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一修好,我們農產品的價格也跟著翻倍!」初冬季節,建德大同鎮富塘村村民舒春彥站在自家的菊花田裡,喜上眉梢,因為家門口的美麗公路, 不僅來村裡的遊客多了,烘乾出廠的菊花茶也再不會因路面顛簸而破碎。「年收入比之前提高了好幾萬元。」
這是「修一段農村路、開一扇致富門」的縮影,更是杭州超前布局、持續發力「四好農村路」攻堅戰意義所在——讓路自成風景線,讓路加速轉變成小康通道。
2018年,杭州出臺《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建設高品質「四好農村路」的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農村公路被賦予「建好、管好、養好、運營好」的「四好」屬性。近日,杭州「四好農村路」建設連獲喜報——作為今年杭州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四好農村路」建設不僅超前超額完成任務,也為三年行動計劃畫上圓滿句號。
在展現「重要窗口」頭雁風採中彰顯擔當。通村暢鄉的美麗公路,把鄉村振興的嚮往串聯在一起,也成為交通強國建設「杭州實踐」中濃墨重彩的生動筆觸。
舊貌換新顏
農村公路建設滿意度達94.9%
查看杭州的農村公路建設成績單,會發現它一直很漂亮——桐廬縣、淳安縣榮獲「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杭州在全省的排名與湖州並列第一;在杭州民生實事項目年終測評中,「四好農村路」建設項目在2018年和2019年單項連續位居第一。
2018年起,杭州市交通運輸局委託第三方調查機構開展「四好農村路」公眾滿意度調查,2018年平均綜合滿意度為93%,2019年94.12%,今年則達到了94.9%。
修路本就是為民生福祉,能年年刷新滿意度評價,是因為杭州把好事做好,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就像建德富塘村村民舒春彥家門口那條公路,是總長度僅1.6公裡的溪萬線小公路,也被納入了提升改造。「把路修好、修美,讓農產品流出去,遊客走進來。」杭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為有效推進高品質「四好農村路」建設,杭州市市級財政三年安排「四好農村路」專項資金20億元,出臺《專項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和《考核辦法》,通過項目補助和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支持,今年杭州市級層面更是追加4億元資金,資金額度和保障力度前所未有。
同時,針對東西部發展不均衡的現實,因地制宜出臺「四好農村路」建設補助標準,如新改建項目中欠發達地區最高每公裡補助40萬元,一般地區每公裡補助30萬元,較發達地區每公裡補助15萬元。
如此底氣下,杭州農村公路「暢潔亮美」,不僅成為農特產品的流通快線、鄉村百姓富裕起來的經濟線,更收穫了意外之喜,豐富了村民休閒方式,推動鄉村舊貌換新顏。
在杭州建德市蓮花鎮06省道至徐家村美麗公路上,超過8米寬的路面平整開闊,但最讓人好奇的是道路一側,竟然有一個標準塑膠籃球場。
為何要在路上修一個籃球場?徐家村村主任邵瑋介紹,此處本來是個堆放雜物的瓦棚房,修建「四好農村路」的時候被拆除成了一片空地,後來村裡面考慮到沒有正規大型的運動場地,便為大家修建了一個籃球場。
路修好後,村民的休閒方式變得更豐富了。「現在路寬敞了,環境也好了,大家吃完飯就喜歡在路邊散步,小夥子愛在球場打球,村裡連打牌的人也少了!」
人在景中遊
美麗公路帶動村民收入加速趕超
如果你走過一些杭州的「四好農村路」,會發現這些路已經遠超「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要求,而是自成風景線,與青山綠水相映襯。
杭州農村公路如此「高規格」超前布局,背後有其原因—縱觀整個杭州農村公路建設史,不難發現,杭州農村公路建設一直走在全省之先,在「國家標準」上提質增效。
2015年的全國農村公路現場會議上提出,各地交通運輸部門要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而在杭州,從2003年開始,農村公路建設就裝上了「加速器」。當年「鄉村通達工程」開始全面實施,杭州僅一年時間就投資近5億元,完成改建、新建鄉村公路1500多公裡,也實現了杭州市176個鄉鎮「鄉鄉通公路」。
