多玩些培養邏輯、記憶的遊戲了」,

「可以找些每天能做一兩頁的小練習開始培養作業習慣了」

……

真不是在渲染焦慮,其實這些年我自己的認知也在不斷地變化。聽了許多教育類的課程、講座,也讀過很多這方面的書,還通過咱們的公號接觸認識到全國、乃至全球各地的很多父母,我發現有點緊迫感,適當「焦慮」,才該是這一代父母的常態。

這代孩子所面臨的競爭壓力,比我們以前高多了。他們的見識也比當年同齡的我們要長出一大截。毫不誇張地講,現在一個優秀的初中生,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可能比我們那一代的大學生還要多。

回國途中在北京短留了幾天,受到同學一家的熱情款待。曾經的高中學霸同窗,後來的清華博士,現在某高科技創業公司CEO,席間深切吐槽對家中兩娃成長狀況的擔憂。他感嘆,這年頭如果還抱著孩子比較聰明就可以放任自流的僥倖,真是太天真了。以前父母普遍都不太管,智商正常且有點好強的孩子只要多努力一點就遙遙領先了,但現在所有的孩子都在拼命都在往前衝,稍不留神就會被拉到後面,真是一刻都不得放鬆。

前陣子《極限挑戰》在上海崇明中學做了個「起跑線」的特別節目,節目中黃磊說:「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啊,一定不是場百米賽,一定是場馬拉松,是長跑,這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是在起跑線上贏的。」

細想這句話也是有bug的,人生的確是一場馬拉松,但開跑的時候,如果同齡人已經領先了好一大截,我們敢肯定孩子能有那麼強大的內心看著別人模糊的背影迎頭趕上?況且,開始跑得穩跑得快的,難道人家就不能越來越快,一直領先?

Ronald Ferguson羅納德弗格森是哈佛大學(Achievement Gap Initiative)成就差距行動的負責主任,長期帶領團隊研究「人的成就差距影響因素」的課題。他說,人生是場長跑,但「起跑」真的也很重要。孩子間語言、行為和其他智力指標的差距,從2歲就開始顯現了,所以要想避免Gap(差距)的產生,「We need to start in the crib」,從孩子躺嬰兒床開始就得注重引導和培養,特別是這5方面的能力:

處理情感

父母對孩子情感的影響是從他出生後就開始的。我們每一次對孩子需求的響應速度和方式,我們所表現出對孩子的愛和保護程度,我們對他行為的評價和引導,都是孩子建立健康的社交、情感和認知發展的基礎。

儘早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不僅是為了接下來要講到的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往他的情感銀行裡「存款」,和父母一起閱讀時的親呢和溫暖,一起感受繪本故事中的真與假、善與惡,這些都將幫孩子累積他的人生厚度。

語言能力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到4歲時要比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少聽到三千萬字,而這個差距會直接體現在孩子的語言發展和後來的學習表現上。原因在於很多低收入家庭在和孩子進行語言溝通時缺乏「教育意識」。

為此美國特地成立了一個叫做Thirty Million Words(三千萬字)的行動計劃,旨在幫助所有家長掌握對孩子進行語言啟蒙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3個關鍵詞是:Tune In、Talk More、Take Turns。

Tune in, 和孩子保持同一頻道,說他感興趣、能聽進去的話;Talk More, 多和孩子聊天溝通,多說一點兒;Take Turns, 和孩子輪流說話,鼓勵他認真聽,也鼓勵他積極講。

會說的下一步是能讀。很多孩子在3、4歲左右會萌發第一個文字敏感期,對繪本裡,廣告牌、路標中的文字都很感興趣,特別喜歡逮著字發問。這時家長如果能做好以下兩點,孩子的識字能力就會大大提升,將來也能很輕鬆地過渡到自主閱讀:

a. 有問必答,最好還能把生字放在孩子熟悉的語境裡組詞、造句;

b. 指讀,就是給孩子讀繪本時,有意識地指著書上的文字,和聲音同步。

對國內孩子來說,學齡前識字還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上了小學後能大大提高作業速度,進入正向循環軌道。

數理邏輯能力

大量的調查數據讓弗格森團隊相信,孩子早期建立起來的數理邏輯概念,如分類、匹配、排序、比較、因果、推理等是後期成就的關鍵。只要父母把這些概念很好地「包裝」在生活中、遊戲裡,低齡孩子掌握起來也並不困難。

