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有時能過出晚秋的感覺,幾場雨過後,種滿高大喬木的道路上落滿了枯萎的黃葉,凋零的花瓣。
大概是害怕回南天那種「鏡子在淌水,牆壁在流淚,世界都是天灰灰」的頹敗感吧,總會在雨停之後出去走走,捕捉小雨初收後的新綠。
英語諺語中有句美文:April Showers Bring May Flowers ,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說四月雨帶來五月花,好溫柔的意境。
農諺云:春雨貴如油。《春夜喜雨》裡也說「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草木甦醒,芳菲競豔,春雨瀟瀟,潤物細無聲。
壓低了枝條的山姜花,掛著雨珠兒,縱然雨疏風驟,也不曾放棄孕育了一個春天的花骨朵兒。冬天積累的養分,飲一口春天的甘露復活,等待下一個風和日麗,擁抱甘之如飴的綻放。
碧綠的青苔妝成一樹高,像苔蘚一般的精靈,又似抹茶粉一般綿柔和細膩。《青苔賦》曾寫到:嗟青苔之依依兮,無色類而可方。雨後的青苔,像剛調好的草綠色顏料,一點點浸潤,一點點暈染,深深淺淺爬上深褐色的樹幹。「青苔挾雨驕」,大概是這種韻味吧。
漾漾荷花池,水木相輝映,雨後的荷塘蒙上一層淡淡的霧氣;虛無縹緲中氤氳著若有若無的絲絲荷葉香氣,竟有種「連雨不知春將去,偶然一瞥夏將至」的感覺。
晶瑩剔透的雨珠如散落的珍珠流淌在碧綠的荷葉上,唐代詩人李白的《折荷有贈》這樣形容荷葉上的雨珠~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
宋代的詞人楊萬裡午後小憩,夢見自己蕩舟在荷香四溢的西湖上,波光粼粼,霧氣嫋嫋,好不自在;突然雨聲簌簌,驚醒了他的美夢,於是索性踱步去到庭院中的荷花池,看雨打荷葉,聽池水叮咚,寫下了《詠荷上雨》~「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想來古人才是真正的生活家,這樣的雨季,現代人會想到除溼防黴或者快快回家,卻未曾有這樣閒散的心思去看一場雨後的花,聽一場雨水敲打萬物的交響曲,感受四月雨滋養五月花的情深義厚,領悟萬物芳華皆有的通透靈性。
草木浮生地久長。願自己成為一個生活家,澄靜自由,透徹聰靈。
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記得點讚、轉發和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