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入美國大學學習的同學,可能會認為選課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只要修滿學分即可,沒什麼大不了的。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美國大學相對而言,進去容易畢業難,特別是那些名校,淘汰率相當高,不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和激烈的競爭,很難畢業。
所以選課是一件非常重要,必須要謹慎對待的事情,不能兒戲。
一般來說,在美國高校選課時需要注意這些事項。
弄清畢業共需修多少學分,做好整體規劃,按照規劃選擇課程
在選課之前,最好要做一個整體規劃,確定每個學期選多少門課,修多少分。對於剛入學的新生來說,有個適應過程,比如環境的適應、文化的適應、老師講課方式的適應。
所以在第一學期不建議選擇太多的課程。如果的確不清楚自己要選什麼課的話,可以先去試聽。
對於大部分美國大學來說,每個學期開始的前兩周是選課試聽周,學生可以隨意挑選自己感興趣的課程聽講,但不一定要選擇這門課,這對於學生來說是了解課程的一個極好的機會。
在第一堂課,你可以了解到這門課的教學大綱,需要什麼教材,作業量的多少以及截止日期等信息,也可以通過和授課教師溝通來深入了解這門課是否是自己想像中的那樣,而不是單純依靠選課系統上簡單的幾句課程介紹就決定選課。
入學初期,建議不要選太多課程
對於新生而言,在新的環境下總會有個適應過程,建議大家在第一學期最好不要選太多課。因為多數課程都是有比較嚴格的規定的,項目、課程作業,其中期末考試都非常嚴格。
而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可能面臨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英語聽力。老師用英語上課,聽起來較為吃力。
為了避免陷入這樣的困境,建議大家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避免大量閱讀和寫作的課程,如文學,歷史,經濟,社會學,傳媒,等等。選擇一些包含你熟悉內容的課程,如:數學,生物,化學,物理等。
查詢教授評級網站,比如 Koofers:Professor Ratings,選擇高分的教授。
當你參加學校Orientation的時候,你會有機會去見你的課程顧問(academic advisor),他們可以幫助你選課。
不要100%相信他們的建議。你該提前幾周研究選課,開始選課。為什麼?因為許多顧問會推薦大一學生跨領域廣泛選課,以滿足畢業核心課程要求。他們可能會建議你選:
一節數學課
一節文學課(差評!)
一節歷史/經濟課(差評!)
一節科學課
一節專業課
看這份課程表,第一學期的五節課之中,有兩節與你專業無關的課程,但是你會被那兩門雞肋課程攪的不得安寧。
這兩門基於英語讀寫的課程,會讓你大量分心。在適應新文化的關鍵時期,沒有人希望面對這樣的壓力。
另一方面,如果這些讀寫課程只是為滿足核心課程學分,一般來說,學校不對上課順序做硬性要求。
因此,你根本沒必要第一學期就上它們。等到你大三或者大四,有更多英語基礎後,你再處理這些課。你的大一課表應該看起來這樣子:
兩節數學課
兩節科學課
一節專業課
推薦科學課的原因是因為它們需要更少的英語讀寫,更何況,你可能以前就熟悉這些知識了。美國大學的初級科學課程,實際上就是中國高中的課程內容。
了解課程進度,關注教授的名聲
在選課過程中,一定要了解課程進度,關注一下主講教授的名聲。提前了解課程內容是否對你有用、你是否感興趣、教授教研水平如何、為人如何、教學方式如何等等。
1.課程進度表
由於普通的課程簡介通常相當簡略,若想知道更詳細的課程內容,一定要主動到系辦公室直接詢問開課的教授或其助教、秘書。
同時索取該課程整個學期的上課計劃進度表(Syllabus),上面列有詳盡的課程目標、每次上課進度、評分標準,以及書單等等項目,可說是選課時最實際的參考。
2.教授的名聲
學生對教授的評論是選課時另一重要考量因素。有時某門課的名稱、內容相當吸引人,但若打聽出該教授是個「Killer」,可考慮放棄該門課。
所謂「殺手」教授通常有很多考試、作業,而且分數給的不高,一般而言並不受學生歡迎。
當然,有心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的同學,可以著重考察教授的學術能力和觀念等等。
最後,特意提醒大家:在開學之後,正式上課或旁聽更可印證自己選課選得如何。
如果上課時發現該課程並不符合自己需要、太難或者旁聽時對其他課程產生興趣,都應該當機立斷儘快辦理改選手續。通常在開學前某一特定時間內加、退選,是不收取費用的。
當然,以上內容只是建議而已,千萬不要奉為真理。每個學生的情況不一樣,根據一部分建議和一部分自身情況綜合考慮而選定自己的課程,相信這樣才是最好的方式。
↓↓↓猛戳下載Uhouzz App隨時隨地找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