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師們:
終於要開學了,您又要見到了自己可愛的學生。經此疫情,再次聽到孩子們叫:「老師,您好!」,我相信您會有很多的感悟,會更明了老師的職責。
孩子們的心理成長離不開學校老師的幫助,每一位老師都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都要在自己的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心理成長。延長的假期讓不少孩子的生活規律有所改變,心理狀態也產生了變化。因此,復學後,如何幫助孩子進行心理恢復,如何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不僅是心理工作中的任務,也是每一位老師該做的工作。
現在,安越越談心根據福建省心理學會、福建師範大學心理學院主編的《抗議復學後老師助學心理指南》,整理一份抗疫復學後老師心理調適指南,旨在幫助老師們預防和減少復學後不良反應的出現,順利地度過心理緩衝期,平穩地進入復學新階段。主要建議老師們做好這兩個方面:
一、安頓內在,自我賦能。
二、善用心理技能,為學生賦能。
教育是需要大量情感投注與注意力投放的事業,教師是教育事業中的中流砥柱。復學在即,與學生見面的日子近在眼前,想必您已經在開始著手進行複課的準備工作,我建議您安頓好自己的內心,調整好自己狀態,以滿滿的真正能量迎接下來的工作,具體可以這樣做:
一、做好復學前的心理準備
為了預防和減少老師們復學後不良反應的出現,能夠順利地度過心理緩衝期,平穩地進入復學新階段,建議老師們在復學前做好以下心理建設:
1. 覺察自身,梳理情緒
疫情持續了這麼久,對廣大群眾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心理衝擊,更是把我們逼成了「十八線主播」。不少老師出現了懶散、焦慮、線上教學壓力大等消極心理。復學前老師應梳理好自身情緒狀態,正確認識疫情及其影響,化解各種不適應的反應,接納不同情緒,通過調整心理預期、做些有意義的事等修整好心情,為復學維持平穩心態。
2. 設計未來,恢復正常
疫情延長的假期中,即使有「停課不停學」的線上教學活動,老師的生活和時間安排也比正常教學期間更為鬆散和自由。臨近復學,老師們應提早告別休假模式,提前一周開始準備。如每天做些與工作相關的事情,合理作息,正常飲食,規律生活。身心一體,照顧好身體,情緒也會隨之變好,免疫力提升,為復學的身體勞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3. 合理認知,理性擔責
正確看待社會和學生家長對老師的「角色期待」和「道德高位」認識。評估自己的知識能力,接納面對疫情和復學自己也會有如學生一般的恐懼心理。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有能力限度,也有身心需求。老師要正確認知自己工作的責任和能力的局限,做自己能做的事而不是希望做的一切事,不「大包大攬」過度承擔責任,以免給自己太大壓力和負擔。
4. 建立和強化社會支持網絡
人是社會性的,需要群體與組織的支持和庇護。老師要善於挖掘身邊的人際資源和社會支持資源,建立和強化社會支持網絡。增進與家人朋友的溝通與交流;面對復學的新挑戰,多與同事相互支持、分享感受;及時向學校、領導反映復學遇到的情況和存在的困難,尋求社會支持和幫助。
二、以終為始,自我賦能
假期的終點就是復學的起點,您需要對自己的狀態進行切換。老師們要提前準備好復學用品,關注自己的身心狀態,積極調整作息,做好個人心理準備和心理建設,提前規劃班級、教學、家庭、自我等各方面的時間分配,對自己的時間進行科學管理,對自己的精力進行平衡。建立和強化社會支持網絡,保持陽光心理和積極心態。
以終為始,反思即將結束的線上教學模式,將其中的創新恰當地運用到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讓今後的教學與學習變得更多渠道、更有趣味。
在疫情發生後,學生難免會產生一些恐慌、害怕、緊張、抑鬱、焦慮等應激心理,長時間的居家又感到煩悶、無聊等,而學習需要在良好情緒中的集中注意、積極思維等,這就要求各學科的老師對還沒有調整好情緒的學生給予幫助。
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居家網上學習後,現在學生們又坐到教室裡聽我們老師講課,這就有一個重新平衡、適應的過程,而且今後網上學習將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形式,怎麼平衡線上與線下的學習,也需要每位老師給予學生具體的指導。
每位老師的課程都是在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以健全學生的人格、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此次疫情已使我們領悟到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良好的注意力、意志力、 自控力等心理素質是多麼的重要,是多麼的需要去培養,怎麼做?兩個建議:
一、幫助學生進行心理調適
雖然解除了疫情隔離,學生們也都開始上學了。但因疫情給學生所帶來的心理影響並未消失。那麼復學後,學生們可能存在焦慮、恐懼、抑鬱、自卑等不良情緒反應。
當這些不良情緒超過一定程度或持續過長時間,則需要我們去做好學生的心理調適。學生雖然有一定的自我幫助能力,但比較薄弱,我們既要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也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支持,用合適的方式為他們提供安全保障。老師們可以嘗試採用以下這些方法幫助學生進行心理調適
1. 積極的心理暗示
