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考單招」還是普通高考:盲人考生只選一個公平嗎?

2020-12-27 騰訊網

揚州特殊教育學校的對口高考班學生正在上課。2019年揚州特殊教育學校有4名盲人學生、11名聾啞學生參加高考。(IC photo/圖)

2020年6月20日,23歲的全盲考生陳慧嫻參加了自己的首場高考,比2020年普通高考提前了17天。

2014年,普通高考出現首份盲文試卷前,視障考生都是通過簡稱為「單考單招」的特殊高考上大學。這一模式始於上世紀80年代,當時教育部授權長春大學等幾所高校招收視障學生,自主考試,單獨招生,開設特定專業,考試時間大多安排在普通高考前兩個月。

2014年,視障學生首次參加普通高考,從此多了一條高考通道。能和普通考生一樣參加普通高考,曾是陳慧嫻在三年高中生涯心心念念的「夢想」。但最終,陳慧嫻選擇參加了「比較簡單」的「單考單招」。

事實上,每年九千萬餘人參加的普通高考,視障考生歷年來參與都極少,2019年有10人,是人數最多的一年,2020年僅為5人。而每年200多個視障考生通過「單考單招」考入大學。他們還是選擇舊有路徑,這引起了視障人群和特殊教育領域的討論,為何一心保障殘障人教育公平的普通高考,卻在現實中遇冷?

「二選一」的高考

截至2020年,「單考單招」中,視障考生能考的本科層次高等院校僅四所——長春大學、北京聯合大學、濱州醫學院、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以下簡稱南京特師),招生專業範圍很窄,為針灸推拿、康復醫學及音樂表演。目前共有23所包括高職在內的高等院校,參加包括視障、聽障等殘障在內的「單考單招」。

據中殘聯統計數據顯示,隨著特殊教育發展,2019年全國已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03個,在校生8676人,但盲生佔比不高,共1629人。

陳慧嫻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殘疾考生為提高錄取率,通常報2-3所學校。每年4月他們在「高考季」就奔波於各個地方考試。她自己報考了兩所大學的單考單招——長春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均為針灸推拿專業。

今年受疫情影響,考試時間推遲了。6月中旬,陳慧嫻出發參加第一場考試,她從山東濟寧乘飛機至吉林長春,選擇冷門時段的打折航班,住在小旅館裡,花費近三千元,完成為期兩天的考試。

6月30日,陳慧嫻接到長春大學的錄取電話,要求確認是否報讀該校。她很為難,自己報考的第二所學校考試因疫情延期,未確定是否取消。

「單考單招的考試比較簡單。」陳慧嫻說,招考學校為搶生源,也會提前打電話與學生確認。

7月12日,陳慧嫻參加了北京聯合大學的「單考單招」。因疫情影響,北京聯合大學採取線上考試方案,考生在鏡頭前取出學校提前郵寄來的盲文試卷,摸讀考試,完成後裝入密封袋,再郵寄回學校批卷。

基本上,「單考單招」早於普通高考,學生發回確認函後即轉變為擬錄取狀態,高校將在普通高考錄取開始前,從各省考試院提走他們的檔案。至此,對於殘疾考生而言,高考也落下大幕。

但普通高考的誘惑始終在,它帶來了更多選擇——可以根據個人能力興趣及就業導向等因素選擇心儀的高校和專業。政策規定,只要符合錄取條件,高校不得因考生殘障拒絕錄取。

「我們不想一眼能看到頭,不想只有針灸推拿專業。」陳慧嫻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關於普通高考,是高中三年,她和同學一直熱烈討論的話題。

沒有選擇普通高考的原因種種,有一個原因不能忽視,就是目前普通高考和「單考單招」存在互斥關係。陳慧嫻記得很清楚,2016年,學姐楊玉青在單考單招後參加普通高考,卻無法填報志願,系統提示她的學籍檔案已被提走。那時,他們才恍然明白,原來普通高考和「單考單招」只能「二選一」。

