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建立科舉之後,窮人只要努力讀書也有一條可以通往仕途,改變命運的路。國子監作為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機構,除了要給朝廷培養人才,也要照顧好學生。
古代學生通常沒錢,國子監為了激勵他們好好讀書,並且提高質量,每月設有一堂考試,要考四書藝一篇,五言八韻詩一首。考完之後,國子監會給第一名1兩銀子的獎學金。清朝1兩銀子在古代最廉價,相當於現在200元左右,在當時可以買100斤左右的大米,盛唐時期的1兩銀子最值錢,相當於2000-4000元,在當時可以買4-8石大米。
現在的獎學金比古代更多,不僅有來自學校的,還有來自社會的,福建一女生考上了福建文科狀元,獲得100萬巨額獎學金,被譽為「福建最貴高考女狀元」。2018年高考,福建晉江安海女生黃亦陳以687的總分考上福建文科狀元,其中滿分150分的數學她考了148分,英語更是取得滿分。
黃亦陳出生在書香世家,父母都是教師,父母都喜歡看書,加上晉江安海的文化氛圍濃厚,她也養成了愛看書的好習慣,尤其是中國古典文學和藝術。值得一提的是,黃亦陳曾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如果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是她仿寫的。她還參加了央視的2016年的《中國謎語大會》,並拿下全國冠軍,是個全能少女。
北大是文科科目首屈一指的學校,黃亦陳高二開始就打算讀這所學校,高考結束後,北大招生辦主動找到她,實現了她的北大夢。
黃亦陳能考上北大,平時學習除了刻苦,沒什麼特殊的方法,她以前的英語作文不是特別好,為了提升作文能力,把手機語言改成英語,平時沒有就看無字幕英語電影,看別人是怎麼表達一個句子,順便還訓練了聽力。
誰能想到數學考了148的黃亦陳,數學成績一直是弱項,她之所以選擇文科就是理科偏弱,而數學是文理科必須要學的,她為了攻克這道難關,有一本專門的「錯題集」。
古人說:「吃一塹,長一智」,她專門在晚自習半小時前,提前來教室研究這本錯題集,慢慢糾正曾經犯過的錯,使數學成績越來越好。當她知道數學分數離滿分還差兩份,感到十分懊惱,不然就有兩個滿分。
父母對黃亦陳的要求並不苛刻,比起考多少分數,更在乎女兒的人品,從小教她誠實善良。黃亦陳沒有辜負父母的培養,平時在學校樂於助人,連高考考數學前兩小時還在幫同學解題,要知道上了考場,同學都是競爭對手,多一分都能把別人遠遠甩在深厚,黃亦陳完全沒有因為有競爭而不幫同學,這是一種對自己實力的自信,也是胸懷的大度。
黃亦陳獲得4筆獎學金,金額共計100萬,這些獎學金來自母校晉江養正中學、所在的村子增埭村,還有兩個福建商會恆安集團、建安海商。這筆巨款對於黃亦陳來說不吃不喝十年才有可能存到,正是應了那句話「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