比如和孩子整理玩具時請他數一數、分個類、排下序;帶孩子逛超市買東西時請他幫忙留意數量、價格;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引導他比較不同的策略、推理、多想幾步。

類似地,良好的數理邏輯能力基礎也會讓孩子正式進入小學時「快人一步」,或者至少不會被這方面拖後腿。

空間思維能力

空間思維能力是指識別物體的形狀、位置、空間關係,理解和記住物體的相對位置,然後通過想像來形成新的視覺關係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在「腦海」中想像出形狀。

除了積木、磁力片等三維立體搭建類玩具,多和孩子做關於Mental Folding(心理摺疊)和Mental Rotation(心理旋轉)類的練習對空間思維培養非常有好處。比如這一類的題目,

(答案:D)

這時孩子需要在腦海中「摺疊」和「旋轉」紙板,並記錄每個不同顏色側面的相對關係,來形成最後的圖形,想像出它摺疊之後的樣子。這樣的練習不但能提高空間思維能力,孩子還會習慣於跳出點、線、面的限制,從上下左右,各個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問題。

培養學習興趣

除了以上這些「硬指標」,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也非常重要。父母需要在家裡營造閱讀、思考、討論的氛圍,每天安排固定的家庭閱讀時間,茶餘飯後也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去思考和討論問題,可以是開放、想像類的交流,比如「你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什麼?為什麼?」 、「如果明天起床的時候你能擁有一樣超能力,你希望是什麼能力?」……可以在飯桌上長期放置一些益智、趣味百科題的小卡片,空閒時抽一張來相互考一考,比如,

(答案:

1. 他在步行。

2. 10支。她可以先做8支,這8支用完後可以再做2支。)

