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三四線城市 養樂多與伊利、蒙牛短兵相接

2020-12-19 聯商網linkshop

5月27日,養樂多相關工作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8月在無錫將開建另一座工廠,並且會在湖南衡陽、安徽蕪湖和廣東肇慶3個三線城市開設新辦事處。

自2002年進入中國以來,養樂多主要在一二線城市布局,佔據了低溫乳酸菌飲料市場60%的市場份額。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一二線市場趨於飽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需求增長,但三四線市場長期被伊利、蒙牛等國內主流品牌的常溫乳酸菌飲料佔據,養樂多渠道下沉後,將與上述企業短兵相接,此外,養樂多還面臨產品、渠道以及冷鏈運輸方面的壓力。

下沉市場

養樂多此次布局從生產和銷售兩端開始。新工廠仍將建在無錫,命名為無錫2廠。據了解,2015年,養樂多在無錫建設了工廠,並於2019年增設了生產線。新工廠預計2022年4月完工,完工後無錫2家工廠日產能將達540萬瓶。

新工場將支撐養樂多的終端銷售拓展。養樂多此次拓展了3個三線城市,新設立3家銷售辦事處,合計日銷量將超10萬瓶。其中,湖南衡陽、安徽蕪湖辦事處將在7月銷售產品,預計每天分別銷售3.6萬瓶和2.9萬瓶。廣東肇慶將於8月開始進入超市銷售,預計每天銷售4萬瓶。

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認為,一二線乳酸菌市場正在趨於飽和,但三四線乳酸菌飲料市場需求在不斷增大,所以養樂多需要在三四線城市布局。

自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養樂多率先在廣州、上海、北京、天津等一線城市布局,又陸續在廈門、福州、蘇州、杭州、大連、瀋陽等省會城市及二線城市布局。目前建有廣州、上海、天津、無錫、佛山工廠,擁有46家分(子)公司。進入中國近18年,養樂多日產能近1500萬瓶。

養樂多年報顯示,目前養樂多覆蓋中國人口7億人,但市場滲透率僅為1.05%。對此,養樂多方面表示,未來在中國內地的重點工作是增加銷售辦事處的數量,並擴大其分銷覆蓋範圍。在渠道方面,更多地關注零售店,以提高曝光率,更有效地擴大銷售面積。

營銷專家路勝貞稱,隨著中國低溫乳酸菌飲料市場逐漸成熟,還有很大一部分市場潛力沒有釋放,擴產對於養樂多而言,是準備進一步釋放品牌勢能、擴大市場佔有率的表現。

短兵相接

渠道下沉,養樂多將於與伊利、蒙牛等國內主流品牌短兵相接。

目前,低溫乳酸菌飲料的重點市場在一二線城市,銷售額佔比達到51%。「在一二線城市的低溫乳酸菌市場,養樂多主打高端,與其他品牌雖有競爭,但處於『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業內人士稱。

據了解,養樂多幾乎已經成為低溫乳酸菌產品的代名詞,佔據了該市場60%的份額,且仍在不斷增加。

數據顯示,2019財年,養樂多在亞洲和大洋洲市場,收入達1208億日元,上漲10%,淨利潤達352億日元,增長達16.8%。在中國市場,養樂多發展更快速,2018年10月-2019年3月,養樂多每個月的市場份額依次為59.8%、62.9%、62.6%、62.8%、63.2%、63.1%。這一數字在2014年只有37%。

中國內地已經成為養樂多僅次於日本本土的第二大市場,日銷750多萬瓶,在其海外市場中份額超過23%。

「可見,布局一二線城市使得養樂多在中國市場收穫頗豐,如今進軍三四線城市,養樂多將與伊利、蒙牛等國內企業直接競爭。」業內人士表示。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常溫乳酸菌飲料的重點市場是在三四線城市及鄉鎮,貢獻了85%的銷售額。目前,常溫乳酸菌飲料市場有100多個品牌,市場佔有率位居前三名的品牌分別是伊利、均瑤和好彩頭,這三個品牌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46.3%。作為乳業巨頭,蒙牛也在乳酸菌領域發力。蒙牛相關負責人曾表示,2018年重點開拓三四線城市市場,增加冰櫃、加強三線城市冷鏈建設、增加車輛及業務人員數量。

