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抗疫丨中央美院博士研究生抗疫主題創作展開展

2020-12-18 澎湃新聞

來源: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

2020年12月8日,「以藝抗疫——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抗疫主題創作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博雅展廳開幕。此次展覽不僅是研究生院直屬黨支部聯合其他基層黨支部舉辦的一次具有課程思政意義的抗疫創作研究展,同時也期望通過展覽以藝術語言的方式傳遞「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

開幕式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副院長兼研究生院院長蘇新平,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陳琦,相關部門、院系師生以及參展的博士生同學參加了開幕式。展覽開幕式由研究生院直屬黨支部書記兼教學部主任葛玉君主持。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致辭

黨委書記高洪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我們所有人親身經歷了一場非常特殊的抗疫戰鬥,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與實際情況,以藝術創作來展現這場獨特的抗疫戰爭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對偉大的抗疫精神的深切體會。」他強調,本次展覽不僅是一項學術活動,也是一項黨建活動,能夠不斷提高同學們對這個時代的感悟、對人民的情懷、對英雄的謳歌、對奉獻的讚頌、對生命的思考、以及對社會的關切,對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起到積極的示範作用。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兼研究生院院長蘇新平致辭

副院長兼研究生院院長蘇新平在致辭中表示,展覽中突出展示了一部分個性鮮明的創作作品,通過這些作品看到了老師們、同學們通過對繪畫語言系統的學習進而延伸出各自獨特的創作方法,以及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他希望美院師生除了探討藝術的發展之外,還應當能夠將自己在現實當中的感悟和體驗,用自己的創作語言表達出來。

黨委組織部部長許娟發言

黨委組織部部長許娟對展覽的組織策劃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她表示,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面前,中央美術學院彰顯出全國最高美術學府的擔當,「在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廣大師生發揚愛國為民、崇德尚義的優良傳統下,我們以胸懷國家、心繫人民的擔當,肩負起了用畫筆為國家民族服務,用創作反映國家意志和人民精神的責任。在抗擊疫情的藝術行動之中,來自研究生院的博士生同學們無疑是一股卓越的力量。」

科研處處長郭麗發言

科研處處長郭麗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展覽可以稱之為「三好展覽」,第一「好」,在於其充分地體現了研究生院直屬黨支部開展黨建和藝術創作實踐相結合的「好」案例;第二個「好」,在於展覽與藝術作品充分體現了中央美術學院學生能夠真正地做到關注時代;第三個「好」,是用溫暖的展覽為這個特殊的2020年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迎接美好新一年的到來。

研究生院直屬黨支部書記兼教學部主任葛玉君主持開幕式

參展教師代表、中國畫學院戴裕洲發言

參展學生代表、博士生李冰川發言

參展教師代表戴裕洲、參展學生李冰川分別發言。戴裕洲談到,「在特殊時期,研究生院直屬黨支部組織各位博士生同學積極投入到這次主題創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名書法專業畢業生,需要用自己的所學,將所見、所思、所感,化為藝術作品,向抗疫英雄致敬」。李冰川在發言中談及,「每一位創作者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寄託了真情實感,藝術雖然並不能直接的救死扶傷,但我們會用畫筆激發和傳遞正能量,記錄和表現時代風貌」。

展覽將展至2021年1月8日。

展覽現場

丨展覽作品

第一部分:前線

抗疫豐碑

100×120cm/油畫/2020年

作者:李卓(博士後流動站 2019)

指導老師:範迪安 教授

創作說明:作品描繪了一批批青年志願者、醫護人員、年輕的解放軍戰士選擇衝到戰「疫」前線,用專業、熱情的志願服務築起了防疫青春長城。 背景以救援物資和空軍運輸機為背景,力求鮮明的色彩、概括準確的造型和油畫語言鮮明的表現力,用油畫的筆觸語言塑造一座戰「疫」的豐碑。 作品榮獲「北京市文聯 2020 年抗疫主題創作優秀作品」。

請戰書

103×72cm/ 中國畫 /2020 年

作者:金瑞(2013 級)

專業方向:工筆人物畫

指導老師:唐勇力 教授

創作說明:武漢疫情突發,在國難當頭之際,不少醫護人員奮勇報名,前往武漢抗疫一線支援,自願在請戰書上按下手印,他們為國奉獻的 大無畏精神值得讚嘆,給人民樹立了榜樣。畫中的葵百合也象徵著他們的勝利徵程,相信我們團結一心,一定能戰勝病魔!

無名英雄——深邃的眼神

天使之痕1,2

38×53cm×3/紙本素描/ 2020年

作者:仲清華(2013級)

專業方向:油畫

指導教師:袁運生 教授

創作說明:這些素描是我在新冠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居家所繪。對於一線抗疫的報導每天都在更新,尤其是那些醫護人員的圖片讓我頗為感動。手頭僅有的幾支鉛筆與數張素描紙,成為了我這段時間創作的唯一材料來源。遂用筆描繪了這幾張感人的抗疫人物瞬間。所用有色鉛筆的淡綠色調,無意間正契合了當時的社會情緒與個人狀態。

最美面龐(系列)

105×75cm×3/水彩畫/2020年

作者:李丹(2015級)