如果家裡隨時都有閱讀、思考、討論的氛圍,孩子自然也會喜歡上學習。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儘管聽起來雞血滿滿,但對大多數普通孩子(天才除外)來說還是很適用的。在競爭如此火熱的今天,不說要多領先,家長至少得幫孩子避免一入小學就掉到後進梯隊,自信受損吧。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曾說,「對孩子來說,學習是好奇、探索的天性,以父母疲憊之心度孩子旺盛之腹,往往會低估孩子智力的需求。」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擔心孩子學得太早,或學得太多,我們更應該關注和考慮的是,該用怎樣的方式去學。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民豐收節環伍姓湖長跑比賽盛大起跑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奔向小康」環伍姓湖長跑比賽盛大起跑秋風送爽慶豐收,瓜果飄香迎小康。9月20日,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奔向小康」環伍姓湖長跑比賽在山西運城永濟市伍姓湖溼地公園盛大起跑。他說,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辦好農民豐收節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本次長跑活動是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指導開展的重點活動,運城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創新活動方式,線上線下相結合,受到了長跑愛好者的廣泛關注和熱情參與。希望廣大運動員賽出友誼,賽出水平,勇獲佳績。希望組委會成員精心組織,熱情服務,努力把比賽辦成安全精彩、富有特色的體育賽事。
  • 冬季長跑 活力滿滿 | 永和鎮中心學校啟動冬季長跑
    12月7日上午永和鎮中心學校舉行了以「賦能亞運,你我同行」為主題的冬季長跑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學校副校長盧鑫淼作了動員,講解了冬季長跑的重要意義以及對中小學生身體生長發育的益處,並強調了長跑的安全注意事項。
  • 工人日報:人生是場長跑,起跑線上輸了又何妨?
    原標題:人生是場長跑,起跑線上輸了又何妨?   最近一則孩子5歲學英語被問「怎麼這麼晚?」的新聞引發輿論譁然。事情起因於兩位幼兒園孩子媽媽的聊天,一位媽媽本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另一位媽媽的一番話卻刺痛了她:「別的孩子都提前學,就你孩子不學,將來上學跟不上,她能快樂嗎?
  • 人生啊,本身就是一場長跑——《強風吹拂》
    人們總有很多關於人生的比喻,比如說旅行,比如說苦修——這些比喻都無一例外地想說明有關人生的種種特點,或者說儘可能揭示人生的本質。而《強風吹拂》,則將一個有關人生的比喻闡釋得淋漓盡致——這個比喻就是「人生是一場長跑」。
  • 31歲成為哈佛大學正教授!
    2015年9月4日,哈佛大學高能理論研究組發布一句話新聞「祝賀尹希晉升正教授」。一開始這並沒有迅速傳到國內,而近日新華網一篇題為《中科大尹希31歲成哈佛正教授破華人記錄》的文章發表後,才引起國內媒體關注。
  • 孩子你知道嗎,學習是長跑
    雖然沒有一場馬拉松是贏在起點,但是,起跑穩的人會跑得更從容。所以,目不轉睛好好學習,從第一堂課開始。學習是長跑!路在腳下靠腳丈量,有人天生腿長,但沒有人天生會飛。別幻想一步抵達,課要一堂一堂地上,字要一筆一畫地寫。
  • 歐陽靖寫給女生的跑步書 激勵千萬人起跑
    但在數年之後,也就是第一次跑全程馬拉松的那個早上;前一夜只睡了不到三小時的我,居然精神奕奕地對著每位朋友說:「今天是我的生日,是我重生的日子!」我自信而平靜地微笑著,對即將迎來的難關充滿期待。但就在接觸長跑之後,現在的我只要在工作上遇到了挫折、在感情上陷入膠著,我一定會去慢跑。說也奇怪,每次跑個三十分鐘到一小時,回頭再審視令自己感到煩惱的點,好像也變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了。長跑是充滿哲理的運動,世界上少有運動能像長跑一樣,有這麼多名言流傳於世。長跑也是最簡單的運動,只要邁開大步就可以進行。我相信,長跑也是代表「堅強」的一種運動。
  • 黃磊: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是場馬拉松
    「其實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啊,一定不是場百米賽,一定是場馬拉松,是個長跑。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馬拉松是在起跑線上贏的。著名央視主持人撒貝寧也在《開講啦》中說:「千萬別相信什麼人生別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話,只有百米短跑才在乎起跑線。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起跑你看過誰站起跑線上,大家都一堆出發,誰能堅持到最後才最關鍵。」
  • 哈佛商學院教授:比勤奮更重要的是學習力
    頂尖學霸確實都很勤奮,但比勤奮更重要的是——「學習力」。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系的柯比教授(W·C·Kriby)就提出:唯有學習力,才能讓孩子真正提升學習效率,成為學習的主人……柯比教授認為,以傳統的方法去學習,是一個迅速減值的過程;而以學習力去獲取知識,則是不斷增值的過程。
  • 他,13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我不是神童」