在面對學生時,我們可以多對他們說些正面、積極的話語。如:「你看,事情在一步步變好起來呢!」 這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教給學生,讓他們對自己或
他人也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以緩解因疫情而帶來的不 良情緒體驗。
2. 提供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具有緩衝作用,尤其是面對學生時,必要的社會支持系統能很好地緩衝疫情對學生心理產生的不良影響。這些社會支持可以是學校老師、家人、同學、醫生等的關心與幫助。
3. 鼓勵學生自我應對
讓學生成為自己問題的解決者,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對並解決自己的問題。如放鬆、唱歌、運動、拼圖、畫畫、傾述、宣洩......允許他們有自己的嘗試解決問題的方式,給學生保留足夠的空間,創造條件幫助學生發掘自己的自我調節能力。
4. 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老師應多關注學生,覺察他們當下的心理狀態,當覺得無法幫助到他們時, 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二、幫助學生激發學習動機
復學後,同學們都懷揣著激動的心情回到了學校,但也發現了一些小問題。 比如有的同學感覺復學一方面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安全感,另一面也讓他們產生了極大的學習焦慮:上課的時候,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小動作增多、注意力無法集中,腦海裡充斥著「在家時間都沒好好學習,考試了怎麼辦?」「學習環境改變了,好不適應啊,我都不知道怎麼學習了?」
這些屬於焦慮情緒的反應,而焦慮情緒主要來源於他對學習環境轉變的不適應。如果焦慮情緒沒有得到及時的緩解,長此以往,就會導致他的學習成績下降,喪失學習自信心,更可能產生習得性無助感。
此時,老師們可以通過重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1. 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式教學。
面對學習環境的改變,學生難免產生不適應。老師們應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活動。創設問題情境,重燃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學提倡「情於心而會於意」,對於課文中的難重點,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進一步要求編繪成有趣的故事、詩歌進行複述,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又比如,可在教學導入部分,設置「懸念」造成認知衝突,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產生疑惑,渴望參與學習活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體驗高峰感。
2. 控制動機水平,布置適當地作業。
根據右圖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老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控制學生學習的動機水平。研究表明,中等強度的學習動機,學習效果最佳。但受學習任務的難度影響,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呈倒 U 型曲線。
針對識記類型的作業,老師適當提高完成要求,而對於思考類的作業,應鼓勵學生多開動腦筋,積極參與。
3. 合理運用表揚和獎賞。
表揚和獎勵是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學習行為的強化物。針對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靈活運用表揚和獎勵。例如,多血質的學生和膽汁質的學生應該能夠較快的適應環境,對他們的積極學習行為給予肯定,忽視他們的消極行為。對於粘液質的學生,他們反應遲緩,多鼓勵他們勇敢邁出學習的第一步,他們也能緩慢的適應環境。對於抑鬱質的學生,他們內心敏感脆弱、多愁善感,老師要真誠地對其進行表揚和鼓勵,少批評。表揚和獎勵在複課初期能夠有效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4. 提高學習專注力,傳授學習策略。
老師們不妨多提醒學生,拿起手中的筆,開始記筆記。這是最為普遍有效的精細加工策略,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學習策略萬千種,幫助學生找尋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重溫學校學習感。
開學在即,讓我們整裝待發,微笑著敞開心扉,走向校園生活吧!打開塵封的門窗,讓陽光、雨露灑遍心靈的每個角落,在堅韌中積蓄力量,默默耕耘。陰霾終會散去,窗外已然春暖花開。珍愛生命,珍惜時光。您不停的腳步,會讓生命的枝頭綻放出朵朵奼紫嫣紅。未來可期,願春暖疫去,與學生重逢之時,花兒朵朵綻放,內心踏實豐盛。讓我們攜手為開學複課做充分的心理準備,為新學期學生的順利開學和幸福成長保駕護航。
安越越談心
2020年5月11日
(以上部分材料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