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鄉千隊萬村百億」——農行內蒙古分行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2020-12-11 內蒙古日報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千鄉千隊萬村百億」——農行內蒙古分行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落日的餘暉,灑在科爾沁廣袤的草原上。十幾頭吃飽喝足的西門塔爾牛慵懶地臥在草地上。看著這些膘肥體壯而又悠閒的牛兒,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吐列毛都鎮新艾裡嘎查黨支部書記王柱心情燦爛。

這些牛是王柱帶動村裡脫貧致富的寶貝,而能把牛養到小有規模,他是有後盾的。「以前我想改良肉牛品種,因為缺資金幹不成事。可他們來了,不到10天的功夫,就為我發放了利息比較低的20萬元貸款,買了這些西門塔爾牛。」

王柱口中的「他們」,是農行內蒙古分行脫貧攻堅流動服務黨員先鋒隊的工作人員。他養牛成功的後盾是農行內蒙古分行創新開展的「千鄉千隊、萬村百億」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專項行動。

 直擊痛點,431億元貸款覆蓋100%鄉鎮

說起「千鄉千隊、萬村百億」專項行動,農行內蒙古分行行長張春林很是自豪,這是農行內蒙古分行推動金融服務「三農三牧」的一個大手筆。

「農業銀行的初心與使命是服務『三農三牧』。」自2017年到內蒙古任職後,張春林多次深入赤峰市、興安盟等地的貧困旗縣進行深度調研。通過走村入戶、溝通座談,他發現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基層金融服務不足及貸款難、貸款貴等問題。

「農業銀行在鄉鎮網點少,老百姓的需求又那麼迫切,能不能推出一種全新的服務組織模式和金融科技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張春林針對解決問題的途徑開始深入思考。

凡事預則立。2019年5月,農行內蒙古分行大刀闊斧直擊金融服務痛點,迅速出手補齊自治區鄉鎮以下地區金融服務延伸不到位、業務模式創新不夠、信貸投放不足等金融服務短板,啟動了「千鄉千隊、萬村百億」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專項行動。

專項行動針對性很強:農行內蒙古分行將向全區近千個鄉鎮派駐近千支「農行支持脫貧攻堅流動服務黨員先鋒隊」,將農行金融服務延伸到全區上萬個行政村。圍繞農村牧區建檔立卡貧困戶、普通農牧戶、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農牧業產業化和扶貧龍頭企業五大主體,以最優惠的利率每年為每個鄉鎮平均新增貸款1000萬元以上,每年合計新增貸款100億元以上。

赤峰市敖漢旗木頭營子鄉份子地村的劉老漢今年53歲。2017年,因妻子突發疾病,他們一家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劉老漢是個勤快人,想靠搞養殖脫貧,卻沒有資金。2019年5月,農行敖漢旗支行支持脫貧攻堅流動服務黨員先鋒隊聽說他家的情況後,主動上門開展幫扶。經過調查,劉老漢符合貸款發放條件,敖漢旗支行便立即給他辦理了5萬元的惠農貸款。

「用這些錢,我買了2頭牛,加上政府補貼購置的3頭,家裡就有了5頭牛,剩下的錢買了牛飼料。看看我這幾頭牛養得多好,買牛的商販們說一頭牛能給1萬多,我不賣,等它下牛犢子。」劉老漢很開心:「我家的日子現在越來越有盼頭!」

據統計,「千鄉千隊、萬村百億」專項行動啟動一年多來,累計為農牧民投放貸款431億元,覆蓋了全區100%鄉鎮。

 補齊短板,贏得農行系統兩個全國第一

走進興安盟科右中旗代欽塔拉蘇木代欽塔拉嘎查葉色音寶力高家。他家3口人,120平方米的住房,200畝耕地,養著55頭牛、30匹馬、30隻羊,十分富足。

「很快,我的產業規模會更大。」葉色音寶力高很自信。今年2月份,他通過村兩委了解到農行「牛產業」貸款政策後,為擴大經營規模、改良品種,2月24日他向農行申請貸款30萬元。沒想到,第二天「千鄉千隊、萬村百億」專項行動的隊員們便入戶開展調查。3月5日,葉色音寶力高用農行掌上銀行APP,以活體抵押加保證擔保方式獲得「惠農e貸」30萬元,貸款期限5年,年利率4.45%。利用這筆資金,葉色音寶力高購買基礎母牛15頭,擴大了養牛規模。

「今年,我家可以出欄15頭牛犢。每頭牛犢按市場價,年純收入8萬元左右,5年就能收入40萬元。」葉色音寶力開心地說。

從葉色音寶力高的致富經可以看出,農行內蒙古分行推進的「千鄉千隊、萬村百億」專項行動是適應農村牧區發展的最有效服務模式,是緩解農牧民融資難、融資貴的有力見證。由農行總行設計的線上融資產品「惠農e貸」,突出科技引領以及線上化、批量化、便捷化、普惠化,幫助農牧民實現了「隨貸隨還」「隨還隨貸」。