兩條軌道

採訪中,多位視障考生、盲校老師和特殊教育領域的專家都向南方周末記者表達了類似觀點,「二選一」很難。

「單考單招」是多年來實行特殊教育的教育體系,而普通高考,則是一條常規教育體系。殘障考生參加普通高考,意味著跨越特殊教育體系,其中要逾越的障礙,是普通考生難以想像的「溝壑」,因為兩種體系相差極大,相對隔離又獨立。

「單考單招」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1985年,教育部、國家計委、勞動人事部、民政部發布《關於做好高等學校招收殘疾青年和畢業分配工作的通知》,要求高等學校招生「在全部考生德智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不應僅因殘疾而不予錄取」。該要求也被納入隨後的殘疾人保障法中。

隨後,我國地方高校開設專門招收殘疾人的院系或專業,建立了特殊教育學院。1987年,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成為第一所實施殘疾人單考單招的院校。

當時,多數殘疾考生都是肢體殘疾,能夠自理的考生,聽障和視障考生極少。上世紀80年代末期,國家教委等部門發布了《關於發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見》,該意見規劃了殘疾兒童的特殊教育布局,要求「原則上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劃片設校,或以地市為單位設校;並有計劃地在聾童學校和普通小學附設盲童班,或吸收掌握盲文的盲童在普通小學隨班就讀」。

浙師大殘障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學會在研究中發現我國盲童入學率一直較低。直到2000年底,視力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仍然只有54.1%,在盲、聾、弱智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中最低。2003年全國僅有盲人高中10所,在校生347人。

另一現實是,雖然隨班就讀被視作融合教育的主要形式,隔離教育是殘疾人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形式。

9歲時,小學三年級的陳慧嫻突發眼疾,父母帶著她求醫問藥兩年,眼睛依然失去了視力。11歲,她回到學校,進入濟寧市盲人學校,從小學一年級讀到初中三年級。後來聽說一位盲校師兄從濟寧到了青島上學,2005年考上了吉林的長春大學。

「還有大學啊」,陳慧嫻重燃希望,一心沿著師兄的路徑,再走一遍,「去青島,考大學」。她當時不知道,除了長春大學以外,還有濱州醫學院、北京聯合大學也招收視障考生。

「這在當時是制度突破」,李學會認為,單考單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滿足了殘障者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但他也發現,1987年盲生可以選擇的專業是按摩和音樂,多年來,選擇的範圍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盲人高等教育與針灸按摩形成了高度匹配,除了大學教育,其他形式的大專班也基本上是針灸按摩專業。

想要更多選擇的盲人考生,被2014年首份盲人試卷點燃了希望,2015年,就讀於青島盲校的視障考生鄭榮權、黃鶯成功參加普通高考,更是一個明確的信號。

陳慧嫻記得,2015年高考放榜當天,她正在青島盲校初中部上課,曾教過黃鶯、鄭榮權的老師在課上通報這個消息,大意是你們也好好努力,將來參加普通高考。

障礙重重的普通高考

回看2014年盲人參加高考,李學會認為,更深遠的意義在於改變了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家長的教育預期,給盲人考生帶來了希望,這種預期最終影響教育投入,形成正向激勵。

青島盲校在2015屆考生大獲全勝後,為普通高考備考生提供課外輔導,並幾經調整;南京盲校於2016年正式組建高中部,以學生能參加普通高考為培養目標,引進教師人才。

「不鼓勵、不反對」,當時在青島盲校高二年級的楊玉青回憶老師的態度,但變化已經隨之而來。

高三以後,學校正式開設6人輔導班,專門輔導備考普通高考的學生——體育課、信息技術課、社團課讓出來補課,一周每個科目多上一節。

但參加普通高考對盲人考生來說,依然障礙重重。畢竟盲人考生和普通考生經歷著不同的教育歷程,與之適配的資源又太少。

據青島盲校的高三老師胡可介紹,為了備戰普通高考,盲生備考需花費數倍於普通考生的努力。例如做英語閱讀題,普通學生一眼能掃到的答案,視障考生要一個字母一個字母摸,逐行逐行往回找。

