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記者王勇
瀋陽朝鮮族百貨大樓,已成為全國僅存的一家朝鮮族百貨商場,而在幾十年前,類似的商場在吉林延邊、黑龍江大慶等全國各地共有30多家。
談到商場能夠獨自挺立的原因,瀋陽朝鮮族百貨大樓有限責任公司商場經理金銘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商場始終將消費客群定位在45歲以上中老年人群體,堅持民族傳統的特色經營,才沒有被網際網路大潮吞沒。
1460人籌建起商場
商場始創於1949年7月,經過70年的歷史變遷,現有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經營品種達8000餘種,主要經營化妝品、食品、廚具用品、金銀鑲嵌飾品、民俗工藝品、床上用品、時尚服飾,以及朝鮮族傳統服裝、兒童服裝等。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評為「中華老字號」企業;2008年被瀋陽市授予「瀋陽老字號」企業。
據現任商場經理金銘介紹,1948年11月2日瀋陽解放後,為穩定市場物價、改善人民生活,政府部門號召全市職工、居民集資籌辦消費合作社。
當時西塔街有1460人投入9925股,共集資4.96萬元,籌建了這家消費合作社,並於1949年7月10日正式對外營業。當時主營商品包括糧食、副食、布匹、綢緞和生活日用品。
子承父業經營商場
金銘的祖父祖母、父親母親都是朝鮮族百貨商場人,他們一家對商場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也正是基於這份割捨不下的感情,2015年,學業有成、事業起步的金銘,在父親的鼓勵和支持下,接過祖輩的這份家業,努力經營商場。
金銘的父親1979年參加工作,在商場從一名臨時工做起,一路努力上進:成為保衛、樓層經理、部門經理、總經理,一直到2003年,朝鮮族百貨商場在瀋陽商業系統率先實行整體轉制,承債式買斷國有資產,全員入股,成立有限責任公司。金總帶頭集資,成為商場的董事長和法人。金銘說:「在父親的心裡,商場是他的大兒子,而我是小兒子。」商場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也確實是這樣,如今在這裡經營的業主,基本上都是看著金銘長大的,他們就是一個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堅守定位創新商場
金銘今年31歲,正是敢闖敢拼的年齡,他卻謹慎地拒絕了網際網路營銷。金銘解釋說,朝鮮族百貨商場定位於特色商品專營店,但並不是網店裡的仿製快銷品,而是保持傳統工藝的高質量產品。比如在一樓經營的朝鮮族服飾店,持續經營了幾十年,既保留民族傳統特色,又不斷改良花色和剪裁方式,每一件都是量身定製,內襯更是由老師傅完全手工製作,保證了絕對高超的品質。也正是這份堅守,才讓商場在西塔地區屹立不倒,而且成為零售行業的佼佼代表。
目前,根據改造規劃,商場正在積極招商,尋找合作夥伴,進行開發擴建,擬建立購物中心,集百貨、餐飲、娛樂、洗浴、遊玩、禮儀宮、會館、住宅為一體的具有朝鮮族風情特色的綜合大廈。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谷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