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有村,人間畫境

2020-12-20 人在潮汕文字坊

文 、圖 / 周建苗

最近寫村落的文章較少,因沒有實地考察,我也不敢貿然下筆。周末回鄉村老家,我們抽空去了一趟大東山村。近年來,全國上下搞起了鄉村振興建設,大東山村也是當地一個有名的美麗鄉村,雖然離老家不遠,我也是好多年沒有去過。再次引起我想到東山村走一走,那是因為那兒的稻田。在朋友圈看到大東山村,那成片金黃的稻穗,遍地「黃金」的豐收景象,心中不由升騰收穫的喜悅。

大地的饋贈,對於農民來說,是一種刻在骨子裡的鄉情。其實,我已有多年沒有見到稻田了。潮汕人多地少,鄉村老家不多的田地,早已不種水稻了。村前的那畦地,也僅是種一些青菜,以備日常三餐的青菜之需。水稻對於我及孩子來說,在不知不覺之中,成了稀奇之物。我也想孩子看看水稻,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對於我來說,兒時插秧、踢田草、放水、收割稻穀、曬稻穀等,沒有一件事,都是童年難忘的記憶。

大東山村與溪南村,僅是一溝之隔。從溪南進入大東山,是一條羊腸的小道,騎著自行車至小道的盡頭,便有一條板石橋,石板之間中空的那種。車從橋上通過,可看到下面湍急的溝流,橋窄流急,每次經過時,我的心總是很惶恐,怕一不少便掉下去。溝前便是大東山村「路頭」,鋪著成階級石板,這是村子人滌衣、洗菜、洗鋤頭等場所。讀書時,我曾去大東山村的同學家中玩,也曾與他一同到村落後面爬山。山林茂密幽深,在大山的深處,怪石嶙峋,我們也曾找到了榕樹苗,便拿回家作為盆景種植,記憶甚為深刻。

我們到達大東山村時,感覺這兒的變化很大。從池揭公路梅塘路段叉口向左拐,進入山道,鋪的都是很寬的水泥大道。片刻之時,我們便看到了大東山村的村前,有一個高速出入口,其建築物的中間,標誌著醒眼的「梅塘」大字,這是汕湛高速公路普寧路段的梅塘出口。記得汕湛高速規劃時,我曾聽說梅塘有個高速出口,可能建在溪南後巷,也可能建在溪南新村,沒想到後來卻建在大東山村。大東山村北接社山村,西鄰溪南,東側是燎原街道一帶的夏地村、大員村,南為溪橋、田豐,近接池揭公路,交通也甚為方便,建在這兒也較為合理。高速出口的建在哪兒,村落的經濟也會隨之帶來發展,大東山村的經濟也可能迅猛騰飛。

在梅塘高速出口位置,我向右邊的叉道,拐進了大東山的村道,來到了一寨牆前,將車停下,環視四周而望,甚感大東山村的寨子很大,由好幾個小寨子聚集而成。一條橫在村前的水泥大道,將幾個寨子連成一片。水泥大道的一邊,挖有水渠,灌溉著一個村子的農作物。由於我們來得較遲,稻田都已收割了,剩下一地的稻梗。有的稻梗已風乾,點了火,燃燒著,竄起了好幾縷白煙,還有不少田地裡留著好幾處黑黑的草木灰,熟稔感覺圍繞心頭。

大東山村雖然地處偏僻,但村落居住的村民不少,不少老人、村民,挑著尿桶,往地裡澆菜,田地裡人跡甚多,都是忙碌的影子。村前的平地很空闊,寨前是成片的稻田,隔著水泥道的另一片,為成片的菜地,遠遠望著似乎難以至盡頭。一畦一畦的菜地,種有玉米、樹菜、蘿蔔、白菜、空心菜等,青翠盎然,有盎然生機。水泥道邊,樹著的電線桿,上面的電線有成群的麻雀棲立著,聽到了人們的叫喊著,便一哄而飛,片刻安靜之後,又圍著電線而棲。

其實,大東山村是四面環山,依山而建,村前一大片平坦肥沃的田地,一條水泥大道從兩山之間進入,村前又有一條蜿蜒曲水,地理位置十分獨特。整個村落又是坐北朝南,各個寨子的坐向又不相同,有坐西北朝東南、坐東南朝西北等。當你走進這個村落,甚感十分清幽,似乎與世隔絕;站在村前,眼界又十分開闊,田地平坦肥沃;環境四周,又見周圍青山,環山而抱;望著村道,又見通向入村的大道,通暢筆直向著山外。一切,有如人們眼中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坐落,鍾靈毓秀、人傑地靈。

