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前,原名《中國女排》的電影《奪冠》正式上映,影片回溯了中國女排40年風雨徵程,「女排精神」從球場被搬上了銀幕。兩天後的今天,周鹿敏、李國君、諸韻穎,三位分別於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加入中國女排的上海「姑娘」,來到上海影城「學四史 迎百年——2020我的電影黨課」特別活動現場,又將「女排精神」從電影搬回現實。難忘曾經的奮鬥歲月,也難忘胸前繡著國旗的光榮。
圖說:三位不同年代的女排隊員同臺亮相 官方圖
電影《奪冠》裡,1981年中國女排艱難戰勝「東洋魔女「日本隊,最終以7戰全勝姿態,壓倒衛冕的主辦國日本,獲得第三屆女排世界盃冠軍,成為中國三大球中首個世界冠軍。消息傳回國內,千萬人走出家門、宿舍,在街上歡呼高喊「中國萬歲」。從此中國女排勢如破竹,短短六年內,成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獲得「五連冠」的隊伍。
電影外,1979年加入中國女排的二傳手周鹿敏,回憶起在第一代中國女排中奮起的崢嶸歲月,動容不已,她說:」我們當運動員很簡單,就想打出好成績,參加比賽就是想要為國爭光。」她說,沒有那些血與淚的砥礪,就沒有中國女排的五連冠;她說,是那個奮發昂揚的時代造就了中國女排,造就了女排精神。
「我們三代人,看體型,就知道我是重炮手。」 曾被國際排聯評為「最佳運動員」的前中國女排隊長李國君一說話,就把全場觀眾逗笑了,但她與女排的故事卻也含著淚。在巴塞隆納奧運會上,李國君扣球落地時,不小心把前鋸腓骨擰斷了。痛得撕心裂肺,但還是要求隊醫打封閉止痛,共打了11針封閉,才止住痛繼續上場。上場跑動起來的時候,才發現腿已經斷了,跳不起來了,只能淚別賽場。
李國君說:「作為中國女排隊長,身上的壓力和重擔是別人難以想像的。但,同樣作為中國女排隊長,我的驕傲與自豪也同樣不言而喻。不僅因為在世界大賽的舞臺上可以代表隊伍,更是因為可以代表中國。」她說,看到電影《奪冠》裡,女排姑娘落後對手時,場上和場下的隊員抱成了團,就像是我們當年,「就像是一個人,這就是女排精神。」
「放棄重點中學,毅然選擇上海女排,我的夢想就是中國女排。」1994年,17歲二傳手諸韻穎進入上海市女子排球隊,僅兩個月後她就夢想成真,成為了中國女子排球隊的一員。雖然時間過去了很久,諸韻穎依舊難忘當時的感受,「真的只有激動二字。沒有什麼比加入這樣一個光榮的集體,更讓我感到驕傲了。」
圖說:諸韻穎 官方圖
掌聲陣陣,帶著感動與振奮。隨後,三位女排隊員「下場」休息,「上場」的是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教授袁芳,作為今天「電影黨課」的主講人,在觀摩了影片《奪冠》前,她為黨課學員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示範課《奪冠之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奇蹟!》。袁芳回顧了中國女排與我國的改革開放歷程交相呼應的奮鬥史,闡釋了什麼是代表中國精神的「女排精神」。「中國女排是中國體育史上的榮譽之師,她們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獎牌和獎盃,更是一種拼搏奮進、勇於突破、永不止步的精神鼓勵。」袁芳說,從改革開放伊始,到建國70周年前夜再奪奪冠,40多年來女排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各自的工作領域,踐行著那些扎紮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勇攀高峰的精神品質。
「學四史 迎百年——2020我的電影黨課」由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電影局等部門共同主辦,從今天起至年底,活動將精選21部兼具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觀賞性的影片(包括《奪冠》《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金剛川》等),通過授課、觀影、交流等形式,打造可持續運作的黨員教育新載體,為全市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緊密結合「四史」學習教育,提供生動的黨性教育資源。(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