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康我的村⑥|角山村:良田美池 桑竹絲絲

2020-12-19 紅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編者按: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為回顧衡陽市石鼓區近幾年來的脫貧攻堅歷程,生動反映全社會戰貧故事,石鼓區委融媒體中心聯合紅網從7月份推出「我的小康我的村」全媒體專欄,全面展示脫貧攻堅帶來的民生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衡陽市石鼓區角山鎮角山村,稻田淺黃一片、甸甸稻穗隨風搖曳,白雲紅日共悠悠……

紅網時刻 實習生 朱玲 通訊員 程曦 記者 王敏衡陽報導

沿寬敞平坦的柏油公路向西北出發,走進衡陽市石鼓區角山鎮角山村,一陣微風夾帶著絲絲熱浪拂來,路旁池岸、房前屋後,夏花怒放,稻田淺黃一片、甸甸稻穗隨風搖曳,白雲紅日共悠悠……

近年來,角山村積極響應美麗鄉村建設,大刀闊斧進行人居環境整治,環村公路百分百加寬油化、基本實現公路戶戶通,房屋翻新改建、改水改廁,綠化亮化廣泛覆蓋,全面推進舊農村換新顏。

近年來,角山村積極響應美麗鄉村建設,大刀闊斧進行人居環境整治。

目前,角山村526戶中,已有508戶安裝三格式淨化池,全村汙水治理基本全覆蓋。

強力「去汙除臭」 碧水濤濤鄉村秀

自角山村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汙水治理是重點項目,而「廁所革命」則是重中之重。

角山村村民肖漢芝家門前的池塘岸邊,埋著一根管道,連接著池塘周邊幾戶人家的廁所,汙水直接通過管道排進池塘。

「以前那真的是又髒又臭,水也不乾淨,都不想靠近。」肖漢芝告訴記者。

而現在,肖漢芝家安裝了三格式淨化池,經過一次過濾的汙水,再排入屋旁空地新建的四格式淨化池,同周邊十幾戶人家的汙水一起再次集中過濾處理,經過二次淨化的汙水變成無異味清水,可以直接排出到人工溼地。

「現在汙水不排到池塘裡,水既乾淨又不臭了,邊上種些花花草草,好聞又漂亮!」肖漢芝開心得合不攏嘴。

目前,角山村526戶中,已有508戶安裝三格式淨化池,全村汙水治理基本全覆蓋。

水清了,花香了,蝴蝶來了,鄉村也更美了。

以養豬為主的綠院農牧有限公司是角山村的幫扶企業。

全力產業扶貧錢袋鼓鼓農民笑

在先前的產業幫扶基礎上,角山村去年聯合瀟湘和創玫瑰種植合作社,再出新招,確定將水果桑樹種植作為產業扶貧的主打產品。

為調動貧困戶積極性,玫瑰種植合作社免費送出8000株左右桑樹苗和有機肥,並且提供技術培訓和指導,確保桑樹成活豐產。目前,全村桑樹種植規模最大達到連片種植50餘畝。

通過一年的努力,桑樹今年開始掛果,平均每棵樹可為貧困戶增收50元左右,種植多的貧困戶預計能增收6000元。

待到明年桑樹豐產,還能憑藉角山村距離市郊近的優勢,吸引市民前來採摘遊玩,預計每棵桑樹可收益400元左右,不僅讓貧困戶的錢袋子更鼓了,還能進一步拉動角山村旅遊經濟發展。

以養豬為主的綠院農牧有限公司是角山村的幫扶企業,因為養殖規模擴大,計劃在角山村新建7棟豬舍。自今年3月動工起,角山村近30名村民參與施工建設,每人每月工資能有6000餘元,預計在10月完工。

