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讓你看懂「什麼叫做真正的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2021-01-08 馬霞聊一聊

現在很流行一個詞叫」起跑線「,你認為的什麼才叫做真正的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下面一起來看一下這個皇室裡的一段小情節。

血濺屏風

《隋書》認為,隋王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隋文帝「溺寵廢嫡,託付失所」,換句話說。就是楊廣這個超級敗家子連蒙帶騙地奪到了皇太子之位。

這麼說倒也不能算錯,但這是先有了結果,再回頭來看的。

在開皇年間,作為次子的晉王楊廣從各方面都表現出了比長兄楊勇更深厚的實力,或許他唯一輸給楊勇的只有一點,那就是傳統認為的「次不當立」—長幼有序。出生的次序決定了繼承權。

這才真叫輸在了人生的起跑線上。

宗法制度完善於周朝一經確立,便牢牢佔據了中國古代世襲統治的核心地位。而核心中的核心,則是嫡長子繼承制—「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第一繼承權必須屬於正妻所生的兒子,所謂『嫡子」,庶子即使年長也不得立,如果有多名嫡子,那麼必須由最年長的繼承,嫡次子即使更聰明能幹也不得立。

挑戰這個核心,就等於挑戰宗法制度,挑戰世襲統治的根本,所以,一旦有皇帝想要廢嫡立庶.或者廢長立幼,往往會巡到臣下的激烈反對,甚至鬧到以死進諫的地步。

從今日我們的眼光看來,或許由年紀決定一切是很不合理的,但是這種遊戲規則在那個時代卻維護了一種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打個不很恰當的比方。就好像買東西排隊一樣,其實沒有哪個法律強行規定非得要排隊,但是社會公德(其實也可以說是一種禮制)就成為這件事情裡潛在的遊戲規則。如果哪個人非要插隊,就會引起一些混亂和不滿。而在古代,這種遊戲規則更細緻,約束範圍也更廣,甚至很多時候比法律更有力量。

長輩也許會犯糊塗,但這不能成為晚輩不孝順的理由。

皇帝也許不夠賢明,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也不能成為臣下反叛的理由。

同樣的,長子也許不如老二老三聰明能幹,但這也不能成為廢長立幼的理由。

即使大家明白其中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這個遊戲規則被打破,帶來的後果可能會更嚴重。

比如,做出一種很不好的表率。我們的古人一貫風格是向更古的人那裡尋求合理性,所以一旦有過先例,後輩們就會說,吶,先祖誰誰誰就是這麼做的,所以我們也可以這麼做。

當然,話又說回來了,以當時而言,連《隋書》也承認楊廣在諸兄弟之中,無論軍功還是政績,都格外耀眼,「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那時既無人識破晉王的矯飾.更沒人有預言能力猜到十幾年後的情形。那麼,單純從才能方面。楊堅選擇了一個他認為更好的繼承人,其實也再正常不過了。

但,正是在奪嫡到繼位的整個過程中,楊廣犯下了古人道德標準中最嚴重的幾項罪行:欺騙父毋,用狡詐的手段奪取本屬幹兄長的儲位;涉嫌殺害父親隋文帝楊堅;殘殺兄長;貓佔繼母。全都明文載於史書只不過,有些鐵案如山,有些卻不免叫人生疑,還需一一分剖。

奪嫡

那麼,楊廣這條「次不當立」的鹹魚到底如何翻身的呢?整件事情的經過包含了很多要素— —

獨孤伽羅

首先,起了關鍵作用的是他的母親獨孤伽羅。

正因為獨孤皇后堅定地支持廢除老大楊勇,改立老二楊廣,才最終促成了此事。

楊堅一共有五個兒子,五個全都是獨孤皇后所生。楊堅為此十分自豪。覺得是千古未有的嘉話。五個兒子都是同母所生,一定會相親相愛,古來那些蕭牆慘劇,應該不會發生了吧?他懷著樂觀主義精神這麼宣稱。

當然我們都知道,他錯了。

但這裡面有個耐人尋味的問題,作為一個母親,獨孤皇后對同樣親生的兒子,為什麼會偏心眼呢?

