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和她的大唐第一駙馬:身為皇室貴族,薛紹為何29歲去世?

2020-12-16 思維歷史v

薛紹和天平公主的愛情故事堪稱一段佳話,小時候跟著爸爸媽媽一起追的《大明宮詞》裡陳紅扮演的太平公主和薛紹的形象還在腦海裡揮之不去,而在《演員請就位》第一季裡,新生演員們將《大明宮詞》裡最決絕的經典片段又重新搬上銀幕,我們的記憶又重拾,仿佛回到了大唐時期,那段既有浪漫情深,又有愛恨情仇的朝代。

薛紹墓的發現——歷史身份被證實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於2019年12月17日公布了一則最新發掘成果——一座擁有四座天井的高等級唐代墓葬,而記錄著墓主的墓誌靜靜地躺在墓室之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墓誌,拂去歷史遺留的塵埃,方才了解到墓室的主人是薛紹——大唐第一駙馬,太平公主自選的第一任丈夫。

同時墓誌中還清清楚楚地記載了他的具體身份——唐右武衛大將軍兼散騎常侍、平陽縣開國子薛紹。原來電視劇裡的薛紹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熒幕裡的薛紹俊朗倜儻,英氣逼人,而歷史中的他的真實形象又是怎樣的呢?並且出身皇室貴族的他,為何卻只享年29歲?這重重的疑問都在墓室被發掘出後一一得以揭曉。

太平公主和薛紹:初遇時,你眉眼如許

《大明宮詞》裡薛紹和太平公主初次相遇的場面使觀眾久久難忘,記憶猶新。周公子扮演的青春時期的小天平,靈動活潑,而薛紹則英俊瀟灑,倆人第一次見面眉目相交集的那一刻,印證了那句「初見你時,你眉目清澈如許」,或許緣分便從此開啟。

關於太平公主,還有這麼一段有趣的片段。太平公主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小太平想嫁人,但並沒有直接表明心意,機智的她穿著武官服在唐高宗和母親武則天面前跳舞。引得二人大笑,便問她為何身著男裝,小太平隨即應答:「武官服只有男人可以穿,那我把這身衣服贈與我的駙馬吧」唐高宗一下子明白了小太平的意思,並為她欽點了薛紹做太平公主的夫婿。

薛家歷代和皇族通親,相交甚好,再加上沒有政治方面的衝突,薛紹自然而然就成為了太平公主的駙馬首選人。一位是傾國傾城的太平公主,一位是玉樹臨風的皇室貴族,郎才女貌,好不般配!在二人成婚當日,舉國歡慶,場面十分隆重。相關史載:他們的婚禮藉以萬年縣廨為婚館,婚車過不去衙縣的窄門,相關官員立刻拆毀垣牆讓婚車通過;從興安門開始沿街設立火燎增加氣氛,致使行道兩旁的樹木都被燒枯等細節都可以想見當時婚禮排場之壯觀。

結為伉儷的二人,婚後的生活也是幸福甜蜜,據史書記載,二人孕育兩個兒子兩個女兒,而身為大唐駙馬的薛紹也因與公主結婚而平步青雲。官位也一升再升,身為駙馬都尉的他意味著只要和公主好好過日子就可以,這種生活真的讓人極為羨慕。想必在當時也羨煞旁人了吧。

但看似平靜的大唐,實質上早已波濤洶湧,武則天對皇位的覬覦使她的野心漸漸顯露出來。她開始提升武氏的權勢,而削減李氏的權勢。

權勢相爭下被牽扯的駙馬

武則天想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她是一個城府極深、手段極其殘忍的女人,當時,越王李貞、琅琊王李衝父子起兵反叛後,遭遇武則天強力鎮壓,薛紹長兄濟州刺史薛顗因參與李衝謀反而下獄伏誅,薛紹也一併下獄。因主婿不加戮,永昌元年(689)薛紹被餓死河南縣獄中,時年29歲。薛紹的離世,給太平公主造成了極度的痛苦難過。

單純的太平公主在丈夫遭遇不幸之後,看清楚了武則天的面目,但彼時的李家權威早已不及以往,薛紹成了權勢之爭的尖下客。太平和薛紹的幸福生活伴隨著薛紹的離世也畫上了句號,17年之後的神龍二年(706)正月,在武則天罹患重疾的時候,唐中宗為薛紹平反,恢復他的官職並且用符合他爵位的葬禮為他改葬,由大兒子和小兒子主持此次改葬儀式。

