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對於家鄉、親人、故土的思念,常常緣於美食而終於美食。我們會把故鄉某種味道的食物當作故鄉的化身,無論離開多少年,嘗過多少美味,始終想念的是故鄉的味道。
對於雷州吃貨而言,故鄉於他們,也許就是記憶中的那一口鮮美的雜魚湯;那一口咬得「咔咔」作響,感覺上下頜的牙齒在打架的「炒米爽」;那一口柔綿順口、回味無窮的「土丹粥」。
逢年過節時,雷州吃貨對各地的熱門景點不屑一顧,反倒是熱衷於去那些街頭巷尾的小吃店,個別人還俯身蹲著完全不顧形象地大快朵頤。估計,這時候他們只求有一款「家鄉的味道」,以解他們濃濃的鄉愁。
很多人不禁要問,雷州吃貨為什麼對雷州美食如此偏執呢?原來理由都在這裡:
雷州白切狗
雷州狗肉主要有兩種烹飪方法,一是白切,二是涮火鍋。狗肉火鍋其實也只有天氣變冷的時候才會吃,平時多是吃白切的狗肉。
白切狗肉必須要蘸辣醬才好吃。白切狗的美味,除了本身的肉質之外,所蘸的醬汁才是關鍵。同樣的狗肉,不同的辣醬,吃起來會天差地別。其中最正宗的白切狗醬料,是野生小米椒加粗鹽,百吃不厭。
英利燒豬
英利燒豬皮色光滑,又香又脆,肉質細膩,又嫩又滑,香潤可口,是餐桌上一道美味。幾百年來,它以「純天然,無汙染,綠色食品」為賣點,引得不少外地遊客慕名前來品嘗,絲毫不輸於龍潮燒豬和麻章燒豬。
英利燒豬是廣東省雷州市英利鎮的傳統名菜。當地人對燒豬取料和製作十分講究,他們一般選購40-60公斤重量本地放養的生豬,這種生豬在農家吃的是番薯、木薯、玉糠等熟飼料,爬到村邊的山坡上吃的是青草嫩葉,有的甚至用嘴拱挖泥土裡的蚯蚓、蝸牛等細小動物咀嚼,以補充其體內所需要的磷、鉀、鈣等礦物質。所以這種豬肉質結實,纖維精細,脂肪較少,營養豐富,酥香可口,且這種豬餵養6-7個月,個頭較小,易燒烤加工,易出售。
牛骨仔
牛骨仔跟湛江的牛雜不同,熬湯不僅僅使用了牛肉,還加上牛骨,再配上白蘿蔔和大頭菜,最後加上了青蔥和少量胡椒粉提味,每一口湯都讓你回味無窮。
土丹粥
雷州話「土丹」也叫作泥丁,將泥丁清洗乾淨,用一片細長的竹籤在泥丁頭刺個洞,再刺向泥丁尾,將整隻泥丁刺穿,去掉腸肚。
泥丁最常見的做法是熬粥,熬到微微化掉的米粒軟糯可口,喝了胃裡相當舒服。
豬腸餅
這款特色小吃很多人可能都以為是糕餅,其實不然,雖稱「豬腸餅」,然而實質是「粉」。豬腸餅因其狀如豬腸而得名,粉皮白、薄、滑,吃的時候再淋上秘制的香油,撒上花生碎末,口感醇香,回味無窮。
雷州年糕
雷州年糕的製作方法與原料,大致與其他地方的年糕相同。先將糯米磨成粉,然後加入煮溶的紅糖水,稀釋攪勻,盛於特製的大蒸籠裡蒸熟。雷州年糕一般是用特製的巨型餅筐盛裝,既大又重(五十斤以上),猶如一個巨大的汽車輪。
雷州大粽
雷州大粽歷史悠久,曾有「嶺南佳品」之稱。做法是以糯米為皮,蓮子、豬肉、紅棗、香菇等作餡,用海南大粽葉包裹,蒸4~5個小時即熟。雷州人吃大粽常與牛肉湯一起吃,稱之「牛肉大粽」。
來源:湛江日報
責編:曲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