不過,業內普遍認為,上述企業市場領先地位並不穩固,競爭尚處在中等強度的階段,屬於分散型競爭結構。

路勝貞說,養樂多引導了低溫乳酸菌中高端消費潮流,加之獨特的菌群銷售說辭,使得養樂多的專業性特點更加突出,品牌勢能不斷增加。目前,養樂多到了由品牌滲透轉至放量時期,具有很強競爭力。

冷鏈能力待考

徐雄俊認為,養樂多的品牌優勢明顯,但在三四線市場上與國內品牌近距離作戰,這要求養樂多在冷鏈物流和產能布局上能夠跟上,否則可能拖累養樂多的發展。

作為活性乳酸菌飲料,養樂多全程運輸和儲藏需要保持在2-10℃,當溫度過高后,乳酸菌的活性將下降或者消失,起不到相關作用。

「東部地區和省會城市,冷鏈運輸能力較強,支撐了養樂多的銷售。但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冷鏈運輸體系相對落後,養樂多需要投入建設運輸體系,這無疑將增加養樂多的運營成本。」徐雄俊分析稱。

就養樂多如何保證產品在三四線始終處於冷鏈運輸和存儲狀態,北京商報記者採訪養樂多相關負責人,但對方並未回復。

「三四線城市,乳酸菌產品主要以常溫產品為主,市場被伊利、均瑤等諸多國內品牌佔據,養樂多在渠道和生產布局方面並不佔優勢。」業內人士表示。

以伊利為例,伊利在全國建立起了生產和渠道體系。目前,伊利已經完成全國布局,各省都有生產工廠,並且伊利服務的鄉鎮村網點近103.9萬家,較2018年提升了8%。

除了冷鏈和渠道會受到國內企業的衝擊,在路勝貞看來,養樂多自身還存在產品單一的弊端。「產品結構較為單薄,缺乏產品的縱深和廣度,進而缺乏競爭保護牆,所以養樂多也面臨較大挑戰」。路勝貞說。

其實,養樂多在日本的產品品類非常多,但目前在國內市場上,養樂多的產品只有有糖和無糖兩款產品。負責國際業務的養樂多集團專務董事成田裕曾表示,希望以後會把更多有新功能的產品引進中國。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 李振興)

