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藝術節|廣東漢劇《王昭君》+舞劇《嶺南秋雨》:大寫的家國情懷

2020-12-20 閃電新聞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楊苑東 湯小婷圖/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廣東歌舞劇院提供

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精彩持續。

11月26日、27日晚,新編廣東漢劇《王昭君》、舞劇《嶺南秋雨》在羊城分別上演。古代歷史人物「王昭君」,嶺南革命先驅「陳樹人」「陳復」穿越時空,躍然於舞臺上,書寫了一曲曲家國情懷的讚歌。

廣東漢劇《王昭君》:譜寫民族和諧的動人故事

11月26日晚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演出的《王昭君》,是根據曹禺先生的同名話劇改編,也是廣東漢劇40年前上演劇目的又一次升華。

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劇完整地演繹了昭君從深宮請行到和番出塞忍辱負重,情融異域的經歷,以一腔家國情懷譜寫了一個民族和諧的動人故事。

廣東漢劇《王昭君》劇照(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提供)

該劇是實施「廣東漢劇振興發展計劃」後打造的首部精品劇目,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反映民族團結大愛的史詩大戲。

劇院聘請了國內一流的創作團隊對作品進行全面提升: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戲曲導演學會副會長張樹勇擔任該劇導演,國家一級編劇範莎俠擔任編劇,由廣東漢劇優秀作曲家鍾禮俊擔任音樂唱腔設設計。

劇中,張樹勇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十分重視劇中人物「王昭君」精神世界的特殊性、性格的特殊性、命運的特殊性;博採眾長長,將廣東漢劇的劇種特色、漢族傳統文化、少數民族地域文化相機融為一體;

該劇在尊重歷史,遵循戲劇藝術美學原則的基礎上,開掘新意,在舞臺上塑造了一個有悲怨也有抗爭、既奉旨從命也有理想追求、天性率真善良而又秉具家國情懷的古代女子王昭君。

該劇還是一部彰顯廣東漢劇藝術特色的大戲。

廣東漢劇《王昭君》劇照(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提供)

專家認為,該劇的表演注重四功五法,音樂古典、清雅,服裝精緻、與時代相吻合,完全遵從了廣東漢劇的舞臺表演特色,展示了客家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蘊,並結合劇情將廣東漢劇莊重、典雅、大方的特點很有靈氣地體現了出來,彰顯了廣東漢劇獨特的藝術特色。觀劇過程中,可以親切體驗廣東漢劇「新生代」的舞臺藝術張力。

劇中,廣東漢劇優秀青年演員管樂瑩演繹「王昭君」。

作為著名廣東漢劇表演藝術家梁素珍的「關門弟子」以及2015年廣東漢劇幼苗班的佼佼者,管樂瑩表演功底紮實,唱腔清麗多彩,所刻畫的「王昭君」血肉豐滿,個性鮮明。劇中飾演「呼韓邪」的青年演員萬瑜在劇中表演也是可圈可點,把角色演得栩栩如生。

舞劇《嶺南秋雨》:再現嶺南革命先驅英雄氣概

11月27日晚,舞劇《嶺南秋雨》於廣東藝術劇院拉開首演帷幕。該劇由熊健任藝術總監、張志任總編導,由國內優秀青年舞蹈演員高健、李豔超、金超、王閔瑞、孫然主演。

此次亮相也是《嶺南秋雨》參加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的終評演出。

舞劇《嶺南秋雨》劇照(廣東歌舞劇院提供)

舞劇《嶺南秋雨》以中國第一代共產黨人陳復烈士及其身為國民政府高官、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的父親陳樹人為原型,用舞與劇並重的藝術再創作形式,展現了在內憂外患的民族危機面前,嶺南革命先驅不畏艱險前赴後繼的英雄氣概。

