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公主是唐中宗李顯最疼愛的小女兒,她被稱為唐朝第一美人,除了貌美,她的另一特點就是野心,想像自己的祖母武則天一樣稱為女皇,也正是她的野心讓她年紀輕輕便香消玉殞了,歷史上的安樂公主,囂張跋扈,奢侈驕縱,名聲極差,那除了安樂公主之外,唐中宗李顯還有其他的女兒嗎?那其他的女兒品性又是如何呢?
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膝下共有九個女兒,其中四個是韋皇后親生的,四個是宮人所生,還有一位養女。她們的封號分別是:新都、宜城、定安、長寧、永壽、永泰、安樂、成安、金城,排名不分先後。其實唐中宗對女兒們還是非常不錯的,中宗朝公主們的待遇非常的好,比起前朝的公主待遇算是上了好幾個臺階。
宜城公主在歷史上算是比較有名了,她完全是妒婦的代名詞,而且是可以被天橋底下說書人說出來嚇人的那種,那她到底幹了什麼事兒呢?相傳,宜城公主的駙馬叫裴巽瞞著公主在外有一位寵妾,公主知道以後很生氣,派宦官找到了人,把寵妾的耳鼻都割去了,並將駙馬的頭髮也割了,結果這位駙馬出門辦事的時候遭到同僚的圍觀,也變成了茶餘飯後的笑柄。
中宗知道以後大怒,將公主貶為郡主,駙馬也被貶官,只是這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是假的,寫在荒誕小說《朝野僉載》和諷刺小說《古今譚概》中。
相對來說《新唐書》的記載可能會靠譜一點,下面我們講史書裡的第個版本,那時的宜城公主還只是義安郡主,因為她的父親李顯當時還是太子,沒有當皇帝。嫁給裴巽之後,她發現裴巽有一位「嬖姝」,姝就是寵愛的美人的意思。
郡主看她很是不順眼,一怒之下就把這位美人的耳鼻都割下來,把裴巽的頭髮也給割下來了,這種行徑可能和她早年的經歷有關,她出生的時候,父親李顯在唐高宗手底下當太子,日子過得挺滋潤的,但李顯繼位沒幾天就被武則天趕下臺,發配到了窮苦山區討生活,過了十幾年再回到溫柔富貴鄉,也是每天精神壓力爆棚。偏偏義安郡主又是家裡不太受重視的孩子,所以心態很難健康,可能一生氣就容易走極端。
不過無論怎麼說,一個郡主用這樣的手段處置侍妾,本來就很惹人非議了,還把她丈夫的頭髮給剃了,古代本就講究身體髮膚受諸父母,並不是強迫理髮那麼簡單。而當時她的父親李顯本來就在武則天鐵腕政治下,活得戰戰兢兢,而自己的女兒惹了這麼大的麻煩,所以馬上就把她貶為縣主了,等於直接降了一級,把裴巽也貶了官。
沒多久,李顯當了皇帝,義安縣主一躍兩級成為了公主,待遇好了,腰杆兒硬了,駙馬也懂事了。其實最慘的還是那位美人,史書沒有記載她的結局怎麼樣,但想想就知道,本來就是以色侍人,鼻子耳朵都沒了,誰還願意多看她一眼呢?只能說,靠當時的輿論同情保一條小命罷了。
而這個匪夷所思的事,只記載在《新唐書》中,而《舊唐書》《唐會要》裡都沒有提過這件事,但《新唐書》的作者歐陽修等人其實把很多野史都編纂進去了,尤其偏愛不守婦道,喜歡挑事的女人,重點參考書目就有《朝野僉載》,所以誰參考誰還真不好說。
但可以肯定的是,裴巽一定很懂事,因為宜城公主去世之後,唐玄宗把自己守寡的妹妹,也就是宜城公主的堂妹薛國公主嫁給了他,只可惜,懂事的人不償命,三年之後,他就見前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