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以下簡稱重慶特教中心)高中部老師周眉眉則舉例,數學的幾何圖形不能非常恰當地從漢文翻譯至盲文,「盲文只能用點表示線,密一點的是實線,疏一點的是虛線」,如果碰上多條線交叉,在交叉點還有不同的字母需要標註,就會造成認知上的混亂,「他不是不會做,是花大量時間去摸出這個圖形」。

為此,重慶特教中心為殘障孩子參加普通高考設計了預案。該預案主要與普通高中合作,將孩子送入普通高中隨堂旁聽,測試其是否適應隨班就讀。與此同時,盲校提供學科老師一對一幫扶方案;為普通學校老師針對該生的教學提供指導和輔助;提供硬體方面的無障礙支持,如製作理科的盲文圖標等等。

殘障權益倡導者孫濤則認為,如果能提供必要的指導,幫助盲生掌握盲文答題和摸讀的技巧,則可能事半功倍。他向教育部申請獲取2020年高考盲文試卷,以仔細研究複雜盲文圖像物理選擇題,確認它是否超越了一般盲人學生摸讀盲文圖像的能力上限。

但以上方案還沒能等到一個合適的盲生。

今年,重慶特教中心有位成績優異的盲人考生,他喜歡數學,想通過普通高考報讀數學專業。特教中心的老師們為此做了諸多方案,但考慮到他最心儀的是數學專業,普通高校可能無法針對這個專業提供足夠的無障礙支持,未來也難以得到更好的就業。

最後,老師們還是建議他參加單考單招。

考生的困擾

胡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單考單招與普通高考兩個選項面前,老師們會考量很多因素,學生的能力能否適應普通高考,以及報考的學校是否接收、將來就業會不會受限。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這幾項也是學生、家長考慮最多的問題。

2017年,視障考生周文晴參加高考。周文晴的父親顧慮重重,他找到她的初中老師,希望能說服周文晴放棄普通高考。這位老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當時非常掙扎。「我個人非常希望她去闖一闖,給自己個機會」,周文晴聰明且勤奮努力,完全具備衝一衝的資格,但作為長輩,她理解文晴父親的想法,「吃下很多苦,最後未必有匹配的專業」。

最後,周文晴參加了南京特師的單考單招。得知被錄取後,周文晴還想參加普通高考試一試。她打電話諮詢南京特師招生辦提檔時間,能否讓她參加普通高考。對方沒有明確回答,只說「一般在高考後的時間提檔」。

但當年5月,想參加普通高考的周文晴因檔案被提檔,無法列印準考證。父親也想圓女兒的心願,找到山東省考試院、青島考試中心協調,也未成功。高考那兩天裡,周文晴無比失落,而後每年高考時間,她都感到壓抑、難過。

吳瀟也在2017年參加高考,她鐵了心要參加普通高考。「我最大的想法是,不能大學四年用來學習盲人按摩,」她認為,「大學學按摩,與中專、中職畢業學有什麼不同?」

學校與老師們的想法卻不同,他們擔心吳瀟參加普通高考以後連大專也未能考上。高三上學期,教導主任、班主任、任課老師頻繁約她談話,「你要想清楚」。吳瀟心裡也猶豫,但「哭一哭,過去了,又覺得不甘心」。高三下學期她離開盲校,到普通高中旁聽,全心備戰高考。

陳慧嫻向南方周末記者坦言,備戰高考這幾年,她的想法一直在變,高一無論如何不甘心,想去闖,到了高二,考慮到成績、就業以及家人的意見,心氣又下降一些,直到最後高三作出決定,放棄普通高考,滿是遺憾。

什麼是公平?

