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李俊峰 季諧】進口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豬肉(萊豬)會提高臺灣的「國際地位」嗎?這個看似奇葩的問題,已經在島內爭論了好幾個月,臺灣「立法院」更是成為萊豬爭議火光四濺的戰場。臺「行政院長」蘇貞昌12月1日赴「立法院」接受施政總質詢,雖然未重陷上周五被丟豬內臟的慘境,但也遭遇藍營「立委」輪番上陣、咄咄逼人的質問。正如國民黨「立委」蔣萬安當天所說:「歐盟、對岸、俄羅斯至今就是不進口萊豬,至今也未被告上WTO……為什麼臺灣做不到?」由進口萊豬引發的類似「臺灣是不是美國次等殖民地」的廣泛民怨,已經不是蘇貞昌一句「美國航天員都吃萊豬」的神回應可以敷衍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萊豬大戰」中,國民黨似乎已經拋棄了該黨「溫良恭儉讓」的傳統形象,斷然轉向「以暴力抗暴政」的激進風格,「臺式民主」真是令人驚嘆。
防杯葛,民進黨值了一夜班
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的行政命令審查期限至12月25日將期滿3個月,根據臺灣「立法院」日程,12月中旬便可排入表決議程,這使得萊豬大戰日益激烈。
繼11月27日國民黨在「立法院」上演「豬內臟大戰」後,12月1日蘇貞昌到「立法院」進行施政總質詢,萊豬繼續成為攻防焦點。臺灣民眾黨「立委」張其祿首先炮轟,他拿出照片指出,美國本土肉品販賣有標示是否含萊克多巴胺,為什麼臺灣不這麼做?蘇貞昌答稱,美國廠商要標示是商業行為,政府不能強制要求,臺灣不能設定「貿易障礙」。國民黨「立委」林奕華批評蔡英文突襲宣布萊豬進口,完全黑箱作業。蘇貞昌表示,國民党進口了8年的含萊克多巴胺的牛肉,也沒出事情。「立委」楊瓊瓔表示,美國萊豬連美國人都不吃,蘇貞昌不假思索就反駁說在美國「連航天員都吃」。楊瓊瓔接著說,說萊豬進口是為了臺灣的國際政治,但我們換到什麼好處?而且現在美國總統又換人。蘇貞昌則回答,美國兩黨對臺灣問題的態度都是一致的。輪到蔣萬安,更是火力全開,蘇貞昌不斷提醒蔣萬安冷靜、不要這麼大聲、不要太激動,但語氣已經落於下風。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準備周二的「大戰」,國民黨「立委」黨團周二早上8時前就到「立法院」集合商量杯葛蘇貞昌的手段。而黨團總召林為洲表示,「行政院」竟然派警官隊的警官在黨團大會會議室外偷聽。實際上民進黨為應對這場大戰更是攢足了戲碼,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為防止國民黨團杯葛,民進黨團在議場門口守了一夜。周一晚下雨,溫度驟降,民進黨團由男性「立委」留守,而女性「立委」則被安排在周二上午6時到「立院」接班。民進黨團周二上午7時即進入議場,守住主席臺。9時開會時間一到,國民黨主席、「立委」江啟臣率數位「藍委」進場,民進黨「立委」趕緊圍住保護蘇貞昌,後見國民黨「立委」沒有動作,還上前檢查他們的早餐盒。會前有民進黨「立委」還聲稱,國民黨上次扔了豬內臟,這次會向「立法院」潑「豬的排洩物」也不一定。
國民黨的轉變令人驚訝
林為洲周二表示,讓民進黨成為驚弓之鳥也不錯,國民黨的唯一目的就是擋萊豬,用什麼方法都可以,「有幾套劇本備著」,會用盡各種辦法,不要忽視或小看國民黨的決心。
周二收看「立法院」質詢直播的網友一片叫好,尤其大讚「蔣萬安今天不錯」「蘇貞昌被萬安問倒了」。中時電子報也稱讚反萊豬議題讓國民黨「重新找到施力點」,就算日前丟豬內臟引發爭議,但總體來說,國民黨找回了「攻堅及制衡執政黨的手感,得分仍大於失分」。資深媒體人張景為也在臺媒撰文稱讚「已經被打趴很久的國民黨,氣勢則漸有起色」,他還說:「如果國民黨這次又保持溫良恭儉讓,外界會怎麼說又怎麼看?」
