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沒有起跑線

2021-01-08 溫柔虎媽

生活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這所謂的「起跑線」,多少父母操碎了心,換學區房,請老師補課,似乎是用金錢把孩子堆在一個高的平臺,成就所謂贏的人生。

家庭條件是人生的起跑線嗎?人的出生是無法選擇的,有的人出生在條件優渥的家庭,有的人出生在貧困的山村,有的人出生就擁有的名車豪宅,有的人奮鬥一生也無法企及這些奢侈品。可是現實中看,貧苦出生的孩子就沒辦法逆襲改變人生嗎,也不見得,我們熟知的電商大佬劉強東他就是最好的證明。沒有誰註定貧窮,只有時光的刻度拉長才能看誰最後笑傲人生。

人生有沒有起跑線。人這一生最公平的事情就莫過於生死,生死面前人人平等。好的家境可能會給你瀟灑自在的生活,給你提升眼界的平臺,但未必會有正確的價值觀,可能會接觸到社會中更多的醜陋面。寒門崛起,根本在於,是否被家庭條件而決定未來,是否把命運掌控在自己手中,是否在困難、艱辛和絕望的磨練中獲得信念,衝破家庭貧窮的困境。

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真正的教育是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耐力,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勞的品質,堅持一生學習的態度,不必糾結於起點,要看誰跑的久跑的更遠。

