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嚴禁中小學幼兒園為家長辦「校訊通」

2020-12-17 人民網

原標題:山西省嚴禁中小學幼兒園為家長辦「校訊通」

  新華網太原12月19日電(記者劉懷丕)山西省教育廳18日出臺文件規定,嚴禁中小學、幼兒園為學生家長辦理「校訊通」等付費業務,所有學校不得將作業、通知及其它要求學生必須參與、完成的項目通過「校訊通」等付費的資訊平臺發布。

  山西省教育廳要求,家長訂製、使用「校訊通」等信息服務時,必須遵循自願原則,由家長自行到電信企業營業網點支付相關服務費用。學校不得允許商家在校園內推銷或為學生直接辦理由商家推出的「校訊通」等手機業務,不得參與相關業務的推廣和定製,不得指定服務企業,不得強迫或變相強迫家長使用相關業務,不得代替家長與相關服務企業籤訂由家長付費的相關信息服務合同,不得由學校教職工代服務企業向家長收取「校訊通」及其他各類服務費。

  文件還規定,所有學校不得以「校訊通」或其他信息服務類產品作為家校溝通的唯一渠道,不得將作業、通知及其它要求學生必須參與、完成的項目通過「校訊通」等付費的資訊平臺發布。教育部門要積極鼓勵中小學校建立以QQ群、微信群等免費交流平臺為主的家校溝通與交流方式,實現家校信息免費推送與交互,向家長提供更為便捷、實用的「家校互動」服務。

  山西省教育廳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對從「校訊通」類服務中獲取利益,以收費提成、實物贊助、返還話費等各種方式違規接受運營服務商款物,以及因不開通「校訊通」等服務而為難家長或學生的學校和教師,一經發現和查實,要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並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完)

