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和一個外國朋友聊天,他說在他們國家,小孩子,特別是小學生和低年級的中學生基本中午就放學了,一放學孩子們就去玩,去運動,或者去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比如畫畫,音樂,甚至木工。所以下午,你會看到很多孩子很愉快的在吵鬧。放學的時候,小孩子就非常開心的跑出學校。
但是在中國,他看到甚至小學生有的都要到晚飯後才放學,放學後小孩子們背著沉重的書包,看不到歡樂……
也許他的話過於極端,中國孩子也有快樂的時候,也有放鬆的時候,並不是如他所說,中國孩子缺乏快樂的童年。
可是,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孩子的確要比外國的孩子學業壓力大,活動時間少。不要說中國的孩子,中國的家長也比國外的家長壓力大。孩子才讀一年級,許多家長就要每天陪著孩子做作業,完成各種課外的功課……在中國,小孩子讀書不僅孩子累,家長也累。這也是許多家長選擇移民的原因,希望孩子在國外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有的時候我也很奇怪,為什麼中國的中小學生要這麼累?為什麼許多其他國家的小孩子不需要這麼累?
不知從何時起,中國流行了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我個人認為,編出這句話的人非常的可惡。這句話似乎是一句廣告語,但這樣的廣告很沒底線。因為這句話把人生看成了一場賽跑,因此,小學生,甚至幼兒園階段就是起跑階段。所以就有了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一說。
正因為有了這句話,許多父母就早早的讓孩子受教育,生怕比別的孩子慢一拍。於是,有了早教,於是,幼兒園就開始學小學課程,而小學越學越難。前不久居然聽說上海一些私立小學入學還要考家長,而且考題很奇葩——為了讀一個小學就這麼累,這讓其他國家的人的確覺得匪夷所思。
為什麼我們國家的孩子這麼辛苦,別的國家沒這麼辛苦?有人說是因為我們國家人多,競爭壓力大。這話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我認為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我們的攀比之心。因為那句「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我們把人生看成了一場競賽。既然是競賽,就要比較,就不能落後。於是,什麼都要比,別的孩子學了早教,我們孩子也不能不學,不學就輸了。別的孩子進了名牌小學,我們孩子也一定要進,否則就輸了……家長比,學校比,所有的壓力於是都傳到了小小的孩子身上。
可是人生根本不是賽跑,不是百米賽跑也不是馬拉松,因此沒有所謂的起跑線。我們總喜歡比較,就像競技賽一樣,小時候比成績,成年後比工作,比收入,女人比老公,然後再接著比誰家的孩子出色……這樣的循環,讓中國人從成年人到孩子都很累,因為我們把人生當成了一個賽場。因此,在孩子教育上,我們只看重成績,看重能力,唯獨不去思考,孩子這樣幸福嗎?他們有歡樂的童年嗎?
正如我們對待自己的人生一樣,許多人就是這樣從小到大比較大的,最後就是比誰的工作好,誰賺錢多。似乎在所有人眼裡,錢多就是成功的,錢少就是不幸的。什麼時候,人生的成功標準被簡簡單單的用「錢」來量化了?於是我們不在乎是否幸福,是否開心,只在乎錢是否多,而這樣的標準在衡量小孩子的時候,就變成了誰成績好誰就有出息……於是,就有了所謂的起跑線之說
然而,人生根本不是賽跑,因此,請不要說什麼輸在起跑線之類的話。與成績相比,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更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