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根本不是競賽,所以沒有什麼輸在起跑線一說

2020-12-19 走進德國

那天和一個外國朋友聊天,他說在他們國家,小孩子,特別是小學生和低年級的中學生基本中午就放學了,一放學孩子們就去玩,去運動,或者去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比如畫畫,音樂,甚至木工。所以下午,你會看到很多孩子很愉快的在吵鬧。放學的時候,小孩子就非常開心的跑出學校。

但是在中國,他看到甚至小學生有的都要到晚飯後才放學,放學後小孩子們背著沉重的書包,看不到歡樂……

也許他的話過於極端,中國孩子也有快樂的時候,也有放鬆的時候,並不是如他所說,中國孩子缺乏快樂的童年。

可是,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孩子的確要比外國的孩子學業壓力大,活動時間少。不要說中國的孩子,中國的家長也比國外的家長壓力大。孩子才讀一年級,許多家長就要每天陪著孩子做作業,完成各種課外的功課……在中國,小孩子讀書不僅孩子累,家長也累。這也是許多家長選擇移民的原因,希望孩子在國外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有的時候我也很奇怪,為什麼中國的中小學生要這麼累?為什麼許多其他國家的小孩子不需要這麼累?

不知從何時起,中國流行了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我個人認為,編出這句話的人非常的可惡。這句話似乎是一句廣告語,但這樣的廣告很沒底線。因為這句話把人生看成了一場賽跑,因此,小學生,甚至幼兒園階段就是起跑階段。所以就有了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一說。

正因為有了這句話,許多父母就早早的讓孩子受教育,生怕比別的孩子慢一拍。於是,有了早教,於是,幼兒園就開始學小學課程,而小學越學越難。前不久居然聽說上海一些私立小學入學還要考家長,而且考題很奇葩——為了讀一個小學就這麼累,這讓其他國家的人的確覺得匪夷所思。

為什麼我們國家的孩子這麼辛苦,別的國家沒這麼辛苦?有人說是因為我們國家人多,競爭壓力大。這話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我認為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我們的攀比之心。因為那句「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我們把人生看成了一場競賽。既然是競賽,就要比較,就不能落後。於是,什麼都要比,別的孩子學了早教,我們孩子也不能不學,不學就輸了。別的孩子進了名牌小學,我們孩子也一定要進,否則就輸了……家長比,學校比,所有的壓力於是都傳到了小小的孩子身上。

可是人生根本不是賽跑,不是百米賽跑也不是馬拉松,因此沒有所謂的起跑線。我們總喜歡比較,就像競技賽一樣,小時候比成績,成年後比工作,比收入,女人比老公,然後再接著比誰家的孩子出色……這樣的循環,讓中國人從成年人到孩子都很累,因為我們把人生當成了一個賽場。因此,在孩子教育上,我們只看重成績,看重能力,唯獨不去思考,孩子這樣幸福嗎?他們有歡樂的童年嗎?

正如我們對待自己的人生一樣,許多人就是這樣從小到大比較大的,最後就是比誰的工作好,誰賺錢多。似乎在所有人眼裡,錢多就是成功的,錢少就是不幸的。什麼時候,人生的成功標準被簡簡單單的用「錢」來量化了?於是我們不在乎是否幸福,是否開心,只在乎錢是否多,而這樣的標準在衡量小孩子的時候,就變成了誰成績好誰就有出息……於是,就有了所謂的起跑線之說

然而,人生根本不是賽跑,因此,請不要說什麼輸在起跑線之類的話。與成績相比,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更值得珍惜。