2017年,楊玉青參加了單考單招後,又考了普通高考,拿到了不錯的高考分數後,她愕然發現,自己不能填報志願。後來,父親勸她,既然拿到了南京特師的通知書卻不履約,對學校來說也是一種不公平,而且普通考生也不可能有兩種高考自由選擇的特權。

楊玉青有自己的想法,「只能選一個又是公平的嗎?」

孫濤也一直在思考,什麼是真正的教育公平。他認為普通高考盲文試卷的出現,雖然從物理上消除了視障學生考取普通高校的障礙,但「二選一」本身在心理上構建起強大的障礙,讓本來是弱者和不同教育基礎的盲人考生和家庭被迫基於趨利避害的本能,選擇單考單招,最終是不平等的,「讓他們陷入一個低期望導致低資源,低資源導致低成就,低成就又鞏固低期望的結構性不平等的怪圈」。

孫濤建議,目前在單考單招和普通高考的「二選一」,可以調整為「統考、單招、統錄」的方案,簡單來說放棄存在諸多弊端的「單考」,僅參加普通高考即可,但保留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特定專業為視障和聽障學生預留的招生計劃,統一錄取。

李學會也認為,解決「二選一」的矛盾,「需要更多的想像力」。思考這個問題不應緊盯著高考制度本身。李學會認為社會還需要做更多的準備讓視障考生適應高考。

首先,特殊教育還存在隔離教育固化的問題,盲校孩子及家長、老師教育期望值低,整個教育教學水平維持較低。從大學的專業來看,視障學生專業少,就業難,未來還有很多未知數,「前後都是障礙,怎麼辦?」

李學會建議,能否在提升特殊教育方面,更多考量融合教育做法。例如盲校學生接受的課程質量與強度不足,那麼能否考慮直接將學生送入普通高中學習。

原有的盲校老師轉為支持型角色,為盲生融入普通班教學提供合理便利服務——印製盲文試卷、探索適合盲生的教學方法,乃至向普通學校的老師傳授特殊教育經驗,「讓普通學校的老師理解如何教導視障學生」。

(應受訪者要求,胡可為化名)

