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教育可以改變人生,但它要求你有一個起跑線?

2020-12-13 薩蒂的萬華鏡

一對印度的中產階級夫婦:服裝店老闆拉吉(伊爾凡·可汗 Irrfan Khan 飾)與太太米塔(薩巴·卡瑪爾 Saba Qamar 飾)為了讓女兒皮婭(蒂希塔·塞加爾 Dishita Sehgal 飾)接受更好的教育想盡了各種辦法。而當他們費盡心思終於要將女兒送進名校時,事情卻又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印度電影這幾年真的是好作品頻出,讓人刮目相看,每次他們探討的課題也是所有國家,特別是同為發展中國家所存在的通病。好吧,其實這些問題,發達國家也存在,並且一直存在,只是像輿論這種東西,在老牌發達國家發達的輿論環境裡已經都包裝秤更不一樣的東西了,這個不深究了。

影片的一開始,丈夫拉吉曾質疑是否有必要擠破腦袋讓女兒上名校,妻子米圖非常激動的表示,「我們不能讓皮雅接受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因為她覺得正是因為沒有接受到好的教育,好的學校能提供良好的英語教育,而英語在印度「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

這段對話,剖析了印度社會重視教育的根本原因:好的教育能讓孩子取得優勢,爬上更高的階級。這和中國人理念中的「起跑線」,可以說,是不謀而合,而中國人認為「教育可以決定命運」中的「命運」,其實就是印度口中的「階級」,命運越好,階級越高。

好的學校要求學生必須住在學區房,孩子的父母還要接受各種考核,除了學歷、職業等硬性指標,父母的談吐思維、衣著品味等等也要納入考量,考核由筆試和面試兩關組成,非常嚴苛。

這些入學條件,都和孩子本身的資質無關,父母的經濟實力,父母的各項素養,所謂的招生,看起來更像是在招學生的父母,確切的說,是篩選出哪些孩子的父母來自上層階級。

於是,來自中產階層的拉吉夫婦,花重金搬進了學區房,並開始了一系列假裝上流人士的行動,簡直是洋相百出。

這種根據父母階層來決定孩子能否入學的做法,則妥妥的就是出生論,變相的認為,父母是什麼樣的人,決定孩子也將是什麼樣的人,完全否定了教育對個人品質的塑造。

孩子所出生的家庭,進而,社會競爭機制也就蕩然無存,中下階層的孩子一出生就輸了。

為了改變這種這種明顯不公平狀況,印度政府規定包括名校在內的每所學校,必須有25%的入學配額,留給貧困學生。

於是,拉吉夫婦在假裝上流人士之後,不得不搬到貧民區,開始了扮窮生涯,為女兒爭取寶貴的入學配額。為了融入貧民生活,做戲做足,騙過監督員的檢查,拉吉夫婦又鬧出了不少笑話。

影片使用喜劇的方式,讓拉吉夫婦假裝一個他們不屬於的階層時,他們在上流階層無法融於的困窘和在貧民地區無法融於的艱苦,為觀眾奉獻了足夠笑料的同時,更是深刻反映了階級間的巨大貧富差距。

巨大的貧富差距,無疑是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之一,但更可怕的是階級固化。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句話用在這裡,實在是恰當不過。

剛進入大學上學的時候我很迷茫,甚至在剛出社會的時候也是這樣,我發現身邊的人從一開始就能明確目標,有的人在剛上大學就以卓越的表現和豐富的見識,有的人在看待事物和為人處世方面處處遊刃有餘,而我,像個什麼都不懂得劉姥姥,劉姥姥至少還能說會笑。

困窘不已,想要發展,但是口袋沒錢,想打造更好的自己遊刃有餘得做選擇,但是生存成了難題。

有錢的意義在哪裡,在於你有更多的選擇,不至於被逼進不對等的生活抉擇中,因而有更寬鬆的可能性去發展更高的人生。貧窮的人需要更多時間去摸索自己的人生,因為大多時間都在擔憂自己的生存問題,兼職和學業之間我要選擇,目標與夢想之間有時候有著衝突,我能夠選擇什麼和我必須選擇什麼產生了巨大的衝突。

但是想了想,如果想明白人生,就是積累的過程,可能就能看開一點,教育能改變許多,但是很多沒有積累的家庭,也許沒明白教育的意義就錯失了這個改變人生的機會吧,更可怕的是跟起跑線裡沒能成功爭奪到教育資源一樣,連錯過的機會都沒有了。