專業方向:中國傳統壁畫理法研究

指導老師:孫景波 教授

創作說明:為響應中央美術學院抗疫號召,我拿起畫筆記錄下最美的面龐,致敬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病魔肆虐中華大地,有一群偉大的中國女性,以不弱男兒的豪氣,挺胸而出,奔赴一線,撐起了抗擊新冠肺炎的半邊天。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就是李蘭娟院士。一個七旬老人,一個偉大英雄,一個無畏勇士。還有那些美麗的白衣天使們,當她們摘下口罩時,我們才知道什麼是中國最美麗的面龐,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些可愛可敬的抗疫英模。

鍾南山院士

75×105cm/水彩畫/2020年

作者:李丹(2015級)

專業方向:中國傳統壁畫理法研究

指導老師:孫景波 教授

創作說明:鍾南山,國家的脊梁!84歲高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奔赴武漢抗疫一線。我拿起畫筆恭恭敬敬地為鍾南山先生畫像,表達敬意!我堅信,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中國人民凝聚中國力量,頑強奮戰,演繹了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民族品格,展現了令人驚嘆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希望這場病毒戰早點過去,祈禱所有的人都平平安安。

青春力量

50×30cm/雕塑/2020年

作者:黃山(2018級)

專業方向:雕塑材料研究

指導老師:呂品昌、殷雙喜 教授

創作說明:習近平總書記3月15日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青年人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浮雕小稿作品《青春力量》表現了奮戰在抗疫第一線上敢於擔當、勇往直前的廣大青年的形象,其中有醫護人員、志願者,體現了他們將青春奉獻給祖國人民的堅定信念。青年人的面貌代表著中國的未來,肩負著祖國繁榮的時代使命!

為了明天的希望

60×90cm/數碼版畫/2020年

作者:李冰川(2018級)

專業方向:當代繪畫研究

指導老師:蘇新平 教授

創作說明: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打亂了人們原本熱鬧、繁榮的生活。也再次提醒我們,在災難面前個體生命是多麼脆弱。通過網絡我們知道了在疫情最嚴重的湖北,有許多人經歷了生死的考驗。這其中最令我揪心和感同身受的,是看到許多新生兒感染病毒的消息。幸好他們都得到了認真的對待和盡責的醫治,全部轉危為安。嬰兒是明天的希望,我們今天付出的所有努力是為了創造一個更加安全、美好的未來。病毒雖然可怕,但是只要人們都能團結一致,端正自己的態度,掌握科學的防治措施,戰勝病毒將指日可待。祝福我們的祖國,化用俄國詩人安娜·阿赫瑪託娃的詩句:「明天將比昨天更好,在長江幽幽的流水之上。」

決勝

20x30cm/木版畫/2020年

作者:李冰川(2018級)

專業方向:當代繪畫研究

指導老師:蘇新平 教授

創作說明:在新冠病毒肆虐的當下,全世界的人民都籠罩在病毒的陰影之中,雖然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穩定住了病毒的蔓延,但是科學有效的疫苗的研發才是人類最終戰勝病毒的有力武器,而中國領先世界的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速度無疑給全世界打了一劑強心針。《決勝》這幅作品就是希望中國和全世界的科研人員能夠攜起手來披荊斬棘,為人類共同的命運爭取最終的勝利。

全球抗疫,命運與共

71.6×50cm/列印海報,金屬色籤字筆/2020年

作者:李大偉(2018級)

專業方向:當代繪畫研究

指導老師:蘇新平 教授

創作說明:全球抗疫,命運與共——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在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的思想指導下,深刻的認識到戰勝疫情關乎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危,全球團結合作抗疫是最有力的武器。作品選取了25個國家貨幣上的圖案,並把它們平均排列,暗示了疫情面前,各國平等,命運與共,打破了原有以西方國家為中心的傳統國際政治模式,強調唯有各國協作才是抗擊疫情最有效的途徑。貨幣上的圖案大都是各個國家的「精神領袖」或重要政治人物肖像,用線條給每個肖像面部勾勒出簡略的口罩形狀,意在再次提醒疫情的嚴重性,以及加強個人防護的重要性。

庚子除夕夜——軍醫馳援武漢

72×76cm/紙本水墨/2020年

作者:曹巍(2019級)

專業方向:中國人物畫研究

指導老師:李洋、唐勇力、劉金貴 教授

創作說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我國和平的捍衛者。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都是一道堅不可推的鋼鐵長城,保衛著祖國的安寧、人民的幸福。在新冠疫情在武漢大規模爆發之時,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在除夕之夜首先踏上了馳援武漢的飛機。第一次讓全國人民感受到了抗擊疫情的必勝決心。

守護者

31.5×23cm/中國畫/2020年

作者:祁慶齡(2019級)

專業方向:水墨人物畫研究

指導老師:劉慶和 教授

創作說明:2020年除夕前一天武漢封城,新冠病毒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3萬多名白衣天使集結江城,在疫情最危重的地方守護全國人民,他們默默無聞、堅定逆行,他們捨身忘死、不眠不休,他們不負韶華、不辱使命,用自己的生命鑄造疫情的長城。疫情期間,無數的志願者和在各個崗位堅守的工作人員都是我們英雄的守護者,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向守護者們致敬!