在「鄉村通達」之後,「縣道硬化」「鄉道改造」「鄉村康莊工程」等交通工程陸續上馬。至2010年底,杭州就已實現等級公路100%通村率,路面硬化率也達100%。
此後,美麗公路建設也提上議程,要提升農村公路等級、完成農村公路維修、建設港灣式停靠站。「其實在『四好農村路』概念提出前,杭州已按這些要求在做了。」杭州市交通運輸管理服務中心農村公路處有關負責人說:「還能做些什麼?我們最終提出『車在路上行,人在景中遊』的目標。」
這亦是從整個長三角客群出行的實際需求出發。江浙一帶旅遊出行,自駕遊往往佔主導,不再是單純的點對點。「杭州建好農村公路,就可以一路鎖定客群,進而把整個沿線的旅遊經濟都帶動起來。」
事實也是如此。隨著大魚線的建成通車,杭州市臨安區龍門秘境瞬間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一時間遊客、經銷商紛至沓來。餘杭區高品質打造「十口十線」美麗公路,臨平副城、良渚遺址區塊、大徑山和未來科技城等區域旅遊點位聯線成網。
據統計,2019年杭州市農家樂(民宿)經營收入80.82億元,增長18.5%,農村電商銷售額138億元,增長1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6萬元,增長9.2%,增速趕超城鎮常住居民。
創新快人一步
城鄉共享「四好農村路」成果紅利
在「四好農村路」三年行動計劃大背景下,杭州不僅在建設規格上具備超前理念,在後續服務開拓上也快人一步。
結合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工作,杭州已在蕭山區、餘杭區、富陽區、臨安區4個區率先實施公交一體化運營,並在建德市、桐廬縣、淳安縣實行公交化運營和班車運營相結合。
公交化的農村班車,不僅拉近了鄉村與城市的距離,也縮短了農產品與顧客之間的距離。在杭州建德市大同鎮農業服務中心,筆者發現了「一公裡驛站」。驛站房間裡,放著村民帶來的土雞蛋、番薯,2個小時後,這些農產品就會送到建德新安江街道的顧客手中。
「我們充分挖掘了農村客運班車全域觸點優勢,由此衍生出『一公裡驛站』。」建德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手機訂單,讓農村客運班車甚至是私家車的閒置後備廂參與到農產品物流環節,把『本來就要跑』變成『順路帶著跑』。」
依靠「四好農村路」紅利,打通農村物流最後「一公裡」的創新舉措,在杭州廣袤鄉野遍地開花。在餘杭,農村物流服務點採用「快快合作」的模式,各大快遞公司依據值班表將包裹集中後統一由郵政快遞配送至各個農村物流點。在桐廬,民營快遞發源地鐘山鄉實現了「快遞村村通」票件量增長125%。
更為驚喜的是,「四好農村路」本身就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據介紹,「四好農村路」就業崗位分為公益性崗位和非公益性崗位,主要從事農村公路日常巡查、道路保潔、隱患排查、綠化養護和小維修等內容。
據統計,杭州市建設高品質「四好農村路」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和非公益性崗位總計3772個(公益性崗位304個,非公益性崗位3468個)。
小康路再出發
擦亮美麗公路金名片
杭州「四好農村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收官,既是終點,也是起點。
日前,杭州市交通運輸局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十大最美農村路」和「十佳最美建設者」選樹活動,總結3年來取得成績,以此為新起點,為下階段「四好農村路」建設凝聚合力,共同向前。
下一步,杭州交通運輸部門將總結推廣餘杭等地美麗公路建設、「八口八線」整治等特色做法,高品質推進「最美農村路」創建,打造杭州農村公路新亮點;強化農村公路管理,為農村公路長效管理提供法制保障,確保農村公路建設成果能夠長久有效惠及公眾;繼續圍繞城鄉統籌、數字賦能、美麗經濟,打造集綠色發展、智慧管養、產業融合為一體的杭州特色農村公路,繼續堅持並深化綠色發展理念、融合發展理念和智慧發展理念,繼續積極爭創國家級、省級示範市、示範縣,形成濃厚創建氛圍,把杭州美麗農村公路的金名片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