縱觀薛紹被捕入獄至餓死獄中,牽連他的最直接的人就是他的哥哥。薛顗心向李唐皇室,與琅琊王李衝合謀並暗喜招兵買馬,想要對抗武則天。武則天在接連遭逢徐敬業叛亂和唐朝宗室叛亂後,大搞酷吏政治。再加上太平公主初降時的「休妻風波」也讓他十分不滿,一直耿耿於懷,導致他最終參與了唐朝宗室舉兵起義,但李衝戰敗,薛顗也隨即被處死,作為弟弟的薛紹也因此遭到牽累。

但其實和他自身也有聯繫,武則天當時有一個男寵,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馮小寶。為了方便與馮相見,武則天讓他剃髮在白馬寺做了寺主,以便更好地與他私自見面。甚至讓他改名為薛懷義,和薛紹通譜,並讓薛紹尊稱他為尊長,這對於薛家來說,無異於蒙羞之恥。

薛紹墓被破壞的背後:政治風雲詭譎

這座四座天井建構、採取磚券結構的高級陵墓,卻有明顯被毀壞的痕跡。了解相關歷史的人都知道,這背後可能是牽扯到了政治風雲。

薛紹的官職不算高,按照當時的制度,他不足以被安葬在如此高級的陵墓裡,這與太平公主的暗箱操作不無關係。在丈夫去世後,小鳥依人般的太平像是黑化了一般搖身轉變為野心勃勃的女強人。

在唐中宗李顯復位後,太平公主由幕後轉為更加光明正大的參政,太平公主和李顯為兄妹,一方面太平確實在政治上幫助了唐中宗許多,另一方面,太平公主極其想擺脫母親武則天的管控。

武則天看出了女兒的心態,但她並不希望女兒如同自己一樣,便將女兒嫁給了武攸暨,希望女兒能夠一生順利平和、生活幸福。但武攸暨是個軟弱的男人,面對自己的妻子太平公主養多位男寵、私通朝臣等行為都不敢有所勸止。

而太平公主終究還是在和李隆基的鬥爭之中失敗了,由於她的兒子薛崇簡跟隨李隆基一起殺死了韋皇后等人,在唐隆政變中立了功勞,才使其母免於一死。但由於娶了武三思的女兒,再加上母親的牽累終被貶。