不過,一個「溫良恭儉讓」的傳統式政黨,一夕之間變成「以暴力抗暴政」的社會型政黨,戰力與鬥志突然「暴漲」,也引發島內外輿論的追問。這其中顯然有迫不得已的成分。國民黨在2020年「總統」選舉中慘敗,韓國瑜僅獲得38.6%的選票,與蔡英文的得票相差260餘萬張,民進黨更一舉拿下61席「立委」,在「立法院」實現單獨過半,再度「完全執政」。當時島內輿論悲觀認為,國民黨「20年內或難以再起」。雪上加霜的是,民進黨當局2016年以來持續「追打黨產」,累計處分金額高達768億元新臺幣,使國民黨不得不舉債度日。因此,對於國民黨突然如有神助在萊豬問題上「雄起」,有島內評論認為,這是因為民進黨一路追殺讓國民黨已經無路可退,要麼抗爭而死,要麼沉默而亡,國民黨可謂「逼上梁山」。
一位匿名的島內深藍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國民黨的轉變固然有驚喜之處,但他們在兩岸政策上出了「很大的昏招」——既不主動也不清晰表明兩岸的政策定位,在關鍵問題上時常閃爍其詞,更一度傳出要取消「九二共識」,不僅令傳統的藍營支持者大失所望,也因「無所堅持、隨波逐流」遭中間選民唾棄。
依附美國綁架了臺灣政治
針對力挺萊豬的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羅智強於11月30日成立罷免網絡總部,目標募集68860個贊(68860是罷免吳思瑤所需的票數),發動罷免其「立委」職位。不到1天,已有逾18000人點讚。雅虎臺灣網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64%被調查者對政府進口萊豬持否定態度。針對蔡英文所說「美牛美豬的開放,是讓市場多一個選擇,並不是要求國人一定要食用」的說法,64.2%的人表示非常不認同。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更對媒體直言,要這麼說的話「大麻也可進口,只要不用就好」!
臺北市長柯文哲12月1日下午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還沒嗆蔡英文,才不相信吃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可以提高臺灣的「國際地位」,但他不願意去挑戰這件事,理由是「蔡總統好歹也給大家最卑微自由選擇的權利,就這樣而已」。
萊豬大戰帶給臺灣民眾的正是這種當局無條件依附美國的「卑微感」。國民黨「立委」賴士葆11月29日在臉書上轉發《泰國日報》關於泰國拒絕進口美國萊豬的報導,「泰國勇於對抗美霸權,臺灣為美豬自費宣傳」,「臺灣人的命不如泰國人」。前「立委」蔡正元也表示,這些美國豬享有特權,不必標示豬只來源、不必標示瘦肉精用量,是標準的治外法權,也證明「臺灣是美國的次等殖民地」。
「笨蛋!臺灣走向世界,問題不在開放萊豬」,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陳一新在《聯合報》撰文稱,蔡當局老是以「只有開放美豬進口,臺灣才能推展臺美貿易並走向世界」的大帽子,來壓制反對聲浪。但實際上,蔡政府開放進口萊豬,以為可以換到洽籤臺美雙邊貿易協定(BTA),結果卻連邊都沒沾到。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臺灣走向世界,問題不在開放萊豬,而在於兩岸關係。
《中國時報》12月1日社論警告說,美國要求臺灣開放萊豬,壓力已存在多年,蔡當局第一任期不敢輕率,連任成功後就不惜違逆民意。但不要忘了,對開放萊豬的惡政,民眾銘記在心,下次選舉會「加倍奉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