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香豬多以放養為主,因此肉質風味好
香豬肉質味美甘香,加上粗飼放養的特性,近年來受到部分高端消費者的追捧。但是,業內人士提醒——
林遠康 江永強
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們開始追求飲食質量,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香豬因為肉質味美甘香,加上粗飼放養的品種特性,受到部分高端消費者的追捧。近年來,不少關於養殖香豬供給中高檔酒店的報導見諸報端,不少人相機而動,引入香豬進行養殖。
耐粗飼易養 養殖成本低
廣東梅州有一家香豬養殖場初具規模——梅州市年泰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該豬場走合作社路線,把附近的農戶發展為合作夥伴,同時註冊商標,進行品牌包裝。到目前為止,該豬場存欄母豬300多頭,總存欄有2000多頭,7年的經營已使豬場進入相對穩定的盈利狀態。
出於防疫考慮,該豬場跟一般規模豬場一樣,選址在一個相對偏僻的地方——離縣城15公裡的鎮上。欄舍依山而建,順著坡度有序排列,依次是最頂部的種豬舍、中間的仔豬舍和最下邊的肉豬舍。
該公司總經理李習鋒介紹,因為巴馬香豬體形小,單位面積養殖的香豬相對多一些。以肉豬為例,40平方米可以養殖20公斤左右的香豬30頭。香豬喜愛放養和野食,因此需要在欄舍旁邊圈出大塊林地供香豬活動。
據了解,香豬是耐粗飼豬種,養殖成本並不高,一般農家養殖戶都可以飼養。香豬養殖所費人工不多,以年泰豬場為例,2000頭的豬場只需5個人來打理,而且香豬所吃飼料比較雜,可隨地方條件調整。李習鋒的經驗是20%的粗飼料,以米糠、玉米、麥麩為主;30%~40%的青飼料,牧草、莊稼苗都可;剩下的就是混合飼料。這樣的飼料搭配成本較低,一頭豬長到25公斤要6個月左右,即使體重25公斤的豬每天也只需食用0.75~1公斤飼料,成本2元左右,而且不需要購買含添加劑的飼料。
關於香豬的疫病防治,李習鋒提醒重在兩個方面:清潔消毒和疫苗。李習鋒規定豬場每周消毒一次,外來車輛也要先行消毒才能進豬場,疫苗方面也比較簡單,使用獸醫站發放的疫苗即可。「香豬本身粗飼型餵養,豬糞汙染較小,生活環境自然好一些,又有足夠的運動,所以很健康,對疫病的抵抗力也較強。」
在巴馬香豬引種方面,人們習慣考慮從巴馬香豬原產地——廣西巴馬縣引種,據該縣一位從事香豬種豬養殖和出售的楊先生介紹,現在一頭種豬為500~700元,一組種豬的結構為1頭公豬配10~15頭母豬,在基建和技術方面供種方會給予引種客戶一些指導,但銷售渠道得靠自己開拓。
市場亂 銷路開拓難
香豬由於本身肉質和生長特性的原因,賣價比一般豬貴出不少,出欄價平均在40元/公斤左右,零售價為60元/公斤以上。關於銷售,李習鋒概括:只要產銷平衡,肯定能掙錢,如果產的比賣得多,那就很頭痛了。據了解,李習鋒的銷售渠道主要是遠近的一些酒店、農莊,以及當地的豬販在肉檔擺賣,25~30公斤的香豬每個月能賣100來頭。可他還是覺得被動:「這些渠道還是不穩定,他們賣多少才向我買多少,時間和數量都不確定,難以安排生產,對規模擴大不利。」
他覺得限制香豬產銷擴大的主要因素是消費觀念沒有跟上,老百姓覺得貴,不願意買。老百姓習慣在數量而非質量上把關菜籃子,香豬只為少數群體青睞。
另一個問題是香豬市場比較亂:一些養殖戶拿一般小豬充當香豬賣,或者使用全價料催大香豬,使這個行業面臨信任危機。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香豬養殖戶說,現在絕大多數的香豬養殖戶都在或多或少地使用全價料,出售的時候就當放養香豬賣,肉質雖然沒有放養的那麼香甜,但是一般人很難分辨。
為了擴大銷路,李習鋒想了不少法子,比如在年節加工一些臘肉和臘腸,每公斤售價在80~160元之間,但因為賣價高,只有少數人捧場。延續這一嘗試,他萌生了一個想法:嘗試香豬肉的深加工,以便拓展更廣闊的市場。不過比較大的障礙是「食品深加工許可證」的獲取有一定難度。
憑著之前在生意場上的多年打拼,李習鋒明白特種產品的品牌重要性,於養殖之初就註冊了「梅花仙香豬」的品牌。帶著自家的香豬肉,他在幾年間跑了國內大大小小的農產品展銷會。
在2010年4月,李習鋒與當地供銷社一道註冊成立了「梅花仙香豬專業合作社」。這一戰略已初見成效,2011年7月,當地的一家大型超市已經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以農超對接的方式引進香豬在門店銷售,目前該超市所售香豬肉均價為66元/公斤,經過幾個月的推介,平均每天可以賣出去一頭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