相關焦點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錯,人生沒有起跑線,任何時候都是起跑線
    這些看似是起跑線的標配,真的會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人生的贏家嗎?那贏在起跑線的概念如此盛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呢?首先,我們正處在一個信仰缺失,價值觀充滿矛盾的社會轉型期,價值觀取向的功利性,成人社會競爭壓力的下移和焦慮心理,已經真切的傳導給了我們的孩子。
  • 起跑線不一樣,但人生也沒有多糟糕
    頭等艙可以優先登機,銀行VIP用戶可以免排隊,演唱會最貴的門票位置最好,這個世界真的是從來不公平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越是不公平努力才越有意義我記得在看明日之子這個綜藝節目的時候,有一個片段是請來的嘉賓看到自己喜歡的選手被淘汰了就說了一句不公平選手唱的好與不好是觀眾一致給出的結果,觀眾看的是所有演員集中表現僅憑臺上的幾分鐘是根本看不到他在臺下的努力。
  • 起跑線有多重要?贏在起跑線能否贏得人生?《見識》來告訴你答案
    也就是說起跑線,有的是在第1層,有的是在第100層。記得之前有一檔綜藝節目,請來一群高三學生。大家都知道,他們即將面對的是人生一次大的選擇:高考。在這節目中,他們被安排在同一起跑線上,由一些嘉賓提出一些條件,根據條件,他們開始從起跑線上起步。就像我們玩過的飛行棋一樣,根據骰子擲出的數字,來前進。
  • 摔了一跤還能奪冠的8歲女孩:人生的起跑線沒有那麼重要
    為人父母的,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更公平的環境,於是,家長們拼命努力,即使自己吃苦耐勞,也要想方設法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讓孩子多一份選擇,現實的殘酷在於,我們自己為孩子創造的起跑線早已讓孩子劃分了不同的起點……我們總覺得孩子如果起點就落後了,人生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但是馬子惠的經歷讓我們知道,僅僅擁有起跑線的優勢是沒有意義的。
  • 人生根本不是競賽,所以沒有什麼輸在起跑線一說
    因為這句話把人生看成了一場賽跑,因此,小學生,甚至幼兒園階段就是起跑階段。所以就有了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一說。正因為有了這句話,許多父母就早早的讓孩子受教育,生怕比別的孩子慢一拍。於是,有了早教,於是,幼兒園就開始學小學課程,而小學越學越難。前不久居然聽說上海一些私立小學入學還要考家長,而且考題很奇葩——為了讀一個小學就這麼累,這讓其他國家的人的確覺得匪夷所思。
  • 《起跑線》人生的起跑線有很多,但是始終都不要輸給自己!
    《起跑線》人生的起跑線有很多,但是始終都不要輸給自己!看到這三個字的時候,我們會想到什麼?是會想到我們剛生出來之後,每個人都在不同的起跑線上嗎?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家庭,每個人都有著不一樣的父母,還是說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最終他們的命運也會不同呢?
  • 人生真的有「起跑線」嗎?如果有,你相信孩子能贏在起跑線嗎?
    「起跑線」尤其是「贏在起跑線」一直都是很多人比較排斥的東西,今天晚上,不語就來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此時此刻的不語認為人生是有起跑線的,因為你可以把任何事情都當成起跑線,比如自自己以上的所有長輩們的財富、權勢、知識等等都當成起跑線
  • 找準人生「起跑線」
    □吳俊寬    近年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點已經成為中國家長們的共識。為了讓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許多家長不惜對孩子進行填鴨式的知識灌輸,各類輔導班、特長班也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而在近日,一支來自俄羅斯的小學生足球隊讓中國的家長們尷尬地發現,他們可能找錯了「起跑線」。    北京市地壇小學上周在與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少年迪納摩隊進行的一場足球友誼賽中0∶11慘敗。網上廣為流傳的一張照片可以看到,中國學生比對方高出了一頭多。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現在有些家長,從小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綜合理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這個「起跑線」到底在哪裡?它的本質又是什麼?有些家長也會為了這個「起跑線」而焦慮! 家裡有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難免不對「起跑線」這個詞感到敏感。
  • 《極限挑戰》贏在起跑線上,沒有抵達人生終點,誰都可以爭冠軍
    這幾個人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社會人士,但他們的父母給的優勢卻寥寥無幾,即使他們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一開始就落後於很多人,也依然成長為了現在的模樣。成員們現身說法道:「大家都看到了,我們都不是起跑線上最前面的人,無論父母給你創造了什麼樣的條件,但最終能夠成就怎樣的人生,只能靠你自己努力。在生活中,有人總是抱怨命運不公,抱怨自己沒有一個好的父母創造一個好的條件給自己。
  • 不要輸在人生起跑線上,玉田人你說什麼是起跑線?
    第二道 你的父母有沒有給你請過1對1的家教如果按現在的距離為各自的起點 已經有不少學生比同齡人領先不少。然而這些領先的優勢和這些孩子們並沒有關係,他們之所以比別人站在前面靠的是父母創造的優勢。雖然現在開始起跑的話,站在前面的同學,有可能領先許多,但是在抵達終點之前,並不意味著後面的同學不能超越你。沒抵達人生終點,誰都可以去爭冠軍!
  • 「尖子班家長就沒有擺攤的」: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如何跑贏人生
    當下,有的父母很著急,一開始就給孩子制定人生規劃,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現實真的很殘酷,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在起跑線上輸了。有一句話,"尖子班家長就沒有擺攤的",因為擺攤的家長沒有時間陪孩子學習,而沒有家長的參與,孩子很難靠自己能力獲得成長進步,更別說躋身尖子班。小李卻是個例外,她爸媽都是農民,只能靠擺攤賣菜來養活一家子,但小李也沒有埋怨父母,自覺學習,考上好大學。
  • 《起跑線》印度人拍了個中國故事,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
    現在又有一部印度電影將在國內院線上映了。這部新片的名字叫《起跑線》該片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幼兒園開始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經歷。一聽到這個名字大家肯定就很清楚這是講什麼的,這樣的故事在中國每天都在發生,我們也常常說:「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
  • 我們為什麼要重視養成教育,因為孩子的人生沒有起跑線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告訴家長,孩子的人生從來就沒有起跑線,也不存在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事實。我們真正應該重視的,卻被我們忽視了,養成教育!你如果不努力建設家庭文化,家庭的命運永遠無法改變,學校教育只是家庭養成的延續。我面對的所有問題生,最終都會找到家庭因素!這就是一個被我們刻意忽略的現實!
  • 極限挑戰:到底如何贏在人生的「起跑線」?
    這六個問題,不亞於6個人生拷問,讓原本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孩子們,被三三兩兩地拉開了不小的差距,待到提問結束後,仍然停留在原地的同學臉上的表情要麼落寞,要麼帶著尷尬的微笑。原本我以為節目組會設計一個小反轉,比如改變終點方向之類的操作,來傳達「人生並沒有真正的起跑線」這種政治正確的觀點。
  • 高考分數線只是人生的「起跑線」
    不可否認,高考很重要,它是對考生高中三年來寒窗苦讀的評價,對於很多考生來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但它不是決定考生命運的唯一因素。人生並不會因為一時的「線」把你的人生劃定,對於人的一生而言,類似的「線」還有很多,並非一條,因為人生所面臨的選擇是多樣化的,絕非否定你其他多種選擇的可能性。這一考再重要,也定不了終身,並不是跨過了高考的門檻,便獲得了「成功」派對的入場券。
  • 《起跑線》:教育可以改變人生,但它要求你有一個起跑線?
    影片的一開始,丈夫拉吉曾質疑是否有必要擠破腦袋讓女兒上名校,妻子米圖非常激動的表示,「我們不能讓皮雅接受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因為她覺得正是因為沒有接受到好的教育,好的學校能提供良好的英語教育,而英語在印度「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
  • 《起跑線》:教育可以改變人生,但它要求你有一個起跑線?
    ,「我們不能讓皮雅接受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因為她覺得正是因為沒有接受到好的教育,好的學校能提供良好的英語教育,而英語在印度「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為了改變這種這種明顯不公平狀況,印度政府規定包括名校在內的每所學校,必須有25%的入學配額,留給貧困學生。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紀錄片《沒有起跑線》告訴你香港的教育有多拼
    TVB的紀錄片《沒有起跑線》相信有部分家長也都看過了,畢竟涉及到了孩子的教育問題,看完之後感覺最深刻的就是,孩子也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以前的孩子是無拘無束成長,現在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怕輸在了起跑線上。興趣班,階級教育,這些詞語,家長們是不是很熟悉呢?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不知道什麼人,什麼時候,提出了一條並沒有什麼理論依據的觀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自從有了這條線,多少家長奔波這、焦慮著;多少孩子負重前行,挑起了與年齡不相符的重擔。可這條起跑線到底在哪裡,誰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