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開校訊通家長「被自願」天河區教育局發文表態了

2020-12-17 羊城派

文/圖 羊城派記者 宋昀瀟

實習生 張婉清 程夢柳 方沁忻

「免費的微信群很好用 為何要花錢裝『互教通』?」

7月11日,《新快報》報導廣州天河區某學校疑似強制家長開通「互教通」業務(將學校通知、作業簡訊發送家長手機),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聲音質疑平臺與學校相勾連,並認為類似「互教通」、「家校通」、「校訊通」的業務應順應時代退出舞臺。

近日,有家長向神探爆料,孩子所在的幼兒園最近發布通知表示8月起不再採用「校訊通」,但是孩子已經升入小學了,該小學卻恰恰相反,讓家長最好儘快辦理「校訊通」。

究竟是怎麼回事?類似的業務跟學校、教育部門之間有何牽連?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神探展開了調查。

學校倡導家長辦理「校訊通」 不少家長直言「沒有用」

「根據區教育局通知精神,下學期我園將採用微信、QQ群、簡訊、電話等多樣化溝通方式進行家園溝通,從8月起不再採用校訊通,不產生月扣費,請知悉!」孩子就讀於廣州市天河區天府幼兒園的家長藍藍最近收到幼兒園所發出的簡訊,她表示很認可,「自從有了微信群後,誰還通過簡訊看通知?這業務真的早點取消為好。」

但是今年藍藍的孩子就要升入小學一年級了,前往小學註冊時學校老師其他都沒講,唯獨著重強調讓家長辦理由廣東移動開發的「校訊通」業務,「校方製造了一種緊張氛圍,好像不辦理就會錯過重要信息影響小孩入學,更重要的是全程校方都沒有說自願選擇,可拒絕辦理。」發送指定信息後,藍藍便順利辦理了校訊通業務,一個月收取6元錢。

學校「半強制」的要求,不少家長都曾遇過。宋先生的雙胞胎兒子在越秀區的珠江實業幼兒園讀小班。剛入園時,學校便告訴家長,為方便幼兒園跟家長溝通,「強烈建議」家長們開通「校訊通」。

同樣遇此情況的還有肖女士,孩子就讀于越秀區某小學,她說,學校在全校新生開家長會時就發通知要求全部家長同意開通「校訊通」,並要求即場開通,「如果不是學校強制,我決不開通」。

神探通過多日調查發現,除天河區外,廣州市其他區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大部分表示沒有收到校方取消使用「校訊通」的通知。來自各區的家長也紛紛向神探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科技發達,為何還要用校訊通?」

宋先生便感覺校訊通實際用處不大,一周只發兩三次通知,並且通知也會發布在幼兒園家長老師的微信群裡,「老師用微信群的頻率遠高於校訊通,裡面會有實時圖片,家長還能進行互動。」

通訊技術飛速發展 「校訊通」們的生意越來越難做

事實上,作為家校簡訊溝通的「鼻祖」,廣州移動建設的「校訊通」平臺已走過15個年頭。早在2003年,「校訊通」平臺開始陸續進入廣東中小學校、幼兒園,在之後的10年裡,廣州移動通過「校訊通」服務覆蓋廣州1605所學校,中小學覆蓋率達到85%,成為廣州最大的家校溝通平臺。

其後不少企業紛紛進軍該領域,中國電信打造了「翼校通」,傑賽科技開發「互教通」,類似家校簡訊平臺數不勝數。然而近年來隨著微信等社交軟體的普及,人們漸漸擺脫了以往依賴簡訊的溝通方式,以致不少家長質疑:「有了班級微信群為何還要再發條簡訊?」更有家長拒不辦理或去往教育部門投訴。部分學校漸漸取消了家校互動的業務,神探詢問了兩家校齡較短的私立貴族學校,校方表示並無辦理類似業務。

神探通過翻查創建「互教通」的廣州傑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資料發現,傑賽互教通公司的淨利潤從2013年的101.42萬元下降至2016年的-266.95萬元,入不敷出的傑賽甚至發布轉讓互教通公司51.02%股權的提示性公告。神探欲就業務量諮詢傑賽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但對方以「領導正在出差」為由拒絕了採訪請求。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廣東移動與廣東電信身上,雙方均對業務數據諱莫如深。值得一提的是,為應對網際網路衝擊,廣東移動推出了和教育APP,該款APP除了傳統家校互動外還提供教輔資源和網際網路服務等功能,但不少用戶評論許多功能不完善打不開。

