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本「高自引黑名單」的SCI期刊,影響因子失而復得

2020-08-03 輯思編譯SCI學術編輯

7 月 28 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決定恢復此前被列入「高自引黑名單」的兩本期刊的影響因子。這兩本期刊是分類學領域的 Zootax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IJSEM),被恢復後的影響因子分別為 0.949 與 2.405 。

Zootaxa’s Impact Factor is 0.949 — without self-citations, it would have been 0.544 — and IJSEM’s is 2.405, but would have been 1.422 without counting self-citations.

https://retractionwatch.com/

然而,我們從WoS和JCR上檢索,二者暫時還沒有影響因子,估計緩些時間,會出現影響因子。

這兩本「高自引黑名單」的SCI期刊,影響因子失而復得

這兩本「高自引黑名單」的SCI期刊,影響因子失而復得

數據來自第 2018 版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這兩本「高自引黑名單」的SCI期刊,影響因子失而復得

這兩本「高自引黑名單」的SCI期刊,影響因子失而復得

數據來自第 2018 版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數據回顧:

6 月 29 日,科睿唯安曾因自引率過高和引文堆疊等問題對包括以上兩本期刊在內的 33 本期刊提出警告,並取消了這些期刊的影響因子。在這之後,上述期刊及專注身體形象認知研究的期刊 Body Image 對此提出了抗議。而在最近的調查中,科睿唯安表示,這兩家期刊所屬的領域專有性較高,例如 Zootaxa 所涉及的分類學學科本身就具有較高的自引率,而 IJSEM 上的論文也需要依賴於該刊以前發表的細菌物種發現為研究背景。因此,它們的自引率仍在合理範圍內,科睿唯安將會在九月份的期刊徵引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將這些期刊重新加入。據悉,因 Body Image 的申訴報告提交較晚,對該刊影響因子被撤的複議還在進行中。(RetractionWatch)

被撤銷影響因子的 33 本期刊

這兩本「高自引黑名單」的SCI期刊,影響因子失而復得

圖片引用自寧筆科學網博客

那麼,其他期刊的,是否也都可以申請恢復呢?