向英雄致敬

70×70cm /紙本水墨/2020年

作者:祁慶齡(2019級)

專業方向:水墨人物畫研究

指導老師:劉慶和 教授

創作說明: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奮戰在一線的醫生護士是我們堅強的後盾。請戰馳援的各地方醫護人員、堅守在自己崗位的警察、志願者、大車司機、超人速度建成的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為我們的共同抗疫都在積極貢獻著每一個人的力量,甚至有一些人已經為此付出年輕的生命,我們不能都一一記得他們的名字,但我們永遠銘記在這次抗疫中,每一位英雄付出的努力!向每一位在疫情中付出的人致敬!向英雄致敬!

疫 痕(系列)

均24×30cm/木刻原版/2020年

作者:董亞媛(2019級)

專業方向:版畫藝術研究

指導老師:劉麗萍、李曉林、楊宏偉、張燁 教授

創作說明:這一系列作品是以木版原版的「刻痕」與醫護人員的防護用品對皮膚所造成的「印痕」相結合,製作的醫護人員肖像系列。「疫之痕」對每一個個體和全球的每個國家、群體都留下來難以磨滅的印跡,深刻地影響了每個人的生活和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國和世界各國的醫護人員都在這場災難中承載了太多的工作和壓力,但脫下防護服、護目鏡、口罩,每個人都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人,有家庭和各自的情感,尤其是女性醫護人員,在疫情中承擔了更多的困難與壓力,這些都值得被銘記。

逆行者

35×20×40cm/雕塑/2020年

作者:嶽豔娜(2019級)

專業方向:當代雕塑研究

指導老師:隋建國 教授

創作說明;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逆行者」的腳步如此堅定,他們都懷著崇高的使命感,不顧個人生命安全,奔赴抗疫第一線,為患者撐起了一片天。他們是中國最美的逆行者。

庚子疫——人民英雄

156×45cm/雕塑/2020年

作者:王禮軍(2019級)

專業方向:雕塑語言研究

指導老師:王少軍、陳科、張偉、段海康 教授

創作說明:庚子疫情改變了世界的走向,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作出的努力和犧牲,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銘記。而那些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戰鬥的英雄尤其值得我們頌揚。我創作了這件浮雕作品,以表達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為代表的眾多以國家安危為己任的英雄們的崇敬之情。

同心致遠

80×150cm /綜合材料/2020年

作者:馬鑫(2019級)

專業方向: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

指導老師:王少軍、馬剛、王穎生、孫韜、殷雙喜 教授

創作說明:作品描繪的是在疫情中逆行向前的人。面對疫情,全世界人民的心緊緊凝聚在一起。當此困難之時,我們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相互支持,相互鼓勵,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投身抗擊疫情的鬥爭中。

在這場戰「疫」中,許多人不懼艱險,無畏寒霜,「逆行」站在最前線,他們中,有工人,有學生,有奮戰在前線的黨員志願者、醫護工作人員,官兵戰士、外籍友人......讓我們向戰「疫」一線的人們致敬,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使命,讓我們堅信寒冬定可逾越,春天必會到來。

戰疫後的清晨

60×90cm/布面油畫/2020年

作者:王晨旭(2020級)

專業方向:油畫人物肖像研究

指導老師:胡建成 教授

創作說明:畫面表現了一場通宵戰「疫」過後的清晨,四位醫護人員在小憩,清晨的陽光灑進醫院的走廊,灑在了這些醫護人員的防護服上。短暫的休憩過後他們就要繼續奔赴下一個「戰場」,他們也定將不辱使命,因為全中國人民都堅信著我們戰疫必勝。

白衣天使(系列)

24×33×26cm,47×46×37cm,

47×31×66cm,60×10×62cm

紙黏土 2020年

作者:夏理佳((2020級)

專業方向:雕塑藝術語言研究

指導老師:王少軍 教授

創作說明:2020年的春節中國武漢爆發了新冠疫情,逐漸蔓延到全國各地。在這個艱難的時刻,一個個白衣天使挺身而出,為我們堅守住了這道生命的防線。他們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冒著生命的危險,在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下,每天汗如雨下勇敢頑強的和病毒抗爭。他們既是一個個英勇的前線戰士,也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生命。

記·七十八

20×20cm/紙面,巖彩,銀箔/2020年

作者:張培健(2020級)

專業方向:中國傳統壁畫理法研究

指導老師:王穎生 教授

創作說明:《記》系列是日記式的作品,《記·七十八》記錄了在疫情期間的所感所見。

備戰

50×60cm/布面色粉,丙烯/2020年

作者:單莉莉((2020級)

專業方向:當代壁畫創作方法研究

指導老師:唐暉 教授

創作說明:疾風知勁草,烈火試真金,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醫者帶著他們的使命與眾人的期許踏上徵途,他們沉著冷靜,義無反顧。每一件厚重的防護服下都包裹著一顆救國救民的赤子之心,他們的默默付出為億萬兒女帶來了信心,為我國抗疫的勝利帶來了勝利的曙光。

祝福我的祖國,祝福在這場戰疫中的每一位逆行者。

萬眾一心,疫魔必敗!