本文由薩蒂的萬華鏡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起跑線》:教育可以改變人生,但它要求你有一個起跑線?
    這和中國人理念中的「起跑線」,可以說,是不謀而合,而中國人認為「教育可以決定命運」中的「命運」,其實就是印度口中的「階級」,命運越好,階級越高。好的學校要求學生必須住在學區房,孩子的父母還要接受各種考核,除了學歷、職業等硬性指標,父母的談吐思維、衣著品味等等也要納入考量,考核由筆試和面試兩關組成,非常嚴苛。
  • 不要輸在人生起跑線上,玉田人你說什麼是起跑線?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曾被許多家長視為「至理名言。」然而節目的最後一個環節卻刷新了人們對它的認知。如果題目裡的情況你符合就可以前進6步。各位家長也可以代自己的孩子做一下這6道題。第一道 你的父母是否都接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
  • 人生有沒有起跑線
    生活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這所謂的「起跑線」,多少父母操碎了心,換學區房,請老師補課,似乎是用金錢把孩子堆在一個高的平臺,成就所謂贏的人生。家庭條件是人生的起跑線嗎?可是現實中看,貧苦出生的孩子就沒辦法逆襲改變人生嗎,也不見得,我們熟知的電商大佬劉強東他就是最好的證明。沒有誰註定貧窮,只有時光的刻度拉長才能看誰最後笑傲人生。人生有沒有起跑線。人這一生最公平的事情就莫過於生死,生死面前人人平等。好的家境可能會給你瀟灑自在的生活,給你提升眼界的平臺,但未必會有正確的價值觀,可能會接觸到社會中更多的醜陋面。
  • 《起跑線》人生的起跑線有很多,但是始終都不要輸給自己!
    《起跑線》人生的起跑線有很多,但是始終都不要輸給自己!看到這三個字的時候,我們會想到什麼?是會想到我們剛生出來之後,每個人都在不同的起跑線上嗎?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家庭,每個人都有著不一樣的父母,還是說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最終他們的命運也會不同呢?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錯,人生沒有起跑線,任何時候都是起跑線
    起跑線,原是一個體育競技的概念,是指賽跑時起跑的標誌線,近些年卻成了商家和眾多年輕的父母口中的熱門概念。這讓我想到了印度電影《起跑線》,影片中女主人米塔,為了讓女兒皮雅接受更好的教育,想盡辦法讓孩子進入頂尖的私立學校。米塔以為買了高檔社區的房子就可以進入上流社會,最後卻發現還是不被上流社會接納。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就是引導我們思考:起跑線究竟是什麼?學區房?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是教育的一個偽命題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解讀「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提法本身沒有錯,錯在家長及社會對它的解讀。在「起跑線」的孩子應該完成符合年齡特點的人生「使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自然、純真、快樂地奔跑。事實上,他們被家長大量的揠苗助長的行為所「摧殘」,他們的雙休日被文化課、鋼琴課等補習班佔滿。
  • 人生真的有「起跑線」嗎?如果有,你相信孩子能贏在起跑線嗎?
    「起跑線」尤其是「贏在起跑線」一直都是很多人比較排斥的東西,今天晚上,不語就來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此時此刻的不語認為人生是有起跑線的,因為你可以把任何事情都當成起跑線,比如自自己以上的所有長輩們的財富、權勢、知識等等都當成起跑線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現在有些家長,從小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綜合理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這個「起跑線」到底在哪裡?它的本質又是什麼?有些家長也會為了這個「起跑線」而焦慮! 家裡有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難免不對「起跑線」這個詞感到敏感。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紀錄片《沒有起跑線》告訴你香港的教育有多拼
    探討了孩子起跑線上的問題。節目組安排100個考生們站在操場上,參加一場跑步比賽。但黃渤等6個人每人提一個問題,每滿足一個條件,考生就可以向前走6步。這六個問題非常扎心,家長們也可以來自我檢測看看自己對於孩子的付出是怎麼樣的一種情況。1.你的父母是否接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
  • 極限挑戰:到底如何贏在人生的「起跑線」?
    上上個星期的極限挑戰,因為「知識改變命運」的主題,在節目最後有一個很特別的互動環節,工作人員專門召集了一些高考生進行跑步比賽,在正式開跑前,每位同學都必須回答六個問題來決定他們的起跑線位置。如果他們的情況符合該問題,則可以前進6步行至下一條線,否則就停留在原地。
  • 《起跑線》印度人拍了個中國故事,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
    現在又有一部印度電影將在國內院線上映了。這部新片的名字叫《起跑線》該片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幼兒園開始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經歷。一聽到這個名字大家肯定就很清楚這是講什麼的,這樣的故事在中國每天都在發生,我們也常常說:「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
