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起跑線》,教育的起跑線由誰來定義

2020-12-13 司馬擎傘

01

「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

2020年,註定是個不平凡的一年,國內的高考、中考在經歷了接踵而至的疫情、時間延期、高溫、暴雨等,各種困難不易和突發情況後,終於圓滿結束。

又一批孩子,共同站在了起跑線上,在其仍尚顯稚嫩和青春的人生裡,經歷了也許是第一次重要的洗禮。

雖然如今高考的意義已經大不如以前了,但仍不失為底層人們改變命運的,一條較為公平公正的路線途徑。

02

印度2018年有一部電影——《起跑線》,講的就是關於一個印度普通家庭為了爭奪孩子教育的,所謂的「起跑」優先權,而絞盡腦汁的用盡手段和其間陷入的種種困境。

學區房,私立名校,徹夜排隊求入學報名表,學校對孩子的面試筆試,甚至充分利用一些關係手段,千方百計佔用貧民區的入學資源等等。

如果說,《摔跤吧爸爸》講的是逆境中,正確的家庭教育是引導孩子成長的真諦,《起跑線》則道破了孩子教育過程中,在社會中種種真實存在的焦慮。

影片圍繞一個集市服裝小商販的三口之家,如何費盡心思,不惜一切代價,周旋於各色人物、各個場景之間,買學區房、找關係、走後門、甚至「偷走」貧民窟小孩的上學名額——只為讓女兒進入頂級名校。

這樣看來,有些文化是通用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已經深深烙入了印度社會的教育思想體系。

03

影片中的男主角,拉吉,有自己的服裝工作室,其實也已經算是有錢的中產階級,至少沒有拖印度平均GDP的後腿;他有自己的人脈,自己的社會資源,認識可以幫助自己弄到證件的政府人員。

電影中的女主角,「虎媽」米塔,和我們國家很多普普通通的父母一樣,因為她和丈夫小時候沒有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她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也重走這條人生路,必須要讓孩子上頂尖學校,為之不惜付出金錢與任何代價。

起初,夫妻二人為了讓孩子進最好的學校,偷學了「孟母三遷」的真諦,從住了幾十年的「貧民區」,搬到了環境優越的「富人區」。

當一家搬到富人區後,為了給學校的面試官留下自己是上流人士印象,夫妻兩人不惜金錢,置辦了迪奧、香奈兒、普拉達等奢侈品,裝扮一身。

然而,富人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很多事情並不是想像起來那麼簡單。出入豪車、一身名牌,也並不意味著你可以融入「富人」這個圈子。

在印度,即使是富人與富人之間,也存在彼此細化的階層界限,也有著各自的封閉朋友圈。

比如說,說英語的瞧不起說印地語的,就像真正的婆羅門、剎帝利傳統貴族富人,瞧不上從吠舍,首陀羅爬上來的土豪富二代一樣。

當然,在現實中已經逐漸階層固化的印度社會裡,能夠爬上來的也微乎其微。

在那些富人的眼裡,拉吉就是一個小丑,所有的小孩都不跟拉吉的女兒一起玩,因為覺得她是服裝店老闆的孩子,不會說英語。

妻子米塔有一句話印象深刻,她說:「在我們國家英語不光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

04

這是靠運氣的事,那我們的運氣是不是很差。

此路不通,怎麼辦?

後來,夫妻又二人得知,貧困家庭的孩子,也可以依據政府的優惠政策申請入學。於是,夫妻二人又迅速轉換身份,帶著孩子去到了一個,比以前住的還要貧窮的貧民區。

通過申請貧困家庭學生名額,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讓孩子進入了最好的學校進行學習。

拉吉假冒窮人並且讓自己的女兒去了好學校,而本來符合條件的鄰居普拉卡什的兒子,抽籤沒有抽到名額,天真的孩子問了這句話,這一幕看的人很心酸。

「這是靠運氣的事,那我們的運氣是不是很差。」

影片中,當父親的不想給孩子灌輸這個社會本就不公平的現實,讓孩子覺得並非自己不好,而是因為自己的運氣太差。

——當然,殘酷的現實中,這往往是得利佔便宜的一方,會給被「公平」淘汰的一方灌輸的思想,卻不知道有些人為什麼總是運氣好,有些人卻常常得不到命運的眷顧。

整個印度社會的現實是,有些人成功就是那麼簡單,而有些人就要生活的那麼苦。

起跑線雖然還是一條線,但是在優秀的教育資源逐漸成為一門生意後,已不再是一條絕對的直線,它,已經變成了——靠運氣的事。

05

聞名遐邇的衡水中學曾經的一年一度的開放日,一位父親舉著吊瓶,帶著連續四天發高燒到38、39度,正在輸液的女兒前來參觀,只為她告訴她:孩子,只要你和他們一樣努力,運氣也一樣不會差——一定能考上。

雖然我們為人父母,也會時不時羨慕和自慚於別人能「花650萬美元買學送女兒上斯坦福」的能力,自己卻只能咬緊牙關,不惜身體,擠出有限的時間和金錢,讓孩子上沒完沒了的補習班。