偶爾地,還能見到村前,幾隻土狗跟在往田地的村民身後,搖著尾巴,見到陌生的,狂吠了幾聲。收割後的田地,也不知是誰家的雞,悠然地在尋找著失落的稻穀。此時此景,不由令我想起《桃花源記》中所寫:「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種鄉居熟稔,格外清晰,有如世外桃源。

據資料記載,大東山村,為梅塘鎮轄下行政村,明嘉靖年間(1522-1566),黃氏一支從福建遷此,後他姓相繼遷入,現為黃、張、曾、林、陳、劉、吳、袁、李、王等十姓聚居村落,村落已有近500年歷史,也算是一個古村落了。因村寨東面有一座尖峰山,故名東山,後為別於池尾東山,稱大東山。村寨就位於山的西麓,村後是一片規模頗大的山林,村聚落混合狀分布,為傳統貝灰三合土結構潮式民居,及部分就地取材的塗角石砌山區特色民居,新建多處現代樓房。

印象深刻的,是大東山村的「送香船,忌平安」民俗,即是在正月十五前後,整個村子緊閉門扉,不接來訪客人,就是親戚也一樣。有嫁出的女兒,在這段時間走親戚,娘家人也不歡迎,直接拒絕。這風俗至今還存在,也是附近為數不多的有此民俗的村落之一,令人驚奇。還有較為聞名的,是村中山林的「長穗赤青欖」,較為醇甘,梅塘前後的鄉村,較喜歡買這兒的橄欖。村中種的馬鈴薯,也很為有名。後來這兒進一步搞農業,農田也作為農科所的試驗田,種出了優質的示範田,吸引了不少鄉村旅遊的人。同時,村中還搞養殖,其大東山雞場產出的雞蛋,已成了一個較有名的品牌……

大東山村分為多個寨子,靠近公路邊的有樓房,進來便是老寨角落,再進去便是很為傳統的兩個大部分是「下山虎」潮汕民居的寨子,一個是五壁連,另一個為十多壁邊的。新建的兩個寨子,規劃整為整齊統一,十分悅目,很具潮汕民間特色。前面是寨場,寨場前是寨牆,沒有寨門,直接從寨牆前的埕,便可以穿著進去。靠前的新寨,前排的建築屋頂為硬山頂,大門屋簷又建有歇山頂的飛簷翹角,飾以潮汕的嵌瓷,是祠堂建築格局。後面的新寨,其前排的「下山虎」,其前面伸手房上面,都是水泥樓頂,看得出這些建築的年代應不為久遠,有著潮汕民居與現代樓房建築結合。寨子除前排正開中門之外,後面的厝座,都開龍虎門,橫巷與通巷,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遠遠望去,縱行有十多座,寨場頗大。

我更感興趣的,便是村落的老寨了。走進老寨子,感覺有些破舊,規劃得不是很好,建築有些雜亂無章,巷道有的也不通。可能由於年代久遠,山裡聚居而建所造成的吧!老寨有寨門,寨門內別有洞門,有「達德居」的小門圍成的角落,也有「森祖公室」等。潮汕的民間建築,多以祠堂為主軸,後靠圍居而建築,有「倚老祖」之說,可能這兒由於多姓氏集居,每個姓氏的人居住成一片,匯總而成的寨子,才有這樣的建築吧!

老寨子裡面,有以四方石壘成牆基石徹的,感覺新奇,這在梅塘前後是很少見,我僅是在深山裡見過。可能,以前這兒地處偏僻,村民就地取材,以石建屋吧!我更為驚奇的是,老寨子的裡面,還有不少以潮汕土角厝,用泥土做成的方塊,壘建而成的土角厝,沒有批灰,外邊便能看到成片的土角牆。很為難得的是,這樣的土角厝經歷了多年風雨的侵蝕,還保留著以前的面貌。我也很驚嘆以前潮汕人的聰明智慧,田地裡的泥土用來建造房子,架於杉木,鋪以瓦片,多年還堅固如磐。

