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R和「兩刊」SCI影響因子取得新突破—新聞—科學網

2020-12-14 科學網

 

6月14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了2016版《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主辦和出版的學術期刊表現出色。

 

《中國科學》系列(SCIENCE CHINA Series)和《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以下簡稱「兩刊」,均指英文刊)全部9種期刊的SCI影響因子創下歷史新高,平均提升51%,《中國科學:化學》和《科學通報》影響因子突破4;共有11種出版刊物邁入國際同領域期刊排名的Q1區,佔國內進入Q1區的35種期刊的31%。此外,主辦的高端綜述性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繼續保持高水準,最新影響因子達到8.843,穩居全球多學科綜合類期刊的第五名(8%,Q1)。

 

「兩刊」是具有60餘年歷史的我國知名期刊。近年來,在各方面的關心支持下,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編帶領編委和編輯團隊積極組織優質稿源,加快審稿和出版速度,嚴把審稿質量關,廣泛開展宣傳,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刊物的進步得到了廣大科研工作者和期刊管理部門的關注和認可。《科學通報》蟬聯第二、三、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中國科學:數學》和《中國科學:化學》(英文版)獲提名獎。《科學通報》和《中國科學:化學》(英文版)、《中國科學:數學》(英文版)還先後被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授予「百強報刊」稱號。「兩刊」系列部分刊物還先後獲得中國科協等六部委發起的「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資助,並於2016年獲得中國科協「中國科技期刊登峰行動計劃」資助。

 

《國家科學評論》是我國第一份英文版自然科學綜述性學術期刊,由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擔任主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蒲慕明擔任常務副主編,各學科知名學者擔任副主編,定位於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中外科學研究的重要成就,深度解讀重大科技事件、重要科技政策,旨在展示世界(尤其是我國)前沿研究和熱點研究的最新進展和代表性成果,引領學科發展,促進學術交流。《國家科學評論》於2014年3月正式創刊出版,一年後就被SCI收錄,其首個影響因子為8.0,進入全球多學科綜合類期刊前五名。

 

 

《國家科學評論》封面

 

全球多學科綜合類期刊影響因子TOP5排名

刊名

2016年度

2015年度

Nature(自然)

40.137

38.138

Science(科學)

37.205

34.661

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

12.124

11.329

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9.661

9.423

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國家科學評論)

8.843

8.000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主辦或出版的11種Q1區科技期刊

刊名

影響因子

學科排名

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國家科學評論

8.843

5/64Q1

Science Bulletin(科學通報)

4.0

11/64Q1

SCIENCE CHINA Chemistry中國科學:化學

4.132

38/166Q1

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中國科學:材料

3.956

51/275Q1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2.781

19/84Q1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2.237

19/79Q1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中國科學:數學

0.956

69/310Q1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遺傳學報)

4.051

41/166Q1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仿生工程學報)

2.388

17/85Q1

Chinese Physics C(中國物理C

5.084

2/20Q1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催化學報)

