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支持權利人通過區塊鏈有效解決智慧財產權舉證難問題

2020-09-10 音樂蜜蜂

8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就《關於加強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保護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徵求意見稿》提出,要大力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試點工作,大幅縮短涉及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權利的案件審理周期。完善智慧財產權訴訟證據規則,支持當事人通過區塊鏈、時間戳等方式保存、固定和提交證據,有效解決智慧財產權權利人舉證難問題。

消息一出,不少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專家紛紛表示,強調區塊鏈技術在司法存證中的積極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是對區塊鏈技術在智慧財產權確權、侵權取證應用方面的肯定,也將進一步簡化相關案件的訴訟流程、縮短審理周期。

音樂蜜蜂正是這樣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音樂版權服務平臺,專門為音樂人提供作品著作權確權、維權服務

當音樂人填寫著作權信息,將作品上傳至平臺,系統會自動生成一張印有存證時間戳的確權證書。其中,最重要的區塊鏈存證號便是作品信息錨定至全球區塊鏈網絡的憑證,它包含了音頻中的聲紋數據,以及音樂人填寫的身份信息

舉例說明,下面這張存證證書的區塊鏈存證號1ddd81…………50078d登記了某音樂公司所有的詞曲著作權及表演者權、錄音製作者權,詞曲作者及表演者的署名權也記錄在內。

一旦未來作品遭遇侵權,這串包含了作品與權利信息的數字以及它所完整映射的作品數據包就可成為司法舉證的有力證據,證明作品的著作權歸屬

具體到操作,音樂蜜蜂在作品上傳流程中添加了權利人員表供大家填寫。詞作者權、曲作者權是著作權的核心內容,表演者權和錄音製作者權是兩項著作權鄰接權。

獨立音樂人自己創作、錄製的音樂,可以填寫全部四項權利,合作作品則以個人或代理人的身份進行登記。

截止目前,音樂蜜蜂已完成了4000多首音樂作品的著作權確權登記,記錄了數千名音樂著作權人的權利信息。

如果你擔心作品被偷、被抄襲,或者遭遇了侵權,需要通過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不妨來音樂蜜蜂免費諮詢,音樂蜜蜂將為你解答一切難題~​​​

