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電影黨課: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2020-12-17 澎湃新聞

9月27日下午,「學四史 迎百年——2020我的電影黨課」特別活動在上海影城舉行。作為經歷新冠疫情後本年度的第一堂電影黨課,上影選擇了時下正在熱映的電影《奪冠》。中國女排前隊員周鹿敏、李國君、諸韻穎親臨現場,與來自上海市委各區、大口組織部門、本市相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組織部門負責人、各黨組織負責人代表、本市街鎮基層黨組織黨員代表、高校黨員代表,武警部隊和公安系統黨員代表的700餘位觀眾共同分享了屬於女排的崢嶸歲月。

從左二起:李國君、周鹿敏、諸韻穎「女排精神」是各行各業的人和時代共同成就的9月25日上映的電影《奪冠》,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彭昱暢、吳剛、白浪以及國家隊的女排運動員共同主演。在本周末也掀起了一陣觀影熱潮,引發不少關於女排的討論和關注。

蒞臨特別活動現場的中國女排前隊員周鹿敏、李國君、諸韻穎分別於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不同時段加入中國女排,是女排精神的一貫傳承和踐行者。

1979年加入中國女排的二傳手周鹿敏,親歷了電影中1981年那場激動人心的奪冠。回憶起在第一代中國女排中奮起的崢嶸歲月,她依然動容不已。「40年過去了,我依然還能記起那個年代。電影上映後許多媒體重新關注老女排,也讓我們的同齡人想起當年的歲月。」周鹿敏說,「我們這一代,是『文革』後第一批的女排運動員,當時百廢待興,大家都非常渴望著能有一塊金牌能激勵我們的民族。我們這代運動員非常簡單,就是希望為國爭光!」

《奪冠》海報回想起1981年拿下世界盃冠軍的經歷,周鹿敏還補充了電影未曾提及的一段故事,「那時候其實和日本的比賽,從積分上我們已經是世界冠軍,但是如果那一場輸了,那就成了雖然我們是世界冠軍,但世界冠軍輸給了日本。教練這麼跟我們說的時候,我們都傻了。所以最後打到非常艱難的時候,也是為國爭光非常根深蒂固的信念在心裡,幫我們打贏了那場比賽。」在那個中國體育剛剛進入世界視野的年代,排球成為了中國在世界大賽中嶄露頭角的破冰項目,在談及第一次奪得世界冠軍時,周鹿敏回憶了當年訓練條件的艱苦與疲憊,但她激動地說:「沒有那些血與淚的砥礪,就沒有中國女排的五連冠。」而奪冠歸來後,看到女排的勝利鼓舞了各行各業的人投身社會建設,老女排隊員樸素地說,「所有的感動都來自於全國人民的肯定,是各行各業共同的努力和那個時代造就的女排精神。」

曾被國際排聯評為「最佳運動員」的前中國女排隊長李國君,是中國女排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縮影。在巴塞隆納奧運會上,李國君扣球落地時,不小心把前鋸腓骨擰斷了。痛得撕心裂肺,但還是要求隊醫打封閉止痛,共打了11針封閉,才止住痛繼續上場。上場跑動起來的時候,才發現腿已經斷了,跳不起來了,只能淚別賽場。李國君說:「打冠軍難,守冠軍更難」。她談到了女排精神的一路傳承,「更老的一代排球運動員最然沒拿過冠軍,但他們那一代人也是付出了巨大的艱辛。這是一個值得尊敬的集體,我很榮幸能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1994年加入中國女排的二傳手諸韻穎曾創下了兩個月就從加盟上海市隊到加入國家隊的傳奇佳話。能夠加入國家隊,對每一個排球運動員而言,都是夢寐以求的理想,而17歲的諸韻穎就已實現了。談及加入中國女排時的感受,諸韻穎說:「真的只有激動二字。沒有什麼比加入這樣一個團體更讓我感到驕傲了。」

電影黨課現場以電影為教育載體,發揚上海紅色基因上海是一座紅色的城市,有著悠久的紅色文化傳統和歷史,既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歷史時刻,也親歷了改革開放的全過程;既是共和國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社會主義發展過程的一面鏡子。作為上海紅色文化品牌的「電影黨課」,自2017年推出以來就備受好評和歡迎。2018年,電影黨課羽翼漸豐,助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2019年,電影黨課以「攀登新高峰,奮鬥新時代」的主題喜迎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華誕。

專題黨課現場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教授袁芳老師作為2020年度電影黨課首堂示範課的主講人,將時光回溯到了中國女排起步伊始的光輝歲月,為黨課學員們做了《奪冠之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奇蹟!》為題的專題講座。從改革開放伊始,到上一屆奧運會,四十多年來女排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各自的工作領域,踐行著那些扎紮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刻苦鑽研、勇攀高峰的精神品質。「這種形式的黨課,給了我強烈的代入感,這樣的課我願意多上幾堂」。「以電影作為黨課的載體,不僅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充分地豐富了黨員學習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同時也滿足了基層黨組織增強黨員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的現實需求」……觀眾們在參加活動後紛紛留言評價。