「很多村民都想來我這裡上班,能讓大家在家門口掙這麼多錢,我也樂意幫助大家。」綠院法人代表任志蓮笑呵呵道。

除了豬舍擴建,平常也有20多個村民在養殖場幫工,根據工作崗位不同,每月工資從1800元到3000元不等。

在角山鎮楊嶺社區的楊小馬汽車美容店裡,店老闆楊小馬正在揮汗如雨地給汽車打蠟拋光。

懷一技之長 奔幸福小康

在101鄉道旁,有一家玫香記土菜館,來來往往的顧客絡繹不絕。看著店內的熱鬧,老闆肖頂慶幸道:「自己開店是正確的選擇!」

貧困戶肖頂多年來一直在外給別人餐廳打工當廚師,受今年疫情影響,失業在家。看著一家人著急的樣子,黨總支書記任鴻全和扶貧工作隊隊長尹培陽幾次三番來家裡勸說肖頂自己開店,但害怕失敗,他遲遲不敢答應。

「我們都吃過他做的菜,覺得味道還可以,所以才會一直勸他開店。」尹培陽告訴記者。

為了堅定肖頂的信心,尹培陽主動給他找門店、試菜、提建議。感動於扶貧工作隊對他的上心,肖頂在大家的幫助下,今年5月終於把店開起來了。

通過一家人的用心經營,店裡現在的日營業額能達到1000餘元,遠遠超出了當初的預計。

「現在賺得比之前打工多,還能在家照顧老婆孩子,日子越過越好了!」肖頂滿足地笑道。

在角山鎮楊嶺社區的楊小馬汽車美容店裡,店老闆楊小馬正在揮汗如雨地給汽車打蠟拋光。

楊小馬是角山村人,因給患癌父親治療,欠下不少債務。2013年,楊小馬家被納入貧困戶,為摘掉貧困戶的帽子,他攢著一股幹勁。當時在汽車店做學徒的他努力學習汽車美容,一步一個腳印,打磨自己的技藝。

靠著自己努力和扶貧政策的支持,楊小馬慢慢還清了債務,還在市區買上了房子和車,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我是慢慢好起來了,但是我也想儘自己的一點能力,幫更多的貧困戶致富,也是回饋大家以前對我的幫助。」楊小馬說著便馬上行動起來了。

2019年3月,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他租下來楊嶺社區這個400平方米的門面,開起了自己的汽車美容店。

目前,楊小馬招收了7名貧困戶在店裡上班,每年人均增收2.4萬元。不僅如此,楊小馬汽車美容店今年還被納入石鼓區扶貧車間項目。

「我現在申請了4萬元的免息小額信貸,計劃擴大經營規模,想再招收幾名貧困戶,爭取能達到10個以上,帶領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對此,楊小馬信心滿滿。