也許,人與人之間這樣巨大的差距,我們很多普通人窮其一生也無法彌補。但 「我們沒文化,但是會竭盡所能,希望孩子能有文化,有出息」,「我們無法改變,但希望孩子能夠改變」。

這樣類似的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美好願望,在支撐著我們,引領著孩子繼續奮足前行。

相關焦點

  • 印度電影《起跑線》,提出教育的起跑線由誰來定義的問題
    01印度2018年有一部電影——《起跑線》,講的就是關於一個印度普通家庭為了爭奪孩子教育的,所謂的「起跑」優先權,而絞盡腦汁的用盡手段和其間陷入的種種困境。學區房,私立名校,徹夜排隊求入學報名表,學校對孩子的面試筆試,甚至充分利用一些關係手段,千方百計佔用貧民區的入學資源等等。
  • 《起跑線》"英語就是印度"視頻 你的起跑線你定義
    《起跑線》"英語就是印度"視頻 你的起跑線你定義 ·喬杜裡執導,伊爾凡·可汗、薩巴·卡瑪爾等主演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將於4月4日全國上映。
  • 印度電影《起跑線》:究竟是誰的起跑線?_咚飛電影影評
    周末的家庭影院,觀看了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本劇題材敏感,節奏和表演都極具功底,通過喜劇手法反諷教育問題,針砭時弊,極具社會使命感。分享幾點觀演心得。首先:通過這部電影,大概了解印度教育現狀。因為在印度,有錢人與上層精英的階層定義不同。所以,有點實力的父母都篤信「千萬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靠正常手段走不通,卻要通過無數「中間人」才能獲得機會,一些「中間人」藉此大發橫財。很可笑的是,父母給女兒寫的簡歷不被認可,被「作家」包裝後的簡歷,讓父母「幾乎都不知道居然這說的說的就是自己的女兒」。
  • 揭露教育現實的印度電影——起跑線
    自從2018年以來,黑仔才開始慢慢的接觸了印度的電影,才了解到原來電影可以如此自然的揭露社會現實,就2018年來講就有較多具有影響力的電影,比如《神秘巨星》、《廁所英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等。而今天要聊的是一部與教育現實相關的印度電影——起跑線。
  • 印度教育類電影《起跑線》,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從預告片來看,電影《起跑線》講的似乎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社會被分為上中下三等人,上流社會的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最好的教育,中等人的孩子為接受更好的教育絞盡腦汁,而窮人的孩子卻徘徊在失學的邊緣。看上去同樣是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但有人的起跑線旁邊停了一輛有司機的車,有人的起跑線上卻荊棘密布。
  • 《起跑線》「英語就是印度」視頻 你的起跑線你說了算
    由薩基特·喬杜裡執導,伊爾凡·可汗、薩巴·卡瑪爾等主演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將於4月4日全國上映。今日片方發布「英語就是印度」視頻,揭曉英語在印度人心目中的超高地位,拉吉和米塔夫婦費盡心思要把女兒送進私立名校,為的就是學好英語,但在白熱化的擇校競爭中,有著重重關卡需要他們攻克。影片以荒誕不經的曲折情節、輕鬆幽默的敘事手法層層拆解著當代家長的教育焦慮,令人捧腹。
  • 印度電影《起跑線》: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最近,一部名為《起跑線》的印度電影在國內上映。該影片在豆瓣獲得8.1的評分,再度延續了印度片的高分傳統。影片用幽默詼諧的風格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不讓女兒皮雅輸在「起跑線」上,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
  • 印度神片《起跑線》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起跑線》《起跑線》《起跑線》請注意前方高能劇透影片講述的是印度版「上學難」的問題,然後隨便反思了一下「教育」、「階級」、「貧富」等種種問題。影片開頭孩子米雅被同伴孤立了,因為她說印度語,其他孩子說英語,因為學校不允許。在印度,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
  • 《起跑線》關注教育問題 擇校故事有了印度版
      印度電影憑藉真摯的情感、樸實的故事近年來在中國備受影迷好評。4月4日,由薩基特·喬杜裡執導,伊爾凡·可汗、薩巴·卡瑪爾等主演的印度電影 《起跑線》將在中國上映。
  • 印度電影《起跑線》:揭示中國教育的痛點
    近些年,一直叫囂成為亞洲老大的印度其快速發展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電影產業,每年都有優秀的影片成功的進行海外輸出,無形中提升了印度的文化軟實力,電影《起跑線》無疑是成功的典範。電影《起跑線》是薩基特·喬杜裡執導的劇情片,由伊爾凡·可汗、薩巴·卡瑪爾等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夫妻為了讓孩子從小就能夠獲得最好的教育,從而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該片於2017年5月19日在印度上映,2018年4月4日在中國上映。