「學四史 迎百年——2020我的電影黨課」由上海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電影局等部門共同主辦。活動精選了21部兼具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觀賞性的影片(包括《奪冠》、《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金剛川》等),通過授課、觀影、交流等形式,打造可持續運作的黨員教育新載體,為全市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緊密結合「四史」學習教育,提供了生動的黨性教育資源。

該活動將於9月27日至12月31日,在上海市指定影院舉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2020「我的電影黨課」啟動: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兩天後的今天,周鹿敏、李國君、諸韻穎,三位分別於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加入中國女排的上海「姑娘」,來到上海影城「學四史 迎百年——2020我的電影黨課」特別活動現場,又將「女排精神」從電影搬回現實。難忘曾經的奮鬥歲月,也難忘胸前繡著國旗的光榮。
  • 講述中國女排精神的電影《奪冠》,鞏俐的郎平和朱婷演技太棒了
    電影《奪冠》主要就是講述了中國女排40年以來的風雨歷程,那時候我們國家剛剛改革開放,我們中國女排背負了巨大的期待,希望我們中國女排能夠走出國門,摘得金牌,為國爭光,因為我們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吸引世人的關注。
  • 《中國女排》國慶檔《奪冠》,女排精神背後的故事
    《奪冠》原名《中國女排》,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 電影《中國女排》改名為《奪冠》 預售總票房超300萬
    電影《中國女排》改名為《奪冠》 預售總票房超300萬 2020-01-18 14:52:48 來源:北京商報  |  作者:盧揚 鄭蕊《中國女排》官方微博【電影中國女排改名】1月17日晚間,電影《中國女排》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該片正式更名為《奪冠》,並將自1月18日零點起啟動預售。
  • 《奪冠》熱映,口碑炸裂,看完才知什麼是中國女排精神!
    作為一部講述中國女排歷經艱辛奪冠的一部電影,這部作品本身的題材特別好,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這部作品,故事情節也無可挑剔,單就作品的題材來說就非常值得大家去支持。作為一部講述中國女排奪冠歷程的電影,這部作品是由我們國內特別知名的實力派導演陳可辛執導的,而陳可辛在這麼多年來執導的很多作品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特別不錯,因此這一次他執導的《奪冠》這部作品也一直備受大家關注。陳可辛也沒有讓大家失望,他執導的《奪冠》這部作品在上映之後迅速得到了觀眾認可,很多人在看完之後對於這部作品的口碑還有評價都非常好。
  • 《奪冠》是不是《郎平傳》?女排故事該怎麼講
    《奪冠》原名《中國女排》,這部電影從立項之初就得到體育總局的大力支持,從籌備、拍攝到後期首映宣傳,片名一直是《中國女排》。當時郎平與陳忠和兩位女排冠軍教頭還曾為電影站臺宣傳,大家也因為「中國女排」這四個字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
  • 《中國女排》能否奪冠
    >《中國女排》凝聚了觀眾最大的期待。-09-25(中國大陸) 片長: 135分鐘 2008年8月15日,北京奧運會女排比賽,中國VS美國。爸爸》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編劇團隊做了一年多的研究工作,發現在「冠軍」背後,更令人感動的是父女之間關於親情和成長的故事。 假如你要描寫大學生的生活,你需要了解大學生的真正生活。前期研究的工作量相當於落筆寫劇本時工作量的兩倍。 通過研究,才能發現真正有意思的故事主題和情感落腳點。
  • 電影《奪冠》精彩,但《奪冠》只是一個結果,懷念《中國女排》!
    作為從小看中國女排掛曆長大的一代,看了《奪冠》後,心難定,意難平。這種涉及國家利益和個人情感題材的電影,請香港導演拍就對了。大陸導演容易像舊時徒有渴望自由、追求理想之心的進步青年,最終結局難逃被父母抓回農村延續包辦婚姻的厄運。
  • 《奪冠》影評:中國女排,承載了幾代人的情懷與記憶
    劇情簡介: 《奪冠》作為一部劇情運動片,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和陳忠和教練為主視角展開,兩個多小時的劇情簡單來說可以概括為三場比賽三個故事: 第一場比賽:1981年世界盃決賽,中國隊對陣日本隊
  • 《奪冠》——一個關於奮鬥的故事
    當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電影〈奪冠〉今日上映 再現中國女排精神》為題進行了報導:「電影《奪冠》今天正式登陸全國電影院線,影片回溯了中國女排40年的風雨徵程,詮釋了幾代中國女排人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精神傳承。」報導中大量引用了精彩感人的電影畫面。對於中國觀眾來說,中國女排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戶曉,但以電影這種藝術形式展現中國女排的故事,還並不多見。