30×47cm/紙本,鋼筆,馬克筆/2020年

作者:李羅((2020級)

專業方向: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

指導老師:畢建勳、孫韜、李曉林、孫偉、段海康、馬剛 教授

創作說明:比疫情更糟糕的可能是信心和安全感的垮塌,我們堅信 萬眾一心疫魔必敗!回南方過春節因為疫情滯留數月,身邊僅有鋼筆和馬克筆,但仍要為抗擊疫情的各路英雄而畫——《萬眾一心 疫魔必敗!》。

生命之光

110×80cm/水性材料/2020年

作者:司康(2020級)

專業方向: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

指導老師:畢建勳、孫韜、李曉林、孫偉、段海康、馬剛 教授

創作說明: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註定使今年變得不再平凡,我的作品選取了醫務工作者為病人做手術的場景,生動再現了身處一線人員的工作狀態,你們都是人間的天使,因為有你,傷痛才會痊癒;因為有你,病魔才會遠離;因為有你,燈火才更明亮;因為有你,萬家才更溫馨。

何時黎明

100×140cm/布面油畫/2020年

作者:王少澤(2020級)

專業方向: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

指導老師:畢建勳、孫韜、李曉林、孫偉、段海康、馬剛 教授

創作說明:作品表現的是疫情最嚴重期間的一種生活方式和一種心理狀態。在那段時間內,我的大部分生活物資都需要通過網購才能獲得,穿著「防護裝備」,取快遞,消毒,成了常態;每天驚恐於網絡上不斷攀高的感染人數,內心壓抑,感覺疫情猶如漫漫黑夜,仿佛一切都失去了色彩。

第二部分: 後援

㗊/166x246cm/報紙、水墨、縫紉/2020年

吅/107x151cm/報紙、水墨、染印/2020年

貫口/75x108cm/報紙、油墨、染印/2020年

群口/76x107cm/報紙、水墨、染印/2020年

作者:強勇(2015級)

專業方向:當代雕塑研究

指導老師:隋建國、殷雙喜 教授

創作說明:疫情蔓延時,面對外界要用更多的想像去連接,這連接既不確定,又極具個人化。當下,戴口罩已成為日常習慣。當口被罩住後,機體會激活出其他器官的靈敏度,然而人們最初因重大事件激發出的敏銳度,假以時日,是否又會變得遲鈍、麻木?再度繞回到習以為常、莫衷一是的閉環中?

口罩戴久了,看久了,原本的口罩似乎成為暗示生活狀態的某種符號,無形中聚集成一個象徵性的連續圖案。

山脊

320×200cm/中國畫/2020年

作者:賀海鋒(2017級)

專業方向:中國山水畫研究

指導老師:陳平 教授

創作說明:山脊錚錚鐵骨,以喻民族脊梁。

青年畫家

130×130cm/布面綜合材料/2020年

作者:魏穎(2017級)

專業方向:當代藝術中的油畫表達方式研究

指導老師:謝東明、楊飛雲 教授

創作說明: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和飽受其苦的生命,我無法像醫務工作者那樣戰鬥在救死扶傷的一線。在這樣具體又殘酷的現實面前,作為一名美術工作者,我能做的就是實事求是於當下,用畫筆忠實的記錄。新聞中每天變動的數據實則是一個個生命與靈魂的劫難,過去的和正在發生的都是不容被遺忘的。我從周圍生活出發,描繪了一位普通青年畫家戴著口罩進行抗疫創作的畫面。在疫情面前,藝術工作者以創作支持抗疫,將沉重、堅強、敬畏、希望等種種心緒寄於筆下。

藍毛衣

45.5×38cm/布面油畫/2020年

作者:魏穎(2017級)

專業方向:當代藝術中的油畫表達方式研究

指導老師:謝東明 教授

創作說明:作品表現了一位穿藍色毛衣的普通女孩在戴上防護面罩那一瞬間的內心活動——對生命的敬畏、對未知的恐懼。我想,在疫情面前,藝術工作者的表達不應僅限於對英勇事跡或人物的歌頌、記錄,焦點之外更多普通人的心理狀態也值得關切。老百姓們在恐懼、慌亂的情緒下,堅持保護自身和家人安全、不為疫情添亂的國民責任感,也是難能可貴的。

Cover

木板油畫/50cmx50cm /2020年

作者:戚亞紅(2018級)

專業方向:當代油畫研究

指導教師:丁一林教授

創作說明:在2020年抗疫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全民都參與了進來,卻未見蹤影。鬥士們隔鏡相望、並肩而戰,卻不能擁抱攜手、拭淚擦汗,彼此間的身體被包裹在保護罩與防護服中,肌體的溫度、觸知感都添加了纖維的質感,護目鏡視線所及僅剩脖頸的旋轉範圍。時隔十月,疫情褪去後,人與人之間無形的疏離感需要有形的藝術、集體的溫度來融化。

鍾馗victory第55幀

30x20x50cm/光敏樹脂列印/2020

作者:李曉林(2018級)

專業方向:當代雕塑研究

指導老師:隋建國教授

創作說明:鍾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百姓的守護神。我希望用雕塑作品表達人類戰勝疫病的信心,和對所有參與抗疫的人們的敬佩與感謝。這個雕塑是以鍾馗為角色的一系列運動中的一幀,服飾也是用軟體生成並與運動結合,是探索傳統雕塑在三維數字領域更有趣的可能性的成果。