結語

「何彼濃矣,花如桃李。車服光光,劍履鏘鏘。」太平是愛薛紹的,否則不會在母親剛去世,就著急讓兄弟唐中宗為其平反、復官、改葬。但奈何世事難料,有情人未能相伴餘生。

相關焦點

  • 太平公主:歷史上權勢最大的公主,為什麼謀反?
    太平公主回答說:「賜兒臣的駙馬為武官,可以嗎?」高宗這才恍然大悟女兒長大了,為太平公主擇婿,選擇薛紹做太平公主的駙馬。薛紹生於顯慶五年(660年)前後,出身於名門望族河東薛氏,河東薛氏有南房、西房、北房三支,名人輩出,其中名將薛仁貴屬於南房,名將薛萬徹屬於北房,而薛紹屬於西房。
  • 史上最牛的公主,父母兩人都是皇帝
    70後和80後的朋友,應該記得20年前的熱播劇《大明宮詞》。這部劇至今仍讓文青們津津樂道,劇中太平公主與駙馬薛紹的愛情不知道賺了多少小青年的眼淚。據說當時很多女生都「中毒」了,整天不學習,就幻想著穿越到大唐做太平公主,和英俊的駙馬談戀愛。
  • 人生若只如初見,淺談太平公主與薛紹的愛恨情仇!
    原來,他竟和我們離的那麼近,這位史書記載極少的駙馬,竟用這種浪漫的方式,和一千三百年後的長安子民,親切而的打了個招呼。一見薛紹誤終身,《大明宮詞》裡,十四歲的太平公主,喬裝打扮,溜出皇宮時,她做夢也沒有想到,上元燈日的長安城,正在為她安排了一場多麼浪漫而傳奇的邂逅!
  • 《大明宮詞》中,太平公主和薛紹的愛情悲劇真的無法避免嗎?
    在薛紹看來,太平公主毀了他的愛情、婚姻、子嗣、事業、家族,薛紹又是個正常人,沒有受虐嗜好,因而他和太平公主之間,在他的妻子死後,只能不死不休的遺恨。從太平的角度來看,她覺得自己愛的悽婉纏綿,自我感動且委屈到不行。可是從薛紹的角度看,太平公主和為了追求劉德華導致生父自殺的楊麗娟沒有任何區別,甚至更加面目可憎。
  •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決定去死
    16歲的李令月,大唐尊貴的太平公主,高宗和武后唯一的女兒,享受著世間最大的幸福。公主答,「兒臣雖做不了武官,把這武官的衣服賜給駙馬如何?」高宗和武后明白了女兒的心思,為二人指婚,一切水到渠成。隱隱傳來的不和諧的聲音,來自薛紹的長兄薛顗。
  • 太平公主第一個愛上的男人薛紹,墓地被發現了!網友紛紛給他留言
    電視劇《大明宮詞》裡,太平公主(周迅和陳紅飾演)愛得死去活來的薛紹(趙文瑄飾演)「被發現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底張街道巖村發掘了一座帶有四個天井和前後磚券墓室的大型唐代墓葬,出土墓誌證實,該墓墓主是唐太平公主第一任駙馬薛紹,下葬於神龍二年(706年)正月。
  • 《大明宮詞》:愛上太平公主的薛紹,除了逃避和自殺,別無選擇
    人生若如初相見可是薛紹的人生,在上元佳節長安街頭和太平公主初次相遇之後,一切都變了。那時的太平公主,不過是一個年幼的不懂愛情小姑娘。她喬裝成男子,和韋姐姐一起遊玩熱鬧非凡的長安。不料卻被人群衝散,太平公主在街邊哭著尋找著,當她她看到一個人戴著和韋姐姐一樣的面具,便毫不猶豫地摘下那人的面具。
  • 陳紅、趙文瑄的《大明宮詞》:薛紹與太平公主的愛恨抉擇
    該劇以武則天與太平公主這一對母女一生權力和情感的矛盾爭鬥為主線,講述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又飽含人生力度的故事。這次在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中張哲瀚、郭月分別飾演薛紹與太平公主,雖然有瑕疵,但演得很感人。這次不討論郭月掉下來的是隱形眼鏡,還是美瞳。就談談《大明宮詞》薛紹與太平公主之間的愛情。
  • 大唐這個公主堪稱完美,平陽公主和長樂公主都不能比她做得更好
    她就是唐肅宗的女兒和政公主,爺爺就是著名的玄宗李隆基。她死後的墓志銘上都說她「純孝過人,幼而聰慧」,說明她真的是從小就很聰明可愛,特別孝順父母。和政公主3歲的時候親生母親吳氏去世了,皇帝對這個幼時喪母的女兒很疼惜,於是又給她找了個養母韋妃,在養母的身邊長大了。公主對這個養母的感情也很好,將她視為自己的親生母親,非常的孝順和恭敬。
  • 太平公主的婚姻成為她硬傷,假如她母親不幹涉,結局會好一點嗎?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女人能擁有一段美滿的婚姻,對她們來說應該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不過在古代的女孩不可能隨心所欲地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她們都是以父母做主的,甚至連那些皇室貴族也不例外,但是歷史上還是有例外的,她可以嫁給她喜歡的人,這個人是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似乎在歷史上有許多不同的名聲
  • 太平公主一段不幸婚姻與三段悽美愛情
    太平公主,作為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愛女,處於四代交替的漩渦中心(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歷來都不乏話題。然而最令大家津津樂道的,還是太平公主的感情史,她前後嫁了兩位丈夫,第一段婚姻很美滿但結局悽涼,這也導致了公主後面的兩段悽美愛情的發生。
  • 駙馬在外練兵,公主卻懷孕了,皇帝要殺了公主,駙馬卻說:是我的