  • 郎平在津回顧中國女排奪冠之路 講述奪冠的故事
    22日,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來到天津美術館參觀《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並與中國女排隊長朱婷等人回顧了中國女排40年來勇奪十次世界冠軍的光輝歷史和拼搏之路。 郎平在展館裡細細觀看著每件展品,還跟年輕球員回顧著展品背後的故事,講述她印象深刻的一場場比賽和對手。
  • 貴圈|電影《奪冠》中的這些情節,在中國女排歷史上都真實發生過
    儘管片尾寫明「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但影評網站上,觀眾對《奪冠》的認可,很大程度上來自它紀錄片般的真實質感。 電影講述了中國女排30餘年的沉浮,涉及的故事早已被無數文字、影視作品反覆呈現過。鞏俐出演郎平時甚至表達過擔憂:郎平家喻戶曉,表演只要「有一絲跑神,就可能造成失誤」。
  • 看完電影《奪冠》,《中國女排》確實應該改名
    10月1日,祖國華誕70周年,當中國女排奪冠歸來坐著花車出現在全中國人面前,「中國女排,世界第一」口號嘹亮天際,讓所有人的眼眶溼潤了。時隔一年,中國女排再一次歸來。這一次,他們出現在大熒幕上。《奪冠》給經歷過「疫情」的人們打了一針紅彤彤的雞血。
  • 排球星空專訪女排電影《奪冠》老女排隊長飾演者毛雯
    毛雯參演《奪冠》時與其他演員合影(右一為毛雯) 女排白金一代續創佳績,陳可辛導演拍攝電影《中奪冠》,讓老女排隊員們又聚到了一起。陳導演沒有忘記老女排,把她們全部搬上了銀幕。感謝電影《奪冠》的問世,讓我們又可以重溫女排精神誕生時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通過銀幕我們又看到了老女排隊員那一個個青春鮮靚的面容。
  • 中國女排精神,奪冠給我們回憶
    中國女排精神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人,這個精神讓我們明白了對於任何事情都要靠自身的努力以及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團隊精神。這就是中國女排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我們也在這樣的精神督促下生活,完成工作。
  • 鞏俐為《奪冠》手寫助威口號:中國女排 奧利給
    在《奪冠》即將上映之際,作為主演之一的鞏俐親手為影片寫下一組助威口號。擲地有聲的字句,在鞏俐鏗鏘有力的筆觸下誕生,中國女排代代傳承的精神由此躍然紙上,令人動容。除了為中國女排加油打氣,鞏俐還以片中角色郎平的口吻寫下「我郎平從來不裝」「你不用成為我 你只要成為你自己」等語句,與此前電影預告片中郎平與朱婷的師徒對話相呼應。值得注意的是,鞏俐在文本中熟練運用了不少網絡流行詞彙,如「奧利給」、「不服來battle」、「瑞思拜」等等,生動又接地氣。
  • 什麼是女排精神?——《奪冠》觀後感
    因為特殊情況好久沒有上映新片了,期初的《八佰》沒趕上,最近比較熱門的三部影片就數《奪冠》,《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了。期初我不看好《奪冠》,認為只是一部紀錄片而已,但是有陳可辛,鞏俐和黃渤的加持,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看了。
  • 體育編輯如何看《奪冠》,感動我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中國女排!
    在我看這部電影之前,其實內心是很忐忑的,作為體育媒體人,我非常希望能看到國產的體育電影能為中國體育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但我也知道這種半紀錄片式體育電影很在故事性上去打動人,結局在已知的情況下發揮空間非常小,可能整部電影不會讓人特別滿意。
  • 中國女排電影故事,《奪冠》首秀破5000萬,主演朱婷曾兩度崩潰!
    在等待長達8個月的時間後,電影院終於宣布解封,9月25日以中國女排的勵志故事為題材的電影《奪冠》終於上映, 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 、吳剛 、彭昱暢 、白浪和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可能唯一的缺憾的就是教練郎平並沒有出演,而是由鞏俐進行代替,當然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無可厚非。
  • 《奪冠那一天》中國女排冠軍故事徵集 一起瓜分萬元現金
    騰訊體育出品的 《奪冠那一天》女排系列訪談節目將於3月20日播出。節目邀請了五連冠時期的老女排隊長孫晉芳、主攻楊希,黃金一代的主帥陳忠和、隊長二傳馮坤、主攻楊昊、副攻趙蕊蕊,裡約奧運冠軍隊長惠若琪,老女排功勳陳招娣的女兒郭晨及著名解說宋世雄等參與錄製。他們是中國女排輝煌歷史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他們與中國女排這支金牌之師有著不解之緣,一起聆聽他們為您講述感人的女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