共同的目光(系列):星球容器,鑽石珍珠號,攻塔,方艙想像,淚滴

70×45cm×5/紙本水墨/2020年

作者:高揚(2018級)

專業方向:實驗藝術研究

指導老師:邱志傑 教授

創作說明:這次疫情,引發了我們對未來世界及人類命運的深刻思考。今天的世界,將真正變成全人類共同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可能聚焦全世界的目光。病毒無情,它跨越了地域、民族和文化的隔閡,正在對全人類發起警告;世界戰疫,唯有立於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共同合作。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人類抗疫,正在創造一個共同的文化視角,它讓我們能夠真正審視全人類在社會、心理和現實層面的種種問題。

雷神山

34×68cm/紙本水墨/2020年

作者:王相潔(2019級)

專業方向:中國山水畫研究

指導老師:陳平、丘挺 教授

創作說明:驚雷起,萬物生,春雷響動,雨潤大地,萬物得新生。

掠(系列)

16×10cm×6/中國畫/2020年

作者:王之言(2019級)

專業方向:水墨人物畫研究

指導老師:劉慶和 教授

創作說明:2020年有個不平凡的開始,一場前所未有的瘟疫席捲了全世界。在家裡兩個多月不能出門的日子,每天跟進著電視和網上的各種數據,生活似乎變得再簡單不過。生活簡單平靜,心裡卻恐懼和不安。小到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的病毒,殺死了數以萬計的人類。生命的脆弱、人類的渺小又一次對我們敲響警鐘,誕生距今不足萬年的我們究竟怎麼和四十六億歲的地球共處。

早安,北京!

25cm*20cm/紙本、毛筆、墨水、白墨水/2020年

作者:王彤勳(2019級)

專業方向:當代油畫研究

指導老師:馬璐 教授

創作說明:2020年的春節,疫情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生命脆弱,生命可貴,珍惜當下的每一天,好好活著。早安,北京!

一脈相承

60×60cm×4/布上丙烯/2020年

作者:周冰(2019級)

專業方向:抽象藝術語言研究

指導老師:孟祿丁、劉剛 教授

創作說明:這次疫情因為人性所展現出的溫度和我們眾志成城一同參與到抗擊疫情鬥爭中的全民精神,終獲得此次傲人的成功。

秋菊

50×50cm/布上丙烯/2020年

作者:周冰(2019級)

專業方向:抽象藝術語言研究

指導老師:孟祿丁、劉剛 教授

創作說明:向戰役中逝去的戰士們(堅守在前線第一崗位上的醫護人員、戰士、志願者,以及和病魔抗爭過的患者們)致敬!

2020年2月6日的雪,雪雨霧

76X57cm X2/紙、墨水/2020年

作者:冀北(2019級)

專業方向:版畫藝術研究

指導老師:劉麗萍、李曉林、楊宏偉、張燁 教授

創作說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北京下了兩場大雪,寂靜的雪地上一個腳印也沒有。這或許是自然本該有的樣子,無論人文社會怎樣變遷,大自然依舊按著自己的方式發展循環。

55×55×14cm/雕塑,陶瓷/2020年

作者:董琳(2019級)

專業方向:雕塑材料研究

指導老師:呂品昌 教授

創作說明: 作品以骨頭、花等元素進行創作,試運用生命一體化的哲學觀念,消除人、動物、植物等領域的界限,是本人在疫情期間對生命的思考。

鶴園

140×120×60cm /雕塑/2020年

作者:王朝勇(2019級)

專業方向:雕塑語言研究

指導老師:王少軍、陳科、張偉、段海康教授

創作說明:現實中充斥著荒謬和懈怠,生命無常,如此脆弱,潔靜的鶴園是否是一處永生之所?願黃鶴無淚,盼春暖知歸。

堵塞

100× 15cm/口罩,灰塵 /2020年

作者:王朝勇(2019級)

專業方向:雕塑語言研究

指導老師:王少軍、陳科、段海康、張偉教授

創作說明;我收集了自己疫情期間戴過的口罩,把收集的灰塵覆蓋在上面,再用膠加固,一層灰塵一層膠,反覆幾次,最後再打磨出光澤,作品體現了我對疫情期間戴口罩的感受。

膠囊系列-防

50x150cm,布面油畫,2019年

作者:李翔( 2019級)

專業方向:當代壁畫研究

指導教師:唐暉、王穎生、李辰 教授

創作說明:疫情讓我重新審視有關人與自然、人與人、自由與秩序等問題,有畏懼、有懷疑、有感動、有堅定。災難帶來改變,災難提出挑戰。我選取防護面具作為象徵物,直面疫情防護的事物本身,藉以將徘徊在被動與主動之間應對危機的方式加以審視。

2020記憶

120×90cm/布面油畫/2020年

作者:彭偉華(2020級)

專業方向:當代油畫研究

指導老師:馬璐 教授

創作說明:世界與中國,集體與個人,醫護與病患,生者與逝者,共此燈燭光。

疫情之後

40x50cm/布面油畫/2020年

作者:孟思特(2020級)

專業方向:當代油畫研究

指導老師:喻紅 教授

創作說明:在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之後,人們的工作生活逐漸回歸正軌,萬物復甦,生機勃勃。歲月靜好之下,總有一群值得歌頌的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我們應該要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星空

160×160cm /絲網版畫,原作油畫/2020年

作者:劉穎(2020級)