來源於科研圈

相關焦點

  • sci期刊影響因子幾年更新
    sci期刊有分區,分區劃分標準,與影響因子有關。sci期刊的影響因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每次更新,都可能會導致sci期刊重新劃分分區。那麼,sci期刊影響因子幾年更新?影響因子是一種期刊評價工具,是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等指數。sci期刊影響因子是以年為單位進行計算的。
  •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影響因子是表徵期刊影響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即影響因子說的是期刊,而不是論文。發表論文是否對sci期刊影響因子要求,還是要看有關單位的相關規定,有的單位會有,有的單位則沒有。
  • 推薦兩個免費查詢SCI期刊影響因子(IF)的網站
    ,JCR),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期刊影響因子數據。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衡量學術期刊質量與影響力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在中國備受推崇。SCI一般於每年的6月份公布最新的年度影響因子,其實這個數據是前一年的。例如2020年6月公布的是2019年度SCI所收錄的各期刊的影響因子。
  • 什麼是SCI?什麼是SCI影響因子?
    SCI是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編輯出版的引文索引類刊物,被SCI索引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為SCI論文。那麼,SCI論文影響因子是什麼呢?
  • 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
    發表sci論文有一定的用途時,比如評獎、評職稱等,要滿足相應的評審標準要求,否則會導致發表的sci論文達不到目的。在提出的評審標準要求中,不少人對分區和影響因子一頭霧水,鬧不懂它們怎麼來的。本文就回答下關於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的問題。
  • 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在發表sci論文時,需要關注sci期刊是哪個分期的,影響因子是多少。因而很多作者比較想知道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沒有關係,哪怕單位要求發表sci論文沒有分區或者影響因子上的要求,內心也要了解這兩者對自己發表論文的影響。那麼,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 起來嗨,2019年SCI期刊影響因子出爐(含下載連結)
    聽說2019年最新的期刊影響因子更新啦,作為一隻勤勞的小蜜蜂,連夜整理出來,分析來分析去,搞得像研究股票一樣。
  • 珍藏版丨2019 SCI期刊影響因子新鮮出爐-病毒學領域
    千呼萬喚,有人歡喜有人愁,2018年SCI期刊影響因子終於出來。ISI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報告》,全稱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 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
    sci期刊相比較其他期刊來說,已經處於頂尖的地位。但sci收錄的期刊不止一本,在sci期刊這一圈子內也難免互相比較高低。那麼,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分區或影響因子。首先,sci期刊分區判斷級別高低sci期刊分為了四個區,採用的分區標準有兩種。
  • 中英文期刊影響因子及JCR分區中科院分區查詢
    一款實用的期刊影響因子查詢軟體 Justscience 分享給大家,其連結如下:
  • 如何查詢期刊影響因子和引用情況?
    在查詢期刊的影響因子之前,首先介紹一下什麼是期刊影響因子以及計算方法。·   期刊的影響因子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簡稱IF)是美國ISI(科學信息研究所)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簡稱JCR)中的一項數據。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
  • 什麼是更好的期刊影響因子(JIF)?
    Clarivate Analytics計算的影響因子:主要基於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項數據。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
  • sci期刊如何選擇
    投稿發表sci論文,可選擇的sci期刊範圍比較廣。不同的論文,不同的目的,選擇sci期刊的標準是不同的,一旦選錯,很難成功發表,或者發表了不被認可。可見,期刊選擇很重要。那麼,sci期刊如何選擇?首先,確定自身對sci期刊的需求發表的sci論文,可能是用來評職稱、畢業、展示科研成果,也可能是其他。不同的目的,面對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評職稱發表sci論文,sci期刊要達到職稱單位認可的標準,比如幾區、影響因子。作者在選擇sci期刊前,需要確認這些標準是什麼,從而圈定自己可選擇sci期刊的範圍。
  • 什麼是SCI論文及SCI影響因子?
    SCI論文的影響因子 SCI選錄刊物的依據是文獻分析法,即美國情報學家加費爾德提出的科學引文分析法。該分析法以期刊論文被引用的頻次作為評價指標,被引頻次越高,則該期刊影響越大。在計算影響因子時,刊載論文數僅統計論文、簡訊和綜述,而對評論、來信、通訊和其他一些常被引證的欄目的文章則不進行統計。根據經驗判斷,期刊發表論文數量與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的大小有密切聯繫。在多數情況下,論文量少的期刊容易得到高影響因子,並且這部分期刊的影響因子在年度之間會有較大的波動;而論文量多且創刊年代久的期刊往往容易得到較高的總被引頻次。
  • 這本國產期刊2018年才被SCI收錄,短短兩年影響因子即突破5分
    TLCR期刊於 2012 年 3 月創刊,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開放獲取期刊,並於2018年被SCI收錄,2019年影響因子為5.132。從上圖可看出TLCR期刊近幾年發文量有所上升,特別是2018,2019年上升較快,2019年達201篇,預計2020年發文量會保持在200篇上下。從2017-2019年的統計結果來看,國人在TLCR期刊的發文量排名第二,美國第一。國內發表數量較多的單位有:南京大學(18)、同濟大學(18)。
  • 2020最新期刊影響因子IF查詢網站合集(強烈安利)
    大家在平時的時候的都會想要看到期刊影響因子,所以給大家整理了一批新鮮的影響因子查詢網站,希望能幫到大家。1. http://www.letpub.com.cn/index.php?page=journalapp&view=search)大家可以在上面搜索很多學科期刊的影響因子,能夠滿足很多不同學科朋友的需要。
  • SCI期刊Top100榜單公布以及2020年SCI影響因子及方便查詢工具,附最全EXCEL完整版目錄!
    關於影響因子後臺有不少諮詢,最新論文影響因子
  • 2020核心期刊中介價格碩士畢業發表,影響因子高
    sci稿件查重也是要找專業的機構,他們熟知國際稿件查重系統規則,查重結果也是比較精準的,而且對於重複率較高的稿件也會提出修改意見,避免大家因為稿件重複率高而被拒稿或者大改。專業研究人員比較注重稿件查重原理和機理,這也是有效避免稿件重複的前提,進而才能做到在撰寫稿件時避免重複,對於重複率高的稿件修改起來也遊刃有餘。目前南大核心來源期刊,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
  • 明年SCI期刊影響因子計算重大改變!
    一篇Early Access出版日期為2020年、最終發表日期為2021年的文章,它帶來的引用將被計入構成2020期刊影響因子的分子,但不會計入2021期刊影響因子的分子。2. 同樣這篇文章將被計入計算2021年和2022年影響因子的分母,但不會被計入計算2023年影響因子的分母。
  • 2020年SCI收錄的中國期刊影響因子
    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從某種意義上講: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說明這些文獻報導的研究成果影響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該刊物的學術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統計數據及計算的影響因子等指數,而成為一種期刊評價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