南方周末記者 劉怡仙 南方周末實習生 何玄昳

相關焦點

  • 單考單招」還是普通高考:盲人考生只選一個公平嗎?
    但最終,陳慧嫻選擇參加了「比較簡單」的「單考單招」。事實上,每年九百萬餘人參加的普通高考,視障考生歷年來參與都極少,2019年有10人,是人數最多的一年,2020年僅為5人。而每年200多個視障考生通過「單考單招」考入大學。他們還是選擇舊有路徑,這引起了視障人群和特殊教育領域的討論,為何一心保障殘障人教育公平的普通高考,卻在現實中遇冷?
  • Qing聽丨635分盲人考生背後:盲卷推行6年為何仍舊遇冷?
    離開考場時,李金生知道自己的考試失敗了,但他讓中國高考考場出現了第一份盲人試卷。李金生不擔心自己的前途,他靠著針灸按摩技能足夠養活自己,他擔心的是,明年有沒有盲人考生參加?如果盲人考生成績不好,自己豈不是成了「無理取鬧」?2015年的普通高考,李金生再次報名參加,但當年只提供盲文試卷不提供電子試卷,李金生不得不放棄。
  • 盲人國內高考遭遇不公平待遇 自學雅思英國留學
    如果視障人士希望繼續進入高校讀書,只能通過「單考單招」的形式,或者像鄭建偉一樣,出國深造,接受更高的教育。行為藝術表達渴望高考教育考試部門不提供盲文試卷,這從一開始就剝奪了盲人平等參與高考競爭的機會。10月14日上午,視障人士王瑞在兩位志願者的陪同下,到位於西單的教育部門前上演了行為藝術。
  • 浙江:2016年高考與高職單考單招報名問題解答
    2016年浙江省高考和高職單考單招報名工作已經開始。高考與高職單考單招報名文件已經在浙江教育考試網「普通高考」專欄中公布,請考生仔細閱讀。為了使廣大考生更好地了解高考報名有關政策,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就考生關心的有關問題解答如下。1.什麼時間報名?報名分幾個環節?答:實行網上報名,時間為 2月份。
  • 盲人考生成績超重點線88分,盲文試卷怎麼制卷?
    高分之下,大家的注意力轉向了盲人高考群體。2014年,河南46歲的盲人李金生為自己爭取到參加普通高考的權利,順利參加高考。一年後,我國盲人首次大範圍參加普通高考,當年有8個省份專門為盲生提供了盲文試卷。以往只能參加「單考單招」,且只能選擇推拿、音樂等專業的盲人考生,有了更多選擇。從當年的錄取結果來看,有考生考出非常優異的成績,被211大學錄取。
  • 「盲人高考」第七年僅5人參加,這些視障生為何棄考?
    2020年7月7日上午,聽到「今年高考5名全盲考生使用盲文試卷」的新聞時,23歲的陳慧嫻唏噓了幾聲,原本她也可以像這5位盲人考生一樣,同全國1071萬考生一決高下,但最後,陳慧嫻還是放棄了這個機會。陳慧嫻同樣放棄的,還有與陳慧嫻一起畢業的27位青島盲校的應屆畢業生,他們無一例外地選擇了「單考單招」——即大學以自主命題組織考試的形式招收視障生。自2014年國家教育部首次印製高考盲文試捲起,每年都有數量不等的盲人申請盲文試卷:2015年8份,2017年7份,2018年2份,2019年10份,2020年5份。
  • 山東首位盲人考生高考發揮不錯 數學英語已閱完
    2015年夏季高考,沂南一中考點,19歲的金鑫成了我省首位參加夏季高考、使用盲文試卷的盲人考生。昨天在孫偉副省長巡視高考閱卷期間,兩評卷點相關人士透露,金鑫的數學和英語試卷已經完成評閱,「她的數學成績不錯」。
  • 2021年天津高考報名開始,高考考生、單招考生,千萬別選錯啦!
    天津哪種類型的考生,要勾選「單招考生」選項?不參加普通高考的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體育單招考生,殘障單招考生,職教師資單招考生,在網上報名時,「單招考生」選項要選擇「是」,並明確具體單招類別,報名後須到單獨招生單位履行相應考試報名手續。
  • 青島浙江省單考單招學校
    青島浙江省單考單招學校  1.考生憑準考證、身份證(原件),提前1小時開始入場。考生入場前須主動接受身份驗證和安檢系統的檢查。考試開始後禁止考生入場。  2. 考試文具由考點提供,除準考證、身份證外,其他任何物品(包括手機、手錶等)不準帶入考試封閉區,考生應提前清理並妥善保存好個人物品。  3. 每場考試結束前,考生不得提前離開考場。不得將試卷、答題卡或草稿紙帶出考場。
  • 殘疾生參加聯大單招 可選專業少學英語如同解謎
    一場為殘疾考生準備的高考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今年來自全國各地的633名殘疾高三學生報名參加了聯大的單考單招。考場配備手語監考人員,單招考試可選專業少,英語交流卻有很大障礙。 記者從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了解到,今年來自全國各地的633名殘疾高三學生報名參加了聯大的單考單招,共有146人被錄取。 相比較普通高考的熱鬧,這場為殘疾考生準備的高考沒有社會的矚目,卻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同一片藍天下,聽、視障孩子們的世界或無聲或無影,但是他們和普通孩子一樣,有著一個美麗的大學夢。
  • 今年高職單招會延期嗎?它和普通高考哪個好?哪些考生適合報考?
