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夏天,日本共享汽車公司 Orix Auto Corp. 發現了一件特奇怪的事情——裡程記錄顯示,很多租出去的車,打根底就沒被開過,但用戶的確開啟了,付費了。
我們根本不知道他們用我們的車幹嘛。我們能從數據得出的是,一部分人租用了我們的汽車,但卻從來不開。
▲ 圖片來自 《朝日新聞》
無獨有偶,其它共享汽車服務商也發現了不少類似情況。為了解開這個謎題,這些公司開始對用戶進行回訪調查,才發現原來自己的想像力如此貧乏。
當我外出拜訪客戶的時候,我一般只能在網咖午休,但租一臺車來睡其實也就幾百日元,幾乎跟在網咖花的錢差不多。
我租車是用來吃在便利店買的便當的,因為我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地方了。
除此以外,也有人租車在裡面辦公,看電視,換衣服,練習唱歌、說唱甚至是英語口語,反正就是想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情。但大部分人還是將其用作休息,或是與朋友或客戶打電話溝通的安靜空間。
▲ 圖片來自 Spoon Tamago
費用方面,用車三十分鐘的收費約為 400 日元(約人民幣 25 元)。而且,隨著共享汽車業務發展,用戶在不同地方都能很方便的找到車,簡直就拯救了向來超怕打擾到別人的日本人,租車不開的情況也在逐漸增加。
日本通訊運營商 NTT Docomo 也擁有共享汽車業務,他們曾訪問了 400 名用戶,其中 1/8 的人租車的目的都不是出行,而是各種各樣的獨立空間需求。
理論上來說,這種新的使用方式會帶來新的租車用戶群體,原本應該是件好事,但共享汽車服務公司可不這樣想。
司機應該在不駕車的時候將引擎關掉。我們相信,我們的汽車最好還是被用於出行。
Orix 公關發言人對《朝日新聞》說。在他們看來,不開車但又啟動汽車將對環境造成汙染。此外,共享汽車的收費方式通常和駕駛裡程相掛鈎,也就是說,這些靜止不跑的汽車帶來的收入也更少。
▲ 圖片來自超訊
有趣的是,雖然這趨勢讓共享汽車公司不開心,但卻正好預示了汽車作為城市中難得的私人空間的潛力,這可能將在自動駕駛普及後迎來爆發。
我們曾在文章 《10 年後,汽車就是移動的紅燈區》討論,當自動駕駛普及後,私家車將成為家以外第二大私人空間。
▲ 無人駕駛的汽車的可使用空間將變得更大,圖片來自 weburbanist
有調查指出,當被問及以後無須將精力放在開車上,人們會在汽車裡幹什麼的時候,票數最高的活動是:工作,閱讀,進行視頻通話,看電影和吃飯睡覺。
這不就是那些租車不開的日本人現在正在做的嗎?
汽車廠商顯然已經收到信號,一方面在自動駕駛技術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越來越重視汽車內部體驗設計。
說起來,也許福特是特別明顯的。因為,他們請的 CEO 不僅在家具公司做了 30 年,而且還是那種主導收購了全球創新設計公司 IDEO 大部分股權的,愛強調設計思維和交互體驗的人。
於是,我們開始看到福特將汽車用的技術「移植」到各種「不務正業」的用途上。
譬如,設計一張專治你那位愛翻身的另一半的床墊,利用車道維持技術,確保無論她怎樣翻都不會搶了你的位置;此外,還有帶「降噪」功能的狗屋和能模擬開車情景來催眠的嬰兒搖籃。
▲ 圖自 Engadget
這些雖然是配合汽車宣傳的新奇產品,但是否也是在為人設想家的模樣?
除了汽車廠商在對自動駕駛汽車內部進行想像,家居巨頭宜家參與了這個「命題作文」。
去年,宜家創新實驗室 SPACE10 就推出了七個無人駕駛汽車生活空間設計理念,闡述了如何用無人駕駛汽車內部擔當辦公室、咖啡廳、醫院、農場、酒店等不同功能的空間。
▲ 宜家設計的「無人駕駛汽車辦公室」
不過,也有人擔心,隨著自動駕駛而來的新私密空間,會進一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但對於生活在人口密度極高的東京的白領,以及那些下班後不願回家,在車裡發呆的中年人們來說,車裡這一點兒個人空間,真的是為數不多能恢復「社交精力」的避風港。
題圖來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