相關焦點

  • 最高法:支持當事人通過區塊鏈提交證據,解決智慧財產權舉證難題
    明確指出:支持當事人通過區塊鏈、時間戳等方式保存、固定和提交證據,有效解決智慧財產權權利人舉證難問題。 意見從15個方面指出要加強對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保護,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完善智慧財產權訴訟證據規則,支持當事人通過區塊鏈、時間戳等方式保存、固定和提交證據,有效解決智慧財產權權利人舉證難問題。有效適用行為保全、證據保全、財產保全等訴訟臨時措施,綜合運用多種民事責任方式,使智慧財產權權利人在民事案件中得到更加全面充分的權利救濟。
  • 最高法推進「區塊鏈+司法」深度應用 多實踐於司法存證方面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支持和保障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下稱《意見》)由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會審議通過(下稱「最高法」),正式發布實施。值得關注的是,最高法正在積極推進區塊鏈技術在司法領域實踐。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委員夏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區塊鏈運用於司法領域,無疑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
  • 區塊鏈舉證,智慧財產權維權不再艱難
    8月5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官網發布《關於加強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保護的意見(徵求意見稿)》(一下簡稱《意見》)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完善智慧財產權訴訟證據規則,支持當事人通過區塊鏈、時間戳等方式保存、固定和提交證據,有效解決智慧財產權權利人舉證難問題。 在智慧財產權的糾紛中,權利人有時候很難證明自己擁有相關的智慧財產權。
  • 區塊鏈助力智慧財產權步入新紀元——火幣區塊鏈產業應用系列報告之一
    並且通過鏈上信息,能夠明確追溯智慧財產權的擁有人,也能夠快速確定智慧財產權的權力界定。另外,產權人可以通過調用智慧財產權區塊鏈上的侵權取證固證功能,對相應的侵權行為進行固證,將侵權行為寫入區塊鏈,並同時明確侵權主體,借用區塊鏈的無法篡改的特性,使侵權行為一旦發生就無法抵賴。鏈上固證相比傳統人工收集證據,能夠極大壓縮證據收集的時間,降低舉證成本,簡化流程並提高效率。
  • 數字時代,易保全通過區塊鏈技術讓電子數據更高效、更安全
    然而,鑑於電子數據具有可複製、易篡改、難固證、難舉證等特性,電子證據迫切需要一種專業可靠且司法可信的技術,來有效解決電子證據的信任問題。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記帳、加密可溯源等顯著優勢,可以很好地保證上鏈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 「自鏈財經」今日區塊鏈頭條(8月6日)
    最高人民法院:支持當事人通過區塊鏈提交證據,有效解決智慧財產權權利人舉證難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就《關於加強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保護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意見稿顯示,要大力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試點工作,大幅縮短涉及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案件審理周期。
  • 最高法:推進區塊鏈等技術在智慧財產權審判和司法工作中深度應用
    國內要聞 1.最高法:推進區塊鏈等技術在智慧財產權審判和司法工作中深度應用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11月9日消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楊萬明在新聞發布會上通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支持和保障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由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會審議通過
  • 移動微法院訴訟保全區塊鏈系統順利通過測評,獲最高法院認可
    近日,由浙江數秦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並進行申報的移動微法院訴訟保全區塊鏈系統V1.0正式通過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信息化中心的權威測評,標誌著該系統獲得最高人民法院和相關業界認可。測試結果顯示,該系統基本滿足軟體需求,運行基本穩定,依據通過準則「不存在1級問題」的要求,在本次測試中順利通過。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是2016年11月經最高人民法院黨組研究決定、組建的以人民法院信息技術服務中心為主導,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新視雲公司和華宇公司參股的現代企業制研究機構。2017年7月經國家工商總局批准正式定名。
  • 司法區塊鏈破解網際網路案件審判難
    一組由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公布的數據顯示,由該院主導創建並由北京信任度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的司法區塊鏈——「天平鏈」目前上鏈數據達2700萬條,跨鏈存證的數據上億條,當事人網上提交的18萬餘件立案申請,證據全部通過「天平鏈」進行了存證。業內人士表示,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於司法審判逐漸被接受並推廣,司法區塊鏈中各類增值服務市場規模或達百億元級別,但實際運用仍處於初級階段。
  • 最高法出臺指導意見 加強著作權司法保護遏制侵權行為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吳曉璐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加強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保護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出臺,旨在通過明確法律適用規則,倡導誠信訴訟,遏制著作權侵權行為。《意見》要求,通過提升智慧財產權審判質效,切實加強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的著作權保護,充分發揮著作權審判對文化建設的規範、引導、促進和保障作用,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盤點丨本周區塊鏈大事件11月16日-11月20日
    1、國家發改委:要進一步加大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網絡建設力度 2、最高人民法院印發著作權保護意見 允許當事人通過區塊鏈等方式提交證據 8、重慶發布支持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的若干措施,支持探索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9、青島發布新基建行動計劃,探索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政務服務和社會治理新模式 10、報告:農業和食品供應鏈行業的區塊鏈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9.48億美元
  • 最高法加強網絡侵權和電商審判指導,微版權提供區塊鏈知產保護
    9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涉網絡智慧財產權侵權糾紛幾個法律適用問題的批覆其中,《電商平臺意見》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專門針對電子商務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發布指導意見 以易保全旗下區塊鏈智慧財產權保護平臺——微版權為例,微版權是中立的第三方電子存證平臺,能幫助用戶進行作品確權、侵權監測、侵權分析、網絡取證、代理維權等服務,讓用戶在第一時間獲取權利證明和侵權證據,有效保障自身權益。
  • 區塊鏈時代的民事司法
    區塊鏈技術正處於不斷成熟過程之中,其司法應用可以分為初期、中期、遠期三個階段:初期的區塊鏈存證能夠解決電子證據認定難問題,中期基於法定數字貨幣的財產查控能夠解決強制執行難問題,遠期的債權行為"可視化"系統能夠解決虛假訴訟等問題。
  • 最高法:加大智慧財產權侵權賠償力度
    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官網發布了《關於依法加大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懲治力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立足智慧財產權審判實際,聚焦審判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集中規定了行為保全、證據保全、舉證妨礙、停止侵權、懲罰性賠償、法定賠償以及從重刑事處罰等措施,切實增強司法保護實際效果。
  • 大特保落地區塊鏈應用一年 解決保險業信任問題
    作為國內創新型網際網路保險科技公司,大特保早在一年前就已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保險中,並建立了保險業首個會員權益存證區塊鏈,保證用戶信息被真實有效的存儲,解決了保險公司與用戶之間長期以來存在的信任頑疾。作為近年來的科技新名詞,很多人應該都聽過「區塊鏈」,但對於它到底是什麼以及能解決什麼問題,相信大多數人並不是很清楚。
  • ...最高法發布《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吳曉璐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知產證據規定》),該司法解釋將於2020年11月18日施行。據了解,出臺《知產證據規定》,是最高人民法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高質量發展,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重要舉措。《知產證據規定》堅持問題導向,遵循民事訴訟證據一般規則,立足智慧財產權訴訟特點和實際,對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中問題較為突出的證據提交、證據保全、司法鑑定以及訴訟中的商業秘密保護等作出規定,適當減輕權利人舉證負擔,加強智慧財產權訴訟誠信體系建設。
  • 最高法發布意見:依法加大對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懲治力度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馬守玉2020年9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依法加大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懲治力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規定和完善智慧財產權司法救濟措施,以有效阻遏侵權行為,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意見》的出臺,是人民法院深入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的重要舉措。
  • 最高法發布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司法解釋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羅沙)最高人民法院16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保障和便利當事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據介紹,該司法解釋共33條,著力解決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中與證據有關的突出問題,推動構建激勵、引導當事人積極、主動舉證的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負責人說,司法解釋重點聚焦智慧財產權權利人「舉證難」,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式的法律規則設計,依法減輕權利人舉證負擔。
  • 最高法加強區塊鏈用於涉外審判,中央推進區塊鏈用於核心技術自主創新
    文/王巧編輯/獨秀鋅連結作為首個提出產業區塊鏈的機構媒體,一直積極推動產業區塊鏈落地。通過深度報導直戳行業痛點,通過分享會聆聽行業聲音,通過周報呈現行業大觀,通過評論展現獨特產業觀察視角。以下是2020年9月25日-2020年9月29日的產業區塊鏈要聞匯總。產業資訊及評論最高法指導意見:加強區塊鏈等技術在涉外審判領域應用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服務保障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指導意見》。
  • 米鏈科技「數原保」賦能「區塊鏈+數字資產」產業
    隨之帶來的問題日漸凸顯,例如:維權難度大、跨地域取證難、訴訟耗時長、費用成本高,原創者要維護自己的權利現實中難上加上,相較於其他形式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短視頻作為一種數字版權更被隨意盜用、翻拍等侵權行為比比皆是,而當遭到侵權後,由於歷史傳統維權需要經過取證難、訴訟久,效率低,費用貴的難題後耗盡物力財力終而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