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奪冠》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2020-12-16 娛樂趣聊

很多人都曾問: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真的還需要女排精神嗎?

又或者是年輕一些的網友會問:到底什麼是女排精神?

相信在觀看這部2020年9月25日上映,豆瓣評分的7.3,由鞏俐、黃渤等人主演的電影《奪冠》後,您會得到想要的答案。

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在與世隔絕多年後打開了國門,在見識到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後,國家和民眾的都變得有些不自信起來,他們感覺到中國什麼都不如國外,說得不好聽些就是「哪都不行」,這種情緒對於國家建設,百害而無一利。

而中國女排,也和當時的國家和民眾一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困惑,就像電影裡面所將的那樣,當時的中國女排面臨著「高不過蘇聯、跳不過巴西、力不如塞爾維亞、技不如日本」的窘境,在比賽中,無論她們遇到哪個對手,結果都是打不過。

難道打不過,就學男足破罐子破摔嗎?不,頑強的中國女排並沒有放棄追趕,她們克服種種困難,頂著巨大的壓力,開始了數十年的奮起直追,為了能夠變強,她們選擇與男排打,因為她們知道,只有打贏了男排,才有機會贏得有著「東洋魔女」之稱的日本,才能站上那個夢寐以求的領獎臺;接不住球就用臉去接,別人扣一萬個球,她們就扣五萬個。

就這樣,練到了「骨頭碎」的中國女排,終於第一次站在了領獎臺上,那一刻,十億中國人的自卑轉變成為了強大的自信。

可在很多年以後,那段傳奇消息了,新一代的女排榮光不再,她們有的只是屢戰屢敗,再也沒有人將中國女排放在眼裡了。

而就是這樣的一支隊伍,卻在裡約奧運會上遇到了世界至強的巴西隊,當時的體育場內噓聲一片,那些外國人幸災樂禍的認為:中國女排還是那個曾經的弱者。

但就是這個弱者,在比賽中強勢翻盤,將強大的巴西斬落馬下,接著她們又連勝荷蘭、塞爾維亞等強勁,在時隔12年後再奪奧運金牌。

電影裡,「中巴之戰」這場戲,真的是神還原當年的復仇之戰,完全是中國女排自己演自己,讓我以為真的在看一場驚心動魄的精彩比賽,甚至激動得差點在影院裡喊了出來。

《奪冠》告訴我們,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需要女排精神,因為這精神就是我們的人生,就是中國的縮影。從低谷到巔峰,再從巔峰落入低谷,又從低谷再到巔峰,一切只為了那四個字:我不想輸。

《奪冠》告訴我們,女排精神就是不停的拼搏,不只是與對手拼搏,更是與那部如意的生活拼搏,與那該死的傷病、無法改變的出身、令人懊惱的貧窮難以逾越的低谷、不可理喻的責難而拼搏。

《奪冠》告訴我們,女排精神就是沒有生來就能奪冠的天才,只有千錘百鍊而出的強者,

《奪冠》告訴我們,女排精神就是所有的拼搏都是為了中國和中國人,可以在世界的領獎臺上聽到那句:升國旗,奏國歌!