2.813

17/72Q1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兩刊」和《國家科學評論》SCI影響因子取得新突破
    《中國科學》系列(SCIENCE CHINA Series)和《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以下簡稱「兩刊」,均指英文刊)全部9種期刊的SCI影響因子創下歷史新高,平均提升51%,《中國科學:化學》和《科學通報》影響因子突破4;共有11種出版刊物邁入國際同領域期刊排名的Q1區,佔國內進入Q1區的35種期刊的31%。
  • 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
    發表sci論文有一定的用途時,比如評獎、評職稱等,要滿足相應的評審標準要求,否則會導致發表的sci論文達不到目的。在提出的評審標準要求中,不少人對分區和影響因子一頭霧水,鬧不懂它們怎麼來的。本文就回答下關於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的問題。
  •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影響因子是表徵期刊影響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即影響因子說的是期刊,而不是論文。發表論文是否對sci期刊影響因子要求,還是要看有關單位的相關規定,有的單位會有,有的單位則沒有。
  • SCI刷屏背後的隱憂:打不破的影響因子「神話」—新聞—科學網
    SCI放榜引爆科研人員朋友圈的背後,折射出令人擔憂的現狀,影響因子「神話」依然如故。 脫下「暴發戶」外衣 「這是科技『暴發戶』的群體響應。」看到SCI放榜消息「霸屏」,一位一線科學家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 如果以SCI影響因子為評價標準,近年來我國科技論文產出的數量和質量都取得了長足進步。
  • 2018植物科學和農學SCI期刊影響因子變化趨勢!
    在2018年新公布的數據中,前兩名沒有發生變化,為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和Trends in Plant Science,但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的影響因子下降到18.712,Trends in Plant Science則有小幅上升,為12.149。
  • 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在發表sci論文時,需要關注sci期刊是哪個分期的,影響因子是多少。因而很多作者比較想知道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沒有關係,哪怕單位要求發表sci論文沒有分區或者影響因子上的要求,內心也要了解這兩者對自己發表論文的影響。那麼,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 sci期刊影響因子幾年更新
    sci期刊有分區,分區劃分標準,與影響因子有關。sci期刊的影響因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每次更新,都可能會導致sci期刊重新劃分分區。那麼,sci期刊影響因子幾年更新?影響因子是一種期刊評價工具,是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等指數。sci期刊影響因子是以年為單位進行計算的。
  • 《SCI期刊分析報告》公布最新影響因子—新聞—科學網
    高影響因子期刊出現「中國陣營」 最新出爐的SCI期刊分析報告涵蓋了來自81個國家和地區的234個大類的11365本期刊。這次,中國科技期刊的表現十分驚豔,高影響因子期刊中出現了「中國陣營」。 自2010年首次進入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發表原創論文核心期刊前10%的行列,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 《細胞研究》 繼續高歌猛進,這次以14.812的影響因子,首次超過《細胞-分子細胞》,排名該領域核心期刊第九。與之相隨,《分子植物》 《分子細胞生物學報》 《細胞與分子免疫》等生物醫學雜誌的影響因子也超過5。
  • 什麼是SCI論文及SCI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的產生 在1998年,美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尤金·加菲爾德(Eugene Garfield)博士在《科學家》(The Scientists)雜誌中敘述了影響因子的產生過程。說明他最初提出影響因子的目的是為《現刊目次,Current Contents》評估和挑選期刊。
  • SCI被賣出新看點:Science等雜誌聯合發文,宣稱和影響因子說再見!
    SCI被賣出新看點:Science等雜誌聯合發文,宣稱和影響因子說再見!
  • 393本SCI雜誌2020影響因子預測
    為了跟進雜誌的IF變化和發表特點,我們E探索醫學每1-2天會出一篇SCI雜誌的解析和影響因子預測文章,和大家一起解讀生物、醫學雜誌,歡迎大家多提建議。作為年終總結,我們整理了393本5分以上的雜誌和多本受歡迎的低於5分的雜誌的即時影響因子(有點賀歲片的感覺,^_^),並跟2019影響因子相比,計算了漲跌百分比。因為即時影響因子會比實際影響因子低,漲了雜誌的百分比應該會高於表中數字。
  • 預測:2021年SCI雜誌影響因子提前知!
    作為年終總結,我們整理了393本5分以上的雜誌和多本受歡迎的低於5分的雜誌的即時影響因子(有點賀歲片的感覺,^_^),並跟2019影響因子相比,計算了漲跌百分比。因為即時影響因子會比實際影響因子低,漲了雜誌的百分比應該會高於表中數字。 先引用一下我們在2019年預測影響因子的文章「大俠留步!
  • 預測: 2021年SCI雜誌影響因子提前知!
    因為即時影響因子會比實際影響因子低,漲了雜誌的百分比應該會高於表中數字。先引用一下我們在2019年預測影響因子的文章「大俠留步!打開看看你投的SCI雜誌2019年影響因子漲了沒有」中對影響因子的背景介紹。
  • 最新SCI影響因子出爐!超千本5分以上期刊速覽—新聞—科學網
    6月29日,2019年度SCI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出爐。
  • SCI期刊Top100榜單公布以及2020年SCI影響因子及方便查詢工具,附最全EXCEL完整版目錄!
    關於影響因子後臺有不少諮詢,最新論文影響因子
  • 2019影響因子預測,看看你投的SCI雜誌漲了多少
    影響因子的計算是某期刊N-1, N-2這兩年發表的論文在N年的平均平均引用次數。以2019年為例,將在2019年6月出的新的影響因子叫「2018年度影響因子」,是2016年和2017年某雜誌上發表的所有文章在2018年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雜誌在2016年和2017年發表的雜誌的總數。
  • sci影響因子
    其中,期刊影響因子是一個重要的量化指標,但由於影響因子自身計算方法的局限性,僅憑影響因子一個量化指標做出的評估鑑定往往具有不可靠性和片面性,因此對於影響因子的應用,要在正確理解影響因子及其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合理地、科學地加以使用,同時可以結合其它量化指標,建立科學的評估方法體系。如果您對期刊發表還有其它疑問,或者想要提升您的文章質量,歡迎免費諮詢(nm6360),1對1為您提供期刊服務!
  • 2020年體育科學SCI期刊影響因子報告
    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 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
  • sci幾區怎麼劃分
    sci幾區怎麼劃分?sci期刊是分區的,總共劃分了四個區,分別是一區、二區、三區和四區。但劃分分區的方法,分為了jcr分區和中科院分區,採用了不同的標準,具體怎麼劃分的,會在本文詳細介紹。首先,sci幾區按jcr劃分jcr分區根據影響因子(IF值),某一個學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響因子降序排列,然後平均4等分(各25%),分別是Q1,Q2,Q3,Q4。
  • 北大核心統計源科技核心期刊目錄研究生畢業發表,影響因子高
    在訂金收到後,平郵兩周左右可收到錄用通知單,快遞三天收到錄用通知單(快遞費客戶到付)(特殊核心期刊除外)。共同打造了一支專業性強、經驗豐富、學科齊全的精通中英雙語和英語母語的學術翻譯及專業潤色團隊,為非英語研究人員提供專業的學術英語支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