相關焦點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我想聽到這個口號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家長去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的時候,聽到教育機構這樣說的吧。 鄰居張姐在她的女兒兩歲時,就給孩子報了舞蹈班,三歲給孩子報鋼琴班,現在孩子6歲了,開始報了英語班,張姐經常說這樣的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女孩子從小多學一些才藝,將來對她的人生會有幫助。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不知道什麼人,什麼時候,提出了一條並沒有什麼理論依據的觀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自從有了這條線,多少家長奔波這、焦慮著;多少孩子負重前行,挑起了與年齡不相符的重擔。可這條起跑線到底在哪裡,誰也不知道。
  •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到底在哪裡?
    所以一到開家長會,很多孩子都戰戰兢兢的,內心充滿了焦慮。可是,「別人家孩子」真的就比自己家孩子優秀嗎?說好的同一起跑線起跑,為什麼有的孩子坐起了奔馳?拉吉的妻子並不是個體,她代表著現實生活中千千萬萬個焦慮的父母,很多人認為一所好的學校就是好的起跑線,對父母而言是打破階層不公的敲門磚,對孩子而言更是防止孩子人生下滑的兜底。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錯,人生沒有起跑線,任何時候都是起跑線
    我說我的孩子還小,才上二年級。那位發宣傳頁的老師就「教育」了我: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級就已經開始上了,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想想真是可怕,才二年級,就應該為小學畢業做準備。雜七雜八的課程包羅萬象。奧語、奧數,英語,遊泳,跆拳道、羽毛球、足球、籃球、小主播、鋼琴、吉他.......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不存在的。
  • 工人日報:人生是場長跑,起跑線上輸了又何妨?
    原標題:人生是場長跑,起跑線上輸了又何妨?   最近一則孩子5歲學英語被問「怎麼這麼晚?」的新聞引發輿論譁然。事情起因於兩位幼兒園孩子媽媽的聊天,一位媽媽本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另一位媽媽的一番話卻刺痛了她:「別的孩子都提前學,就你孩子不學,將來上學跟不上,她能快樂嗎?
  • 根本沒有所謂的輸在起跑線,只有輸在父母觀
    你今天跟著老師學了什麼?什麼?就學了這點東西?給孩子帶來的影響:父母不斷的負面強化,孩子越來越不喜歡上學。而這些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爹媽你呈現在孩子面前的處理方式及態度,才孩子真正的起跑線。結語:「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對於家有娃的爹媽們,就是雞血的存在。
  • 《起跑線》印度人拍了個中國故事,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
    這部新片的名字叫《起跑線》該片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幼兒園開始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經歷。一聽到這個名字大家肯定就很清楚這是講什麼的,這樣的故事在中國每天都在發生,我們也常常說:「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
  • 對孩子來說,「不輸在起跑線上」真的那麼重要嗎?
    一、什麼才是真正不輸在起跑線?作為家長,應當首先在全面接收知識之前,先為孩子的心理打好基礎。知識不是一個基礎題,而是一個提高題;心理才是一個人發展的基礎。沒有健康積極,有力量的心理狀態,是很難在日後承受得了惡劣的競爭的。這種心理包括抗壓能力,自主的判斷能力,這會影響到日後與人交往和逆境中的生命力。
  • 不輸在起跑線上,你的起跑線劃對了嗎?
    不輸在起跑線,是現在很多父母奉行的真理,似乎孩子和父母早一點努力就能早一步領先。如果人的壽命只有6歲,到了六歲的時候,所有人一起來比較知識水平的高低,那麼或許早早開始教孩子識字、背書、記單詞、學習乘除有必要。可是人的平均壽命近八十歲,如果一定要把人生比作競賽,那麼它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跑。起步線上早一步晚一步對馬拉松的結果毫無影響。
  • 心靈雞湯:倘若將人生形容為一場競賽,起跑線的比喻是恰當的
    4.如果你很忙,除了你真的很重要以外,更可能的原因是:你很弱,你沒有什麼更好的事情去做,你生活太差不得不努力來彌補,或者你裝作很忙,讓自己顯得很重要。——史蒂夫·賈伯斯5.心情不好時,要經常問自己,你有什麼而不是沒有什麼。
  • 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多年來被這樣的話誤導著。
    起跑線,什麼是起跑線?一般是指運動員的起跑的位置,起跑線包括賽道。往往只有在短跑和百米衝刺時才顯得重要。但是人生是一次短跑和百米衝刺?顯然是不對的。已經沒有把你和其他孩子放在同一起跑線。 很簡單的例子縱觀當前社會成功人士的象徵馬雲、王興、王健林、馬化騰等名人現如今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說一部分是他們個人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有一部分是受父輩背景的影響所致。同一所大學畢業的兩位同學,一個來自農村,一個來自城市。
