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行知教育網訊:雙流棠湖中學的學子不僅學習優異,其他方面的才華也是數一數二的!少年如雛鳥,青春裡,我們逆著光,馳騁在忽明忽暗的雲層間, 或欣喜、或激動、或恐慌、或迷惘,一直乘風飛翔!從未失掉少年意氣風發的模樣
在棠湖中學選課走班的背景下 我們緩緩鋪開青春的玫瑰色畫卷……走班之初,同學們是否有過許多煩惱?糾結老師的選擇,擔心搶課的網速,找不到相應的教室,趕不上下一節課的鈴聲……適應期結束後,同學們又是否get到了選課走班的妙處,快樂地徜徉在適合自己的老師的班級裡,積極學習?
棠湖中學學生會傳媒部出品的校園微電影《乘風》悄悄地記錄了一群平凡的學生,在選課走班中的歷練和成長。
總編劇鄧孜璽(高2019級27班)以身邊同學為原型,廣泛收集了同學們對於選課走班這一新模式的看法,創作出《乘風》的劇本初稿。在經過三輪的討論修改、優化後,終於打磨出一份最貼近走班生活、反映出青春裡每一個平凡學生的煩惱的優秀劇本。劇本後,是每一次會議中智慧的凝結,是每一位參與者的辛苦付出。
主演:彭措諾布(高2019級13班)、程石(高2019級26班)、徐卓然(高2019級30班)、李汶睿(高2019級34班)以及周文元(高2019級4班)同學犧牲掉周末的休息時間傾情出演《乘風》。
炎炎夏日裡,「拍戲新人」的他們精益求精,用心去體會人物形象,力爭詮釋好每一個角色。同為新人演員的馮航空老師和張雪梅老師,也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全力支持和配合微電影的拍攝,不怕NG,不懼笑場,只為講好每一句臺詞,做好每一個細節。
鏡頭後,是攝像楊詩毅(高2019級3班)和鄧孜璽同學滿頭大汗抗設備、變換各種姿勢辛苦拍攝的身影;是後期剪輯毛宇老師挑燈夜戰,忙的暈頭轉向的付出;是新人劇組在無數次的會議中激烈討論、不斷改進的探索……
青春裡的每一份付出,都將化作乘風徵途裡的繁星點點。受疫情影響,正式開機拍攝時,已接近學期末。學習任務更重,空閒時間更少。可乘風破浪的《乘風》劇組怎麼肯就此妥協?劇組的每一個人都卯足了勁兒地工作,將最好的狀態投入到拍攝中,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他們不僅提前完成了拍攝,同時也沒有忽略學習,都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青春就是向著心裡那輪朗月,即使遍歷風雨,也義不容辭!
讓我們一起走進《乘風》拍攝組導演楊煙然的心路歷程吧:
作為《乘風》總導演的我(楊煙然 高2019級26班),在微電影的籌備、拍攝、製作以及後期的宣傳工作中,感慨萬千,更收穫頗豐。我和導演鄧孜璽、副導演張佳瑩(高2019級30班)、謝銳興(高2019級18班)以及總策劃楊耀荀(高2018級18班)並肩作戰,一起在微電影的誕生過程中不斷努力著,不斷成長著。
從開啟規劃,到組建團隊;從劇本到選角;從拍攝到製作;從成片到宣傳,一路上,我和主創團隊一起克服了不少困難。其中,劇本的敲定直到如今仍使我記憶猶新,初稿的劇本些許脫離實際,立意過高,不夠貼近生活;第二版劇本內容不夠細緻,達不到「劇本」的要求。
那段時間是微電影籌備的瓶頸期,總有開不完的會,討論不完的問題,雖然很累,但我們終是沒有放棄。如果成功有捷徑的話,那麼這條路一定叫做堅持。事實證明,我們做到了,在編劇鄧孜璽同學的熬夜改稿,不斷努力下,第三稿的劇本獲得了劇組同學和指導老師的一致認可。青春就是莽著一股子勁兒,不斷往前衝!
《乘風》這部微電影的拍攝順利完成,還離不開每一位作出犧牲和貢獻的大家。
特別鳴謝春玲通訊社李紅梅老師、夏爽導師班、賈斌導師班、馮航空導師班、指導老師毛宇、指導老師劉井波、指導老師歐禹良、臺詞指導孟洋老師、夏爽老師、鄧乾隆老師、曾宇陽同學、曾思瑞同學。感謝「螺絲釘」一般存在的傳媒部全體成員和校團委學生會的大力支持!
《乘風》的首映將於九月十日教師節。我很期待以一個觀影者的角度看到《乘風》的出世。我也愈發理解那些把電影作品當作自己的孩子的導演們了,《乘風》與我而言也是一個寶貝,期待它被看到,期待總有人能在這短短幾分鐘的微電影裡找到屬於ta自己小世界裡的共鳴。
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驕陽萬丈光。
乘風奔跑的路上,不必擔心,不必畏懼,棠中的學子們有的是血氣方剛,有的是氣吞山河之志。就像八月長安寫道「彼時的少年站在成長的盡頭,回首過去,一路崎嶇早已繁花盛開。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就讓同學們跟隨校園微電影《乘風》的一起迎著青春的光,乘風飛翔吧!
編輯:伊佳
責編:付藝薇
來源: 棠湖中學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儘快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