  • 印度的《起跑線》,教育的起跑線由誰來定義
    又一批孩子,共同站在了起跑線上,在其仍尚顯稚嫩和青春的人生裡,經歷了也許是第一次重要的洗禮。雖然如今高考的意義已經大不如以前了,但仍不失為底層人們改變命運的,一條較為公平公正的路線途徑。02印度2018年有一部電影——《起跑線》,講的就是關於一個印度普通家庭為了爭奪孩子教育的,所謂的「起跑」優先權,而絞盡腦汁的用盡手段和其間陷入的種種困境。
  • 那些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要知道,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然而,擁有這樣心態的家長們,你是否想過,這是孩子的人生,你是沒有權利左右的。當你開始用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比較的那一刻,你就背離了「父母」這個稱呼最初的意義。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養孩子是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並不是都像《摔跤吧,爸爸》裡的爸爸一樣因為缺個冠軍才要生孩子。這是兩代人,你可以用你的人生閱歷教會孩子人生道理但卻不能決定他的生活和人生。
  • 起跑線有多重要?贏在起跑線能否贏得人生?《見識》來告訴你答案
    也就是說起跑線,有的是在第1層,有的是在第100層。記得之前有一檔綜藝節目,請來一群高三學生。大家都知道,他們即將面對的是人生一次大的選擇:高考。在這節目中,他們被安排在同一起跑線上,由一些嘉賓提出一些條件,根據條件,他們開始從起跑線上起步。就像我們玩過的飛行棋一樣,根據骰子擲出的數字,來前進。
  • 《起跑線》:人生不止一條線!輸贏不止一個賽場!
    ,它向印度社會乃至整個亞洲提出了自己的質問:「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是不是偽命題?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教育的本質是競爭還是成長?人生到底有多少根衝刺線?電影《起跑線》講述的是一對堪稱印度中產階級代表的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能讓女兒進入私立小學接受「貴族」式教育,一路各種折騰以應對校方招生手段,笑料百出但最終無功而返的故事。這個讓人笑淚參半的故事發生在印度的月光集市,服裝店老闆拉吉是個成功的生意人,為人處事頭腦靈活,妻子米圖聰明伶俐的,女兒皮雅乖巧聽話。
  • 找準人生「起跑線」
    □吳俊寬    近年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點已經成為中國家長們的共識。為了讓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許多家長不惜對孩子進行填鴨式的知識灌輸,各類輔導班、特長班也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而在近日,一支來自俄羅斯的小學生足球隊讓中國的家長們尷尬地發現,他們可能找錯了「起跑線」。    北京市地壇小學上周在與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少年迪納摩隊進行的一場足球友誼賽中0∶11慘敗。網上廣為流傳的一張照片可以看到,中國學生比對方高出了一頭多。
  • 印度電影《起跑線》: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最近,一部名為《起跑線》的印度電影在國內上映。該影片在豆瓣獲得8.1的評分,再度延續了印度片的高分傳統。影片用幽默詼諧的風格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不讓女兒皮雅輸在「起跑線」上,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
  • 你的孩子是否輸在了起跑線?電影《起跑線》,深思我們的教育理念
    認真的觀眾不能發現這些印度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娛樂圈討論現實問題。印度人氣質的又充滿喜感的劇情包裝起來。既幽默又有啟發意義,非常具有觀賞性。這部《起跑線》就是一部具有這樣特質的印度神作。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聊聊這部關於教育的電影。《起跑線》講述的就是一對印度夫婦想要改變女兒的命運,努力送女兒進入名校的故事。
  • 為什麼「不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偽命題」?
    時至今日,它成了中國式教育的招牌式口號,在一部分家長中成為最深入人心的教育理念而不惜窮其所有去踐行。「不輸在起跑線上」的邏輯前提是另外一句同樣具有中國特色的口號,叫做「知識改變命運」。因為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怕孩子的命運被改變得慢,或者怕改變得不夠徹底,因此有人進一步提出諄諄警告曰:「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卻輸掉了整個人生
    迎來的是教育部的減負呼籲,迎來的是「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的吶喊,迎來的是孩子疲憊不堪的身軀和抱怨的眼神,迎來的是自己不堪重負的一地雞毛。這所有的一切,只是因為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但是卻沒有人真正想過,孩子的起跑線到底是什麼?月薪三萬都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月薪3000到底該怎麼辦?才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