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駝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都是這樣,自從有了孩子以後,生活的重心就是孩子,每天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都要面面俱到,生怕自己的孩子出問題,讓他們擁有快樂的童年才更重要。不過,只要是孩子就難免有犯錯的時候,如果孩子有錯誤,家長們也會毫不猶疑的指出,畢竟自己的孩子,如果自己不教育,以後可能就會有別人幫你教育了。
有些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批評孩子,不問青紅皂白的就是對孩子一頓說教,父母可能感覺有些教育意義在裡面,但其實對孩子的影響大部分都是負面的。就比如孩子吃手指的問題,可能是身體缺少營養導致的,父母這時應該帶孩子檢查身體,而不是讓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
最近,寶媽玲玲發現4歲女寶居然有不自覺的夾腿行為,媽媽見狀總是見一次打一次,雖然很氣憤,但卻無能為力。有天晚上玲玲給寶寶講完故事後準備回屋睡覺,但又忘記自己的手機還在寶寶屋裡,於是就折返回了寶寶房間。本以為已經睡覺的寶寶,誰知正在半蜷縮著身體,面部微紅,滿頭是汗,雙腿之間夾得很緊,媽媽看見寶寶的夾腿行為上去就是一巴掌。後來閨蜜建議玲玲,最好帶寶寶做檢查。
玲玲經過詢問後才知道,寶寶這是一種名叫小兒夾腿綜合症的習慣,並不是什麼大問題。醫生指出:小兒夾腿綜合症就是幼年的孩子對自己生殖器的一種認知,是對身體出現好奇的一種本能反應,隨著年齡的增加,這種行為就會慢慢消失,家長們不用太擔心。
小兒夾腿綜合症具體有哪些表現?
1、嬰幼兒發病居多,大多都是1到4歲所有的女孩。
2、通過夾腿的動作,孩子會變得喜歡坐硬物,摩擦按摩去刺激私處。
3、夾腿時間一般持續幾秒甚至幾分鐘不等,出現頻率沒有規律。
4、孩子得到外界交流的時候,會主動停止夾腿動作。
家長如何預防孩子們的夾腿行為?
首先,家長不要著急。因為這是孩子們一種正常的發育現象,當年齡處於1到3歲左右的時候,夾腿行為需要家長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停止,到10歲左右的時候,這種行為會逐漸消失。
其次,家長不要打罵。當孩子處於嬰幼兒時期時,家長的行為非常關鍵,如果因為一點小事對孩子拳打腳踢,他們很容易產生童年陰影,家長選擇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
最後,分散孩子注意力。當孩子有夾腿行為時,家長可以利用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書籍分散他們的注意力,這樣能讓孩子慢慢忘記這個習慣,不良行為才會糾正過來。
你家孩子有這種情況嗎?各位寶媽是怎麼處理寶寶這種行為的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
在育兒過程中,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我是羊駝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