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分析報告》公布最新影響因子—新聞—科學網

2021-01-11 科學網

 

《SCI期刊分析報告》公布最新影響因子,一批中國自然科學學術期刊表現搶眼

向全球科學界發出強勁「中國聲音」

《細胞研究》 在國際分子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升至第九;創辦僅兩年的 《國家科學評論》,首次亮相即進入全球綜合期刊前五;創辦於2013年的 《光:科學與應用》 已成為國際光學界頂級雜誌……昨天,湯森路透發布2015年度 《SCI期刊分析報告》,一批中國自然科學學術期刊表現搶眼。

與10年前的「一潭死水」相比,中國科技期刊如今已在世界科學界發出新啼。

隨著中國科技水平不斷走高,中國科學家需要在國際舞臺上發出自己的聲音,而中國科技期刊的崛起,正為此搭建起了獲得話語權、鍛造影響力的平臺。更重要的是,優秀科技期刊所吸引、積累的稿件,將形成科技大數據,而誰掌握了科技數據,誰就能在這個時代的科技競爭中勝出。

高影響因子期刊出現「中國陣營」

最新出爐的SCI期刊分析報告涵蓋了來自81個國家和地區的234個大類的11365本期刊。這次,中國科技期刊的表現十分驚豔,高影響因子期刊中出現了「中國陣營」。

自2010年首次進入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發表原創論文核心期刊前10%的行列,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 《細胞研究》 繼續高歌猛進,這次以14.812的影響因子,首次超過《細胞-分子細胞》,排名該領域核心期刊第九。與之相隨,《分子植物》 《分子細胞生物學報》 《細胞與分子免疫》等生物醫學雜誌的影響因子也超過5。

2013年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創辦的《光:科學與應用》 去年獲得了14.6的影響因子,今年雖略有下降,也達到13.6,已穩居光學領域頂級期刊的地位。

最受關注的是 《國家科學評論》,首次亮相即獲得8的高影響因子,進入全球綜合期刊前五名,排名緊隨《美國科學院院刊》。這本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綜述性期刊,創刊目標就是「在世界科學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其編委陣容堪稱豪華———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出任主編,常務副主編為蒲慕明,各學科副主編分別為薛其坤(數理科學)、高松(化學科學)、施一公(生命科學)、周忠和(地球科學)、逯高清(材料科學)、郭雷(信息科學)。兩年來,它發出了不少聲音,例如中國未來如何做科學、科研製度、學術不端如何處理等,引起了國際科學界的關注。這次影響因子達到8,略略超出了編委的估計,也說明它在國際科學界已開始產生影響力。

為中國科學家打造「發聲平臺」

與國際著名出版集團合作,創辦高質量的科技期刊,成為近年中國科技期刊崛起的一條路徑,使中國科學家更快獲得了「發聲平臺」。

2006年,時任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院長的中科院院士裴鋼,啟動了 《細胞研究》 與自然出版集團的合作。10年間,《細胞研究》 的影響因子從2上升到14.8,開始在該領域期刊中領跑。雜誌常務副主編李黨生認為,組建一流的編輯隊伍,為科學家提供一流服務,是雜誌成功的不二法門。

「為中國科學家打造國際學術話語權的平臺」是《細胞研究》的理念。因為西方科學界對來自中國的科學成就多少帶有些偏見,中國科學家的論文不時會遭遇壓制、拖延等不公正待遇,有了自己的學術期刊平臺,成果才能受到更多善待。這一理念不僅凝聚起了一支高水平的編輯隊伍,也使期刊獲得了來自華人科學界的支持———在投稿時,很多華人科學家會優先考慮《細胞研究》,同時也願意為雜誌審稿提供更多便利———編輯部處理緊急稿件最短可在24小時內完成審稿。

「一本雜誌的影響力,還得看它在科學家心目中的地位。」李黨生說。《細胞研究》 編輯部下一步要做的則是通過堅持高質量辦刊,擴大它在西方科學家心中的影響力。

作為一本綜合期刊,《國家科學評論》同樣以「建立中國自己的話語權」為宗旨。常務副主編蒲慕明教授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他認為,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中國科學家應該有發出自己聲音的平臺,不能總是處在西方社會「有色眼鏡」的觀察下。

另一位副主編、中科院院士周忠和告訴記者,為了能準確傳遞中國科學的聲音,在雜誌創辦之初,各位副主編親自撰寫綜述、為雜誌約稿。「像中國這樣的國家,不能沒有自己的高水平學術期刊。」他說,為何《自然》發表一篇評論在全球科學界乃至社會各界都能產生巨大影響?這就是影響力的體現,也是國家軟實力的反映,「與其抱怨中國的好文章都發到國外去了,不如努力打造一艘可以傳播中國科學聲音的旗艦。」