從方石厝、土角厝可以看出,大東山以前也像深山的人家,十分貧困落後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道路的通暢,新農村建設,這兒的村民已逐步擺脫了貧窮落後的現狀了。走至老寨靠山的地方,我還見到不少老屋,建於小山的山頂,寨後有一條紅土大道,與山林隔開。有不少人家,在屋前屋後的空地上,見針插縫種了菜、種了瓜,搭了瓜棚,鄉野氣息十分濃鬱,農村生活也很為安逸。試想著,要是誰家想吃菜,熱了鼎,走出家門,便能摘到最新鮮的菜,那種怡然自得,很令人嚮往。

無論是老寨,還是新寨,大東山的村民的居住率,還是十分高的。從橫巷直巷穿梭,時不時便能碰到村民,甚為熱鬧。可以看出,大東山的宜住宜居環境,以及農作物經濟收入,不僅吸引著一些外來人口居住,也留住了不少村民在家鄉創業。老寨內,有些厝前還種植有龍眼樹,還有一些人家散養著不少走地雞,兒時鄉居的童年景象,又在我的眼前一幕幕重現了,清晰新鮮,熟悉回味,就這樣慢慢地走,仿如回到了童年。

四處群山懷抱,中間一片寬闊的空地,一個村落靠著山邊坐落著,前面便是空闊的肥沃田地。一條長長的村道,接著外面的公路,進入村子的每個角落,旁邊連成著一條引榕渠,將清澈的榕江水送到村裡,澆灌著萬物,碧綠的田野一望無邊。茂密的山林倚護著村莊,村前屋後、池塘邊,見縫插綠,映入眼帘的是滿眼青翠,到處生機盎然,孩兒追逐嬉戲,老人們歡顏笑開,這便是大東山村青山鄉居的迷人畫卷,人們尋找的淳樸鄉村生活,夢境中的返璞歸真。此時此景,我不禁寫下了詩句《大東山村》:

四面環山村臥抱,通衢筆直雀前飛。

尋芳入畫鄉居境,盡跡留幽綠染依。

就此結束我的大東山村落之行吧!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許可,嚴禁擅自轉載、複製、摘編,只認可一種轉載模式:分享方式。法律顧問王文林律師。歡迎關注「人在潮汕文字坊」百家號。