專業方向:技術的理論和藝術的倫理

指導老師:王華祥 教授

創作說明:2020疫情讓我們開始思考一個永恆的主題——生命。我以一種詩意的情懷表現這個恐怖的「疫情時代」。以象徵手法描繪出整個畫面——星空(宇宙)、孩子(生命)、動物(環境)。

疫情後的春天

116×70cm/布面油畫/2020年

作者:張漢普(2020級)

專業方向:當代壁畫創作方法研究

指導老師:唐暉 教授

創作說明:憧憬疫情過後的春天,綠意盎然、繁花似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母親,可以自由的呼吸,摘下口罩擁抱自由奔跑的孩子。

我的超長假期

90×51cm/美術紙印刷/2020年

作者:侯帥(2020級)

專業方向:攝影藝術研究

指導老師:繆曉春 教授

創作說明:這篇短漫畫講述了疫情肆虐後,大學生開始了長時間的線上課程,學生們無法外出,從一開始覺得好奇有趣,直到後來的無聊透頂,著力描寫了他們對未來線下上學的心情。此篇漫畫在8月份的《中國青年報》上出版50萬份,線上由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公號刊載。學校共青團中央、廣東共青團、江蘇共青團、河北共青團、青春北京、河南省教育廳、騰訊新聞、搜狐新聞、網易閱讀等幾十個媒體公號轉載,線上累計閱讀100萬+。

黑暗之際

81x127cm/中國畫/2020年

作者:吳宛真(2020級)

專業方向:水墨人物畫研究

指導老師:劉慶和 教授

創作說明:此件作品為疫情期間的創作,並非直接描繪現實,而是著重人們內心深處的寫照。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不知所措,長久待在家積累的抑鬱煩悶,仿佛是被一股黑暗籠罩著,驚恐、不安、瘋狂。畫面中躺著的人物,正仰望上空,若隱若現、孤立無援。我們該學習的是如何與疫情共處、與黑暗共處,相信在疫情之後會有黎明的到來,而非一直逃避,因此在畫面中可以看到,雖然整體是一股暗黑的氛圍,但其中隱約透漏露出微微的光亮。

希望

30x30cm/綜合材料/2020年

作者:何佩璇(2020級)

專業方向:當代油畫研究

指導老師:馬璐 教授

創作說明;這張自畫像創作於 2020年3月14,是對疫情有點失去信心的狀態,計劃被打亂後非 常茫然,天氣也不好。只能是自己給自己打氣,自己讓自己看到希望。我相信所有人都是如此。

第三部分: 記錄

《幾處·頻來》聯

87×18cm×2/ 宣紙 /2020 年

作者: 況尉(2007 級)

專業方向: 書法

指導老師: 邱振中 教授

創作說明:當下罐裝墨汁,對書法的損傷力極大,容易讓書法作品徒有其表,徒有其形。而以明代董其昌為代表的書家們一再強調,書法墨 色的欣賞應該佔六成還多。筆法、字法、章法是我們書法實踐中用力最多的部分。而墨色的學習,要兼顧的成份較多,比如墨,比如紙,比 如筆,是一系列有機的組成部分,要做到紙墨相發,諸多環節缺一不可。作為教學,這個過程較為複雜,但不能缺少,否則很難達到應有的 書法審美高度。

送瘟神二首

100 × 56cm / 紙本 /2020

作者:韓玉虎(2016級)

專業方向:書畫比較研究

指導老師:邱振中 教授

讓世界充滿愛

138 × 34cm / 紙本 /2020

作者:韓玉虎(2016級)

專業方向:書畫比較研究

指導老師:邱振中 教授

創作說明: 庚子春節新冠病毒疫情期間,修改畢業論文之餘抄毛潤之先生七律《送瘟神二首》,書此以祈大家平安喜樂。讓世界充滿愛,抒 發全民的眾志成城、共抗疫情之決心。大家記得出門戴口罩,相信明天更美好。

迎難逆行

2.6×3.5cm/篆刻/2020年

作者:戴裕洲(2017級)

專業方向:書畫印創作研究

指導老師:王鏞 教授

庚子正月疫情來襲,以竹根印刻此四字,向一線戰士致敬!裕洲於十二分齋。

篆書 鄭板橋《墨竹圖題詩》

273x 62cm/竹紙/2020年

作者:戴裕洲(2017級)

專業方向:書畫印創作研究

指導老師:王鏞 教授

創作說明:"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此為清鄭板橋詩句,庚子春月,宅家抗疫,試取法戰國楚簡,篆以遣懷。

毛澤東《水調歌頭·遊泳》

232×53cm/行書/2020年

作者:魏曉妍(2018級)

專業方向:書畫印創作研究

指導老師:王鏞 教授

創作說明:1956年初夏,毛澤東從長沙到武漢,於長江遊泳後寫了《水調歌頭·遊泳》,裡面寫道:「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首詞氣象撼動煙雲,以行草書書寫,以此致敬武漢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逝,往也。逝,行也。更是在提醒吾輩當自強不息!