高水平期刊贏得「科技大數據」

在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蔣華良看來,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科技期刊的影響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該國在國際科技活動中的話語權。如果一個國家沒有高水平的科技期刊,科技人員的研究結果不是主要發表在自己國家的刊物上,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當今是大數據時代,誰掌握了科技數據,誰就能在競爭中勝出。他說,美國是科技強國,也是科技期刊的強國,國際上大約有70%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主導的雜誌上。因此,美國掌握了大部分科技數據。特別重要的是,大部分投稿的論文(例如90%以上投稿《科學》的論文)是被拒的,我們從公共資料庫中查不到。但這些數據的大部分也被美國掌握———美國目前基礎研究投入不增加,創新能力還能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利用全世界基礎研究投入產生的數據,進行大規模的深度大數據分析,很快就能研發出新藥、新材料等應用型成果,真正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他強調,由此可見掌握科技數據有多重要,而這些數據是靠科技期刊來收集的——沒有好的科技期刊,就吸引不到好的研究結果的投稿,也就掌握不了科技數據。可以說,培育高水平科技期刊,對於我國的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推薦兩個免費查詢SCI期刊影響因子(IF)的網站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衡量學術期刊質量與影響力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在中國備受推崇。SCI一般於每年的6月份公布最新的年度影響因子,其實這個數據是前一年的。例如2020年6月公布的是2019年度SCI所收錄的各期刊的影響因子。
  • sci期刊影響因子幾年更新
    sci期刊有分區,分區劃分標準,與影響因子有關。sci期刊的影響因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每次更新,都可能會導致sci期刊重新劃分分區。那麼,sci期刊影響因子幾年更新?影響因子是一種期刊評價工具,是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等指數。sci期刊影響因子是以年為單位進行計算的。
  • 最新SCI影響因子公布 交大期刊表現亮眼
    6月20日,ISI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公布了最新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273本中國期刊被檢索,其中影響因子超過5分的共22本。上海交通大學本次共9種期刊被SCI檢索,其中2種影響因子超過5分,學科分布橫跨醫學、數學、材料學、生物學和工程學。
  • 最新SCI期刊影響因子出爐(IF>5,近1000種期刊)_政務_澎湃...
    最新SCI期刊影響因子出爐(IF>5,近1000種期刊) 2020-06-25 0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影響因子是表徵期刊影響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即影響因子說的是期刊,而不是論文。發表論文是否對sci期刊影響因子要求,還是要看有關單位的相關規定,有的單位會有,有的單位則沒有。
  • 聚焦 | 2018年SCI最新影響因子正式公布,870個5分以上期刊匯總(附材料&化學SCI期刊影響因子)
    2018年6月26日,最新的影響因子終於出來。ISI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報告》,全稱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
  • 2020年度《期刊引證報告》發布—新聞—科學網
    2020年度《期刊引證報告》發布
  • 2020年度最新SCI影響因子正式公布!33本期刊影響因子被取消!
    33本期刊影響因子被撤,部分自引率超70%千呼萬喚始出來!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都推遲了一周多,而剛才,科睿唯安終於公布了JCR表格。
  • 2019年體育科學SCI期刊影響因子報告
    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
  • SCI期刊Top100榜單公布以及2020年SCI影響因子及方便查詢工具,附最全EXCEL完整版目錄!
    關於影響因子後臺有不少諮詢,最新論文影響因子
  • 2020年體育科學SCI期刊影響因子報告
    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 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
  • 2020最新期刊影響因子IF查詢網站合集(強烈安利)
    大家在平時的時候的都會想要看到期刊影響因子,所以給大家整理了一批新鮮的影響因子查詢網站,希望能幫到大家。1. http://www.letpub.com.cn/index.php?page=journalapp&view=search)大家可以在上面搜索很多學科期刊的影響因子,能夠滿足很多不同學科朋友的需要。
  • 這兩本「高自引黑名單」的SCI期刊,影響因子失而復得
    7 月 28 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決定恢復此前被列入「高自引黑名單」的兩本期刊的影響因子。https://retractionwatch.com/然而,我們從WoS和JCR上檢索,二者暫時還沒有影響因子,估計緩些時間,會出現影響因子。
  • SCI刷屏背後的隱憂:打不破的影響因子「神話」—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甘曉 實習生 程唯珈 6月26日,2018年SCI影響因子公布。
  • ...SCI期刊影響因子最新發布,Nature、Science、Cell三大神刊排名...
    2018年度SCI期刊影響因子最新發布,Nature、Science、Cell三大神刊排名前列。新智元摘取其中有關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機器人學等領域的期刊並做簡要介紹,希望對讀者選擇投稿期刊、閱讀前沿技術論文有所裨益。 今天,2018年度SCI期刊影響因子正式出爐!
  • 2017年最新版SCI期刊影響因子點評
    今年共收錄了8856份自然科學領域的SCI期刊,據此,筆者挑選了幾個不同的角度對最新版SCI期刊影響因子進行深入觀察,帶大家看一下今年有哪些期刊表現搶眼,值得進一步關注,希望對你在今後選擇目標投稿期刊時帶來一點幫助和啟示。
  • NSR和「兩刊」SCI影響因子取得新突破—新聞—科學網
    6月14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了2016版《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 最新SCI影響因子發布!Nature屠榜,AI領域Top 1000期刊盤點
    >新智元報導 來源:Clarivate Analytics編輯:肖琴、鵬飛【新智元導讀】2018年度SCI期刊影響因子最新發布Clarivate Analytics發布了最新年度期刊引用報告(JCR),2018年度共有12538種期刊被收錄(不過有25本期刊的影響因子為 0),其中影響因子大於20的期刊有75種。
  • 2013 年 SCI 影響因子發布
    北京時間7月30日,備受關注的湯森路透《SCI期刊分析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新鮮出爐,該份報告涵蓋82個國家237個大類10927本期刊。
  • 2017影響因子公布!附高分子材料相關期刊最新IF
    以下是幾個中國學者比較關注的SCI期刊的影響因子:期刊名IF2017,近年來影響因子持續走低,今年影響因子跌破3分了大關,為2.806。Scientific Reports 去年影響因子5.228,成為國人追捧對象,號稱做科研的,必然人手一篇。今年影響因子為4.259,相比於去年下降明顯,與PLoS one走向了相似的命運。NAT COMMUN也是大體量OA,稿源也非常的優秀,今年的影響因子與去年差別不大,略有上升,為12.124。中國大陸SCI期刊影響因子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