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裘晟佳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你平時細心觀察生活,肯定會注意到在你身邊有這樣一群人的存在:他們有著自己的邏輯與觀點,並且總會在你對某件事物發表看法時,用犀利的語言反駁你,並提出截然相反的觀點。
用更通俗一點的語言來說,他們往往會用一句話把你「噎」死,然後沉浸在打敗你的「喜悅」之中。哦,對了,現在他們還有了一個挺時髦的稱呼——槓精。
今天,小記要推薦的新書,主人公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槓精」——63歲的布裡特-瑪麗,書名叫作——《清單人生》▼▼▼
【瑞典】弗雷德裡克·巴克曼 著,孫璐 譯;果麥文化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年4月出版
【巴克曼:一位小說銷量超過900萬冊的有趣作者】
在揭曉布裡特-瑪麗的「清單人生」之前,有必要先來了解下為我們講述這個有趣、催淚又很治癒的故事的作者——瑞典當代作家弗雷德裡克·巴克曼。
▲弗雷德裡克·巴克曼
弗雷德裡克·巴克曼,1981年出生於瑞典赫爾辛堡,以撰寫博客和專欄起家。如今他和妻子及兩個孩子居住在斯德哥爾摩。
某天,巴克曼把自己和老爸在宜家吵架的過程寫在博客上,妙趣橫生的對話讓他瞬間爆紅,吸引眾多網友到巴克曼的博客討論和吐槽自己的家人。結果他靈機一動,在2014年創作出處女作《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開啟了自己人氣暢銷書作家之路。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講述了一個固執刻板的老頭心灰意冷決定自殺,幾個新鄰居的出現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的故事。
這部作品在全球創下了驚人銷量記錄,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上保持頭名長達77周,被翻譯成了43種語言在全球出版。目前,其豆瓣評分高達9.1分,並位居「亞馬遜中國2017年原著圖書排行榜」第4位。
2015年,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獲得第89界奧斯卡與第21界金衛星獎的最佳外語片提名,同年還摘得第29界歐洲電影獎最佳喜劇片獎,豆瓣評分也高達8.7分。去年,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宣布出演新版改編電影,並與妻子共同擔任製片。
▲電影《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海報
2016年,巴克曼的第二部作品,長篇小說《外婆的道歉信》問世。
這部小說最初在瑞典上市時,曾在網上引發曬書熱潮,並很快出售了40國版權,10個月內全球銷量突破150萬冊,並因此當選瑞典年度作家。該書中文版問世僅6個月就銷售超過50萬冊,令他在中國讀者中收穫極高人氣。
《外婆的道歉信》講述了七歲的愛莎,將因癌症去世、古怪又瘋狂的外婆留下的道歉信,送給九個她得罪過的鄰居的故事,豆瓣評分同樣高達8分。
巴克曼曾在採訪中稱,他的故事只關注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和10歲以下的小孩,因為他們是最不會在意社會既定法則的人。
因此,從《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中的怪老頭歐維,到《外婆的道歉信》中的叛逆少女愛莎,再到今天的最新作品《清單人生》,巴克曼總是將眼光聚焦在人們常常疏於關注的人群身上。
據《清單人生》中文版編輯介紹,該作品在北歐圖書市場上市之初也表現不凡,勢頭甚至比《外婆的道歉信》更為迅猛。目前巴克曼的小說在世界範圍內的銷量已經超過900萬冊,也使他成為近年來國際市場上當之無愧的暢銷之王。
從《歐維》到《外婆》,歐美市場的讀者在認可了巴克曼的寫作風格的同時,實際上也對他產生了更高的期待,因為大眾很容易產生倦怠感。而《清單人生》沒有辜負讀者的期待,巴克曼在《清單人生》中尋求突破,寫出了一個有關「重新開始」的故事,這也是他本身的「重新開始」。
【布裡特-瑪麗:一個古怪又可愛的「槓精」老太太】
《清單人生》的主人公布裡特-瑪麗,是巴克曼上一部作品《外婆的道歉信》中收到外婆道歉信的鄰居之一。不過,沒看過巴克曼前作的讀者完全不用擔心,《清單人生》講述的是一個全新的故事。
之所以取這個書名,是因為布裡特-瑪麗是一個古怪、內向、膽怯,渴望改變卻又不敢改變的63歲老太太。
她的生活嚴格遵循一張張事先制定的清單,她甚至有一張記錄所有清單的清單,以保證她和丈夫的太平日子萬無一失。
她6點準時起床,12點必須用餐,必須買到小蘇打和「菲克新」牌窗戶清潔劑,並將家裡的一切整理得一塵不染,否則就不是「文明人的做法」。如果是打發時間她就玩填字遊戲,最愛站在陽臺上俯視街上人間,而不必接觸任何人。
結婚40年來,她從未出過家門。因為她相信,只要什麼都不變,生活就能永遠持續下去。
布裡特-瑪麗的情商接近於零(也許會讓你想起家裡某個親戚)。
她誇獎別人的新髮型:「您的額頭非常寬,剪這麼短的髮型需要很大的勇氣」;她管別人要一杯水時,會責怪對方竟然不給她杯墊。關鍵是,她根本意識不到這會得罪人!(所以中文版竟然非常貼心地隨書附贈了咖啡杯墊!)