「這個『惠農e貸』好用,快捷方便。」巴彥淖爾市五原縣隆興昌鎮宏偉村的養羊能手高軍軍讚不絕口。他向農行申請到「惠農e貸」20萬元,將養殖規模從400隻肉羊擴大到700隻,還在「惠農e商」業務平臺上採購飼草料。由飼草料加工生產企業直接送貨上門,廠家承擔運輸、裝卸等中間費用。高軍軍一算帳,全年的養殖成本減少3萬元。

「農行『惠農e貸』貸款模式的廣泛應用,從根本上破解了傳統農戶貸款成本高、風險大,以及人員短缺、管戶難度大等難題,成為內蒙古分行服務農村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利器。」張春林說。

據了解,截至2020年6月末,農行內蒙古分行『惠農e貸』餘額250億元,較年初增加118億元,增幅90%,農戶貸款絕對額增量在全國農行系統居首位。

抵押擔保難,是制約農牧民貸款的關鍵問題。難,就要想辦法解決。農行內蒙古分行針對不同客戶群體,不斷強化銀擔合作,提供差異化擔保方式。截至目前,農行內蒙古分行與兩家自治區級政府性擔保公司各籤訂了100億元合作協議,擔保公司不再與農牧民單獨籤訂合同,實現了見貸即保,擔保費降到0.8%。截至2020年6月末,農行內蒙古分行的擔保公司擔保「惠農e貸」餘額98億元,佔農行系統「惠農e貸」的40%。

同時,為助力自治區打贏脫貧攻堅戰,農行內蒙古分行對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貸款實行優惠利率,享受財政貼息政策的,一律執行基準利率,確保貧困戶使用貸款不承擔利息開支;未享受貼息政策的,在基準利率基礎上,再下浮10%。「以每年投放100億元專項行動貸款估計,每年可為全區農牧民節約利息支出6億元。」張春林拿數據說話。

2019年,農行內蒙古分行精準扶貧貸款計劃完成率居全國農行系統第1位。2019年、2020年上半年,「惠農e貸」計劃完成率連續排在全國農行系統第1位。農行內蒙古分行被評為第三屆「內蒙古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並榮獲「2019年度金融工作綜合貢獻獎」。

貼心服務,「輕騎兵」將流動銀行開到家門口

「陽光放貸普惠於民」,掛在農行呼倫貝爾扎蘭屯支行牆上的一面錦旗很搶眼。這是去年冬天扎蘭屯成吉思汗鎮馬家村村支書趙培峰和養殖戶代表薛麗娟送來的。

扎蘭屯支行行長寧健軍清晰地記得,那一天鄉親們冒著嚴寒送來錦旗時激動的話語:「真是太感謝了,當我們養殖最需要資金的時候,你們雪中送炭上門給我們放貸款,先鋒隊隊員們連村裡的一口熱乎飯都沒吃……」。

實施「千鄉千隊、萬村百億」專項行動一年多來,農行內蒙古分行致力打造出一支支送金融服務下鄉、助力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的烏蘭牧騎式金融「輕騎兵」——農行支持脫貧攻堅流動服務黨員先鋒隊。截至目前,農行內蒙古分行已在全區各地鄉鎮派駐1265人,共組建了344支黨員先鋒隊。每一支先鋒隊就是一個流動銀行,他們帶著金融設備流動作業、上門服務,現場為農牧民登錄客戶信息、辦卡放貸,將金融產品送到千家萬戶,使廣大農牧民享受到最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這些天,在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的草原上,有一群忙碌的身影在各個嘎查間穿梭,他們就是當地的農行支持脫貧攻堅流動服務黨員先鋒隊的隊員們。為確保來年春季牧民們順利接羔保育、穩定生產,隊員們頂著刺骨的寒風,挨家挨戶上門服務,詳細了解牧戶生產經營和生活情況,健全信息檔案,為牧戶春季用款高峰做好準備。

「這裡地域廣闊、牧戶們居住分散,交通也不便利。我們黨員先鋒隊要趕在暴雪來臨之前加快走訪速度,將牧戶信息錄入信貸系統『白名單』,以保障牧戶們下一步線上申貸工作順利進行,用款時可以及時、快速獲得貸款。」農行正鑲白旗支行副行長宋春根說。