平臺由公司免費提供學校使用 家長繳費不經學校

在不少家長心中,除了吐槽校訊通等業務老舊可取代外,學校異常積極的推薦讓他們不禁有疑問,「是不是學校收了好處?」

神探帶著疑問諮詢了某區教育局人士,該人士斬釘截鐵地表示:「公司提供給學校的平臺是免費的,向家長收取的費用學校完全不插手。」

該人士透露,近幾年常有家長投訴至教育局,教育局指派專人進校調查,由於平臺是免費的,學校可以自行決定使用哪個公司的免費平臺,教育局並不介入。

為印證該說法,神探聯繫了十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移動類似,他們向廣州市幼兒園、中小學提供家校聯繫平臺,目前已與市內近400所學校合作,涉及家長達10萬名。

「學校只向家長推薦下載『十牛校園』APP和關注微信號,家長要使用增值服務買卡也是通過微信平臺,直接打帳到公司,學校不碰錢。」十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麥健祺告訴神探,他們給學校提供的智能硬體也不收取學校一分錢。

至於學校強制家長訂閱問題,該教育局人士同樣表示全憑家長自願,校方不可強制。

廣東移動相關負責人同持其說法,他說雖然「和教育」業務是直接與學校合作,但學校不能給家長強推任何產品。若用戶被強制訂閱「和教育」,用戶可向各級移動公司申訴。如核查屬實,廣東移動將按照「計費差錯、雙倍返還」進行賠付。

天河區教育局首倡用免費通訊取代收費簡訊

在《新快報》報導天河某學校讓家長開通互教通類似業務後,天河區教育局隨即向轄區內各幼兒園、中小學發出《關於優先選擇高效、免費、安全的方式進行家校聯繫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表示倡導使用微信、QQ等免費多樣化溝通方式,強調校訊通等扣費簡訊業務以自願為原則,不得強制家長訂閱。

天河區教育局此舉在廣州市各區內尚屬首例。

神探採訪了天河區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介紹,下發的「通知」並不是強制禁止學校使用「校訊通」類校園服務平臺,而是倡導優先使用微信等免費平臺,「如今網絡發達,簡訊的確沒有使用微信群溝通方便,但是學校是否使用『校訊通』或其他校園服務平臺,使用哪個公司的平臺是學校和家長的自由選擇,教育局只能起監管作用,強調學校與校園服務平臺間不能有利益輸送,強調訂閱『校訊通』要以自願為原則。」

既然學校與平臺無利益輸送,那為什麼學校會這麼著重推薦「校訊通」呢?

天河區教育局回應,「校訊通」確實有其方便之處,如老師群發通知更方便,信息保密性更好等,這些都能成為學校著力推廣「校訊通」的動力。若遇到一些緊急狀況,如碰到颱風、暴雨天氣,老師僅使用微信無法向全校群發通知。該名工作人員還補充,在義務教育階段,教育局明確禁止成績排名,與其他通訊軟體相比,「校訊通」保密性更好。因為「校訊通」通知是點對點發送,家長只能接收到自己小孩的成績。