然而人生怎麼可能用一紙清單來規劃呢?有一天,她發現丈夫出軌了!
這使得布裡特-瑪麗被迫離開她無比熟悉的生活。
為了餬口,她接受了一份看管廢棄娛樂中心的工作,來到幾乎被世人遺忘的破落小鎮博格,可迎接她的卻是一隻砸向腦門的足球……從此,一群野孩子、小混混、酒鬼和一隻老鼠將她的生活攪得雞犬不寧,然而人生卻在失控中獲得了新的選擇和新的期待。
【被撕毀的清單人生,是改變還是妥協?】
人生中有一種艱難,是捨棄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
布裡特-瑪麗太好笑了!
一個窮途末路的老太婆,毫無工作經驗卻闖進職業介紹所,接連幾天不依不饒地逼著當班的姑娘給她找工作。找到工作之後,無論遇到任何問題,她都不分時間、地點,理直氣壯地打電話向這位姑娘求助。
在小鎮博格廢棄的娛樂中心「走馬上任」之後,她遇到的所有人,都是她觀念中應該敬而遠之的「非文明人」:一群野孩子、小混混、酒鬼……
更要命的是,整個小鎮的一切都是如此得雜亂無章,大到整個小鎮的生活秩序,小到娛樂中心積滿汙垢的沙發,都讓以前出門前不把床單折得如同地板一般平整的布裡特-瑪麗抓狂(因為如果不這麼做,她擔心自己如果死在外面,房東看到不整潔的房間,會認為她是個很邋遢的人)!
所以,字裡行間,你能深刻地感受到站在這輩子最大人生轉折點上的布裡特-瑪麗的滑稽、驚恐與悲傷。
與此同時,通過布裡特-瑪麗的心理描繪,你會逐漸了解,她之所以會成為今天的她,是事出有因的。早逝的姐姐、冷漠的父母、大男子主義的丈夫、內心封閉的性格……所有因素的疊加,一起造成了她眼前的無所適從與悲傷絕望。
然而,日升日落,只要我們還活著,日子照樣得過。
雖然看管娛樂中心只是一份暫時的工作,但活了63年的布裡特-瑪麗作了這輩子最大膽的決定——第一次試著為自己而活。
她開始嘗試跟鎮上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打交道,哪怕只是根據對方的表現,思考如何作出一個合適的表情或肢體動作來予以回應;
她開始試著接受生活中的不按計劃、雜亂無章與無法改變,比如,她甚至會專門買士力架來「招待」與自己同住在娛樂中心裡的老鼠,再比如,她終於能夠接受別人在喝水時沒有使用杯墊;
她開始努力學著與她最不理解的生物打交道——一群熱愛足球的野孩子,並從一開始的互相討厭,一點點變得能夠互相理解與照顧,甚至到了最後,她願意用生命來保護這些孩子。
「人生的樂趣本來就少得可憐。無論是誰都很少有機會留在原地,拒絕在時間的長河中隨波逐流,在快樂的漩渦中永遠沉溺下去;也無法毫無保留地愛一個人,時時刻刻都充滿激情。
在我們小的時候,如果條件適合,可能有幾次機會能夠做到上面這些。長大後,就是漫長的、大氣都不敢喘的卑微生活。謹慎自持讓我們不再為了純粹的快樂大聲歡呼,即使笑得出來,也總有一絲羞恥感揮之不去。還記得成年後的你痛痛快快地笑過幾次嗎?
從人類常識的角度看,所有的激情都很幼稚,是平庸和天真的表現,不屬於我們習得的東西,而是本能。它們會把我們壓倒推翻,淹沒我們,殊不知其他的情感屬於地球,然而激情的居所遍及整個宇宙。
激情的價值不在於它給予我們什麼,而是它要求我們如何冒險,有時候甚至需要放下尊嚴,忍受別人的不解、嘲笑和否定。」
那麼,我們的主人公布裡特-瑪麗最終是否能夠適應博格的一切?她與丈夫維繫了四十年之久的婚姻又是否真的走到了盡頭?她能夠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和自己嗎?
本文寫到的這裡,我的工作計劃表上又多了一行字,可以作為「已完成」工作被划去。而「清單人生」之外布裡特-瑪麗故事的結局,有待你親自去揭曉。
【試讀】
第一章
叉子。刀子。勺子。
就得按照這個順序來。
布裡特-瑪麗當然不是那種喜歡說三道四的人,而且她的性格跟「說三道四」差得很遠。
可是,無論哪個有教養的文明人,恐怕都不會打亂正確的順序,隨心所欲地排列餐具抽屜裡的刀叉吧?
我們畢竟不是動物,對不對?