這與她獨特的個性有關係。

她的獨特,其實只是以當時的標準來看,以今日的眼光,再平常不過了—她只不過認為,夫妻就應該彼此忠誠。從這點上說,她是一位執著於完美愛情的女性。而這種執著,讓她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女權運動領導人。

她十四歲時,與楊堅新婚宴爾,就讓楊堅立下誓言,絕不會與其他女人生孩子。

楊堅也確實做到了。

相關焦點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現在有些家長,從小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綜合理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這個「起跑線」到底在哪裡?它的本質又是什麼?有些家長也會為了這個「起跑線」而焦慮! 家裡有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難免不對「起跑線」這個詞感到敏感。
  • 什麼才是真正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而在如今,「散養」的教育方式幾近絕跡,「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了被廣大家長們所熱忱擁戴的口號,更加被轉化為了實際行動。當然,我也是千千萬萬名家長們之中的普通一員,家裡的小朋友也有報補習班和興趣班的相同經歷,周末同樣也曾經在不止一個興趣班之間奔波。
  • 教育反思:什麼才是真正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我問她,你這樣,孩子會不會壓力太大了,學的東西太多了,你得讓她喘口氣啊。她說,沒有辦法,你不學,別的孩子在學,總不能讓我的女兒輸在起跑線上吧。「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父母奉行的真理,於是,早早就開始讓孩子學習識字、背書、記單詞、上興趣班等。我一直覺得這句話,是一些商家為了招生,而寫的一句廣告語。什麼是起跑線?
  • 工人日報:人生是場長跑,起跑線上輸了又何妨?
    原標題:人生是場長跑,起跑線上輸了又何妨?   最近一則孩子5歲學英語被問「怎麼這麼晚?」的新聞引發輿論譁然。事情起因於兩位幼兒園孩子媽媽的聊天,一位媽媽本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另一位媽媽的一番話卻刺痛了她:「別的孩子都提前學,就你孩子不學,將來上學跟不上,她能快樂嗎?
  • 不要輸在人生起跑線上,玉田人你說什麼是起跑線?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曾被許多家長視為「至理名言。」然而節目的最後一個環節卻刷新了人們對它的認知。這幾個人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社會人士,但他們的父母給的優勢卻寥寥無幾,即使他們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一開始就落後於很多人,也依然成長為了現在的模樣。
  • 輸在起跑線上又何妨,人生是馬拉松長跑,真正的教育是贏在終點
    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等這些改變歷史的科學家,如果以學校成績來看,他們都是家長眼中不會讀書的人,我們都以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卻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參天樹木其實也是慢慢長成的,何必次次堅持贏在第一,暫時輸在起跑線上又何妨。
  • 什麼叫「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原來是這樣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沒什麼錯,只是很多人理解錯了首先要明白起跑線在哪?很多人都沒搞懂起跑線就亂跑沒搞懂起跑線,就不知道終點在哪,結果跑的方向錯誤,但無法回起點重新再來其實所謂的起跑線,也就是人生的起點,出生的那一刻。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不知道什麼人,什麼時候,提出了一條並沒有什麼理論依據的觀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自從有了這條線,多少家長奔波這、焦慮著;多少孩子負重前行,挑起了與年齡不相符的重擔。可這條起跑線到底在哪裡,誰也不知道。
  • 人生根本不是競賽,所以沒有什麼輸在起跑線一說
    不知從何時起,中國流行了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個人認為,編出這句話的人非常的可惡。這句話似乎是一句廣告語,但這樣的廣告很沒底線。因為這句話把人生看成了一場賽跑,因此,小學生,甚至幼兒園階段就是起跑階段。所以就有了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一說。
  • 晨語|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今日關鍵詞:起跑線。也不知道從猴年馬月開始,出現了一句話: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真的害人啊!不知道害了多少孩子和家庭。我從事心理工作十幾年真的發現這句話其實只說了一半,後面半句應該是如果不輸在起跑線,那麼很快就會死在跑道上。人生哪裡有什麼起跑線,每個個體都是有差異的,全世界的小孩一起學數學,難道個個都能成為數學家嗎?
  • 德國的教育:輸在起跑線上,沒關係
