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陽生春又來

2020-12-24 齊魯壹點

文 | 馬汀

(圖片來自網絡)

冬至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之一,排在第22位,但它是最早被測定出來的一個,古人把冬至看作節氣的起點,所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又稱「亞歲」,俗稱「冬節」或「長至節」。其測定早在周朝和春秋時期,古人用土圭觀測一年中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作周期變化的情景。土圭測影法就是利用直立的杆子觀測太陽的影子在正午時刻的長短變化來判定節氣的變化。我國最早的土圭建築,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臺,現仍保留在河南登封市告成鎮。至今老百姓都知道在正午豎直一根筷子,看影子最長的一天,就是冬至(反之,影子最短的一天,就是夏至)。古人認為,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之至,即「冬至」。亦曰:「冬至一陽生。」《史記律書》載:「氣始於冬至,周而復始。」又說:「日冬至,則以陰下藏,以陽上舒。」唐朝大詩人杜甫《小至》(「小至」是指「冬至」的前一天,亦說冬至後一天)詩云:「冬至陽生春又來。」這就是說,冬至到,陽氣上舒,陰氣下藏。冬至到了,白天漸長,春天也就跟著來了。所以,冬至又有「小陽春」之稱。

冬至時間在陽曆12月22日或23日,《二十四節氣歌》最後兩句說「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這都是按陽曆說的。老百姓說「冬至十天陽曆年。」

與冬至相關的節日和習俗還有不少。

《說文》載:「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即指冬至後第三個戌日是臘日。「臘」,祭祀名。古代農曆十二月祭祀祖先百神,故後稱農曆十二月為臘月。古人以天幹地支相配搭紀日,漢代規定冬至後第三戌日為臘日祭神。後來《荊楚歲時記》指定以農曆十二月初八為臘日,就是俗稱的「臘八」。至今仍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有慶祝來年五穀豐登的意思。

民間一直流傳著「大雪交冬月,冬至數九天」、「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夏至三庚便入伏)」等諺語,都是從冬至說起。「數九」,即從冬至這天算起,九天為一段,叫「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九九」。老百姓一首「九九歌」形象地描述了冬至以後「九九八十一」天從嚴寒到開春的情景和過程: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凌上走;

五九六九,順河看柳;

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坡裡吃。

有關冬至的民諺很多,不一定都科學,但都是人們的經驗之談。

如「冬至天晴無雨色,明年定唱豐收歌。」「冬至天晴明,來年唱太平。」「冬至多風,寒冷年豐。」都表示冬至天晴有風無雨,是來年豐收太平的預兆。

「冬至無霜,碓臼無糠。」「頭九沒落雪,九九如六月。」「三九不冷夏不收,三伏不熱秋不收。」冬至是最寒冷的時節,如果無霜無雪不冷,則預示來年歉年歉收。所以,民諺說:「該冷不冷,不成年景;該熱不熱,日子難過。」

「數九寒天下大雪。」「一九有雪,九九有雪。」等等,都是正常年景的表現。

關於冬至的飲食習俗也很多,相傳起於漢代,興盛於唐宋,流傳至今,更廣泛更豐富多彩。

農諺:「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除了說明冬至後白天漸長之外,也反映了冬至吃麵的習俗。這「面」是泛指麵食,而各地都各有所指,名稱各異,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冬至節令飲食文化。

中原地區有「冬至餃子夏至面(麵條)」的習俗。最早出自河南南陽醫聖張仲景,看到窮苦老百姓在嚴寒的冬天,衣不遮體,凍餓而死,有的被凍掉耳朵。於是,他就選取狗肉、羊肉、辣椒等一些禦寒滋補的藥材,煮熟切碎做餡,用麵皮包起來像人的耳朵,再煮熟,施捨給老百姓吃。從此,就留下了冬至吃「捏凍耳朵」的習俗,後來就叫「餃子」。有的也叫「扁食」。我的家鄉則說「冬至包子夏至面。」其實,包子就是餃子,也叫水餃。

南宋臨安有「冬至混沌夏至面」之說。其實,這「混沌」之名起於漢代匈奴入侵中原。匈奴兩個首領——渾兒和屯兒,非常殘暴,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中原人民恨之入骨,就以「渾」「屯」的諧音給一種包肉餡的麵食取名為「餛飩」,吃餛飩以解心頭之恨。後來,餛飩的名號繁多,流傳很廣。如廣東稱「雲吞」,江西稱「清湯」,湖北稱「包面」,四川則稱「抄手」,新疆還叫「曲曲」等等,都是包肉餡的麵食。

江南冬至興吃湯圓,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也體現「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我國臺灣地區,則流傳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即以糯米粉捏成雞、鴨、牛、羊、豬、龜等象徵福壽吉祥的動物形象,用蒸籠蒸成九層糕,祭祀祖先,以示不忘根本。

過去還有「冬至亞歲宴」的習俗,形式繁多。如北方興吃冬至肉,特別是吃狗肉、羊肉。傳說冬至吃狗肉是由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樊噲的狗肉大加讚賞興起的。其實,主要是中醫認為,狗肉羊肉數熱,都有壯陽滋補之功效,又認為冬季是進補的最佳時機,所以民間有冬至吃狗肉羊肉進補的習俗。