那是一月份的某個周一,她坐在勞動就業辦公室的桌子前,這兒當然看不到什麼餐具,可是她腦子裡還在想著那些刀子叉子,因為刀叉代表了最近的亂象:它們的排列原本應該遵循既定的規則,正如日子需要一成不變地照舊過下去那樣,只有正常的生活才是體面像樣的生活。在正常的生活裡,你得收拾廚房、打掃陽臺、照顧孩子,辛苦得很——超出任何人的想像。在正常的生活裡,你當然不會跑到勞動就業辦公室裡坐著。
在這兒工作的那個女孩,頭髮短得嚇人,布裡特-瑪麗覺得那簡直是男人的髮型。當然,女人剪個男人頭也沒什麼問題,這是時髦,肯定的。女孩指著一張紙,朝布裡特-瑪麗微微一笑,顯然不打算和她浪費時間。
「只要把您的姓名、社會保險號碼和住址填在這裡就可以了。」
布裡特-瑪麗必須登記,像個罪犯那樣,她似乎不是來找工作,而是偷工作的。
「加奶加糖?」女孩往一隻塑料杯裡倒了些咖啡。
布裡特-瑪麗從來不評判任何人,她的性格和「說三道四」根本不沾邊,可這是怎麼回事?一隻塑料杯!難道我們國家在打仗嗎?她很想把這些話告訴女孩,但肯特總是囑咐布裡特-瑪麗「要隨和」,她只好裝模作樣地擠出一點笑意,等待女孩為她把杯墊拿過來。
肯特是布裡特-瑪麗的丈夫,一位企業家。極其難得的是,他還是位極其成功的企業家,和德國人做生意,性格極其隨和。
女孩給她兩小盒牛奶,一次性紙盒包裝的,不需要冷藏,又遞過來一隻塑料杯,裡頭幾支塑料茶匙探出杯沿。見到這一幕,就算突然看到女孩捧出一隻被汽車撞死的小動物,布裡特-瑪麗也不會比現在更吃驚。
她搖搖頭,手開始在桌子上抹來抹去,仿佛上面有許多看不見的碎屑。桌上到處都是文件,亂七八糟,布裡特-瑪麗意識到女孩顯然沒有時間整理桌面——大概是她工作太忙的緣故。
「好啦,」女孩和氣地說,回頭指指表格,「在這兒寫一下您的住址就可以了。」
布裡特-瑪麗凝視著自己的膝蓋,懷念起在家整理餐具抽屜的日子,她也想念肯特,因為所有的表格都應該由肯特來填。
女孩似乎又想說些什麼,布裡特-瑪麗打斷了她。
「您忘記給我杯墊啦,」她告訴女孩,面帶微笑,儘可能顯得隨和,「我不想弄髒桌子,能不能麻煩您拿點什麼東西給我,我好把我的……咖啡杯放上去?」
她故意用了特別的語氣,每當情勢要求她調動起內心的全部良善時,布裡特-瑪麗都會用這種語氣說話,比如這一次,出於善意,她不得不把塑料杯稱為「咖啡杯」。
「噢,不用擔心,請隨意。」
說得好像生活只有那麼簡單似的,好像用不用杯墊、是否按照正確的順序排列餐具都根本不重要一樣。就憑這女孩的髮型,她顯然不會明白杯墊、合適的杯子以及鏡子有著怎樣的價值。女孩提起筆來,指點著表格上「住址」那一欄。
「可是,肯定不能直接把杯子放在桌上吧?會在桌面留下印子,您不會不理解的吧?」
女孩瞥了一眼桌面,那裡的狀況嘛,就仿佛有小孩剛剛在上面吃過土豆,而且還是黑燈瞎火時用乾草叉鏟著吃的。
「真的沒關係,這張桌子很舊,也已經有許多劃痕了!」女孩笑著說。
布裡特-瑪麗在心裡暗暗尖叫。
「難道這不正是您不用杯墊的結果嗎!」她喃喃自語,不過半點都沒有「消極挑釁」的意思。肯特的孩子們覺得她沒在聽他們說話時,曾經用這個詞形容她的態度。其實,布裡特-瑪麗不是消極挑釁,而是慎重體貼。聽到肯特的孩子們說她「消極挑釁」之後,她更是格外慎重體貼了好幾個星期。
【贈書活動 第12期】
錢江晚報聯合果麥文化,送出4本《清單人生》贈書,歡迎各位讀者參與本次贈書活動。
活動具體參與規則如下:
1、下載並註冊錢江晚報「浙江24小時」新聞客戶端APP(點擊新聞-全文藝欄目);
2、即日起至6月1日,在本文留言區(文章下面的「我說兩句」處)留言,說說你有生以來最大的改變,或是自己做到的最了不起的事;
3、留言後,加嫩小編微信(ID:showonedian),進入「一起讀書」微信閱讀群(未加群者留言視為無效);
4、主辦方將在留言符合要求的讀者中,隨機選取4位贈書,並在微信群中公布獲獎名單;
5、本活動最終解釋權,歸活動主辦方所有。
【往期好書推薦】
1、《只在此刻的擁抱》,丁丁張為漂一代寫出另類「歡樂頌」
2、阿加西自傳:真誠的人生故事,送給認真生活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