相關焦點

  • 家長爆料:南陽何時叫停落後的「校訊通」?
    近日,全市中小學開學,在為孩子辦理報到手續的時候,被班主任告知需掃碼開通和加入「校訊通」,在用手機輸入必填項的時候發現只能使用移動公司的號碼輸入。明確要求任何學校不得強制家長、學生、教職工接受簡訊服務類家校溝通業務。嚴禁中小學、幼兒園將辦理家校溝通業務嵌入入學流程。
  • 南陽「校訊通」遭家長吐槽,近年來多地已被叫停!
    近日,全市中小學開學,在為孩子辦理報到手續的時候,被班主任告知需掃碼開通和加入「校訊通」,在用手機輸入必填項的時候發現只能使用移動公司的號碼輸入。 嚴禁中小學、幼兒園將辦理家校溝通業務嵌入入學流程。
  • 重慶中小學、幼兒園全部開通微信公眾號,清理規範校訊通
    多知網2月25日消息,近日,重慶市教委在2016年春季學期開學新聞通氣會上表態,在6月30日之前,全市獨立建制的中小學、幼兒園力爭全部開通微信公眾號,通過通過微信平臺進行校務公開,發布包括學校收費項目標準、食堂菜譜及價格等在內的多項內容,加強家校聯繫。  重慶市教委主任周旭在通氣會上表示,微信公眾號統一使用學校、幼兒園全稱或關鍵詞簡稱。
  • 委員提案引關注 有償「校訊通」被叫停
    元左右的通訊費,學生到校情況、每天應完成的作業、期末成績情況、近期注意事項,老師都通過簡訊發到家長手機上,實現對在校學生的「實時監控」,這就是近年來方興未艾的「校訊通」。李國在提案中指出,「校訊通」這類簡訊通訊工具於2006年左右進入重慶市場,8年多時間裡覆蓋了重慶主城和各區縣的中小學甚至幼兒園,有超過300萬家長使用這類服務,每年產生3000萬元的通訊費。「校訊通」主要承擔著學校通知、成績公布等信息傳遞,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家長了解掌握學生情況。
  • 市教委叫停有償使用「校訊通」 提倡用微信QQ電話交流
    原標題:市教委叫停有償使用「校訊通」    重慶商報訊(記者 秦健)為規範「校訊通」類業務的使用,市教委日前下發了《關於切實規範中小學使用校訊通等通訊工具的通知》,明確要求學校不得組織學生及家長使用有償「校訊通」等類業務。
  • 「校訊通」背後的利益鏈條,如何破除
    對此,滁州市政府回應,全椒縣教體局已責令涉事的城南小學加強教學管理,落實規範辦學要求,嚴禁通訊公司在校宣傳和辦理「校訊通」。  由於微信群、QQ群的出現,以「家校互動」為主要功能的「校訊通」,其實已無多大市場需求,本來按照市場規律,沒有市場需求的產品就應該被淘汰,但從現實看,「校訊通」在推薦給家長使用時,並沒有遵循自由選擇的市場規律,而是帶有某種強制色彩,進而在其退出時,也顯得有些尷尬,一些地方也是採取強制方式叫停這一進校業務,而另一些地方,以家長仍有需求為名繼續保留,實際上仍以強制或變相強制的方式。
  • 南陽何時叫停落後的「校訊通」?近年多地已叫停
    近日,全市中小學開學,在為孩子辦理報到手續的時候,被班主任告知需掃碼開通和加入「校訊通」,在用手機輸入必填項的時候發現只能使用移動公司的號碼輸入。明確要求任何學校不得強制家長、學生、教職工接受簡訊服務類家校溝通業務。嚴禁中小學、幼兒園將辦理家校溝通業務嵌入入學流程。
  • 校訊通、家校通被指黑幕多 中小學生成利益工具
    雖然教育部門說不能強迫學生家長辦理,可如果不辦校訊通,班主任會在班級一次次點名!如果不辦校訊通,老師的通知就收不到,哪怕很簡單的一句話!」  山西運城中學一位家長同樣無奈表示:「學校每個學生必須開通校訊通,如果是哪個班級的學生沒有開通,班級主任就被認為是對學校工作的不支持。」  「雷炎學生必須辦理校訊通,否則就不留家庭作業。」
  • 小學開校訊通家長「被自願」天河區教育局發文表態了
    孩子就讀於廣州市天河區天府幼兒園的家長藍藍最近收到幼兒園所發出的簡訊,她表示很認可,「自從有了微信群後,誰還通過簡訊看通知?這業務真的早點取消為好。」學校「半強制」的要求,不少家長都曾遇過。宋先生的雙胞胎兒子在越秀區的珠江實業幼兒園讀小班。剛入園時,學校便告訴家長,為方便幼兒園跟家長溝通,「強烈建議」家長們開通「校訊通」。
  • 過時的校訊通為何還被倡導使用 ? 家長直言用處不大
    學校「半強制」的要求讓不少家長都曾遇過,宋先生的雙胞胎兒子在越秀區的珠江實業幼兒園讀小班。剛入園時,學校便告訴家長,為方便幼兒園跟家長溝通,「強烈建議」家長們開通「校訊通」。同樣遇此情況的還有肖女士,孩子就讀于越秀區某小學,她說,學校在全校新生開家長會時就發通知要求全部家長開通「校訊通」。
  • 鄭州校訊通收費引爭議 高年級學生用處不大