相關焦點

  • 旅行記,太湖東山、西山自駕
    並且最近幾年總覺得不是老的舊的就是好的,作為民居,我們還有很多可以進步的,民居首先滿足居住需求,其次是美觀,如果有一點文化和整體規劃就更好了。扯遠了,我很早以前見過環太湖騎行的隊伍,感覺很帥,現在 自駕 ,正適合這種環湖旅行。不過時間有限,所以就選擇了東山、西山,勉強走了四分之一吧。
  • > 東山
    參照郭家溝村模式,四合院布局,村容村貌整潔有序。下村 信中生農家院座落於丫髻山旅遊風景區,距市區75千米。京白梨起源於門頭溝區軍莊鎮東山村的龍溝,最初為一株自然實生樹,有400年左右的歷史,據2010年調查,東山村廟窪一帶保存有200年以上的老梨樹百餘株。由於品質好,風味獨特,滿清時曾作為貢品...
  • 今天,東山這個村海邊拜拜真壯觀!
    聽聞東山縣西埔鎮冬古村有拜海的習俗,於是帶上相機騎著小電驢,頂著中午的大太陽趕到冬古碼頭採風。 與東山其他村不同的是,他們還把香插到海邊,不知有何說法?坐等知情人解答疑惑~
  • 東山打造漁港經濟區帶動海洋經濟發展
    挺進海洋海馬傳奇 打造國內最大的海馬養殖基地東山處於東海與南海交匯處,閩南漁場的中心,特別適合海水養殖業的發展。目前,東山加快養殖結構調整,逐步開發灣外10~30米淺海區域。一直以來,東山的水產養殖戶注重打造質量品牌,在東山逸源水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鈴生介紹,他所選送的石斑魚多次獲得漳州市舉辦的魚王賽「魚王」稱號,產品暢銷國內外,供不應求。2016年,公司養殖的一批貨值7.37萬美元,約2.1萬尾珍珠龍膽石斑魚魚苗在東山檢驗檢疫局監管下,由活水運輸車運往越南,踏上 「一帶一路」之旅,成為全國首次出口石斑魚魚苗的企業。
  • 盂縣:古貌新風 畫境鄉村 椿樹底
    黃河新聞網陽泉訊(記者邵國寶)在氣勢磅礴的太行山與神秘祥和的五臺山交界處深藏著一個古老而秀美的小山村——它就是盂縣梁家寨鄉椿樹底村。椿樹底村南距縣城60公裡,地處牛道溝中段。海拔600米,村域面積2.5萬平方米,全村共有187戶、400餘人。地理位置獨特,交通便利,太行山一號國家觀光旅遊公路從村前穿過,直達駱駝道古村、牛道嶺,接壤五臺縣;村後緊靠陽五高速;東臨梁家寨大汖溫泉;南向至大汖古村,形成連接諸多旅遊景點的中心地帶。主要種植核桃、花椒、柿子、黑棗等經濟樹種。
  • 帶你探尋東山的古早味!
    蚵仔煎滿滿的牡蠣加上其他配料變得精緻美味那種甜中帶鹹、鹹中帶辣的繽紛滋味口口都叫人回味無窮圖 | 微博@CoKa瑩上盤後再淋上獨有特調的醬料簡直人間美味!叫上好朋友上來就是一桌享受美好時刻外帶也能讓你享受最大的滿足圖 | 微博@暱稱隨備註米圓米圓主要是大米文火慢熬而成撒上蔥油和鹽,就有了鹹鹹的香味了
  • 夢幻西遊:在山河畫境中卡BUG被系統發現了,新丁親自施加懲罰
    山河畫境新的賽季已經開始了,在現在的山河畫境玩法中新增加了無名的技能,所有門派的玩家都可以學習新技能,新的技能有三個,有兩個輸出類型的,一個狀態,而且所造成的全部都是物理傷害,選擇學習無名技能的玩家可以將自身的法術傷害轉化為物理傷害,也可以將自身的固定傷害數據轉化為物理傷害。
  • 自駕遊蘇州東山和西山風景區
    這是東山啟園的御馬頭,啟園位於太湖之濱的東山,俗稱席家花園,1933年席氏為紀念其祖上在此迎候康熙皇帝而興建,為江南少有的山嶽湖濱園林,集江南園林的小巧和湖光山色為一體。蘇州東山景區是由東山半島和18座島嶼以及渡村、浦莊、橫涇鎮的景點組成。
  • 「畫境長恨歌」——騰訊無氪金劇情解謎類手遊
    畫境是由畫的形式為玩家展現出《長恨歌》的故事情節。這個遊戲主界面有一張桌子,上面放了三樣堆東西,分別是書、畫、筆墨,分別對應金石錄,畫境、成就。金石錄記錄了遊戲中所遇見的古代器物,畫境是遊戲開始入口,成就是記錄遊戲中觸發的隱藏組合。這是一款解謎類遊戲,一共四張畫卷,玩法很簡單。
  • 一起看東山……
    從刻有「谷文昌紀念館」的門樓而入,依次經過入門浮雕牆、序廳雕像、展廳,館內通過懸掛展板、實物陳列、場景復原、影音呈現等形式,生動再現谷文昌帶領東山人民改變生態環境的動人場景。走出谷文昌紀念館,沿著臺階拾級而上,來到谷文昌塑像廣場,這裡是瞻仰的主要場所。
  • 福建東山:「生態+」煉成脫貧「調色盤」
    2020-09-27 03:36:59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從荒涼海島走向東海綠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福建東山:「生態+」煉成脫貧「調色盤」而在這片樹林的保護下,東山以「生態+」理念讓海島上百姓們的「小康夢」有了更鮮亮的色彩。「生態+漁業」藍色灣區魚自來日前,年逾古稀的福建東山島水產公司退休職工朱受,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魚票。1982年的票據早已發黃,但朱受關於海洋的記憶就從這一張張發黃的魚票開始。
  • 東山社區移風易俗:紅白喜事從簡 鄰裡親戚都叫好