相關焦點

  • 《奪冠》的故事跨越35年,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女排精神
    電影《奪冠》的故事跨越35年,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重返世界之巔,致敬幾代功勳,再現中國女排這支王者之師一路的荊棘與榮光。影片中所有的運動員角色,都是由排球專業運動員或高水平的學生運動員飾演,但教練角色,則全部由職業演員飾演,如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等。
  • 中國女排精神,奪冠給我們回憶
    中國女排精神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人,這個精神讓我們明白了對於任何事情都要靠自身的努力以及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團隊精神。這就是中國女排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我們也在這樣的精神督促下生活,完成工作。
  • 《奪冠》熱映,口碑炸裂,看完才知什麼是中國女排精神!
    作為一部講述中國女排歷經艱辛奪冠的一部電影,這部作品本身的題材特別好,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這部作品,故事情節也無可挑剔,單就作品的題材來說就非常值得大家去支持。作為一部講述中國女排奪冠歷程的電影,這部作品是由我們國內特別知名的實力派導演陳可辛執導的,而陳可辛在這麼多年來執導的很多作品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特別不錯,因此這一次他執導的《奪冠》這部作品也一直備受大家關注。陳可辛也沒有讓大家失望,他執導的《奪冠》這部作品在上映之後迅速得到了觀眾認可,很多人在看完之後對於這部作品的口碑還有評價都非常好。
  • 講述中國女排精神的電影《奪冠》,鞏俐的郎平和朱婷演技太棒了
    電影《奪冠》主要就是講述了中國女排40年以來的風雨歷程,那時候我們國家剛剛改革開放,我們中國女排背負了巨大的期待,希望我們中國女排能夠走出國門,摘得金牌,為國爭光,因為我們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吸引世人的關注。
  • 什麼是女排精神?——《奪冠》觀後感
    因為特殊情況好久沒有上映新片了,期初的《八佰》沒趕上,最近比較熱門的三部影片就數《奪冠》,《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了。期初我不看好《奪冠》,認為只是一部紀錄片而已,但是有陳可辛,鞏俐和黃渤的加持,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看了。
  • 《奪冠》時代雖然改變了,女排精神卻永遠薪火相傳
    《奪冠》講述了從80年代到今日,中國女排之間起起伏伏的歲月,完美的詮釋了女排精神。原本該片名為《中國女排》,是春節檔最為期待的電影,導演為赫赫有名的陳可辛,更有黃渤,鞏俐等知名演員的加入,這本身就給該部電影,上了一個極大的保障。那麼這部延遲了近九個月,緩緩而來的電影,究竟怎麼樣呢?
  • 影評丨《奪冠》:電影有缺憾 但女排精神依舊燃爆
    觀眾對《奪冠》的評價也呈現兩極分化,有著「中國女排」情節的觀眾,全程淚目,直呼這是「陳可辛最棒的作品」;而就電影的完整度來看,也有觀眾認為整部片子更像是《郎平傳》,但青年郎平和作為女排教練歸來的中年郎平之間,又缺失了一大段人物的成長。
  • 電影《奪冠》精彩,但《奪冠》只是一個結果,懷念《中國女排》!
    作為從小看中國女排掛曆長大的一代,看了《奪冠》後,心難定,意難平。這種涉及國家利益和個人情感題材的電影,請香港導演拍就對了。大陸導演容易像舊時徒有渴望自由、追求理想之心的進步青年,最終結局難逃被父母抓回農村延續包辦婚姻的厄運。
  • 《奪冠》女排精神是什麼?有不同的理解,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愛國
    電影《奪冠》是陳可辛執導的一部體育題材電影,講述了中國女排三個階段的拼搏史,郎平的女兒白浪出演的青年時期郎平,真棒!!完全是復刻,幾場哭戲都相當自然,十分感人。片中人物都很出彩,吳剛出演的袁偉民教練,鞏俐出演的郎平教練,都完美地展示了中國女排的精神——堅毅,隱忍,果斷,可靠,勇敢,拼博,積極。這些精神都是我們需要的說女排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根支柱,不為過!
  • 排球星空專訪女排電影《奪冠》老女排隊長飾演者毛雯
    毛雯參演《奪冠》時與其他演員合影(右一為毛雯) 女排白金一代續創佳績,陳可辛導演拍攝電影《中奪冠》,讓老女排隊員們又聚到了一起。我們得以看到已經是奶奶模樣的曹慧英,和老戰友郎平、孫晉芳一起回憶當年的崢嶸歲月。陳導演沒有忘記老女排,把她們全部搬上了銀幕。感謝電影《奪冠》的問世,讓我們又可以重溫女排精神誕生時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通過銀幕我們又看到了老女排隊員那一個個青春鮮靚的面容。
  • 郎平通過鞏俐的《奪冠》,向世界講述了中國女排的精神
