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陶欣然】島內朝野爭議多時的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豬進口議題,24日「塵埃落定」。「立法院」表決通過9項攸關萊豬進口的行政命令,明年元旦起美國萊豬入臺已成定局。
臺灣「立法院」24日決戰萊豬進口議題,民進黨靠人數優勢讓攸關萊豬進口的9道行政命令全部準予備查。這9道行政命令包括「動物用藥殘留標準」「美國及加拿大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和「包裝食品支出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規定」等。即自明年元旦起,島內豬農仍禁止製造、調劑、輸入、輸出、販賣或陳列瘦肉精,不過對於境外進口的牛肉、豬肉如果使用瘦肉精,則不屬於被禁止範圍。
傍晚,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與黨籍「立委」對沒能擋住萊豬進口一事鞠躬向全民道歉。他稱,從蔡英文8月28日宣布開放萊豬至今近4個月,包括國民黨在內的所有在野黨都力抗對人民健康有疑慮的萊豬進口,但在執政黨大軍壓境下,24日的表決仍沒能廢止允許萊豬進口的行政命令,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法律修正案幾乎沒有一條通過,「對於表決結果,我感到非常遺憾」,也證明了民進黨把民意當成塑料。他同時表示反萊豬還沒有結束,接下來還有萊豬公投第二階段聯署,聯署通過之後就能在明年8月28日進行公投。據中時電子報報導,表決發言階段藍綠髮生激烈口角,兩黨互嗆對方才是雙標黨。民進黨「立委」郭國文激動地把本來戴著的口罩摘掉開罵,國民黨「立委」林德福在發言時被臺下吵鬧打斷,拍桌子要求「立法院長」遊錫堃處理他的發言時間。據了解,民進黨有3名「立委」棄權,將遭到黨紀處分。
聯合新聞網稱,受疫情影響,國民黨原定「全民繞行立法院」活動緊急取消。原本要出席的馬英九在臉書發文批評蔡英文犯了三大錯誤,包括決策黑箱作業、「雙重標準,推卸責任」以及錯估島內外情勢。他表示拒絕萊豬的決心毫不動搖,要讓違反民意的「萊豬立委」在下次選舉中付出代價。臺北市議員羅智強點名綠營「立委」吳思瑤等12人,宣布啟動「罷免12萊委計劃」,這樣經補選選出反萊豬「立委」後,就能立法停止進口萊豬。臺禽肉營銷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春來24日表示會維持原先承諾,全臺近150家進口豬肉業者絕對不會進口萊豬。臺當局資料顯示,臺灣從島外進口豬肉以加拿大為大宗,其次為西班牙、美國、丹麥,其中美國進口量為1萬多噸,佔去年進口量的13.1%。換算下來,臺灣民眾平均每年每人吃到0.49公斤美國豬肉。
聯合新聞網24日評論稱,這個平安夜顯然一點也不平安。當民進黨用強推萊豬當作送給民眾的聖誕節大禮時,請別忘了2018年是如何大敗的,轉眼下一場大型選舉馬上到來,「選民將會用手上的選票,回贈另一份敗選大禮」。「深層民意將在2022算總帳」,《中國時報》以此為題發表社論稱,「立法院」表決開放萊豬進口相關行政命令,這並不表示反萊豬戰爭結束,臺灣深層民意將在2022年展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