不同於傳統革命舞劇模版式的英雄,《嶺南秋雨》聚焦陳樹人與陳復父子二人特殊的立場身份,以人性化的視角探索人物內心的情感交織與心理變化。

總編導張志說,「全劇不僅想要呈現初代共產黨人滿懷救國之心的初心和使命,還希望深入挖掘人物情感、思想交織的戲劇性,刻畫出父子情、夫妻情、戰友情、革命愛情萌芽等大時代下的人性美好,人間大愛貫穿始終。」

該劇作曲由國家一級作曲家杜鳴擔任。為契合作品整體風格,體現「廣東音樂」元素,杜鳴在保留廣東音樂特性和韻味的基礎上,根據劇情發展和人物個性去延伸音樂情感的張力,去豐富音樂內容的層次。

《嶺南秋雨》全劇主題音樂的主導動機是廣東音樂名曲《旱天雷》,而對《旱天雷》探索性的發展使用,也預示著當時社會的動蕩不安和時代的風雲變幻。另外,在此劇中聽到的廣東小調《賣雜貨》,則貼合了劇中所展示的廣州街頭市井氣息。

舞劇《嶺南秋雨》劇照(廣東歌舞劇院提供)

該作品打造的具有嶺南寫意之美的獨特舞臺值得一提。

劇中報社設置在二層,將舞臺空間分割,配合空中懸置的景片極大地豐富了整部作品的視覺效果。繪景上將嶺南特有的趟櫳門、騎樓、西關大屋、磚雕灰塑屋頂、琉璃瓦脊,以及嶺南畫派的畫作以局部寫實、虛實結合的方式打破重組。

廣東歌舞劇院院長熊健表示,同樣是挖掘嶺南地域文化和紅色革命題材,講好廣東故事,弘揚中國精神,舞劇《嶺南秋雨》力求成為與《沙灣往事》風格迥然不同卻一樣好看的經典之作。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易芝娜