    咱們很多家長都說一句話,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定要讓孩子們有更高的起步平臺,所以從小就逼著孩子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培訓班,也不問問自己孩子喜不喜歡!反正就讓他們去學畫畫,學鋼琴,學書法,學各種各樣的東西。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你真的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在中國家長群體中很盛行的說法,由此也引發了街頭巷尾各種學前班、興趣班、神童課、小天才培訓等等的大行其道。
  • 不輸在起跑線上,你的起跑線劃對了嗎?
    不輸在起跑線,是現在很多父母奉行的真理,似乎孩子和父母早一點努力就能早一步領先。如果人的壽命只有6歲,到了六歲的時候,所有人一起來比較知識水平的高低,那麼或許早早開始教孩子識字、背書、記單詞、學習乘除有必要。可是人的平均壽命近八十歲,如果一定要把人生比作競賽,那麼它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跑。起步線上早一步晚一步對馬拉松的結果毫無影響。
  • 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多年來被這樣的話誤導著。
    起跑線,什麼是起跑線?一般是指運動員的起跑的位置,起跑線包括賽道。往往只有在短跑和百米衝刺時才顯得重要。但是人生是一次短跑和百米衝刺?顯然是不對的。人一出生就給你定了起跑線和賽道,因為這跟你的父母和所處的環境以及你的父母所受的教育,和對世界的認知,在大多時候就決定了你以後要跑的賽道。
  • 「尖子班家長就沒有擺攤的」: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如何跑贏人生
    當下,有的父母很著急,一開始就給孩子制定人生規劃,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現實真的很殘酷,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在起跑線上輸了。有一句話,"尖子班家長就沒有擺攤的",因為擺攤的家長沒有時間陪孩子學習,而沒有家長的參與,孩子很難靠自己能力獲得成長進步,更別說躋身尖子班。小李卻是個例外,她爸媽都是農民,只能靠擺攤賣菜來養活一家子,但小李也沒有埋怨父母,自覺學習,考上好大學。
  •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到底在哪裡?
    02、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之前看過一部印度電視,名字就叫《起跑線》。影片用一句話概括了整部電視的主題,那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直到最後拉吉才明白了,這一路他們為了孩子上名校所經歷的艱辛,只為了讓他們重新發起對教育本質的探索、追尋和審視過程。那麼教育的真正意義是什麼?為人父母的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也曾經以為擁有地位便擁有了一切。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卻輸掉了整個人生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無數家長的豪言壯語,也成了緩解家長焦慮的有效法寶,於是,孩子奔走在英語、奧數等各種補習班、大小考試之中。早上5點起來,晚上11點才睡覺,周末時間安排滿滿,就連暑假假期也是疲於奔命遊走於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之中。
  • 你還相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教育口號嗎?
    想想看,「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口號是誰提出來的?一定不是真正的教育家提的,也一定不是真正懂教育的人提的。而是那些蠱惑父母去讓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班的「教育機構」說的,這是他們屢試不爽的「宣傳語」。因為真正懂教育的人,是不會說這樣違背教育常識的話的。而「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命題。
  • 父母課堂——鄭淵潔:請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01近年在教育領域對家長誤導最嚴重的一句話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些家長由於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通過各種培訓班給孩子超前大滿灌與其年齡不同步的知識,揠苗助長。倘若將人生形容為一場競賽,「起跑線」的比喻是恰當的。但是,「輸在起跑線」上只適合短程競賽,例如百米賽。
  •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是一句廣告語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時下一些青年父母親最愛念叨的一句話。為此,孩子還未出世時就進行胎教,一兩歲開始教認字,三四歲教學琴、畫畫、學英語等,千方百計要上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不惜重金送孩子進各種才藝培訓班,似乎孩子如果一開頭沒跑好,這一輩子就輸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