    「嘀……」每天,家住嵩山路的陳女士都會收到幼兒園老師發的簡訊,1至3條不等。簡訊內容都是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情況,以及需要家長提前準備什麼。陳女士訂製的是校訊通,每月3元錢。她覺得挺方便,可以及時掌握到孩子的動態。不過,近日,北京市下發通知叫停校訊通,讓陳女士也有點想法:能否換一種方式促進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
  • "校訊通"遭多地家長吐槽 全國已有多省市叫停
    對此,滁州市政府回應,全椒縣教體局已責令涉事的城南小學加強教學管理,落實規範辦學要求,嚴禁通訊公司在校宣傳和辦理「校訊通」。所謂「校訊通」,是比微信群、QQ群更早出現的家校聯繫方式,即家長繳費購買通訊公司套餐,統一從學校處接收簡訊通知。2014年以來,為避免出現「變相收費」問題,包括北京、重慶、陝西、河北、青海等在內的多省市陸續發文,明確叫停「校訊通」類業務。
  • 「校訊通」收費存爭議 轉型能自救嗎?
    中小學紛紛迎來開學季,不少新生家長在給孩子辦理入學手續時,被告知需要開通一項「校訊通」的功能,用來接收來自學校和老師的簡訊通知,這項功能一般每月收取10元左右費用,多是從家長的手機上扣除。  據了解,「校訊通」是在2003年由中國移動推出。但面世的13年來,因為收費、壟斷、與聯通電信不兼容等問題,而備受爭議。
  • 「校訊通」遭多地家長吐槽 近年全國已有多省市叫停
    開學以來「校訊通」遭多地家長吐槽,近年全國已有多省市叫停  近日,安徽滁州市全椒縣一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反映,其與另一家長在家長群中就「校訊通」使用問題表達了疑惑,後被老師移除群聊。對此,滁州市政府回應,全椒縣教體局已責令涉事的城南小學加強教學管理,落實規範辦學要求,嚴禁通訊公司在校宣傳和辦理「校訊通」。
  • 開學以來「校訊通」遭多地家長吐槽,近年全國已有多省市叫停
    近日,安徽滁州市全椒縣一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反映,其與另一家長在家長群中就「校訊通」使用問題表達了疑惑,後被老師移出群聊。對此,滁州市政府回應,全椒縣教體局已責令涉事的城南小學加強教學管理,落實規範辦學要求,嚴禁通訊公司在校宣傳和辦理「校訊通」。
  • 強制使用「校訊通」為何叫停難?專家:存利益關係
    但安徽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負責人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2011年安徽省教育廳就下發過文件,嚴禁中小學為學生辦理指定的手機業務。2018年再次下發通知,安徽省教育廳要求各地建立問題清單,並限時整改到位。「我們的態度是明確的,嚴禁學校有組織地強制學生、家長辦理此類業務。」該負責人說,如果家長遇到此類問題,可以及時向安徽省教育廳反映,各市縣也有舉報電話可以投訴。
  • 南陽兩位家長吐槽「校訊通」流於形式!教育局、工信局這樣回復
    九月開學季,不少家長的孩子進入公辦中小學後,為了方便溝通,班主任老師一般都會建立微信群、釘釘群,拉學生家長入群,學校安排事情、課後布置作業、家校溝通,一般老師都會通過這些群發送消息,家長有什麼事情,也可以通過微信或者釘釘諮詢老師。可以說大多數年輕的家長對這種免費、高效的創新溝通方式還是非常推崇和讚賞的。
  • 安徽「校訊通」為何禁而不止 揭秘背後黑色利益鏈
    近期,媒體接到多起學生家長關於「校訊通」(及陽光教育、家教通等類似相關產品,以下簡稱「校訊通」)的投訴,稱他們「被辦理」了這種每月收費10元的手機簡訊業務,明明很不划算,但「迫於」學校及教師的壓力,不得不辦,不敢不辦,著實無奈。由於不得人心,「校訊通」業務早在2011年3月就被安徽省教育廳明令禁止。
  • 「校訊通」「家校通」等收費平臺 多在新生入學前家長會上推廣
    「互教通」、「校訊通」等收費型家校互動平臺,因而遭到部分家長質疑的事件(詳見《新快報》2018年7月11日07版)。(以自願為原則)」,然而,該家長表示此調查問卷並未採取匿名形式,而是在群裡讓家長「接龍」說出自己的選擇,導致部分家長有所顧慮,沒有選「不願意」,而是選擇了「無所謂」。 而在提交問卷後,該家長還收到班主任打電話質問「為什麼」。該家長向記者表示:「學校是用免費的平臺(QQ群)來問家長是否願意使用付費的平臺,前者連民意調查都能做了,為什麼還需要後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