毛澤東《七律二首•送瘟神》

145×118cm/書法/2020年

作者:李林鬱(2020級)

專業方向:中國山水畫研究

指導老師:陳平 教授

創作說明: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在這個時候,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年輕一代的藝術創作者,我將再次以毛主席的《送瘟神二首》為書法作品創作母題,以此弘揚戰勝一切艱難困苦,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相信在現如今,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改革開放以來所奠定的堅實的物質基礎,以及愛國主義和改革創新孕育的「中國精神」的支撐,英雄的中國人民一定能夠取得抗疫鬥爭的最終勝利。

丨展覽資訊

展覽時間:2020年12月8日-2021年1月8日

展覽地點:中央美術學院北區14號樓3層博雅展廳

學術主持:高 洪 蘇新平

活動指導:許 娟 郭 麗 陳 琦

策劃:葛玉君

項目執行:龔 婧 張 昱 廖 宇

設計總監:張 辰

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直屬黨支部

協辦: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黨總支

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直屬黨支部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直屬黨支部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直屬黨支部

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直屬黨支部

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直屬黨支部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科基礎部直屬黨支部

中央美術學院行政教輔部門第一黨總支五支部中央美術學院行政教輔部門第三黨總支一支部

共青團中央美術學院委員會

主編丨吳瓊

編輯丨何逸凡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以藝抗疫丨中央美院博士研究生抗疫主題創作展開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我市舉辦「以藝抗疫」主題書畫展
    福鼎新聞網訊(吳永勇)1月1日,由市文聯、市人大辦公室、農工黨寧德市直第三支部、福鼎市美術家協會、福鼎市太姥書畫院主辦的「以藝抗疫」主題書畫展在市人大展廳隆重舉行。展覽展出了40多位美術家協會會員的近40件抗疫國畫作品。
  • 「藝」起抗疫情——少兒簡筆畫創作展示活動邀你來參加~
    「藝」起抗疫情——少兒簡筆畫創作展示活動邀你來參加~ 2020-03-16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寶龍酒店集團「藝」心抗「疫」主題藝展 -- 品牌抗疫的溫暖表達
    不可否認「硬核」舉措的宣傳是必需且必要的,但長期以往,類主題、同內容的信息飽和,易讓大眾產生「閱讀與接收」疲憊,且深思之下,作為與消費者「精神享受」息息相關的行業,平鋪直敘的宣傳也顯得缺少企業該有的「人文關懷」。 寶龍酒店集團在疫期間攜手藝術家打造的「藝」心抗「疫」在線主題藝展活動獨闢蹊徑,以藝術詮釋品牌抗疫的另一種暖心表達,給予大眾不一樣的精神力量。
  • 寶龍酒店集團「藝」心抗「疫」主題藝展 —品牌抗疫的另一種溫暖表達
    不可否認「硬核」舉措的宣傳是必需且必要的,但長期以往,類主題、同內容的信息飽和,易讓大眾產生「閱讀與接收」疲憊,且深思之下,作為與消費者「精神享受」息息相關的行業,平鋪直敘的宣傳也顯得缺少企業該有的「人文關懷」。寶龍酒店集團在疫期間攜手藝術家打造的「藝」心抗「疫」在線主題藝展活動獨闢蹊徑,以藝術詮釋品牌抗疫的另一種暖心表達,給予大眾不一樣的精神力量。1.
  • 家校攜手「藝」同抗疫
    江蘇省睢寧縣李集鎮中心小學專門開設了「家校攜手,『藝』同抗疫」課程,號召學生們共同打贏這場「攻堅戰」。爭競「才藝標兵」過於漫長的假期,一定不能虛度光陰,結合抗疫行動,我們布置了如下任務,希望孩子用聰慧預防病毒,用愛心傳遞感恩:活動一,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聽到這麼多白衣天使「逆行」的故事,看到村口、小區門口、高速路口等地那些堅守崗位、設卡排查的公務人員、志願者們,同學們有什麼感想呢?
  • 文藝抗疫|邵陽「怪才」創作兒歌為抗疫加油
    紅網時刻記者 陳雪驊 通訊員 艾哲 張雪珊 邵陽報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為前線抗疫勇士鼓與呼。其中詞作者羅建勇系邵陽市雙清區政協委員、邵陽市文化館副館長、邵陽國學藝術館名譽導師,他是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和「非常6+1」欄目獲獎歌手,全國民歌大賽「黃河來歌唱」優秀歌手,曾多次作為湖湘文化使者赴美國、俄羅斯、捷克等地文化交流,被中央電視臺譽為「羅怪才」。歌手羅建勇在創作中。
  • 嘉禾街這個音樂之家以藝抗「疫」登上央視啦!
    疫情來襲,他下沉社區志願服務並自創譜曲,以藝抗疫!近日,由白雲藝術中學校長助理、藝術處主任李志漢及其妻子譚淑慧共同創作的歌曲《不辱使命,創造奇蹟》唱響嘉禾抗疫前線,這個藝術之家作為在職黨員下沉社區服務抗疫一線
  • 中意抗疫漫畫浙江首發 為義大利青少年科普抗疫知識
