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計在於晨」,幼兒園戶外晨區活動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一種形式,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戶外晨區活動,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強體質。為了深入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因地制宜開展戶外晨區活動,老師們進行了一場特殊的教研活動,展示了她們別樣的風採。
把玩材料 體驗感悟
要當好幼兒的遊戲夥伴和引導者,教師首先要了解遊戲材料,清楚遊戲的玩法,理解幼兒玩遊戲時可能的感受。這就需要教師親自把玩遊戲材料,在親身體驗中去感悟。
瞧,老師們化身大孩子一起探索戶外材料的創意玩法!輪胎、竹梯、墊子、沙包,這些材料可以玩出什麼創意來呢?
輪胎加竹梯怎麼玩?答案是:變獨木橋——橫著走、側著走、撐杆走、背著輪胎走;2個輪胎、2個竹梯,上坡又下坡;輪胎架在竹梯上,不一樣的滾輪胎;竹梯架在輪胎上,不一樣的蹺蹺板……
墊子、沙包可以怎麼玩?投擲、爬行?不,她們在打野戰,這個遊戲到底好玩嗎?孩子們會喜歡嗎?從老師們歡愉的臉上,已經找到了答案!
屏風鑽洞、千鳥格,跨、鑽、爬、跳……老師們預設出材料的多樣玩法,老師的心中有玩法,活動有預設,才能去允許孩子的一百種遊戲!
會玩的教師成就會玩的孩子,我們把自己當成孩子,去遊戲,感知孩子可能的遊戲世界,才能懂孩子;我們懷著教育意識,去思考,如研讀教科書一樣去研究遊戲材料,才能促進孩子玩中發展!
年段研討 深入探索
結合把玩材料後的困惑,老師們進行年段研討。她們繼續創新遊戲玩法、充分挖掘各種資源、選擇最適合幼兒的戶外晨區活動。
《鑽山洞》遊戲,利用多種材料,發現多種玩法。
易拉罐、皮球變著花樣玩,時而走、時而跑、時而踩、時而滾、時而跨跳,單人玩、合作玩,玩得不亦樂乎。老師們呈現出健康、活潑、向上的氛圍,快樂在操場上飛揚。
獨木橋、踩高蹺,設置遊戲情境,跨過山坡,趟過小河,使戶外晨區活動更加有趣。
梳理匯報 別樣成長
最後,各教研組分年段梳理匯報,反饋研討的過程、發現的問題、改進的策略。
每次教研都是一次思維的碰撞,每次碰撞都有一份新的收穫。這種特殊的體驗式的教研活動,開闊了老師的思維,突破了以往的思路,讓教師們揮灑青春活力,貼近童心,提升教育智慧。
來源:連江縣鯉魚山幼兒園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