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和弟弟相差兩歲,經常一言不合就開打,而我通常都會由著他們去,只要不是太過分。曾經有一個人問過我,那麼小的孩子打來打去真的好嗎?我覺得沒什麼毛病,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幫哪一方都不對,或許正正是因為我這樣不管不顧,在旁人跟我女兒開玩笑說「媽媽要弟弟不要你了」的時候,我女兒會理直氣壯的說「才不會!」在旁人說「我把你弟弟抱走好不好」的時候,她會憤怒的說「不要!」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會覺得對孩子開類似於「媽媽有弟弟就不要你了」這樣的玩笑無傷大雅,甚至妞妞的爺爺也會說「我抱弟弟不抱妞妞了」,他們看到孩子因為這一句「玩笑話」而嚎啕大哭的時候,他們反而會興奮異常,我實在是不理解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面對小孩,更是應該謹言慎行,玩笑話可不是能夠隨便開的。
廣州有個3歲女童拿剪刀剪掉了自己1歲弟弟的生殖器,媽媽一氣之下打死了女童,隨後又因為內疚而服毒身亡。
有兒有女,本應該是幸福的家庭,最終卻造成兩死一傷,到底是為什麼?歸根究底,還是旁人的一句「玩笑話」:
你弟弟有小雞雞,所以你爸媽只愛弟弟,不要你了。
這種逗孩子的方式在我們身邊屢見不鮮,甚至在旁人阻止的時候,他們還會理直氣壯地說「不過就是開玩笑而已,那麼緊張幹嘛?」殊不知這本就不是一個公平的對話。
孩子理解的東西和成年人所理解的東西是不一樣的,開玩笑不是問題,但是跟孩子開玩笑就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慮。真正的開玩笑是在被開玩笑的人也覺得搞笑的情況下才會成立的,否則就會變成人身攻擊甚至是恐嚇。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2》中,導演組設計要蔡少芬的女兒在玩具和媽媽陪伴卡中做出一個選擇,孩子毫無疑問地選擇了玩具。為了節目效果,節目組決定跟孩子開個「玩笑」,他們當著孩子的面碎掉媽媽陪伴卡,表示媽媽不會陪伴她們了。孩子認為回家就能找到媽媽,誰知道節目組說了一句「不可以,媽媽已經碎掉了。」
或許節目組認為這只是一句「玩笑話」,應該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孩子的想法是很簡單的,她們認為「媽媽卡碎了」=「媽媽死了」,一種恐懼感油然而生,孩子瞬間嚎啕大哭,最後還是蔡少芬不管節目的拍攝,出面安慰才哄住了兩個孩子。
現實生活中,很多成年人似乎將這種「玩笑話」當作是逗孩子的利器,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
「爸爸媽媽有了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
「唱首歌,這個紅包就給你」
「這個是好喝的東西(其實就是酒),來嘗嘗」
這種「玩笑話」似乎早已經成為了大人和孩子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甚至有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會覺得無傷大雅,最後一笑而過。
現實就是,孩子的思想是很單純的,你的隨意一句話,給他們帶來的不是哈哈一笑,而是會深深植根在孩子的心中。我媽媽以前一直說晚上不能出去玩,外面有大灰狼,直至現在,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可是我依舊不敢獨自在晚上出去,就算有燈光,我也會覺得在遠處的黑暗的地方,有一雙雙眼睛在盯著我,可以說大灰狼就是我的心理陰影,雖然我很清楚這是不存在的東西,但我就是由心的恐懼,可笑嗎?
其實一點都不可笑,孩子的想法和成年人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樣的,你的一句玩笑話,放在孩子身上就會變成可怕的童年陰影,揮之不去。這種「玩笑話」會變成一把鋒利的小刀,在孩子的心上劃傷一個又一個傷口,並且永遠不會癒合,造成終生的傷害。
作為家長,應當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必須態度強硬的阻擋外界對孩子的傷害。據調查,85%的人小時候都有「被開玩笑」的經歷,卻有90%的家長都會選擇不作為。有的家長是因為放不下面子,而有的家長則認為無所謂,也正正是因為家長的不作為,讓孩子傷透了心,甚至留下一輩子的陰影。因此,面對這些不合理的「玩笑話」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首先就要站出來說「不」,畢竟爸爸媽媽都不肯保護他們,誰又會去保護我們的孩子呢?
● 面子什麼的沒有孩子重要
很多家長面對「玩笑話」之所以會不作為,很多時候都是礙於面子,遇到講道理的還好,遇到不講道理的或許還會被對方罵,這樣很丟面子。實際上,我很想問的是,面子重要還是孩子重要?如果是問我的話,我會告訴你孩子比面子重要得多!
所以在面對有人跟孩子開一些不恰當的玩笑的話,如果你想給對方留點面子,大可以從孩子入手,例如問問孩子「寶寶,你不喜歡別人這樣跟你玩對嗎?」這既可以讓孩子知道你的立場,又可以側面阻止對方繼續這種行為。當然,如果你不想給對方留面子,大可以直接說「請你不要這樣對我的孩子!」簡單直接,根本沒必要顧及自己那虛無縹緲的面子,畢竟面子哪有孩子重要!
● 鼓勵孩子要勇敢說「不」
這是很多中國家長都不關注的一個事情,孩子也是一個人,他們有選擇的權利,別說什麼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方要求孩子尊老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要愛幼呢?所以作為家長,平時應該鼓勵孩子要勇敢的說「不」,要告訴孩子,如果別人對你說的話又或者一些「逗」你的行為是你不喜歡的,那你可以大膽的拒絕,你有拒絕的權利!
● 讓孩子知道你愛他
中國家長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不喜歡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愛。為什麼有孩子會因為旁人一句「媽媽愛弟弟不愛你」就恨上比她小的弟弟呢?還不是因為做父母的平時沒有讓孩子感受到愛!愛是需要表達出來了,不要高估了孩子對你的行為的理解能力,他們不會將你要求他們不能挑食的行為理解成你愛他們,更不會將你要求他不能獨自外出玩耍理解成你愛他們。我知道沒有多少個父母是不愛孩子的,但是請用更直接的方式告訴孩子,不要讓孩子心裡埋下疑問,並且讓人鑽了空子,挑撥你們之間的感情。
當你讓孩子感受到愛以後,面對其他人的挑逗行為,他就會理直氣壯的說「才不會」,這是你給孩子的底氣。
跟孩子開玩笑是可以的,這是「逗」孩子的一種方式,但是一定要注意分寸,孩子很簡單,他們的想法更簡單。作為家長,不能隨意跟孩子開玩笑,在看到旁人隨意與孩子開玩笑的時候,更要站出來阻止,這才能讓孩子真正的再一個美好的環境中成長。
你家孩子有被這樣肆無忌憚地「開玩笑」嗎?你又是怎麼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