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概念裡,本命年是個重要的年紀。
宋人孫宗鑑曾在筆記《東皋雜錄》中寫道:「江南自初春至初夏,有二十四風信,梅花風最先,楝花風最後。」自那以後,人們習慣將女子的二十四歲比作「花信之年」,藉以寓意青春洋溢、風華正茂的大好年華。
朱婷擁有一個讓所有人羨慕的二十四歲。她雖沒有像這個年齡的李白一樣「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卻也的的確確正在遠離故鄉的舞臺上建造著屬於自己的理想國。比起每年都會交出的優異成績單,朱婷更令人所崇拜和尊重的,是她被命運垂青後的理智、捨我其誰的勇氣、永不止步的堅韌、和盛名之下的初心。
從十九歲帶領中國女排贏得世錦賽亞軍開始,年輕的朱婷承載著無限美好的厚望,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著自己對於排球的熱愛。
在專業人士的眼中,朱婷擁有極高的排球天賦、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和關鍵分上當機立斷的把握能力,這些特質讓她幾乎具備了成為頂級球星的全部條件。
於是人們順理成章地認為,只要有她參加的比賽,結果都不會差。事實證明,朱婷沒有辜負這份期待,世界盃冠軍、奧運會冠軍、大冠軍杯冠軍……年輕的朱婷用了不到一個奧運周期的時間,將它們一一兌現。
過去的一年,朱婷將個人榮譽簿裡又增添了四項歐戰賽場的冠軍頭銜。其中的土耳其超級聯賽冠軍,不僅實現了朱婷心心念念的聯賽冠軍夢,也讓她的留洋經歷畫了一個完完整整的圓。談及當時選擇徵戰土超聯賽的初心,她坦言是為了進行自我的提升。
朱婷所在的瓦基弗銀行隊,是享譽歐洲的女排豪門。每年都有高密度的賽事任務,更有可能在超級盃、歐冠和世俱杯的舞臺上一展拳腳。
朱婷說,只有在大賽中,關鍵時刻的心理反應才能得到鍛鍊。那些諸如歐冠半決賽帶傷逆轉強敵的「大心臟式」發揮,不過是千錘百鍊後的水到渠成。渴望歷練是她選擇海外徵戰的主要原因,而不是人們所臆想的讚美、狂歡和金錢。
而對於自己的旅歐生涯,朱婷更是有著超乎年齡的冷靜認知。「對我來說,一方面就是我去了,別人更了解我,但是我也更了解大家,可能這是一個相互都有的利弊。」面對與高水平選手的對決,朱婷的回應仍是刻苦的訓練、紮實的基本功打磨和弱項的提升。她說自己在技術上需要變得更加全面,只有這樣才能在強強對話中立足。
過去的一年,朱婷也在國家隊完成了自己從得分手到領袖的悄然轉變。
從五月的載譽回京,到夏天的國家聯賽、封閉集訓,再到亞運會和世錦賽的歷練,密集的賽程並沒有拖垮朱婷的步伐,反而讓她前進的腳步走得更加堅定有力。
在最近一次的專訪中,這個別人看起來幾乎沒有短板的「世界第一主攻」,也曾透露自己也害怕傷病和淘汰。
因為比起四年前只需做好自己,如今的中國女排隊長深知,在某些必要的時刻,這個團隊也需要她獨當一面,把球隊和勝負都扛在肩上。當在高峰與低谷、疲憊與傷病中徘徊時,朱婷的應對之道仍是腳踏實地的努力。
她說:「首先保證我的身體健康,保證我走的路是穩的。我不能跑,摔倒之後我可能要回到原點,所以我不如慢慢地走。」漸漸地,朱婷對於「偉大運動員」也有了更加清晰和明確的判斷。
「準確地說,要有奉獻的精神在支撐著自己的身體和精力,不管你是在任何時間或者在任何位置上,我覺得既然喜歡這個事情,就一直把它做下去,自始至終。不要有任何的間斷,同時要有一定的感情多去投入。」世錦賽歸來後,朱婷又馬不停蹄地踏上了新的徵程。除了在俱樂部賽場上期待實現的自我突破外,世俱杯、世界盃的衛冕和東京奧運會資格賽的考驗,都成為了擺在她面前的新課題。
面對未知的挑戰和期待,她總是帶著滿腔的熱忱和仰望星空的決心欣然應戰。比賽的意義或許是為了贏得冠軍,但更多的時候,朱婷仍在追求超越自己。
今天,朱婷二十四歲了。此刻,她正在千裡之外的伊斯坦堡,準備土超聯賽與浩克銀行之間的較量。而在這場比賽結束後,朱婷和她的隊友們將啟程飛往中國,在那裡,等待她的是世俱杯的衛冕之戰,山呼海嘯的主場待遇,以及萬千球迷的無悔追隨。
有球迷說,雖然距離世俱杯開賽還有幾天,但後援會的球迷已經做好準備穿上統一的戰袍,在看臺上為朱婷傾情應援、吶喊助威。在她們心中,朱婷是打球出色、人品更出色的排壇巨星,也是值得一生去支持和陪伴的優質偶像。雙十一的時候,朱婷曾曬出自己的「收穫」——一本設計精美的手冊。她說,一個人在外徵戰,希望試著記錄下來自己的生活,同時也是對於自律的一種監督。
關於手冊封面上的「萬裡挑一」(ONE IN A MILLION),朱婷的理解是想要做萬裡挑一的「極少數人」,而這也成為了她留洋第三季新的起點。
手冊中有一部分是年度總結和新年願望。我們大可肆意地猜想,當回首過去一年時,朱婷對於自己獲得每一項成就都打了怎樣的分數,這些分數是否填充了她對於未知的渴望,也接近了她心中定給自己的標杆。
對於那些尚未實現的理想,這個剛剛年滿二十四歲的姑娘又多了怎樣無限美好的期待。
當她真的翻到這一頁時,會發現上面寫著:
這部分是仰望的星空,只由自己定義。(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