  • 我理解的什麼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許多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在孩子才一兩歲時就開始教孩子認字,三四歲就開始讓孩子學琴、畫畫、學英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周期,講話有早有晚,走路有早有晚,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每個孩子也都不盡相同。家長們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有的孩子兩三歲就可以掌握加減法的概念,而有的孩子三歲的時候怎麼啟發都不懂,可是到了六歲一下就明白了。
  • 「尖子班家長就沒有擺攤的」: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如何跑贏人生
    當下,有的父母很著急,一開始就給孩子制定人生規劃,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現實真的很殘酷,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在起跑線上輸了。有一句話,"尖子班家長就沒有擺攤的",因為擺攤的家長沒有時間陪孩子學習,而沒有家長的參與,孩子很難靠自己能力獲得成長進步,更別說躋身尖子班。小李卻是個例外,她爸媽都是農民,只能靠擺攤賣菜來養活一家子,但小李也沒有埋怨父母,自覺學習,考上好大學。
  • 父母課堂——鄭淵潔:請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01近年在教育領域對家長誤導最嚴重的一句話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些家長由於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通過各種培訓班給孩子超前大滿灌與其年齡不同步的知識,揠苗助長。倘若將人生形容為一場競賽,「起跑線」的比喻是恰當的。但是,「輸在起跑線」上只適合短程競賽,例如百米賽。
  • 不要輸在人生起跑線上,玉田人你說什麼是起跑線?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曾被許多家長視為「至理名言。」然而節目的最後一個環節卻刷新了人們對它的認知。事實證明,很多跑進前20名的同學,起跑線並不是最前面的那個,他們用自己的努力,超越了對手!這幾個人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社會人士,但他們的父母給的優勢卻寥寥無幾,即使他們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一開始就落後於很多人,也依然成長為了現在的模樣。
  • 人生有沒有起跑線
    生活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這所謂的「起跑線」,多少父母操碎了心,換學區房,請老師補課,似乎是用金錢把孩子堆在一個高的平臺,成就所謂贏的人生。家庭條件是人生的起跑線嗎?可是現實中看,貧苦出生的孩子就沒辦法逆襲改變人生嗎,也不見得,我們熟知的電商大佬劉強東他就是最好的證明。沒有誰註定貧窮,只有時光的刻度拉長才能看誰最後笑傲人生。人生有沒有起跑線。人這一生最公平的事情就莫過於生死,生死面前人人平等。好的家境可能會給你瀟灑自在的生活,給你提升眼界的平臺,但未必會有正確的價值觀,可能會接觸到社會中更多的醜陋面。
  • 教育反思:什麼才是真正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她說,沒有辦法,你不學,別的孩子在學,總不能讓我的女兒輸在起跑線上吧。「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父母奉行的真理,於是,早早就開始讓孩子學習識字、背書、記單詞、上興趣班等。我一直覺得這句話,是一些商家為了招生,而寫的一句廣告語。什麼是起跑線?難道就是讓孩子學得比其他孩子早,學的知識比其它孩子多嗎?
  • 鄭強:中國的小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鄭強教授講到,我們的中小學,我們的奧賽哪一個不是把美國人、日本人打敗了,但為什麼日本美國那麼多諾貝爾獎獲得者,我們卻這麼少呢?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百分之九十八都是男性,我們中國的男人沒有責任也沒有權利再把這樣的義務給中國的女性同胞。那為什麼我們中國的男人在18歲當高中生的時候都能戰勝美國的男孩?為什麼成年以後就不行了呢?
  • 一句話讓你看懂「什麼叫做真正的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現在很流行一個詞叫」起跑線「,你認為的什麼才叫做真正的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下面一起來看一下這個皇室裡的一段小情節。血濺屏風《隋書》認為,隋王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隋文帝「溺寵廢嫡,託付失所」,換句話說。就是楊廣這個超級敗家子連蒙帶騙地奪到了皇太子之位。這麼說倒也不能算錯,但這是先有了結果,再回頭來看的。
  • 鄭強教授:我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教育孩子成為了許多家長的一大難題,對於這些家長來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最重要的,所以為了讓自家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起步早,不斷地逼迫孩子去學習,但這樣做真的正確嗎?在2020亞洲教育論壇年會上,身為網紅校長的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在現場演講時,又再度爆出金句表示:「我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