工作人員最後提醒:「如果家長認為不需要業務,可以按照宣傳單發送簡訊進行退訂,十分方便。」

來源|羊城派

實習編輯|林芷若

責任編輯|羅鈞棟

相關焦點

  • 過時的校訊通為何還被倡導使用 ? 家長直言用處不大
    家長直言用處不大金羊網  作者:宋昀瀟 、張婉清、 程夢柳、 方沁忻  2018-08-03 ■教育局回應:「校訊通」可自願訂閱,校企間不存在利益輸送■天河區已率先用免費通訊取代收費簡訊
  • 深圳「校訊通」強制捆綁收費 家長被迫自願購買
    「校訊通」涉嫌教育搭車亂收費事件近日在深圳一石激起千層浪。昨日,市教育局局長郭雨蓉回應,待全市摸底調查後,將採取相應措施,並強調學校必須堅持家長自願原則,「不能強制使用,不能強制收費」。  學校一紙通知,家長被迫「自願」  9月4日,深圳羅湖東昌小學一位家長的近萬字《「校訊通」十大罪狀》投訴信,引發熱議。學生家長認為,每個學年開學前,學校向家長發來「告家長的一封信」,指定家長購買哪家校訊通企業的產品,並指定了服務費價格,10元/月,一次性交一學年100元。
  • 「校訊通」「家校通」等收費平臺 多在新生入學前家長會上推廣
    ■「小學開家長會要求安裝『互教通』,每年收費100元」追蹤: 新快報記者調查發現 日前,本報報導了廣州市有中小學讓家長們使用
  • 南陽兩位家長吐槽「校訊通」流於形式!教育局、工信局這樣回復
    然而,有些學校的班主任老師還是會要求家長「自願」辦理校訊通,說是發送學校的通知、或者布置作業,月費3元。家長們基本上都「自願」繳納了,全程確實沒有人逼迫。:(註:原文轉載,文中家長把校訊通誤讀為校信通)一位向教育局提問的家長這樣說:1.本人是南陽市一名學生的家長,近些年,南陽市的眾多中小學校都在提倡學生家長裝「校信通」,每個月向註冊的移動手機號收取3元服務費。
  • 找領導|海口學校強要家長用校訊通?回復:家長自願開通及退訂
    9月28日,網友蕭先生在南海網「問政海南·找領導」欄目留言,他表示,目前微信已成為老師和家長之間溝通的一個渠道,希望海口市所有的中、小學校不要再和電信單位聯手,強制性的把這個收費不合理、作用不大的「校訊通」強加給家長。對此,海口市教育局回復表示:海口市各校正在使用的「校訊通」主要是以促進家校溝通為目的,學校從未強制家長和學生開通此項業務,由家長自願開通及退訂。
  • "校訊通"遭多地家長吐槽 全國已有多省市叫停
    對此,滁州市政府回應,全椒縣教體局已責令涉事的城南小學加強教學管理,落實規範辦學要求,嚴禁通訊公司在校宣傳和辦理「校訊通」。所謂「校訊通」,是比微信群、QQ群更早出現的家校聯繫方式,即家長繳費購買通訊公司套餐,統一從學校處接收簡訊通知。2014年以來,為避免出現「變相收費」問題,包括北京、重慶、陝西、河北、青海等在內的多省市陸續發文,明確叫停「校訊通」類業務。
  • 校訊通平臺為何變身「利益場」?
    原標題:校訊通平臺為何變身「利益場」?  家長被迫「自願」、校方收回扣、運營商多方分成、教育部門屢禁不止……校訊通原本作為學校和家長溝通的平臺,為何變身「利益場」?記者在深圳、合肥等地調查發現,不少地方的校訊通涉嫌搭教育便車亂收費,市場亂象叢生,校訊通又該何去何從?
  • 「校訊通」遭多地家長吐槽 近年全國已有多省市叫停
    所謂「校訊通」,是比微信群、QQ群更早出現的家校聯繫方式,即家長繳費購買通訊公司套餐,統一從學校處接收簡訊通知。2014年以來,為避免出現「變相收費」問題,包括北京、重慶、陝西、河北、青海等在內的多省市陸續發文,明確叫停「校訊通」類業務。但在部分地區,「校訊通」仍有市場,甚至變身為「App」。
  • 開學以來「校訊通」遭多地家長吐槽,近年全國已有多省市叫停
    所謂「校訊通」,是比微信群、QQ群更早出現的家校聯繫方式,即家長繳費購買通訊公司套餐,統一從學校處接收簡訊通知。2014年以來,為避免出現「變相收費」問題,包括北京、重慶、陝西、河北、青海等在內的多省市陸續發文,明確叫停「校訊通」類業務。但在部分地區,「校訊通」仍有市場,甚至變身為「App」。
  • 深圳叫停校訊通收費 全通主業受波及
    多知網1月10日消息,據南方網報導,深圳市教育局近期發文,嚴禁「校訊通」收費,並要求各區教育局督促學校、相關服務企業做好退費工作。校訊通是全通教育的主營業務,2011年財報顯示,家校互動業務貢獻了其93.77%的收入,且主要集中於廣東省。一紙禁令雖不會影響全通的IPO進程,但對股價或是重大利空。
