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特殊情況好久沒有上映新片了,期初的《八佰》沒趕上,最近比較熱門的三部影片就數《奪冠》,《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了。期初我不看好《奪冠》,認為只是一部紀錄片而已,但是有陳可辛,鞏俐和黃渤的加持,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看了。
(儘量不涉及劇透)
整個故事分為了兩個部分,上半部分是上一代女排用流血和犧牲自己,換取了冠軍。下半部分是新時代女排用創新思維,使女排東山再起。中間用郎平執教美國隊作為過渡,很成功。
剛開始平平常常的紀錄。講述了上一輩女排運動員靠不怕吃苦,不怕流血的女排精神贏得了一場場的比賽,造就了中國女排不敗神話。其中也有不少讓人感動的地方。
故事如果很順,沒有矛盾就不是好故事了。正如你我都知道的一樣,我國女排在2008年奪得了銅牌,特別是敗給了郎平執教的,實力不如中國隊的美國隊。為此,郎平受到了不少質疑。現在看來,當年的輸,輸的應該,此後中國女排因為成績差更是無緣世界賽事。
為啥?難道女排精神落伍了嗎?
2013年郎平眾望所歸成為了中國女排主教練。在此之後郎平大刀闊斧地對女排進行了改革。按電影上說的是「大國家隊模式」,以此來跟上國際潮流。也就是說,一個隊伍不單單就那幾個人,背後不但要有充足的備選球員,還要有充足的後勤力量,醫療等等相對應的科學指導。
電影裡有幾處「一代不如一代」的言論,郎平深知其中的道理——哪裡是一代不如一代,大刀用得再好,也抵不過敵人的機關槍。80,90年代把球網抬高15釐米就是創新,可是21世紀的今天依然需要創新。
是不是創新了,就不需要努力了?不是,但是不需要拼命了,不再需要犧牲個人成就團體了,正如《姜子牙》講的道理一樣——一個人也是蒼生(全片只此一個道理)。特別是郎平在美國把車停在殘疾人車位的時候,感觸最深。
什麼是女排精神,拼命?不拍吃苦?別人用上了機關槍,你拿著大刀和一個拿著機關槍的人硬碰硬,你就是再努力也無濟於事。
對於上班族而言,什麼是吃苦?熬夜,加班叫吃苦?別人不加班照樣提前完成統計工作。人家電子表格用的叫一個溜,你還在那裡一個一個地計算。
上一輩人用命打下的江山,這一輩人必須用創新才能守住。
創新每個行業都需要,特別是上一輩人,更需要去看一看《奪冠》。
一下是小編的自問自答
創新到底是不是抄近路,耍小聰明?
能抄近路的為什麼不抄,小聰明咋還成了貶義詞?小聰明也是聰明,至少比愚蠢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