    浙江傳媒學院供圖中新網杭州12月17日電(童笑雨)「雖然這只是本抗疫漫畫,但它的意義遠超本身。我們傳遞的不僅是抗疫知識,更是一種文化,展示的是中國和義大利的友誼。」12月17日,浙江傳媒學院校長徐小洲接受採訪時說。12月16日,中意抗疫漫畫書暨紀念郵冊首發式在浙江杭州舉行。
  • 重慶區縣抗疫歌曲展播丨萬州抗疫川劇戲歌《紅燭紅》
    03-18 08:51:53 來源:三峽訊微信公眾號 三峽訊微信公眾號消息,患難見真情,共同抗疫情3月13日,由萬州區文化旅遊委、區文聯、三峽川劇藝術研究傳承中心、萬州區戲劇家協會聯合出品的原創公益抗疫川劇戲歌《紅燭紅》正式推出,以表達文藝工作者對戰鬥在抗疫一線的基層工作人員的敬意。
  • 悅·跡丨中央美院心流主題繪畫大賽獲獎作品解讀
    悅·跡丨中央美院心流主題繪畫大賽獲獎作品解讀 2020-12-08 16: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採荷三小的孩子們用書畫「藝」同抗疫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金丹丹 通訊員 葉佳琪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球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抗疫。杭州採荷第三小學教育集團的孩子們用藝術創作向斯裡蘭卡傳遞來自中國的關心和溫暖,攜手「戰疫」。5月25日上午,承載著深厚友誼的藝術作品揚帆起航,前往斯裡蘭卡。
  • 群策群力為抗疫創作!廣州「老友記文藝志願服務隊」「每日一戰」抗...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馮鈺 通訊員 廖文)自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以來至今,廣州「老友記文藝志願服務隊」,堅持每日聯合創作一件抗疫作品,用自創詩歌對聯「金句」+書畫的形式,為抗疫情鼓與呼,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
  • 杭州學生創作抗疫作品 收到斯裡蘭卡總統回信
    一頭是無情病毒,一頭是白衣天使,兩方拔河,中間是鮮紅的生命線……這是採荷三小學子創作的眾多抗疫作品中的一幅。昨日,中斯「藝」同抗疫表彰會暨「摘星 圓夢」學生藝術作品展在杭州採荷第三小學教育集團江錦校區開幕。中國駐斯裡蘭卡代理大使胡煒與斯中友協主席Jinith先生向師生致以親切問候。
  • 輔導丨抗疫主題書法展創作指南(附作品參考))
    關於這次舉辦的「大愛無疆」翔宇教育集團溫州總校抗疫主題書畫展自徵稿以來的到了總校師生員工的極大關注,為了解決大家在創作上的疑問和難題
  • 白雲本土作曲家創作近20首抗疫歌曲
    其中,本土著名作曲家連向先,從1月開始,先後創作了近20首抗疫歌曲,呈現了這段「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的時光。最早吹響抗疫的「文藝集結號」「我們算是最早一批投入抗疫主題歌曲創作的音樂人。」連向先表示,看到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自己心情難以平靜,總覺得應該發揮文藝工作者的擔當精神,為疫情防控貢獻一己之力。從大年初二開始,連向先就執筆創作抗疫主題歌曲,吹響抗疫之戰的「文藝集結號」。
  • 廣州本土作曲家創作近20首抗疫歌曲傳遞正能量
    (抗擊新冠肺炎)廣州本土作曲家創作近20首抗疫歌曲傳遞正能量中新社廣州5月16日電 題:廣州本土作曲家創作近20首抗疫歌曲傳遞正能量作者 王堅 張智虹>「我們算是最早一批投入抗疫主題歌曲創作的本土音樂人。」
  • 以「藝」抗「疫」 近萬名國美師生共繪人間大愛
    展覽舉全校教學之力,組織近萬名師生,以200餘件主題創作、130餘組小型作品和30餘門線上專業課程展示,檢閱匯報大疫期間的教學、創作成果,以此讚頌無數醫護工作者「樸素的執守」,同時銜接、梳理、沉澱、夯實、反思線上教學,重塑藝術專業教學模式。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也在現場表示,二月,在疫情最為揪心的時刻,學校發出了開學延期的通知,並開啟了線上教學的窗口。
  • 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 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中央美院師生熱議...
    習近平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截圖自新華網今年是中央美術學院建校100周年。習總書記給老教授們的回信在初秋的惠風暖陽中迅速傳遍美院校園,極大地鼓舞和激勵了全校師生。參與寫信的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周令釗今年已近百歲高齡,在收到習總書記的回信後十分激動。
  • 作品解析 | 「為抗疫而塑」中國美術館國家主題美術創作組作品
    全國的美術家們積極響應,創作抗疫題材作品,傳遞正進的抗疫力量。全國美術館界也及時行動起來,共同為弘揚抗疫精神而努力,中國美術館國家主題美術創作組迅速組織藝術家投入抗疫作品創作,在吳為山館長帶領下,大家克服疫情中的重重困難,勤於思考,勇於探索,精益求精,「為抗疫而塑——中國美術館國家主題美術創作組作品選登」是向觀眾與讀者集中呈現的首批成果。
  • 中山一院回顧抗疫之路 156名抗疫英雄獲表彰
    在五四青年節和5.12國際護士節到來之際,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5月9日下午舉行抗疫工作總結暨5.12國際護士節紀念大會。會議以「奮鬥·青春」為主題,回顧中山一院3個多月來抗疫奮鬥之路,表彰156名抗疫醫療隊員和在醫療戰線奮鬥的優秀醫生、護士,致謝社會各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