  • 印度電影《起跑線2》上映,依舊關注孩子教育,但狗尾續貂了
    文/馬慶雲印度電影《起跑線》第二部,已經可以看到漢語字幕版本了。這部電影印度本土上映於2020年3月13日。在印度上映的時候,其本土口碑反饋情況亦不如前作。而《起跑線》第二部,依舊沿用首部主演伊爾凡·可汗,關注的依舊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但形成的影迷口碑反饋效果不如首部。目前,第二部電影因為剛剛在國內可以看到字幕版本,所以並未形成有效的口碑數據。不過,這兩部《起跑線》在IMDb形成的影迷打分,基本上印證了第二部不如首部的命運。
  • 印度教育電影:《起跑線》
    中國的社會熱點——教育。它總是會被許多人提起,尤其是做父母的。中國的父母尤其重視孩子的教育,認為孩子的未來是最重要的。小編也是認為孩子的成長是重要的,想當年小編讀書時作文總是有孩子教育的題材,想想都是淚哦。最近小編看了一部印度的教育電影《起跑線》,說真的,小編有很大的感觸。
  • 從[起跑線]看印度貧富差距
    富爸爸說了,要由內而外地窮嘛。所以,他們原先是穿迪奧、香奈兒的,如今卻披著50盧比三件的地攤貨。©️[起跑線],上圖是富爸爸家開派對,下圖是跟窮人一起領配給,吃廉價的糖是了,在印度,窮人的米麵糧油是要靠配給的。誰先吃完,誰先餓著。
  • 印度電影《起跑線》4月公映:碰撞「教育底線」
    到《神秘巨星》再到正在熱映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眼下印度電影在中國風頭正勁。記者昨日了解到,由薩基特·喬杜裡執導,伊爾凡·可汗、薩巴·卡瑪爾等主演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將於4月4日在內地上映。影片在豆瓣評分高達8.2分,更是引發大討論。昨日發布的劇情版預告片及海報,揭曉印度父母拉吉和米塔為給女兒擇校鋌而走險,假扮窮人騙取入學名額的行徑。
  • 印度電影起跑線影評分享
    印度電影起跑線印度電影自從摔跤吧爸爸後,火熱起來,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印度電影起跑線的影評。,起跑線哪有那麼大不了!!7【起跑線 Hindi Medium (2017)】主要講述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為了讓女兒接受好的教育,花重金搬進學區房、假裝上流人士、賄賂、假辦窮人、欺騙等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從中可見家長對兒女教育問題是多麼的焦慮。名校當然好,但畢竟僧多粥少,肯定存在擇生歧視。
  • 電影《起跑線》:拍的是印度,反思的卻是中國家長
    4月4日,又一部印度寶萊塢電影登入中國影院,票房與口碑齊高,觀影評分高達9.0分。這就是《起跑線》,一部印度現象級電影,關注點為印度的教育。小麗強烈推薦大家去看,從影片中可以得到啟發,反思或指導中國式教育的發展。
  • 鄭淵潔:超越的秘訣是先落後,你的「起跑線」不應該由別人定義
    鄭淵潔寫了一篇文章《請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裡面闡述了他對孩子獨特的教育方法。他將女兒的學習目標鎖定在高考成績,要拿全年級第一。至於之前的各年級成績不重要,非但不重要,甚至要刻意落後,將主要精力放在考試成績之外。
  • 前年印度神作《起跑線》反諷教育!兩年後,我們終於有這樣的劇了
    2018年,印度神作《起跑線》又一次對準了中國觀眾的胃口,直戳了中國人最現實的問題:教育。用幼齡兒童為引子,以&34;為話題,拋出了世界爹媽的難題。》來了。如果說2018年印度電影反諷的是印度教育,那麼這次電視劇《起跑線》反諷的就是家庭。兩部相同名字的影視作品,內核完全不同。
  • 印度神片《起跑線》續集將登陸中國,印度媒體對票房樂觀!
    2018年,一部名為《起跑線》的印度電影在中國上映。如今,這部電影的續集《起跑線2》也要引進啦!(目前還沒定檔)此次,《起跑線2》關注的仍然是孩子的教育問題,講述了一個印度商人,煞費苦心送女兒去上大學、贏得英語學位的故事。從海報上看,劇情顯然延續了第一部的喜劇風格。
  • 印度高分電影《起跑線》: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麼……
    評分8.9的印度電影《起跑線》近期引起網友熱議,很多網友表示:中國人的教育之痛,竟然被印度人拍出來了!電影講的是一對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追求貴族名校的故事。他們不希望小女兒皮婭重蹈自己的覆轍,決定將她送進全印度最好的私立幼兒園,之後再逐步實現階層遞進。他們為了進貴族學校買了一套學區房,穿時髦的衣服、卻說著蹩腳英語,偽裝成上層階級。每個孩子都要面試、經過一系列的考試後才有入學資格,數學、英語、繪畫、音樂、遊泳各項技能都要會,而小皮婭次次落榜。四次落榜後,拉吉夫婦得知還有另一個捷徑可以入學:學校每年會預留25%的學位給貧困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