相關焦點

  • 厲害了我的村,金和這8個村通報表揚,有你的村子嗎?
    揭西縣金和鎮南山頭村揭西縣京溪園鎮粗坑村揭西縣京溪園鎮新洪村揭西縣京溪園鎮大嶺下村揭西縣京溪園鎮員墩村揭西縣京溪園鎮京溪園社區揭西縣京溪園鎮上隴村揭西縣京溪園鎮美德村揭西縣良田鄉金坑村揭西縣良田鄉下村村揭西縣良田鄉龍嶺村揭西縣良田鄉雙水村
  • 良田美池花藝來幫你
    良田美池花藝來幫你在深圳這個前沿時尚的城市,學插花是人們陶冶情操的一種方式,也是可以選擇學手藝自己創業的方式。那麼在深圳哪裡有好的插花培訓機構呢?良田美池花藝培訓就很不錯,有人說是小編自吹自擂吧!但是好的花藝的需要分享出去的。
  • 東山有村,人間畫境
    從池揭公路梅塘路段叉口向左拐,進入山道,鋪的都是很寬的水泥大道。片刻之時,我們便看到了大東山村的村前,有一個高速出入口,其建築物的中間,標誌著醒眼的「梅塘」大字,這是汕湛高速公路普寧路段的梅塘出口。記得汕湛高速規劃時,我曾聽說梅塘有個高速出口,可能建在溪南後巷,也可能建在溪南新村,沒想到後來卻建在大東山村。
  • 窮山村化身「桃花源」青州胡林古村群山變「金山」
    村內石屋依山而建,小路蜿蜒;一道道錯落有致石堰,自上而下呈階梯狀分布;千年板慄林默默見證了胡林古村的發展。從昔日的窮山村到如今的「桃花源」,面對家鄉華麗蛻變,胡林古村村民張子旺感慨萬千,「路通了,燈亮了,村美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過去村裡環境差、條件苦,不但缺水,而且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
  • 永春美山村嬗變:美山仙洞仙山美 清水池裡池水清
    「美山仙洞仙山美」,看到永春縣蓬壺鎮美山村經過美麗鄉村建設後發生的巨大變化,美山的一些民間楹聯愛好者很激動,立馬寫出上聯。上聯一出,就馬上有人應對了「清水池裡池水清」,說的是普濟寺門庭前的放生池。  「雅聯雅趣,關鍵是得有雅景」,楹聯愛好者們說,這雅景就是今年剛建設完成的美山村。
  • 我的小康我的村|現實版「開心農場」,就在漢中這裡!
    我,就是這個姑娘。」前些年嫁到該村的西鄉女子劉娟告訴記者,以前村裡只有土路,基礎設施薄弱,更沒什麼致富產業。為了生存,青壯勞力選擇外出打工,村裡只剩兒童、老人,是名副其實的「空殼村」。 「想脫貧、要致富,『隨大溜』種個油菜、玉米、小麥?那有啥賺頭,向土地要效益,得換個『搞法』。」該村黨支部書記黃全華說,脫貧奔小康就像河改道,就不能按從前軌跡走,得「變」。
  • 想像力無法抵達的人間仙境——走進休寧木梨硔村
    古徽州之美,僅憑人的想像力,是無法抵達的。關於古徽州雲海,有李白詩《山中問答》:「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以及宋詩「洞裡乾坤世莫知,時聞嘯鶴帶雲歸。幾回洞口乘風立,欲挾飛仙入翠微」為證。
  • 大同小康社會居然出自孔子
    鄧小平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這是中央高層權威領導第一次提出「小康之家」的概念。「小康」一詞,最早出自《詩經·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很勞苦,應該讓他們稍得安寧。小康作為一種社會形態,出自西漢的《禮記•禮運》。
  • 山西這幾個村全都藏在深山裡,景色卻一等一的好,旅遊必去~
    「景美不怕地方遠」 山西有好幾個古村落都藏在深山裡 但是這裡的風景真的一絕 有很多人自駕也要來這裡看看 一起來看看是哪些村吧
  • 「我的扶貧故事」秉承父親遺志 接力戰脫貧|岑鞏縣天馬鎮曉陽山村...
    公路山村繞,亭榭村民鬧。田間瓜果香,山青泉水笑。在我和父親兩代村黨支部書記接力鏖戰後,一幅恬靜而美好的新農村畫卷,終在岑鞏縣天馬鎮曉陽山村徐徐展開。我叫楊尤章,現任黔東南州岑鞏縣天馬鎮曉陽山村黨支部書記。
  • [中國檢察故事]我的山村,我的家
    韋學東駐村任第一書記以來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在與村民交談中總是認真將談話內容記在筆記本中,然後針對村民提出的問題逐一解決。這個習慣,村民們也習慣了。村民郝權第一次找韋學東反映問題時,還沒說事就先說:「韋書記,你咋沒拿出筆記本呢!」我的山村,我的家
  • 「我的扶貧故事」「團結就是力量」丨貴陽市白雲區沙文鎮對門山村...
    我叫廖興號,是貴陽市白雲區沙文鎮對門山村駐村工作組組員。2019年3月,因工作需要,我從沙文鎮靛山村調整到對門山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該村總面積5.1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1310畝,轄自然村寨4個、村民組5個,有234戶891人。
  • 和我一起去漢中看時光流淌吧!
    我想和你一起 在漢中看時光流淌 我想要的自由 是能肆意放空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漢中這座魅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