正鑲白旗黨員先鋒隊的工作狀態,是農行內蒙古分行300多支金融「輕騎兵」工作的常態。他們的忘我工作,推動「千鄉千隊、萬村百億」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專項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通過與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共同組建黨員先鋒隊,開展黨建共建,既為農行內蒙古分行自身錘鍊出了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金融服務「三農三牧」工作隊伍,又通過優質貼心的服務,將黨和國家的關懷、農業銀行的信貸資金送到農村牧區,讓廣大農牧民特別是貧困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過開展信用村、信用戶評選,將扶貧與扶志有機結合,支持有信用、講誠信的農牧戶獲得信貸支持,著力培育農牧民誠實守信、按期還款的誠信觀念,助力打造農村牧區信用體系和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有力地推動了農村普惠金融發展。

——通過黨員先鋒隊,廣大農牧民享受到了各種便捷的金融服務,極大方便了他們的生產生活。「千鄉千隊、萬村百億」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已累計支持了全區36萬戶農牧戶,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3.5萬戶。

「農業銀行的服務就是要以人民為中心。」張春林說。下一步,農行內蒙古分行將繼續圍繞內蒙古牛、羊、大米、馬鈴薯、葵花等特色優勢農牧業產業,不斷創新產品及服務模式,進一步拓寬農牧民融資渠道,紮實推進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奮力譜寫新時代服務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新篇章。(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許曉嵐 王連英)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原創