審籤 | 吳瑕

實習生 | 謝智敏

相關焦點

  • 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圓滿落幕《深海》《紅頭巾》喜獲大獎
    >2.粵劇《八和會館》3.粵劇《東江傳奇》4.廣東漢劇《王昭君》5.潮劇《韓江紙影人》6.粵劇《清水河畔》【綜合組】1.音樂劇《青天之端》2.話劇《戰「疫」2020》3.音樂會《樂從大灣來》4.舞劇《瑤山那抹紅》5.民族交響詩《粵海風》6.音樂劇《
  • 溫籍舞蹈家張志革故鼎新 編劇並導演舞劇《嶺南秋雨》
  • ...傳承不息創新不止——訪廣東漢劇「新三代」優秀青年演員管樂瑩
    ●本報記者 賴運香  11月26日晚,由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推出的大型廣東漢劇《王昭君》(以下簡稱《王昭君》)將作為我市首個展演作品精彩亮相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以下簡稱「省藝術節」),而劇中「王昭君」主演一角正是由廣東漢劇
  • 客家山歌劇「花開並蒂」,喜摘廣東省藝術節一等獎
    據了解,本屆省藝術節入選終評演出的共有28部作品,只有4部作品出自縣級院團,《春鬧》便是其中之一。該劇主創團隊演職人員皆為梅州本土 「80後」「90後」新生代演藝人員。梅州院團大放異彩獲獎頗豐山歌劇在本屆省藝術節上引起了巨大反響,業內人士紛紛議論「梅州現象」。此次藝術節,梅州院團可謂大放異彩。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榮獲 「優秀組織獎」。
  • 廣東漢劇入選2020年省非遺優秀實踐案例名單
    2008年,廣東漢劇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廣東漢劇是廣東三大劇種之一,是客家人的大戲,它皮黃聲腔,中州音韻,原稱「外江戲」。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在粵東流播,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 兩年一度文化盛會,第六屆嶺南書畫藝術節啟動
    2007年,為釐清嶺南畫派傳承脈絡、凝聚嶺南畫派後人傳人、發揚嶺南畫派創新精神,舉辦了首屆嶺南書畫藝術節。首屆藝術節,十香園舊址修繕落成,至此嶺南畫派的後人、傳人有了一處尋根溯源的場所。2010年,第二屆嶺南書畫藝術節在十香園新建的專業美術展廳內,以「一人、一史、一畫」的形式展出嶺南畫派名家的代表作。2013年,第三屆嶺南書畫藝術節先後開展了重譜瑤溪二十四景書畫合卷以及居巢、居廉書畫文獻展等活動。
  • 家國情懷月圓中秋 舞劇《杜甫》赴京國家大劇院公演
    舞劇《杜甫》演出現場9月14日、15日晚,重慶市歌舞團原創舞劇《杜甫》在國家大劇院歌劇廳上演。《杜甫》開篇便是公元七六七年,漂泊於夔州的杜甫雖已年邁體衰,卻未忘懷家國天下的理想抱負,從而回溯其青年壯遊、赴京應試,卻屢試不中困頓長安的情景。雖然是歷史舞劇,但該《杜甫》卻現代感十足。舞劇一開始,隨著悲愴的音樂,一首一首杜詩以燈光的形式不斷「發射」在幕布上,讓人有種時光穿越之感;杜甫在求官失敗後,幕布從天而降,燈光投影出一片飄逸的雲海,杜甫在雲海之間孤身站立。
  • 【廣東流行文化40年】講好廣東故事 打造舞臺精品
    民族舞劇《醒·獅》 記者鄧勃攝「廣東團隊的作品往往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在表達自我的同時,也讓全國觀眾了解嶺南文化。」錢鑫和王思思補充說:「很多年輕人喜歡看美劇,節奏快、信息多,為什麼舞劇不能這麼做?在短時間內給觀眾足夠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情感共鳴,這是《醒·獅》和大部分舞劇的區別。」《醒·獅》所用的獅頭也很有講究,和25年前徐克導演的《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一樣,都出自赫赫有名的佛山黎家。
  • 廣東梅州:新編廣東漢劇《樂羊子》首演
    新編廣東漢劇《樂羊子》2日晚在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南國牡丹劇場首演。該劇由青年編劇曾榮玲、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青年導演王焱、青年作曲熊長江和青年演員共同打造。廣東漢劇《樂羊子》講述了春秋末年,樂羊與其子樂舒各效其主,並約定:堂上為父子、陣前動刀兵。樂羊運籌帷幄、竭忠盡力,卻引發了魏王的猜忌,最終樂羊被解將印、痛失親人,孤獨地與羊群一起守著親人的墓碑鬱郁終老,以悲劇形式表現了才識智謀之士在封建社會的悲慘結局。
  • 學子與名家同讀經典、共話抗疫、齊敘家國情懷