    總的來說,受延期開學影響最大的學生群體就是將要在今年參加高考的學生。所以,有不少家長和考生呼籲推遲今年的高考。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是否推遲高考還是一個未知數。高考推遲不推遲,現在還不知道。不過作為高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單招卻迫在眉睫。因此,這也急壞了不少打算報考高職單招的考生。今年高職單招會延期嗎?它和普通高考哪個好?哪些高考生適合報考?
  • 浙江發首批高考錄取通知 高職單考單招開始平行志願投檔
    他們從淳安縣政府領導手中接過了期待已久的高考錄取通知書,成為浙江省首批收到高考錄取通知書的幸運兒。作為今年浙江省高職單考單招和提前招生的考生,這些學生已經被浙江旅遊職業學院錄取。    據介紹,7月2日晚,浙江省高職單考單招已率先開始高校平行志願投檔,投檔錄取結果將於7月4日晚全部出爐。
  • 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單考單招招生簡章
    2020年單考單招招生方案  單考單招招生選拔錄取工作遵循「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公開程序,德智體美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的原則進行。  一、招生計劃、專業及學費標準  學院2020年面向青海省普通高中應、往屆及中職應、往屆畢業生,單考單招計劃招生1078名,將在27個專業(含方向)中實施。具體招生專業及學費標準見下表。
  • Qing聽丨考了635分的盲人考生昂子喻:我的錄取通知書是大學老師...
    考了635分 這個盲人小夥最感恩父母2020年的高考是昂子喻第二次參加普通高考,去年他的成績是551分,高出一本線55分,但他覺得與平時的模擬考試相差不少,屬於非正常發揮,於是選擇復讀一年。另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在2019年時發生了兩件事情,兩位在前幾年參加普通高考的視障學生,他們都從普通高校畢業了,想找特教老師的工作,各種考核都合格了,但在最後體檢時出了問題,遭到了拒絕。原因還是他們的視力不符合崗位標準。
  • 考551分認為不理想,那個執意復讀的盲人考生,今年高考怎樣了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隨著填報志願落下帷幕,相信現在已經有很多人都收到了來自心屬院校的通知書。高考,可以說是人生路上的一個站點,也是大部分人命運的轉折點,他們可以通過這一途徑改變自己。特別是對一些特殊群體的人來說。
  • 635分盲人考生昂子喻,選擇高考這條最難的路,只為圓自己一個夢
    &34;這是盲人考試共同的心聲。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071萬,其中,盲人考生5人,分別來自山西、安徽、上海和西藏,西藏的2位全盲考生採用藏文盲文試卷,放榜後得知他們成績都不錯。其中安徽的昂子喻更是考出了635分的高分,超過了安徽理科一本線120分。
  • 最全考生家長單考單招問題:什麼是體育單招如何報考?報考哪些大學
    四、如何報名考生依據招生院校招生簡章要求,統一在體育單招管理系統中進行考試報名,也可以諮詢單招一哥考試諮詢報名。注意:所有考生必須參加高考報名所在地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組織的文化考試。七、體育單招錄取要求以及文化課難易度分數線問題1、體育單招的文化課考試科目分為語文、數學、英語和政治四個科目,考試難度遠遠低於普通高考,與普通高中的會考難度相當。高考每科滿分為150分四科總分為600分,基本上每個學校錄取分數線為210分-240分。
  • 成績超出一本線120分,為什麼視障考生依然這麼少?
    周文晴在四月參加了一所院校的「單考單招」,考試通過之後,她和對方聯繫,承諾一定會前去就讀,儘管再參加普通高考已經是「白考」,她還是想在一場公平的考試裡用分數證明自己的能力,於是請求對方不要過早提檔。她最終沒能參加那場高考。▌「單考單招」「單考單招」是專門面向殘障考生的高考招生制度,起源於1980年代。
  • 單招作為高考的「第二通道」,卻很少有考生願意選擇,是何緣由?
    選擇的主體院校不同單招院校並不是所有高職高專院校,普通高職高專院校可能不具備單招的條件,每個省的情況不同,能提供單招的高職院校也是有區別的,對於高三考生來說,只可以選擇有單招的高職院校進行報名,需要提前做好考察,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報名。
  • 「不認命不對嗎?」考上985大學的安徽盲人考生
    到高中完全看不見了,只剩下光感,他把父親畫的幾何圖形刻進了腦子裡,用想像來解決立體幾何題。父親昂國銀是高中數學老師,填報高考志願時,昂子喻填上了好幾個數學專業。19歲的昂子喻是2020年的安徽盲人考生,這是他第二次高考。7月23日,高考成績公布,635分,超過當地理科一本線120分,等於拿到了985高校入場券。但昂家並未全然沉浸在喜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