相關焦點

  • 布局三四線城市 養樂多與伊利蒙牛短兵相接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一二線市場趨於飽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需求增長,但三四線市場長期被伊利、蒙牛等國內主流品牌的常溫乳酸菌飲料佔據,養樂多渠道下沉後,將與上述企業短兵相接,此外,養樂多還面臨產品、渠道以及冷鏈運輸方面的壓力。
  • 布局三四線城市,養樂多與伊利蒙牛短兵相接
    自2002年進入中國以來,養樂多主要在一二線城市布局,佔據了低溫乳酸菌飲料市場60%的市場份額。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一二線市場趨於飽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需求增長,但三四線市場長期被伊利、蒙牛等國內主流品牌的常溫乳酸菌飲料佔據,養樂多渠道下沉後,將與上述企業短兵相接,此外,養樂多還面臨產品、渠道以及冷鏈運輸方面的壓力。
  • 養樂多搶灘三四線市場 去年在華日均銷售760萬瓶
    ●長江商報記者 曹雪嬌    入華十八年,養樂多正式向中國三四線城市下沉。    近日,養樂多與江蘇無錫高新區籤署合作協議,擬在無錫投資建立第二工廠,繼續擴產。去年9月,養樂多無錫工廠第二棟廠房才竣工投產。除此之外,養樂多還宣布今年在湖南衡陽、安徽蕪湖和廣東肇慶3個城市開設新辦事處。
  • 養樂多賣化妝品的醉翁之意
    但隨著伊利、蒙牛等大型乳企入局,養樂多的市場份額面臨被瓜分的風險。業內人士認為,對於養樂多來說,化妝品電商成本低,是很好的試水渠道,養樂多很有可能根據網上銷售的成績來制定進軍中國的戰略。事實上,養樂多化妝品業務在日本已經開展了很多年。養樂多母公司日本國株式會社Yakult(養樂多)集團創建於1935年。1955年,養樂多的代田研究所成立了藥妝部小郡研究所,設廠並開始嘗試生產和銷售化妝品,到1971年開始全面銷售。近年來,日本養樂多在化妝品業務上也有不少投入。
  • 養樂多也有化妝品,已在中國開賣
    與養樂多飲品相同,養樂多化妝品也突出「乳酸菌」這一賣點,其產品口號為「以乳酸菌之力,助肌膚自然之力」。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市場,養樂多對中國市場有著更大的野心。雖然,養樂多低溫乳酸菌飲料實現了中國益生菌飲料市場超六成份額,但隨著伊利、蒙牛等大型乳企入局,養樂多的市場份額面臨被瓜分的風險。
  • 養樂多引入「Yakult」化妝品,擴大在華業務版圖
    養樂多開始賣換妝品了。7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日本Yakult養樂多集團旗下化妝品品牌「Yakult海外旗艦店」正式入駐天貓國際。與養樂多飲品相同,養樂多化妝品也突出「乳酸菌」這一賣點,其產品口號為「以乳酸菌之力,助肌膚自然之力」。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市場,養樂多對中國市場有著更大的野心。
  • 市場份額猛增,養樂多急擴中國產能
    佛山工廠的竣工後,廣州益力多旗下三家工廠的將佔養樂多中國所有工廠日產量的37%。 近期,養樂多在不斷擴充產能。8月30日,養樂多無錫工廠第2廠房竣工。此廠房初期日產能約160萬瓶,最終目標將達到日產240萬瓶,無錫第1和第2廠房合計日產量目標預計將達到約480萬瓶。
  • 85歲的養樂多還能繼續「潮」多久
    擴充產能,進軍三四線城市近些年,養樂多業績呈現輕微放緩的趨勢,數據顯示,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養樂多每個月的市場份額依次為59.8%、62.9%、62.6%、62.8%、63.2%、63.1%,呈現微增長。對此,養樂多方面表示由於生產能力導致供應短缺,致使促銷力度減小以及銷量放緩。
  • 淨利不到伊利的一半 蒙牛到底差在哪?
    2018年蒙牛圍繞世界盃展開一系列主題營銷活動,成為FIFA世界盃全球官方贊助商,籤約阿根廷知名球星梅西為品牌代言人。同時邀請李易峰、趙麗穎、吳亦凡、陳偉霆、張藝興、TFBOYS、盧靖姍等多位當紅明星協助宣傳。此外,2018年蒙牛加大三四線城市銷售渠道投入,拓展鄉鎮市場及校園渠道,拓寬電商渠道和建設新零售渠道也導致銷售費用上漲。
  • 同是「千億」目標:伊利勢在必得,蒙牛恐難實現
    然而伊利的勢頭更為強勁,無論是從總營收還是淨利潤都碾壓蒙牛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伊利實現營業收入449.65億元,同比增長13.58%;淨利潤為37.81億元,同比增長9.71%。 從增速上看,蒙牛要更有優勢。但詭異的是,資本市場並不為蒙牛的這個增速買帳。財報發布後,蒙牛股價卻下滑逾7%。