相關焦點

  • 農業銀行福建省分行:聚焦農村金融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至8月末,該行「快農貸」餘額突破300億元,達304.76億元;服務農戶20萬戶,業務覆蓋全省所有縣域、鄉鎮和86%的行政村。聚焦產業特點助力脫貧攻堅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農業產業分布廣、種類多。結合這一特點,農行福建分行圍繞各地特色農業,上線不同的「快農貸」產品。
  • 【脫貧攻堅】銀行業保險業結對幫扶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察右後旗紀實
    農行內蒙古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張春林告訴記者:「2018年,全區各金融機構在鄉鎮網點覆蓋率不到50%,最遠的鄉鎮距離金融網點200多公裡,農牧民辦理一筆貸款,往往需要往返金融網點3-4次。農村牧區社會平均融資成本超過9%,最高達12%,農牧民融資負擔極為沉重。」
  • 播灑在草原上的金色光芒——銀行業保險業結對幫扶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察右後旗紀實
    但金融機構網點少、業務模式創新不夠、信貸投放不足等問題長期存在,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存在諸多短板,影響脫貧攻堅推進。農行內蒙古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張春林告訴記者:「2018年,全區各金融機構在鄉鎮網點覆蓋率不到50%,最遠的鄉鎮距離金融網點200多公裡,農牧民辦理一筆貸款,往往需要往返金融網點3-4次。農村牧區社會平均融資成本超過9%,最高達12%,農牧民融資負擔極為沉重。」
  • 百行千人進萬企!園區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百行千人進萬企即百家銀行業分支行機構、千名金融服務顧問、走訪萬家企業。打造優質的營商環境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很接地氣據園區金融管理服務局副局長管震華介紹多年來,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園區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持續優化科技金融服務生態環境,形成了包括中小微企業融資、上市後備梯隊「苗圃工程」企業上市服務等在內的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支持區內優質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 農業銀行福建省分行:開啟網際網路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新路子」
    結合這一特點,農行福建分行全面推廣實施「一縣一快農貸、一特色產業一快農貸」,圍繞各地特色農業,上線不同的「快農貸」產品。 「我們深入研究了福建當地農業、農村特點,積極探索用現代技術手段來做傳統農戶貸款業務,創新推出並推廣了『快農貸』產品。」
  • 海南農行念好「農」字真經
    「胡椒種植初期成本需求非常大,一畝胡椒各種費用要投入1萬塊錢。2008年正逢國營農場改制,職工窮的叮噹響,沒有錢搞自營經濟。」東昌農場有關負責人對海南日報記者說,多虧海南農行及時推出小額貸款,解決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我承包了10畝胡椒,3年前碰到資金周轉困難,海南農行給我貸了5萬元。」
  • 農行福建省分行打造「三農」服務新模式
    該行專門制定了《關於全面做好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積極打造「三農」服務新模式,推動福建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創新融資新模式 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解決錢從哪裡來的問題。 對這一問題,農行福建省分行有獨到的解決思路。
  • 農行山東省分行:防控疫情,金融同行!
    貢獻金融力量助力復工復產「強村貸」是由山東省委組織部牽頭,農行山東省分行和山東省農擔公司聯合創新推出的貸款產品,著重發揮「農行+農擔」的金融槓桿作用,將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能力和在群眾中的聲譽轉化為可評定的信用等級和申請貸款的依據,貸款有利率低
  • 農行重慶分行打造「線上+線下」便利化服務模式
    ');}-->   人民網重慶1月13日電 為不斷強化營業網點文明優質服務,近年來,農行重慶分行積極開展進社區、進村組、進校園、進工廠等上門推介服務,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優質服務模式。
  • 農行惠州分行「出國留學金融服務中心」揭牌
    「出國留學金融服務中心」成立後,將打造出國一站式金融服務,滿足惠州市民的國際交流、出國留學等金融需求,全面提升農行惠州分行服務品牌和核心市場競爭力。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農業銀行一直以支持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滿足客戶需求為己任,自2009年推出留學金融產品和服務以來,已為上百萬個留學家庭提供金融服務,獲得了客戶的廣泛好評。農行廣東省分行個人金融部副總經理李樹華發表致辭。
  • 農行無錫分行積極做好當前各項金融服務工作
    「加快數位化經營轉型,大力豐富線上產品」、「出臺定向幫扶措施,為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近日,一場特殊的「雲視頻」研討會在農行江蘇無錫分行舉行,近50名青年員工在線暢談疫情防控期間如何更好地開展金融服務。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無錫分行不僅群防群治紮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還群策群力積極做好各項金融服務,切實用擔當擎起疫情下的「豔陽天」。
  • 創新小微金融服務 農行江蘇分行切實降低小微融資成本
    創新小微金融服務 農行江蘇分行切實降低小微融資成本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者:羅進 發布日期:2018
  • 農行寧波江北分行:借「升格」東風 寫服務新篇
    「納稅e貸」「抵押e貸」無需擔保、隨借隨還,企業融資更高效、便捷;利用綜合服務優勢,全力支持轄區產業提升和區域經濟發展;踐行大行使命,為小微企業資金周轉雪中送炭……  近年來,農行寧波江北分行通過高效服務、全面服務、精準服務,積極支持地方實體經濟發展。
  • 農行安康分行:讓窮山村盛開「幸福花」
    農行安康分行作為嵐皋縣堰門鎮團員村的扶貧幫扶單位,2014年以來,該行黨委提高政治站位,全力履行「面向三農、服務城鄉」的使命,將團員村精準扶貧工作作為重大政治問題、重大發展問題、重大民生問題來抓,圍繞打贏幫扶村精準脫貧目標,為幫扶村出實招、辦實事,真扶貧、扶真貧,「萬千活動」紮實開展
  • 郵政快遞進村 打通農牧區最後一公裡
    自2018年國家郵政局開始實施快遞進村工程以來,如今開發區周邊已實現農村快遞下鄉全覆蓋,打通了農牧區快遞服務最後一公裡。每天一大早,沙圪堵鎮納林村的街道上,村郵員郭昊傑駕駛著郵政快遞車緩緩駛入,看到郵車的到來,村民們紛紛前來領取快遞。
  • 湖北郵政:打通快遞下鄉「最後一公裡」
    湖北郵政——打通快遞下鄉「最後一公裡」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左晨 通訊員 周唯閱讀提要快遞進村難,一直是困擾農村電商經濟的突出瓶頸。近年來,省郵政分公司(以下簡稱「湖北郵政」)把普遍服務和特殊服務作為立業之本,加快布局農村電商寄遞網絡,探索推進郵政與民營快遞合作,切實破解快遞下鄉「最後一公裡」難題,服務「三農」,助推鄉村振興、興農富民。鶴峯縣,位於恩施州東南部,被譽為「中國茶葉之鄉」。快遞配送至城鎮裡不能進村,一度成為影響當地農產品出山、工業品下鄉的「堵點」。現在情況如何?
  • 農行山東省分行以網點轉型提升服務「三農」效能
    山東是農業大省,農行山東省分行是服務「三農」的重要金融力量。目前,該行在地級城市郊區及縣域設立的網點佔網點總數的72.67%。圍繞打通「最後一公裡」,成立了農行系統首家省域業務運行響應中心,集業務指導、問題解答於一體,為基層網點搭建了「面對面」操作指導、「一對一」顧問服務綜合平臺。同時,率先試點集中作業憑證要素OCR識別、落地業務自動處理等功能,創新智能回單櫃、櫃面小額現金掃碼等特色項目,推廣授權平臺、收費平臺和移動授權三大重點項目,網點業務處理流程持續優化,業務辦理和等候時間明顯縮短。
  • 2020年商都縣郵政快遞行業將打通鄉村服務最後一公裡
    電商基礎設施和郵政快遞服務下沉到鄉村,讓村農村居民可以購買到全國各地的與城市居民所購買的同品質的產品,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改善鄉村的生活條件。12020年,商都發展有條件 商都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東部。全縣總面積4353平方公裡,轄6鎮4鄉,212個村委會,253居民小區。總人口34.2萬。
  • 眉山市丹稜縣打通快遞到村的最後一公裡
    「現在足不出村就能取到快遞,又近又方便。」7月24日,經過23天試運行,四川省眉山市首個村郵站在丹稜縣張場鎮三合村正式啟用。9點剛過,村民張進軍便來到村郵站,這已經是她取的第5個快遞了,現場村郵站負責人李正剛和工作人員王春平則忙著為她核對快遞編碼,有序分發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