    出生於1983年的尹希,1996年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2001年赴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2008年,哈佛大學打破本校博士不得在本校繼續博士後研究的慣例,破格允許尹希博士留校繼續研究工作,在哈佛大學物理系先後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15年9月,年僅31歲的尹希晉升為哈佛大學物理系教授,成為哈佛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教授 。
  • 彪悍的人生!中科大畢業生31歲成哈佛正教授
    新華網北京9月18號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9月初,美國哈佛大學物理系網頁上發布了一條一句話消息「尹希晉升到正教授」,這短短一句話背後的信息量可大得很。  首先,本科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尹希很年輕,1983年12月出生的他今年還未滿32歲。
  • 閱讀助孩子贏得人生長跑
    如果讀英文版的書,要儘量讀原文,這也是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的重要途徑。如果讀不了原文,一定讀最好的翻譯版本。有時候,我發現英文書原文寫得不錯,但翻譯出來的文字卻令人蹙眉。  大閱讀至關重要,那麼應該讀什麼呢?我建議讀經典,可以在網上搜索名校的推薦書目。不過,我反對讀心靈雞湯和勵志書,因為哈佛女孩這樣的故事是不可複製的。
  • 哈佛管理大師:什麼才是你人生最重要的
    如果我還是每天花那一個小時去學習掌握那些經濟學知識,我才是真的浪費了人生。我每年用到那些經濟學知識只有幾次,而那些關於人生目的的知識每天都要用到。  那是(那些關於人生目的的知識)我學到過的唯一最有用的東西。如果不願花時間去弄清楚這些,或許我就會像一艘沒有舵的船,在人生的怒海狂濤中飽受摧殘。
  •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劉軍
    劉軍,35歲便拿到哈佛大學終身教授offer,目前是美國哈佛大學統計系和生物統計系終身教授,是世界生物統計和生物信息學領域的著名專家,同時也是史丹福大學的兼職教授,清華大學客座教授。  35歲即獲得哈佛大學終身教授offer  1991年劉軍剛畢業就被哈佛大學聘為助理教授,開始了他的執教生涯,1994年又被史丹福大學爭聘為助理教授(提供tenure track)。那時,他不僅繼續研究統計學,同時一頭扎入生物信息研究中。儘管當時這個領域剛剛起步並不熱門,尤其在統計界幾乎無人知曉,他依舊痴迷。
  • 長跑的好處 掌握9大技巧長跑更省力
    長跑更是如此,那麼長跑的好處有哪些呢?長跑技巧有幾種?長跑的注意事項你知道嗎?長跑的好處1、長跑能增加人體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有研究表明,長跑使人保持長時間的有節奏的呼吸,這樣能使我們身體呼吸更多的氧氣。如果我們吸氧超過平時的數倍的話,就能預防癌細胞的生長。長跑還加快了心肌的代謝能力,提高心臟的韌性。2、長跑能促進身體健康,預防各種疾病。
  • 20年後看高考,究竟是什麼決定你的人生!
    仿佛這近千萬年輕人的命運被定格了 然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高考結束20年後 再回頭看當年那些和我們一同高考的人 會發現人生真的太傳奇了! (下文轉載) 如今畢業20年之後再相聚,看看身邊的同學的現狀,20多年來在時代洪流中被「優勝劣汰」的人,究竟今天取得了什麼人生成就?人生20年長跑之後,決勝千裡的東西究竟是什麼,輸掉人生長跑的東西又是什麼? 是什麼讓他們終生受益?是什麼讓他們停滯不前?又是什麼讓他們走到了今天的模樣?
  • 哈佛教授親授 哈佛高材生助教 國際營地拓展活動
    哈佛大學將在今年7月中旬在全國多地舉辦「哈佛大學領導力國際文化交流夏令營」(以下簡稱「哈佛國際交流營」)活動,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本次國際交流活動華北區營地會址落戶天津。本次「哈佛國際交流營」活動將由哈佛大學知名教授親自授課,哈佛大學高材生作為國際助教,北大、清華、天大、南開等高校學霸作為中方助教,並對交流營活動進行全程翻譯,據悉根據哈佛方面要求所有翻譯必須傳神,拒絕文對文的字面翻譯,以確保所有營員能夠真正的領悟到哈佛的教育理念,吸收到中西方教育的優點。
  • 哈佛科學家發現的「蛋白開關」讓長跑成績突飛猛進
    最近,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剛剛發現,有一種酶在感知營養供應和調節肌肉細胞分解脂肪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動物實驗表明,在肌肉中減少這種酶後,小鼠的耐力突飛猛進,長跑表現出現了令人驚訝的巨大提高。在先前的工作中,Marcia Haigis教授與同事們注意到,這種酶在某些癌症中會調節脂肪代謝。他們發現,在正常條件下,PHD3會修飾另外一種與脂肪酸代謝有關的酶,乙醯輔酶A羧化酶2(ACC2),從而阻止脂肪酸進入線粒體生產能量。 在此次研究中,這支團隊進一步探索了PHD3調節脂肪代謝的功能。
  • 不到33歲他就當上哈佛教授,被問為何不回國,他說:要帶團隊回國
    ——亞歷克斯少年天才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而且探討開來尹希絕對是值得一提的人,近日,中國科技大學又添好情況,原來,是世界名校哈佛研究組發布了新聞祝賀中科大的尹希成功上任教授。這個中國科技大學的小校友,這個時候還不到三十三歲,他的年齡成功刷新中國科技大學擔任哈佛大學教授紀錄。
  • 武漢32歲碩士重新高考學中醫 人生的二次起跑需要什麼?
    央廣網北京9月1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導,人們常常將人生失意歸於高考時志願的選擇,希望自己本踏上的是那條未曾選擇的道路。由於高考艱難,青春不再,再加之已有一定事業,這樣的「人生再出發」往往流於假設和空談。但32歲武漢小夥程傳坤「實現了」這樣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