  • 在中國一天賣出750萬瓶,低調打敗蒙牛、伊利
    在我們國加,像伊利和蒙牛這些大企業都已經投身於乳酸菌行列,可是它們的銷量並不是特別理想,還遠遠比不上一個日本的品牌,它就是養樂多。養樂多是一個日本品牌,在1935年成立,如今已經有85年的悠久歷史了,創始人代田稔,在創業前是一名醫學博士,主要培養人體腸道的乳酸菌。
  • 光明、伊利、蒙牛,誰坐乳業老大之位?
    伊利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進入全球乳業8強的亞洲乳企,伊利集團下設液態奶、冷飲、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業部,所屬企業130多個,生產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無菌奶、酸奶、奶酪等1000多個品種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綠色食品認證。國際化是伊利集團的重要戰略。
  • 繼娃哈哈、光明後,達能再陷分手局,這次是日本養樂多
    斷貨,是養樂多在三、四線下沉市場面臨的主要狀況。在多數快消品瘋狂佔領鋪渠道的時候,養樂多的表現卻很佛系。有消費者稱:「家裡人很愛喝養樂多,但老家買不到,能不能做代理。」 事實上,養樂多是不做代理的,目前在中國約40個城市及地區設有分公司(直屬型),對當地市場也是直營管理,基本不通過經銷商銷售。在中國,養樂多主要通過家庭配送上門和零售渠道銷售。
  • 短保鮮奶,「撕扯」伊利、蒙牛兩巨頭
    彼時的伊利蒙牛等乳企為了讓全國人民喝上牛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是英雄。 -02-巨頭的困境與區域乳企的優勢 如今,低溫奶品牌中的前三分別是光明、三元和新希望,為什麼伊利、蒙牛這兩個乳品巨頭沒能上榜?
  • 暢銷85年的養樂多,賣起了「乳酸菌」化妝品?
    以養樂多為代表的乳酸菌飲料大受追捧的同時,也吸引了蒙牛、伊利、君樂寶、等乳企巨頭開始布局,加入到行業市場競爭中,而在這場乳酸菌飲料爭奪賽中,到底誰才能能成為市場最耀眼的明星?一、85歲的養樂多,賣起了「乳酸菌」化妝品?
  • 養樂多擴產能生產規模或達銷量兩倍 銷量增速降至7.5%下沉市場接受...
    除了老對手味全之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君樂寶等乳企強勢進軍該領域,洽洽、娃哈哈等老牌食品企業也自建了相關隊伍瓜分常溫乳酸菌市場蛋糕,養樂多行業龍頭地位雖看似穩定,但暗藏不小的挑戰。從近些年養樂多的應對策略來看,主要有深耕三四線市場、擴充產能等措施來保持業績增長,同時,其或將改變在華大單品策略,計劃引進新品類。
  • 可口可樂聯姻蒙牛!可口可樂盤牛奶來了,蒙牛欲與伊利爭一哥寶座
    此外,蒙牛在中國良好的奶源基礎、供應鏈體系和龐大的生產能力也為雙方的合作提供了支撐。「低溫乳品是蒙牛在十年間尋求與伊利差異化的一大產品策略,可口可樂也藉此切入市場。不過這可能只是雙方合作的第一張牌,後續應該會推出其他產品。」5月12日宋亮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說道。
  • 「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蒙牛的如意算盤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 蒙牛和伊利的「千億收入約定」,有人要爽約了?
    蒙牛2017年提出「雙千億」目標,計劃三年內收入、市值達千億。伊利的董事長和總裁是潘剛,大學畢業就入職伊利,曾組建液態奶事業部,攻克「乳糖不耐」難題。從最基層升上來的老伊利人,有乳業基因。幾個副總裁、總經理助理都是在職十年以上的老人。反觀蒙牛,2011年寧高寧時代以來,董事長已經換了四任(寧高寧、馬建平、於旭波、陳朗),總裁也在馬建平接任半年後,由原雅士利總裁盧敏放接替孫伊萍。
  • 賣了82年,為什麼養樂多每瓶只賣2.2元?
    而養樂多很好的避免了這種掣肘。「養樂多媽媽」承擔了城市經理和業務代表兩種角色,她們是產品從工廠到消費者的橋梁。在由「養樂多媽媽」構成的渠道線上,沒有中間商,沒有複雜的促銷、鋪貨和品項任務。這種銷售模式讓養樂多嘗到了甜頭,養樂多在全球招募了8萬多名「養樂多媽媽」,在中國28個城市的33個配送中心,同樣有著1500多名「養樂多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