    而到了唐朝,女子地位之開放更是讓人難以置信,比如大唐女皇武則天當時有大量的面首,而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女兒高陽公主和辯機的事情更是讓大唐皇室顏面無光。當然很多人對此說,這種事發生在平民百姓身上,對皇室卻沒什麼影響,真的有這種認知說明還是太淺,皇室雖然有一定的特權,但是卻並非什麼都能亮綠燈,在清朝道光年間發生了一件「醜聞」,道光皇帝差點要殺了公主。
  • 歷史上的太平公主,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女人?後人一直誤解她了
    那時候,唐高宗的女兒只有三個,大女兒和二女兒都是蕭淑妃所生,此時早已出嫁。所以,留在皇帝身邊的只有小女兒太平公主,那時她十二三歲。按照唐朝的規定,這個年齡的女子也可以出嫁,只是皇帝和皇后都不捨得小女兒嫁到吐蕃。但是,吐蕃人卻很自信,他們早就知道了這個情況。於是,向唐高宗直接索要太平公主,只有她嫁過來,吐蕃首領才能滿意。
  • 《大明宮詞》:薛紹既然已經愛上了太平公主,為何還要死?
    即使只是抱著對慧娘的歉疚也好,為何他還是要選擇死這種絕然的方式來傷害太平,來終結自己的愛情呢?這還得從薛紹與慧娘還有太平的愛情的過往說起。太平與薛紹的初遇是在上元燈節。當哭泣著不知如何是好的太平,掀起了崑崙奴面具,看見面具之下的薛紹之時,便將這張俊秀的面龐記在了腦海裡,刻在了心上。這是《大明宮詞》中一場讓人印象深刻的戲,也是一場讓人覺得美好的戲。可是,這卻成為了一場悲劇的開場。太平公主陷入了時刻的相思中。
  • 唐朝人大多不願當駙馬,主要因為唐朝的公主普遍品德不佳
    先來看看不願做駙馬的例子。唐玄宗想把她妹妹玉真公主許配給方士張果(也就是民間傳說中「八仙」之一張果老),張果大笑不肯接受。不知道是否是李唐皇室家教不良,還是有性格開放的遺傳基因,多數公主表現出的品德往往不好。如高祖的女兒永嘉公主嫁給竇奉節,卻跟有婦之夫楊豫之淫亂私通。唐太宗女兒合浦公主嫁給了房遺愛,但合浦公主竟偷偷和一位和尚僧辯機(唐僧的徒弟)私通。唐中宗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卻又跟武崇訓的堂兄弟武延秀淫亂,她還曾當著上官婉兒面前脫去武延秀的下裳高談闊論,荒唐行徑極其誇張。
  • 武則天對太平公主疼愛萬分 為何會反目成仇
    眾所周知,武則天對權力非常痴迷,她為了權力不惜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女兒。她一生共生育了六個孩子,只有一個女兒存活下來了,她就是太平公主。武則天對天平公主十分寵愛,但最後太平公主卻與其反目成仇了,這是為何呢?
  • 讓太平公主不顧母女感情,和她反目成仇
    原本是唐高宗和武則天十分寵愛的太平公主,曾應邀與吐蕃及親信結婚,但武則天不願女兒遠嫁,取消了婚事。但她最後還是與母親反目成仇,原因何在?太平公主大約在公元665年出生。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公主,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武則天的寵愛,十分寵愛她。
  • 李隆基當上皇帝後,殺了太平公主一家,為何留下她這個兒子?
    李隆基當上皇帝後,殺了太平公主一家,為何留下她這個兒子?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百家號「歷史的駱駝」。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在此期間,他不僅不得不面對魏王,而且後來他還不得不對付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太平公主鞏固了大唐江山,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然而,在此之前,太平公主和玄宗實際上是在同一戰線上,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魏侯,他控制著政府。然而,魏侯被成功推翻後,他的侄子和姑姑在政治觀念上有很大差異。太平公主想以武則天為榜樣,操控平庸的睿宗李旦,從而再度走一遍絕代女帝的道路。
  • 唐玄宗李隆基將太平公主賜死,因何卻把她兒子薛崇簡留下?
    太平公主,一個有著多麼美好祝願的名字,被寄予了大唐王朝的希冀,也被賦予了全部的母愛和父愛,她比武曌的名字多了一些陰柔與平和,沒有了野心勃勃的張揚和鋒芒畢露的囂張,她追尋著自己的理想和生活方式。太平公主一生嫁了兩個人,第一任叫薛紹,是支持李唐政權的人。所以他和太平公主的婚姻簡直是一個悲劇。薛崇簡就是薛紹和太平公主的兒子。薛紹死後太平公主嫁給了自己並不愛的武攸嗣,生下了眾多兒女。因為這些二房的兒女們,都姓武,所以為了清楚武氏力量,這些人在李隆基登基後都被處死了。
  • 她曾是備受武則天寵愛的公主,最後卻與母親反目成仇!
    也許是因為早年的經歷或者真的是太平太討人喜歡了,武則天格外的寵她,一直都是要什麼給什麼。二聖對太平公主可以寵愛到什麼地步呢?可以通過一件事來說明。話說唐朝自太宗皇帝李世民開始就有用公主和少數民族和親的政策來穩定少數民族,所以唐朝時期只要是被選中的公主,都要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捨棄自己的終身幸福嫁去遙遠的少數民族。