由此,我聯想到,小時候常見有些老人由於勞累過度,落下腰腿疼的毛病,沒有錢治,年輕人就在冬至前後最寒冷的時節找一隻流浪狗,殺了,給老人吃狗肉,補養病體。狗皮,經過加工處理,製成狗皮褥子、狗皮衩褲、狗皮護腰等,給老人保護病腿病腰。雖然沒有冬至宴之說,但知道最嚴寒的時節是滋補保養病體的好時機。

總之,冬至是農曆的重要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民間習俗非常豐富多彩。

(圖片來自網絡)

壹點號山東創作中心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近仁·典文化】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的節氣起源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
  • 今日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節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冬至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後,白天慢慢變長。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古人認為,冬至是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過新年是相差無幾的。
  • 婺城:冬至團圓至 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冬至日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使得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從這天開始,白天會一天天變長。金華人習慣將冬至稱為「冬夜」。
  • 石門初中:冬至陽生春又來
    為進一步弘揚民俗文化,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石門初中開展了系列慶冬至活動。   話 冬 至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 武博「行走的課堂」:冬至炊煙起,靜待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年的初雪似乎比以往來得更早了些,點點飄雪裝點得武漢這座極具煙火氣息的城市更加美麗,仿佛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冬至節。那麼,就讓武漢博物館館藏珍品陪您一起過節吧!*冬至起源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
  • 關於冬至的古詩詞有哪些 描寫讚美冬至的經典詩句匯總
    2018年12月22日是2018年的冬至節氣,全國人民都有過冬至的習俗。過冬至節起源於漢代,盛行於唐宋,一直相沿至今,《清嘉錄》亦曾有「冬至大如年」之說。班固的《漢書》中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到了冬至,意味著白晝將一天比一天長,陽氣逐漸回升,這是上天賜予的福氣,自然是一個吉日,理應慶賀。
  • 描寫冬至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冬至節氣優美古詩詞句賞析(圖)
    2017年12月22日迎冬至節氣,描寫冬至節氣的詩句有哪些? 那麼過去的文人騷客在冬至時節, 又會有哪些感悟呢,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賞析一下冬至的詩句吧。 詳情如下:
  • 營養|冬至養生保健康
    好好學 一個改變人生的公眾號 關注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日冬至。 至,極也。
  • 今日冬至,螞蟻搬家公司祝您亞歲大吉!
    二氣周流無所住,陽數足,化龍升。歸根復命性靈明。過天庭。入無形。返復天機,升降月華清。奪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滿,赴蓬瀛。冬至,又稱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節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祝冬至的習慣。冬至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後,白天慢慢變長。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冬至的古詩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古詩: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古詩。
  • 描寫關於冬至節氣的詩詞句子、祝福語 冬至場景唯美圖片分享
    新華社天津12月20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2月22日零時28分,迎來「冬至」節氣。從冬至起,白天開始變長,一陽始生。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保健專家提醒說,此時節要潛陽補溫,斂陽護陰。
  • 冬至詩詞賞析,冬至詩句大全
    冬至備受推崇,只因冬至陽生春又來。至此,陽氣回升,開啟了新的時令循環,北半球極夜後白晝逐漸增長,寓意大吉,來日可期。下面是關於冬至詩詞賞析,冬至詩句大全,歡迎閱讀!  二氣周流無所住,陽數足,化龍升。  歸根復命性靈明。過天庭。入無形。  返復天機,升降月華清。  奪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滿,赴蓬瀛。  邯鄲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 冬至將至,俗語:冬至三日晴,甕裡米生蟲,啥意思?為啥米生蟲?
    杜甫有詩: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意思很簡單:瑣碎事充斥在生活,沒什麼感覺,冬至到,冬至到了春天就不會太遠。刺繡女工因冬至到來,白晝時間變長,能多繡幾根五彩絲線,吹管的六律飛動葭灰。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詩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詩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詩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
  • 今日冬至,給追逐夢想的自己一個擁抱
    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從冬至起 白天開始變長 一陽始生 冬至一到 新年也就不遠了
  • 冬至陽生春又來,莎普愛思將打造怎樣的發展格局?
    12月21日,我們迎來了冬至節氣。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悄然,太陽從南半球回歸,自此晝長夜短、溫暖可期,那些關於春天的美麗遐想也有了歸處……臨近年底,大家的生活狀態想必都是一樣的吧,熬夜加班忙工作,黑眼圈一個比一個重,用眼過度眼睛乾燥難受。
  •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詩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詩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詩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詩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
  • 2018年冬至具體時間幾點幾分 今年12月22日幾時冬至節氣
    明天就是2018年的冬至了,很有朋友在問今年冬至具體時間是幾點幾分,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幾時冬至時間以及關於冬至飲食養生注意事項。新華社天津12月19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中國天文年曆》顯示,12月22日6時23分,迎來「冬至」節氣(2018年冬至具體)。
  • 今日冬至|數九寒天裡,冬至一陽生
    「陰律隨寒改,陽和應節生」 北京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 我們迎來「冬至」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 冬至,十一月中
  • 冬至祝福語簡短10字 朋友圈冬至暖心快樂的話問候語說說
    冬至祝福語簡短10字 朋友圈冬至暖心快樂的話問候語說說  12月22日6時23分,冬至,「數九寒天」的開端。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之後白晝漸長;冬至這天起「入九」,各地進入最寒冷階段;北方有宰羊、吃餃子的食俗,南方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