    雖然電影以郎平的人生軌跡離開,可是卻很好演繹了30年排球史。電影也從來沒有忽略過袁偉明和陳忠和為女排帶來的貢獻。而其他女排成員雖然我們並沒有記住她們的名字,但我們都通過此部電影明白了什麼叫女排精神,什麼叫做國魂。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意義,郎平為女排所付出的努力,她值得電影以她的女排人生展開,但也沒有忽略其他人。
  • 《奪冠》詮釋: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引領時代 冠軍底蘊代代相傳「朱婷,為什麼打球?」鞏俐所飾郎指導大聲問朱婷。彼時《奪冠》中的朱婷還未找到真正的答案,遂回覆:「成為你!」球員時期的「鐵榔頭」,幾乎是所有女排運動員心中最高的目標。我算是16年以後可能稱得上女排粉絲的吧上映頭一天我就極力的鼓動同事去看,排球確實沒有足球籃球桌球那麼受眾,1000多人,沒幾個真正稱得上女排粉絲的我為女排代言,希望能讓80.90.00後都能體會到女排精神電影缺陷還是有一些的,比如姓名,不知道有麼有人看過李宗偉的敗者為王
  • 《奪冠》:被中國女排精神深深地感動
    昨天去電影院看了講述中國女排精神的電影《奪冠》,看的過程中幾度落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同時也被中國女排精神深深感動!「我們要抓住她們的套路,用她們的套路打她們」,作為主教練,在那個計算機還沒有廣泛普及也沒有如此方便的年代,吳剛不但要陪運動員們練球,指導監督她們,還要在深夜對著電視機,認真觀看一場又一場的比賽,拿筆記錄分析其他國家每個運動員的優缺點。 此刻感受到的是教練要帶領中國女排奪冠的決心。「當你的判斷成為下意識的時候,你在賽場上,才有可能出現在正確的位置。下意識怎麼來?
  • 影評丨肖鑫宇:電影《奪冠》的精神意蘊
    電影《奪冠》劇照。圖片來自豆瓣電影《奪冠》的精神意蘊文/肖鑫宇《奪冠》作為一部體育題材類電影,以袁偉民、陳忠和、郎平三位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國女排教練為線索,講述了中國女排從上世紀80年代創下「五連冠」開始,經歷了青黃不接的低谷,而後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重新奪冠的光輝歷史。
  • 2020電影黨課: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從左二起:李國君、周鹿敏、諸韻穎「女排精神」是各行各業的人和時代共同成就的9月25日上映的電影《奪冠》,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彭昱暢、吳剛、白浪以及國家隊的女排運動員共同主演。在本周末也掀起了一陣觀影熱潮,引發不少關於女排的討論和關注。
  • 2020「我的電影黨課」啟動: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兩天前,原名《中國女排》的電影《奪冠》正式上映,影片回溯了中國女排40年風雨徵程,「女排精神」從球場被搬上了銀幕。「我們三代人,看體型,就知道我是重炮手。」 曾被國際排聯評為「最佳運動員」的前中國女排隊長李國君一說話,就把全場觀眾逗笑了,但她與女排的故事卻也含著淚。在巴塞隆納奧運會上,李國君扣球落地時,不小心把前鋸腓骨擰斷了。痛得撕心裂肺,但還是要求隊醫打封閉止痛,共打了11針封閉,才止住痛繼續上場。上場跑動起來的時候,才發現腿已經斷了,跳不起來了,只能淚別賽場。
  • 體育編輯如何看《奪冠》,感動我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中國女排!
    《奪冠》這部電影的時間線很長,從改革開放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2個小時的電影要講述近40年的故事難度不小,但如果側重點足夠清晰的話,其實也可以去解決它,但是我個人並不認同《奪冠》導演和編劇的選擇,要知道中國女排是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招牌,我可以告訴大家的是,在體育媒體行業裡,可以在任何年齡層,任何職業領域,無論男女都能穩定的創造超高的人氣與流量的只有「中國女排
  • 電影《奪冠》續寫中國女排精神——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你走的每一步...
    自從《奪冠》上映20天,就獲得了7億票房的好成績,整整12年,中國女排走過了低谷,熬過了傷痛、挺過了質疑,如今再次回到世界巔峰,這群姑娘背後的艱辛,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
  • 重慶工商大學女排隊員參演《奪冠》:感受到老女排訓練的艱辛,很多...
    和李陽一的話題是從她如何被選中參演《奪冠》開始的,她表示這完全是個偶然機會:「我並不認識什麼演藝圈的人,所以不是推薦,而是海選參演的。去年《奪冠》劇組全國海選演員,一位副導演得知我們學校的女排不錯,於是就到學校來選人,我記得當時我們全隊10名隊員參加了選角。選角的過程很簡單,就是對著鏡頭說臺詞,沒想到我就被選中了。」
  • 《中國女排》國慶檔《奪冠》,女排精神背後的故事
    《奪冠》原名《中國女排》,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