  • 免費社交平臺多了,校訊通能取消嗎?
    中安在線訊  據銅都晨刊報導, 近期,一些家長通過市民論壇,反映我市很多家長訂購了校訊通業務,現在很多班級都有家長微信和QQ群,孩子作業完全可以通過家長群裡發出,再訂校訊通有點多餘了
  • 「校訊通」背後的利益鏈條,如何破除
    對此,滁州市政府回應,全椒縣教體局已責令涉事的城南小學加強教學管理,落實規範辦學要求,嚴禁通訊公司在校宣傳和辦理「校訊通」。  這是幾乎所有進校園推薦給學生、家長使用的產品存在的共同問題。從教育與學校管理角度,學校遴選合適的教育內容與服務產品,推薦給學生、家長自由選擇,只要做到完全自願,是無可厚非的。可是在具體辦學現實中,學校、老師的推薦往往變異為強制推薦或變相強制推薦,如推薦「校訊通」產品,說是可以自願選擇,但學校老師給布置學生作業全部通過「校訊通」,家長能不接受嗎?
  • 家長必須用校訊通嗎?高新區哪裡可接種流感疫苗?
    龍鳳澳龍學校,要求家長辦理校訊通,不辦理就看不到作業,沒有自願不自願的選擇,是否合理?,經過調查核實該校確實在開展校訊通的辦理工作,目的是便於家校溝通與交流,尤其是在家長沒有網絡的情況下能夠及時通過簡訊接收通知,採取的辦理原則是必須家長自願。
  • 南陽「校訊通」遭家長吐槽,近年來多地已被叫停!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環境和校園應該是陽光、純潔的,不應該存在這種「灰色利益鏈條」,不但剝奪了家長的選擇權,變相強制,而且違反教育收費「自願」原則,助長行業不正之風,滋生腐敗。 為什麼在省教育廳早就明令禁止的情況下,校方還在有令不行,而且相關教育部門也視若不見!
  • 河南一小學強制學生家長更換校訊通 教體局調查
    孩子回家一鬧,上百名學生家長不得不花一兩千元購買新手機。這不是給學生和家長增加負擔嗎?」大河報記者相繼接到學生家長反映,平頂山市湛河區實驗小學一年級老師強制學生家長更換校訊通用戶、購買新手機。昨日,記者從湛河區教體局紀檢部門證實了此事,有工作人員告知「教體局已接到反映,準備向該校派出工作組進行調查。」
  • 家長爆料:南陽何時叫停落後的「校訊通」?
    小編注意到,9月開學以來,已有不少來自不同地區的家長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吐槽」,稱孩子所在學校要求辦理「校訊通」,給家長們帶來不便,比如「已有電話卡運營商與校訊通要求不符,需辦新卡」,以及「需要繳納資費」、「非自願、強制辦理」等。
  • 校訊通再惹眾議 低年級說方便高年級說沒用
    現在孩子大了,以前作為留作業的校訊通應該「下課」了,而且現在QQ和微信很方便,校訊通每月10元的費用有點浪費。  根據瀋陽市教育局的統計,2014年瀋陽市小學在校人數有34萬,初中生在校人數有16萬。  如果真如校訊通方面所述,瀋陽市中小學幾乎都在使用,按每人每月10元計算,瀋陽中小學生家長每年或多出幾千萬元的教育負擔。校訊通實際使用情況如何?老師、家長和專家有何看法?
  • 我市發布《關於規範學校使用校訊通平臺的通知》
    日前,市教育局發布了《關於規範學校使用校訊通平臺的通知》。通知中規定,任何學校不得強制實施校訊通,如短期內不能取消,需繼續使用校訊通的,學校要召開家長會,協商解決校訊通的使用問題,並經家長籤字同意,學校和教師不得以任何理由強制家長使用;家長自願使用校訊通的,學校需按要求向家長提供個性化簡訊服務。    另外,市教育局要求沒有校訊通的學校加快校方公眾微平臺建設,服務於學生家長。
  • 南陽何時叫停落後的「校訊通」?近年多地已叫停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環境和校園應該是陽光、純潔的,不應該存在這種「灰色利益鏈條」,不但剝奪了家長的選擇權,變相強制,而且違反教育收費「自願」原則,助長行業不正之風,滋生腐敗。為什麼在省教育廳早就明令禁止的情況下,校方還在有令不行,而且相關教育部門也視若不見!
  • 學校面向家長開通校訊通業務 多數家長質疑
    近日,澗西某學校一年級學生王某從學校拿回家一份移動公司校訊通簡訊業務合同,說是學校讓家長自願訂。此業務每月交納5元至7元費用,老師將統一通過簡訊給家長發送家庭作業、學生在校表現等信息。多數家長質疑:為什麼要通過有償簡訊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