    為改變村民們的傳統思想觀念,東山社區組建了以黨員為引領的紅白理事會。紅白理事會出面協調,讓原本至少一場要花四五萬元的喪事,僅花1萬元左右。改變傳統觀念 黨員有義務帶頭東山社區是馬依足鄉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今年6月初,來自14個鄉鎮38個村的1200戶、6595名村民集中入住。
  • 159道鄉村風味爭鮮于石島東山街道 覓得「最美廚娘」
    齊魯網威海11月26日訊(記者 李志鵬 肖夢凡 通訊員 石宣)近日,「最美廚娘——開胃醬菜製作大賽」在石島東山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舉辦。婦女們用鄉土的食材、傳統的手藝,製作出打動味蕾的家常美食。這是東山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掛牌成立後,開展的首次大型群眾性文明實踐活動。此次活動在崮山前村大鼓隊表演節目《鼓動東山冬》中正式拉開帷幕。鼓聲雷動、鏗鏘震撼、打出了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精氣神,打出了群眾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熱情。
  • 東晉名士謝安 "東山再起"的東山究竟在哪兒?
    相比較,「東山再起」的主人公謝安的名氣,比「東山」要大得多。東山再起後的謝安,指揮了東晉與前秦那場著名的淝水之戰,委任自己的親戚為大將,領兵迎敵,擊敗了苻堅的百萬大軍。在紹興上虞上浦鎮境內有一個水陸皆通的山,叫東山。四十幾歲前謝安都隱居於此,於是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謝安山。在海南,也有這樣一座東山。
  • 紀念谷文昌:東山人為何"先祭谷公後祭祖宗"
    該樹原產於太平洋諸島,中國引種約有80多年歷史。它屬常綠喬木,樹幹通直,姿態優雅。木麻黃生長迅速,抗風力強,不怕沙埋,能耐鹽鹼,是中國南方濱海防風固林的優良樹種。在東山島,只要有海堤,就有木麻黃防護林。木麻黃列陣迎風,如堅強的哨兵,年年月月,護衛著東山島20多萬島民安居樂業。
  • 「帆樂海洋」讀書會在東山起航
    東山縣海洋體育旅遊休閒文化產業基地是東山縣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開新局育新機」引進的重點旅遊建設項目之一,位於康美鎮銅砵村海灣公園附近,由翔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約1.1億元,規劃建設海洋文化展廳、中國企業家帆船賽運營中心、帆船培訓學校和接待中心等,承接帆船賽事、培訓、參觀等各類文旅活動。目前,項目已經部分建成,開始對外營業。
  • 春回大地暖,東山迎你歸 ——東山中學2021年春季學期開學溫馨提示
    寒假即將結束,新學期如期而至,東山中學的校園裡又將迎回孩子們燦爛的笑容,相信大家都已經整裝待發了吧。      三、調整狀態,身心愉悅,靜待開學     1、情緒調整:經過這個長假的休息,有些同學可能會對上學感到「焦慮」甚至「緊張」,家長要正確做好溝通和引導工作,理解孩子產生的這些情緒,分析產生的原因,給予有針對性的鼓勵和支持。家長要與孩子一同進入學習狀態,多鼓勵多溝通,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      2、調整飲食。春節聚餐,美味盡享。
  • 章丘東山公園:山間樓亭自有品~
    偶有閒暇與老同學幾次交流,談起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談起自然景觀如何與人文傳統相融合,如何根植於深厚的文化背景塑造一座城市的文化靈魂,閒談中說起了東山公園的文昌閣、唐王山公園的唐王閣,遙相呼應,為明水城的山水增添了幾多奇趣,其匾額均為名家所題,作為書法愛好者的我遂生了遊覽探訪的雅興。樓臺亭閣的匾額,作為一種傳統的文化載體,可謂山水之間最具魅力的眼目。
  • 東山八尺門
    八尺門    如果有搭乘大巴從東山到雲霄的朋友可能有這樣的印象:從縣城西埔鎮驅車十公裡到雲霄與東山交界處可以看到一小段青石條磊成的引水渠唐朝總章二年(669年),陳元光率部開拓閩南,面對船隻難以靠岸的東山島,陳元光的軍隊和東山先人,以極大的智慧和勇氣,在東山島海灘,修建了一個可供船隻平安靠岸的渡口。後人為了紀念開漳聖王陳元光開拓閩南之功德,將渡口稱為「陳平渡」。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戚繼光到東山抗倭,曾派兵把守渡口,因此,這裡又名「戚伯渡」。
  • 臺胞赴大陸探親開放20年:東山"鴦鴛"重團圓
    自臺灣開放臺胞來大陸探親以後,每年回東山探親的去臺人員都有二千多人,回東山定居的有三百多人。   兩岸親情難捨的葉瑞龍   東山樟塘鎮古港村臺胞葉瑞龍的家,是一幢漂亮的二層樓房。趕到他家時,兩個多月前從臺灣回來探親、年已八十九歲的葉瑞龍先生,身體健壯、耳聰目明,正和八十六歲的老伴林美英樂呵呵地逗著幾個曾孫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