    該活動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辦,吸引名師名家、青少年學生、閱讀愛好者參與,同讀好書,共抒家國情懷。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董事長施美彬在致辭中指出,本次活動旨在推動廣大青少年牢固樹立家國情懷,傳播愛國主義精神,傳頌嶺南優秀文化,推動開展家國情懷、文化自信主題閱讀,滿足青少年多樣化深層次閱讀需求。
  • 舞劇《歌唱祖國》:唱響祖國頌歌 舞出家國情懷
    舞劇《歌唱祖國》劇照主旋律題材融入「輕喜劇」元素舞劇以王莘創作《歌唱祖國》這首家喻戶曉的愛國歌曲的心路歷程為題材,通過豐富的舞蹈語彙,講述了他的親身經歷與家國情懷,見證中華民族之崛起,為建黨100周年的偉大輝煌凝聚力量。
  • 中國歌劇舞劇院四大經典舞劇 巡演哪部你說了算
    這舞  須大氣,以彰顯劃開萬古長夜的思想  須優雅,不旁落筆落驚風雨的文章  須熾熱,以發揚華夏文明的道德之光  須巾幗,不辜負獨對塞外黃沙的紅顏  瀘州老窖 國窖1573 X 中國歌劇舞劇院  將這名垂青史的情感以舞入劇,讓世界品味  同為中華傳統文化代表,雙方攜手合作三年  大型民族舞劇
  • 《昭君出塞》世界巡演啟動 李玉剛攜主創亮相
    4月18日,第十九屆「相約北京藝術節」邀約作品李玉剛詩意歌舞劇《昭君出塞》世界巡演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李玉剛攜劇中演員於現場首次表演了《昭君出塞》中的片段《雲中曲》與《靈山》,從未披露的精彩內容,讓現場來賓先睹為快,也終於為《昭君出塞》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昭君出塞》主創團隊佟顏、劉坤、蘇家賢分別手捧湖北秭歸昭君故裡、陝西西安(古長安)、內蒙古(古漠北)三地的泥土亮相,將現場氣氛首次推向高潮。
  • 南粵經典誦讀文化藝術節精彩匯演圓滿落幕
    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那佳、廣東省委宣傳部宣教處處長石雄東、廣東省教育廳辦公室調研員張毅、廣東省教育廳思想政治工作與宣傳處副處長王卓,五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運華,江門市教育局局長張璐,江門市宣傳部副部長楊林貴,五邑大學黨委副書記李靄康,五邑大學副校長李霆、董超俊出席了活動。
  • 嶺南養生谷養老院首屆素食文化藝術節完美收官
    11月25日,國際素食日,由廣州嶺南養生谷投資有限公司主辦的「中西合璧,玩轉素食!」嶺南養生谷首屆素食文化藝術節(以下簡稱「素食文化藝術節」)完美收官。廣東省素食產業促進會助推廣東素食健康素食文化藝術節期間,舉辦了廣東省素食產業促進會成立大會(以下簡稱素促會)。
  • 海珠區第五屆嶺南書畫藝術節開幕 設古琴等六大主題活動
    第二、三屆嶺南書畫藝術節則立足詮釋嶺南書畫精髓,深入解構嶺南畫派產生的地理和人文淵源。第四屆嶺南書畫藝術節將高雅藝術與群眾文化相融合,通過舉辦系列活動,讓藝術生活走入了尋常百姓家。至今,嶺南書畫藝術節已連續舉辦了四屆,並於2010年榮獲第十五屆全國「群星獎」項目獎。嶺南書畫藝術節已經成為海珠區文化建設一張靚麗的名片。本屆嶺南書畫藝術節的主題是「嶺南文化新時代 書畫藝術新篇章」。
  • 唐宋詩中的王昭君:懷才不遇的女性版本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下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這兩首詩中對王昭君的身世之悲給予了憐惜和同情。盧照鄰《王昭君》:「漢宮草應綠,胡庭沙正飛。願逐三秋雁,年年一度歸。」在這首詩中,一個身處異鄉,思念故土的昭君形象躍然紙上。
  • 廣州荔灣區舉辦第八屆中國嶺南葫蘆絲藝術節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林麗麗):記者8月15日獲悉,2020廣州市荔灣區(第八屆)中國嶺南葫蘆絲藝術節教育展演音樂會近日在廣州鑫雨文化藝術中心舉行。
  • 通過詩詞來深度探究不同時代對王昭君形象的不同解析
    為國為民的形象和親政策對中國歷史有著很深的影響,因此,有些詩從和親的角度出發,關注昭君出塞的意義,讚美和親政策以及王昭君為國獻身的舉動,如唐張仲素《王昭君》:「仙娥今下嫁,驕子自同和。劍戟歸田盡,牛羊繞塞多。」唐王睿《解昭君怨》更是從正面肯定了和親的意義:「莫怨工人醜畫身,莫嫌明主造和親。
  • 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其中大家都想到了家國情懷這個詞。家國情懷詞典是這麼解釋的,所說的「家國情懷」,其概念是多層次的:家國情懷起源於士大夫的人文信仰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知識分子階級優越性的自我標榜,具有狹隘性。同時,家國情懷在形成過程中,與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常、宗族倫理、個體意識是密不可分的,是經歷了戰爭失敗、骨肉分離、國破家亡之後傷痛思維的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